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141章算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昭泰二年,初夏,六月一

天彷彿被捅破,京都的連綿陰雨,持續了已有半月,兀自不見絲毫睛意,讓每一個大齊帝國臣民的心,都不由自主的變得陰鬱和煩躁,特別是在跟匈奴開戰以來,至今也沒有得到一個準確消息,而各種各樣的謠言卻是漫天飛揚的情況下,這種強行壓抑的煩躁,便有了等待、欺許、擔憂和懼怕等多種含義。

任何一個有點見識的人,都看出來了,現在的大齊帝國,已到了夕陽晚照、崩潰的邊緣,自‘勤王令、招集令’下達以來,各州府的歲稅庫存,被各大門閥洗動載一空,官府的力量登時削弱了許多,而門閥豪族的人,雖然趁機斂得了大批財物,但也不敢太過張揚,因為現在可是一個很的時期啊。

同時,聽說百越之地還出現了叛亂,但朝庭為了京都的穩固,所有忠於朝庭的南方軍隊都奉命回調,駐紮在京都周圍的郡縣中,等待著匈奴一戰最終結果。

是的,無論是對朝庭、還是對門閥豪族,戰爭的最終結果,都有著生死存亡的重要。

鬱鬱蔥蔥的梧桐樹,被雨水洗得越發青碧,高大巍峨的武英殿,在升騰的水汽中,卻顯得有幾分朦朧,淅瀝的雨絲,飄落在明黃的琉璃瓦上,又凝成水珠滾落而下,擊打著漢白玉鋪成的石階,發出琴鳴般的脆響。

四個人,四個大齊帝**事力量的最高執掌者,分別坐在武英殿中,發呆。

牆壁上,掛著地圖,殿中央,是一個巨大的沙盤,抬眼看去。便是萬里江山,這萬里江山,又是何其沉重。

驃騎大將軍方東陽,年已八十,不但須發皆白。臉上更是溝壑縱橫。微閉著眼睛在那裡小憩,渾濁的口涎從沒有幾顆牙的口中緩緩湧出,又滴落而下,與殿外的雨滴聲相應和。

方東陽在太祖年間,可是軍中有名的虎將,據說他一人。就敢對著上千名嚴陣以待地敵軍發動衝鋒(也有人說,當時,這傢伙騎著的馬受驚了,要不,為什麼戰後,這傢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匹給斬了呢),太祖皇帝對他極為欣賞,曾賜其外號“虎痴”還把當時的衛軍給他統領,可謂恩寵集於一身。

很多接觸過方東陽的人都說,這傢伙,在小時候,一定是被雷劈過,腦袋中缺弦,說話做事屬於一腸子通到閽,連放出來地都不會拐彎地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份直格,再加上人畜無害的痴呆,和衝鋒陷陣時罕見的勇武,賤民出身的方東陽,竟成了各方勢力都可以接受的對象,他的仕途一路飄紅,在軍中地地位僅次於太尉陸平。

秋華之亂,方東陽也同樣受到了衝擊,雖然掛上驃騎大將軍的虛銜,卻再也不能馳騁沙聲,隨著風貌逝,這位昔是睥睨天下的虎將,漸漸白髮蒼蒼,垂垂死。

之所以這次對匈奴作戰,讓方東陽也加入了決策層,參與謀劃,完全是形式上的,是為了搞平衡,純粹就是聾子地耳朵…擺設,而方東陽的身體也極為配合,每次來軍議都會不發一語,就是睡覺,而且睡的還極沉,任爭吵再大聲也不會醒來。

年過五旬的撫南大帥張崎,神情清朗,面如冠玉,坐在那樣,巍然如松,從表現出來的氣質風度上,就可以推斷出,他在年輕時,定然是一名翩翩美少年。

撫南大帥張崎可算是當下軍中最有實權的人物,也是景守皇帝最信任的軍隊統帥,不但具有無庸置疑的軍事才能,同時還有著八面玲瓏社能力,在門閥和皇統之間衝突烈地情況下,張崎很早便表示,無論如何發展,他效忠的對象永遠是當聖上。

這樣的表態,不但讓景宗皇帝相信他的忠心,又讓門閥豪族們覺的,只要能想辦法掌握大義的名份,張崎便不再是障礙。

此刻,張崎抬眼看看,坐在上首臉陰鬱的景宗皇帝,又用眼角地餘光,掃了掃身邊閉目養神,彷彿同方東陽一樣,已然小憩酣睡的太尉陸平,一語不發。

是的,在現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言辭都顯得蒼白無力,戰爭進行至此,完全脫離了當初的設定和掌控,這,可是誰都不曾預料到的情況啊!

