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坦諾夫出任詹魯大牧區主教一職,接管境內各教堂,掌握任命和管理所有神職人員的大權。

鼓勵無地、少地的農戶遷居大荒原,參加淘金及其他開發活動。

鼓勵兩國民間的婚姻嫁娶,政府和教會給予一定的賀禮。

鼓勵兩國文化,互相選送大批年輕人前往異國的院校學習。…或許最為關鍵的是如何處理萊德國王,這也是丹西和狄龍爭議不休的問題。

萊德這塊招牌既要豎起來以抵擋各方面的攻擊,緩和矛盾,又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丹西的建議是,萊德的身體狀況不適合主政,要送他去巨木堡醫病,等康復後再回詹魯。在巨木堡有更加優越的醫療條件,有各地請來的名醫為其治療殘疾。

狄龍當然不願如此。萊德雖是傀儡,但作為一國之君,影響力非同小可,也是制約丹西的一張王牌。如果這張王牌被丹西收起來鎖進匣子裡,詹魯的牽制作用就將蕩然無存,丹西將更加為所為。他的建議是,送他去奧利維拉治病,那裡可是大陸聞名的醫藥之都。

兩人商議來商議去,最後也只有各讓一步,互相妥協。萊德不留在荊棘堡王宮,把國璽留下,全權委託貝葉和帕巴特處理國政。在偏僻的詹魯山區建一所行宮,猛虎自治領和聖瓦爾尼各派五百軍士“護衛”醫護人員也兩國各出一半,為其治病療養。

萊德不待在首都礙手礙腳,丹西施政阻力大減,可以滿意。牽制丹西的這張牌並未作廢,狄龍也無不可。

丹西在荊棘堡其間,新政策一項項頒佈,新官吏一個個接過委任狀奔赴各方,新部隊一支支組建並向新王宣誓效忠,新秩序也在詹魯各處逐漸建立起來…

從十月份開始,丹西和狄龍一直待在荊棘堡處理政變後的有關事務,相互討價還價,頒佈各項政策,接見新任將領、官吏和各方代表,進行演講演說,做各種不能見光的幕後易,忙得不可開。尤其是丹西,為建立詹魯王國新秩序竭心盡力,嘔心瀝血,忙到幾乎連上廁所的時間都要捧一卷公文翻閱。

兩位聖徒在荊棘堡一待就是一個多月,直到十一月中旬方才把各項大事議定辦妥。

狄龍和凱魯先行率軍出發,前往半島參戰。

本支從陸上開往兩盟半島的基督教神聖同盟援軍共計四十八萬人:猛虎軍團三十萬,其中步兵十萬,騎兵二十萬;詹魯軍團十萬,悉數為步兵;聖瓦爾尼正規軍六萬,其中步騎各半;十字軍團兩萬。

指揮體系仍尊重各國舊制,狄龍率聖瓦爾尼軍和十字軍團八萬人為前鋒,凱魯率猛虎軍團和詹魯軍團的四十萬主力部隊跟隨在後…

丹西拖至十二月初才正式動身。

詹魯的實權確實被他牢牢抓在手裡,但是,名分問題卻一直是他心裡一塊放不下的石頭。保王黨的勢力是被壓制下去了,但與自治領離心離德,潛伏下來伺機而動者,肯定存在。外部勢力也會趁機勾結,從中尋覓盟友,他們如果想挑起爭端,介入詹魯事務,可以輕易地找到藉口。因實權在握,如若猛虎軍團作戰順利,自治領繼續穩步發展,自然不懼,可如若出現困難的局面,詹魯人會做何選擇,這塊盆地能否免除動盪,可就難說了。

於今之際,只有不斷加深兩國民間的經濟依存度、文化認同度,才能從本上保證軍事和政治上的特殊同盟關係,為將來的合併掃清障礙。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貝葉、威達在荊棘堡駐留不走,康坦諾夫和帕巴特等人也陸續抵達,詹魯的各項新秩序開始還算順暢運行,直到此時,丹西的心才能略略放下,帶領衛隊去追趕前頭的大部隊。

詹魯政變時期,沙漠帝國方面也沒有閒著。

艾哈邁德徵集的大批偽軍組建成型,他們深入半島各城各地,替換沙漠帝國正規部隊,接管各佔領區。

這樣一來,二十餘萬正規部隊得以從半島南部各地脫身出來。他們騎馬乘船,奔赴戰線益拉長的北方戰場。

經過一段時間的兵力調度後,這些帝國銳部隊陸續抵達了前線。二十餘萬修整數月的狂熱好戰分子,一到戰場就會同前鋒友軍發起猛攻。李維苦心孤詣,想盡辦法,但在這壓倒的兵力優勢面前,在艾哈邁德排山倒海般的攻勢面前,也無計可施,只能繼續退縮。

已經喪失一半領土的商都聯盟,又有數十座城市和大片沃野慘遭異教徒蹂躪,全境被擠壓成一條東西向的狹長地帶,在李維的帶領下繼續頑抗。

整個兩盟半島,就如一塊富得油的肥,沙漠帝國這隻恐龍已將其下了幾近九成。剩下的那一小片,也已銜入嘴中,即將被撕咬,嚼碎,嚥…

易卜拉辛率領龐大的混編艦隊,也逆風北上,緩緩近洛瓦港。

恍如冰山漂移,地圖錯位,海面上變魔術般出現了一座群島,島上矗立著一個接一個的巍峨堡壘!

又似地獄之門轟然裂開,無數海底巨獸浮出水面,出脊背,對著洛瓦港張開大嘴,齜出銳齒!

在它們面前,強大的蛟龍軍團似乎縮成了一條小蛇,繞在洛瓦港周圍,一圈圈地盤起身子,蛇頭豎起,警惕地看著緩緩湧來的敵人…

加緊軍事擴張,不斷拓展新國土的同時,在艾哈邁德和休倫的主持下,於後方建立聖教新秩序的各項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如果說,丹西對於詹魯的併仍主要倚仗於政治、經濟和文化手段,而將軍事手段放在從屬和輔助地位的話,那麼,沙漠帝國對佔領區的重建新秩序,就是**、血淋淋的軍刀政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