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十五集第十一章我軍在向五星山脈行進。
五星山脈是累斯頓河東岸的一條小山脈,位於中央郡東岸地區的正中心位置。
山脈由中星、南星、北星、東星、西星五座小山連接構成,形成一種很獨特的中心環狀的地勢。而中星山,恰恰落於最中心的位置,被其他四星包圍起來。
當我軍抵達五星山脈的時候,震驚的消息不斷傳入我的耳膜,而且,基本上都出自丹西領主的帥帳!
除正在作戰的草原戰區外,不僅自治領中央政府的朝臣,而且分佈於各處的地方軍政要員,全都趕來了中星山。
康坦諾夫大主教作為教皇的代表,聖瓦爾尼宰相魯伊作為狄龍的代表,與我國結盟的爾國王拉夫諾、詹魯王室旁支中勢力最大的巴圖家族、海亞爾大將軍武索、失去國家的千湖獨立領李察領主、兩盟半島諸城的議會代表,盡皆抵達這裡。
來自中央走廊的中立國家和城主、來自東方的摩裡王國、來自走廊以西的東教廷各國,都派出了使者參加。
如此多的重要人物匯聚一起,趕到這兇險的戰地,顯然是因為一件由丹西領主授意放出風聲的大事…猛虎帝國正式建國,丹西領主登基慶典!
這些各國朝賀使者中,當然大部分都是我國的重要盟友,但抱著看熱鬧、瞧笑話的念頭趕來的,亦不乏其人。即將升任外大臣的外
總長安德魯先生,來者不拒,對任何國家的使者都歡
接納。
戰時登基,而且是在首都之外的山上軍營裡舉行,故而一切從簡,厲行節約,謝絕奢華。
與其他大國君王的登基大典往往舉行幾周甚至一月時間相比,丹西領主確定,登基僅舉行半天時間,地點則選在山頭的一道懸崖旁邊,以示皇位艱險,稍有不慎就會墜入萬丈深淵。
其實,最具轟動效應的,不是登基大典當天,而是之前一宣佈的一系列內政外
舉措。
自治領宣佈,成立金杖賢智大會,分別由納入帝國的王室、貴族,以及被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
第一次金杖賢智大會成員的席位分配如下:中央郡自由民,二十五席,全部由自由民長老會內部推舉產生;閃特十席,紐卡爾和坎塔家族,各自永久擁有一個席位,餘下八席由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爾十席,拉夫諾王室永久擁有兩個席位,齊諾亞家族永久擁有一個席位,餘下七席由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詹魯十席,巴圖王室永久擁有兩席,甘斯特家族永久擁有一個席位,餘下七席由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兩盟半島轄區十席,由各城議會推舉確定;大荒原行政區五席,皆由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胡瑪、熊族、蒂奇斯三個藩屬國各五席,其中首領永久擁有一席,餘者由推舉的民眾代表組成;千湖獨立領一席,由李察領主所在家族永久擔任;海亞爾五席,武索家族永久擁有一席,餘者由跟隨我軍一同避難的民眾代表組成;總計九十一個席位,也就是由九十一名金杖賢人組成第一次大會。
當然,說是推舉,第一次大會基本上還是由丹西領主欽定,擬好名單後由自由軍團軍士們、隨行的自由民長老會表決通過。如席爾瓦、昆達、凱魯、查理、巴維爾、別亞、馬特總督等人都作為中央郡自由民代表,李維將軍、貝葉等作為閃特代表,拉夫諾推薦的一些忠於我方的
爾貴族、詹魯巴圖親王和甘斯特大將軍推薦的一些詹魯貴族等等,都成為金杖賢人。
第一屆金杖賢智大會,通過了《金杖法案》,主要內容如下:全體金杖賢人一致同意,中央郡、閃特、詹魯、爾、兩盟半島我方轄區、大荒原、海亞爾、千湖獨立領、胡瑪、熊族、蒂奇斯三個藩屬國,合併為猛虎帝國。
全體金杖賢人一致推舉丹西為帝國皇帝。
帝國皇帝擁有行政和軍事大權,但徵稅法案須提金杖賢智大會通過,否則無效。
拉夫諾為爾世襲國王,巴圖為詹魯世襲國王,擁有皇帝亦不能褫奪的尊崇地位,但無軍隊指揮權,且必須服從猛虎帝國皇帝的軍事調遣。其衛隊由帝國皇帝指派,行政管理權也僅限於首都,其餘地方由帝國中央政府委派官員進行管理。
金杖賢智大會還獲得一項極其重要的功能──選立新君。
皇位繼任問題非常重要,有時甚至事關國家的生死存亡,因爭奪皇位而產生的手足相殘、兄弟反目、國家內戰,更是時常發生。
為避免這種悲劇的產生,本次大會規定,皇帝無權決定繼任人,而是在其死後由金杖賢智大會推舉確定。
由於皇室宗親比較複雜,故而金杖賢智大會做了比較細緻的規定:皇帝的嫡親子女為第一順位繼承人,金杖賢智大會優先在第一順位繼承人中推舉;如果所有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全都被大會否決,則從旁支中推舉,是謂第二順位繼承人;如果推舉的皇帝年齡幼小,或者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中都無合適人選,則由大會在本期金杖賢人中推舉兩人,共同行使軍政大權,但無皇帝名號,稱攝政監國,待受到推舉的小皇帝成年後,攝政監國自動退位;皇位空缺五年後,必須重新舉行金杖賢智大會,從第一、第二順位繼承人中推舉皇帝,或者推舉新的攝政監國;任何人不得憑藉武力爭奪皇位,否則將永久失去繼承權或者被推舉為攝政監國的資格。自由民長老會向金杖賢智大會保證,任何不遵守《金杖法案》而實施暴力奪權的企圖,都意味著對全體自由民宣戰,將派出自由軍團加以討伐,誅首示眾!
例如,丹西死後,第一順位繼承人有:丹虎、丹豹、丹鳳、丹波(伊莎貝拉貴妃腹內所懷之子,據太醫說,將是一名男孩,丹西已將他命名為丹波)。
如果丹西死後,丹虎被推舉為皇帝,則丹虎的子女形成第一順位繼承人,丹豹、丹鳳、丹波及其子女,則共同形成第二順位繼承人。
如果丹虎死後,其子女一個也沒有被金杖賢智大會看中,而丹豹、丹鳳、丹波及其子女組成的第二順位繼承人中有能力極其出者,那麼此人將被推舉為新君。
如果都是些不成器的傢伙,那麼,為避免出現昏君或暴君,就將空出皇位,由大會推舉攝政監國,施政五年。五年後,再看這些子弟中是否存在良材美玉,確定是推舉皇帝還是繼續推舉新的攝政監國。
依是輪替。
丹西設立金杖賢智大會的這一重大舉措,既給予了金杖賢人相當大的權力,維持了帝國內部的穩定,又保證了皇位永遠由自己的血脈繼承。相較於各國血淋淋的奪嫡之爭,丹西實施的是非暴力的公開競爭。所有皇室子女,都可以盡情展示自己的軍政才華,尤其是政治手腕。只要能獲得金杖賢人們的認可,就能夠問鼎九五之尊。
這種競爭,是公開的,不是父皇的寵愛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國內的政治家、中央地方大員們是否擁戴;這種競爭,尤其考驗繼承人的政治能力,能否搞定金杖賢智大會里的那群人,將是成功的關鍵;這種競爭,摒除了一切暴力,體現了公平
;這種競爭,仍留給失敗者以機會,不至於讓人一朝失利,就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