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盟半島城鎮眾多,村莊林立,山丘縱橫,水道織,地形相當複雜。這可不像一望無際的草原,天寬地闊,地形阻礙很少,騎兵集團可以縱橫馳騁。城市卡住了各條通線,除非像蠻族騎兵那樣純靠抄掠為生,否則,不佔領城市,就無法控制通線,無法獲得補給基地或者保障補給線的安全。不掌握通線,即便是騎兵,運動速度也會大受影響,起不到奔襲的應有效果。

最重要的,恐怕是兩盟半島三面環海的特殊地理條件了。在這種地方打仗,海陸兩軍的配合尤為關鍵。海軍不僅能夠提供兩棲聯合作戰的優勢,而且海上運輸成本低、載量大、方便快速,也是解決大軍後勤補給的重要方式。

鐵甲艦隊雖然獲得勝利,奪回了部分制海權,但僅限於半島東側海域,無法繞半島一圈到達西側海域。如果神聖同盟實施戰略迂迴,在半島西部戰區將沒有海軍協助陸軍作戰,相反,敵人卻有大量船隻可以調撥,運送兵員和補給,並從水路威脅進犯者的側後。

鐵甲艦隊海戰獲勝後,在水面上暫時取得了壓倒優勢,才迫使艾哈邁德不得不收縮撤退。這是神聖同盟手中為數不多的一張王牌,丹西和狄龍自然要充分利用,而不是去進行沒有把握的冒險。

艾哈邁德率主力軍撤至仙子丘陵,屯軍駐防。五天之後,丹西和狄龍率領的神聖同盟大軍方才完成各項軍事調度,陸續抵達新戰區,在仙子丘陵以北的原野上紮下營壘,與沙漠帝國主力部隊遙相對望。

蛟龍軍團也配合陸軍的行動,與主力部隊同步南進。

三十五艘鐵甲艦、四十幾艘輔助艦,在查理的率領下,於香濃城北面的海域現身。

攜上次大勝之餘威,所有戰船悉數南下,自北往南,順風順,看上去頗有點氣勢洶洶的味道。

不過,查理心知肚明,麾下船隻和水兵數目有限,這支艦隊並無封鎖港口的實力,在陸軍的弟兄們完成備戰,發動總攻之前,也不可能去直接進攻港口,向沙漠帝國的海岸防禦部隊挑戰。他只能率艦隊在灣口以東的海面上穿梭遊弋,攔截敵方的補給船隊,騷擾其海上運輸線。

艦隊規模不大,封鎖不住敵港,這尚屬小事,更為要命的是,從洛瓦城到香濃城之間,沿岸沒有供船隻停泊的港口或碼頭!

鐵甲艦容積有限,無法載運足夠的給養物資,保證不了艦隊在海面上長期漂浮作戰的需要。同時,戰線向南平推了將近八十公里,數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也開始吃緊,除了陸地通線外,尚須海上航運配合,減緩壓力。

為了解決這個緊迫問題,丹西一方面將洛瓦港的所有商船徵作軍用,進行海上運貨,為軍艦輸送補給,另一方面,又派人仔細勘探海岸線,于軍營後方挑選一處瀕海小灣,在此修造臨時碼頭。

由於海灣較小,受地形的限制,臨時碼頭僅能修建八個泊位,供船隻裝卸貨物和停泊靠岸。

補給船運送大批補給物資,運兵船載來一船船兵將,軍艦輪出外航行,輪進入泊位棲息,無論白晝黑夜,這個小碼頭上總是喧囂嘈雜,繁忙不已。大大小小的船隻,來來往往的馬車,攢動的人頭,如山的物資,不斷在此集散…

沙漠帝國方面,海上形勢亦不樂觀,甚至還要更差。

上次海戰失利後,易卜拉辛帶著十五艘三桅帆艦和五十艘長船逃出戰場,結果在返航途中,又被狂風駭捲走了五艘三桅帆艦和二十艘長船,等他們回到香濃港時,昔的龐大艦隊,如今只剩十艘帆艦和三十艘長船可供作戰。

雖然敵方海軍的實力並不怎麼強大,但慘敗而歸的易卜拉辛,手頭的力量要更為拮据。他只得率領殘餘的艦隻小心地守在港灣口處,盡力為進出的補給船隻保駕護航,護衛本軍的海上運輸線。

最令他頭痛的是,查理自知實力不濟,故而實施狡猾的狼群騷擾戰術。輔助艦守衛臨時碼頭,鐵甲艦隊遠遠監控水面,一旦發現可趁之機,就立刻撲上。鐵甲艦專抓防護能力薄弱的補給船下手,狠咬一口後,不作糾纏,立刻撤退。

面對這群可惡的海上惡狼,笨重的三桅帆艦無能為力。長船雖然行動迅捷,瓦爾芹海盜們卻因大敗後士氣低落,更兼頭目威克不在,群龍無首,參戰的態度非常消極,作戰也很不得力。

易卜拉辛知道,目前的帝國水師,在近岸陸軍的配合下,防守海港尚能做到,進攻則力不從心。他不敢出港與蛟龍軍團決戰,只能咬牙切齒地看著鐵甲艦隊在遠方的海面上竄來竄去,不斷襲擊本方的補給船隊,每天總有幾艘倒黴的運輸船被鐵甲艦摧毀擊沉或者搶佔劫持。

沙漠帝國海軍元帥只能用刀劍架在那群怠工倦戰的雪地海盜的脖子上,令他們出外抗敵。而這些鬥志渙散的傢伙,卻盡玩虛張聲勢的把戲。敵船不在時,他們跑出去耀武揚威;鐵甲艦來了,他們仗著長船的速度優勢,趕緊掉頭開溜,眼睜睜地看著己方的補給船被敵人撞沉、擄獲…

沙漠帝國在海上局面被動,但在陸上的形勢卻很佔便宜。三十幾位仙子風綽立,給帝國大軍提供了極好的防禦依託。

佔據了這片東西向橫跨二十幾公里的廣闊丘陵地帶,居高臨下,可以從容堅守。

各山丘之間的豁口細小狹長,進攻方如若在這些地方突破,不僅兵力展開不易,而且將遭受兩側山丘守軍的左右夾擊。

不過,就在這些豁口處,沙漠帝國也修築起堡壘工事,把口子完全堵死,整條防線一個斷點也不留。

來自黑大陸的異教文明,軍事建築很有自己的特,其營壘無論大小,皆是圓形或者橢圓形。

封堵豁口的都是大型圓堡,雄起聳立,上下有多達十幾層的擊孔,不留任何死角。每堡頂上架設三座投石機,樹一座瞭望臺,有哨兵夜巡邏。

山丘上砌起一座座的營寨、碉堡和塔,也都是圓形或橢圓形結構,它們藉助山勢,傲然的俯視著山腳的敵軍,膽敢近身,箭雨和標槍就會鋪頭蓋臉地來。

在防禦工事之間,還部署了一列列的弩炮和投石機,擴展程,增大打擊力度。

帝國的野戰工事分內外兩層,以加大防禦縱深。敵人即便攻佔第一線營壘,仍形不成有效突破,必須面對又一場可怕的攻堅血戰。

外層堡壘之前,有一道堅實的木柵,木柵前又加砌了一道防護圍牆,再添一層保險。

營寨、堡壘、木柵和防護牆上,都設有雉堞和擊孔,進一步增強遠威力,形成數層織、互相覆蓋的叉火力網。

堡壘、木柵和防護牆外側挖有壕溝,四周地面上滿鹿角和尖刺,密佈著無數陷阱和各式明暗尖樁。

大大小小的圓形營寨和堡壘,如同一個個環扣,長長的木柵、護牆和壕溝,恰似三條項鍊,再加上鹿角、尖樁等飾物,可以說,經聖火教徒們這麼一折騰,在建起一道綿延二十餘公里的連環堡壘群的同時,他們也為三十幾位仙子掛上了幾圈沉重的首飾,將她們打扮得不倫不類。但也必須承認,這些飾物雖然不怎麼好看,卻非常實用,非常牢靠,就如一條貞節鎖鏈,扣在了仙子們的身上。若是北方的敵軍膽敢非禮被聖火狂徒霸佔的仙子,他們必將承受極其嚴厲的損傷。

帝國主力部隊縮身於貞節鎖鏈之後,深溝高壘,嚴密防守,而十萬銳的沙漠輕騎則佈列在側翼和堡壘群前後,於戰場外圍待命,可以隨時出擊,直接威脅進攻方的整個陸地通線。

斥候、巡邏隊等各支小隊遊騎,於戰場周圍各處做零星部署,進行騷擾和搗亂。

這樣的戰場佈置,對於兵力並不佔優的神聖同盟陸軍而言,面臨的將是一場有很大牽制的攻堅戰,前方面對著設施完善的壁壘防護網,側翼須時刻提防敵軍輕騎的反擊,陸地補給線上還要佈設大批遊騎部隊進行保護,形勢殊難樂觀…

兩盟半島大戰不僅是兩支軍隊間拚鬥廝殺,更是兩種文明科技水平的一次全面較量。而這一點,在工程建築技術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兩方的工程技術都非常發達,建築水平高超而湛,但建築風格則迥然相異。

五十餘萬神聖同盟陸軍,沿著沙漠帝國的堡壘防線平行列陣,在曠野上構築自己的防護工事群。

沙漠帝國的營壘皆為圓狀,環環相扣,組成一條貞節鎖鏈,而神聖同盟的營壘則是方形。

四四方方的軍營,在仙子丘陵前的原野上,一座接一座地拔地而起,上百座這樣的軍營鑲嵌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規正齊整的超大型棋盤。

高高的圍牆、深深的壕溝,緊緊地箍住軍營,尖樁、陷阱、蒺藜等物撒落四周,防範敵軍來襲。

營內每隔百米左右,就佈設一座角堡,排排木製箭塔,也整齊地聳立起來,雄視遠方。

大小弩機、投石臼炮,排佈於營牆內外,引而待發。

整座大軍營戒備森嚴,防禦有度,敵人如若冒失進攻,也定然會撞得鼻青臉腫。

唯一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小心地建造防禦體系,先立於不敗之地外,相較於對手,神聖同盟一方表現得要積極進取許多。

偵騎四出,刺探敵情。

大批戰士在營內加緊修造雲梯、衝車、撞擊槌、移動式高塔等攻城戰具。

不時有小隊輕騎撲向連環堡壘群,進行試探進攻,以察探敵軍佈防虛實。

亞農甚至率領有“土撥鼠”之稱的詹魯士兵,開始在堡壘防線外圍挖掘地道…

看這副架勢,丹西和狄龍較之艾哈邁德更為急,渴望儘快瓜分兩盟半島,然後回師本土,為走廊大戰做準備。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即使打一場損耗很大的攻堅戰,他們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