這次對匈奴作戰,整個作戰計劃名義上是由四人共同商討而得,其實,由門閥豪族組成的右路軍,執行的作戰計劃,是太尉陸平設計出來的,而由邊軍組成的左路大軍,採取的軍事行動,則是由他張崎苦思冥想所擬,然後兩人再把各自的計劃拿出來,進行綜合、互補,從而形成最終方案。

打了一輩子仗,曾擬定過的作戰計劃數不勝數,但張崎覺得,這次是最難的。

因為要做到公平,兩路大軍,所面對的機會、困難、風險都要相似,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整個計劃就有可能產。

在計劃擬定之初,景宗皇帝曾在體元殿秘密詔見了張崎,詔諭道:想個法子,讓門閥豪族組成的右路軍多死些,死光了最好,而朝庭邊軍組成的左路軍,要儘量避免傷亡,同時,還要把匈奴打敗,揚我大齊帝國威風,朕的皇位才能更加穩固。

什麼?!

張崎當時差點沒用頭去撞牆,他告訴景宗皇帝,那樣的計劃他制定不出來,就算能夠制定出來,也絕對無法實現,雖然他自栩極高,但和太尉陸平相比,仍然有所不足,在計劃制定中,千小心萬小心不被陸平算計了,就已經是千難萬難,還想去算計陸平,那不跟指望天上會掉金磚般痴心妄想麼!

景宗皇帝很不甘心,但,也很無奈,太尉陸平的軍神之名他也是深知的,要想搞鬼,難度確實太大,而要是巧成拙,反到無趣。

自從對匈奴的作戰正式啟動以來,每的快馬軍報水般的傳入武英殿,景宗皇帝最關心的就是,左、右路大軍各損失多少?那邊看起來比較吃虧?其次,才是戰鬥是否順利?是否達到了預定目標?是杯重創匈奴?

右路大軍是最先出擊的,在引了匈奴鐵騎的視線,達到調虎離山的目的後,左路大軍以奇兵之勢,直撲飲馬潭,而右路大軍則變為無數小股部隊,開始騷擾匈奴各部落,戰役一下進入了關鍵部分,戰報卻變得稀疏起來,景宗皇帝心中越發忐忑不安。

進入五月後,最先傳來的消息是,擔任奇襲任務的左路大軍攻擊受陰,被匈奴三大部落的鐵騎聯手攔截,前進不能。

笨蛋!蠢材!太辜負朕的期望了!

張崎曾為景宗皇帝詳細分析過,奇襲最主要的就是快、準、狠,如果不能迅速獲得勝利,當匈奴被佯動調離的大隊鐵騎增援而至時,左路大軍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那幾,景宗皇帝的臉都是黑著的,據說宮中的玉如意也被砸壞了十多條,侍候他起居的宦官、宮女,稍不如意,便被喝令拖下去杖責,打死了算。

景宗皇帝整個人彷彿倏然又衰老了許多,每坐在武英殿中,看著身前的太尉陸平,景宗皇帝心中就冒火,他覺得,象古鐘一樣坐在那裡,卻沉默不發一言的太尉陸平,說不定在暗中怎麼嘲笑他這位皇上呢,景宗皇帝盤算著,如果右路大軍獲勝,而左路大軍卻全軍覆沒,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先把這太尉陸平殺了,然後再跟門閥豪族們拼個魚死網破。

就在景宗皇帝著急上火,嘴起燎泡,失眠之時,忽然傳來消息,右路大軍的麻雀食計劃,進展的也並不順利,分散出去的八萬大軍,最終只有九千多人回到了無終城,不過,這九千多人到是劫掠了不少匈奴財物,有的門閥族兵,在回來時,還驅趕著漫山遍野的羊群。

好,這實在是太好了,這些門閥族兵在遭受巨大損失同時,又讓匈奴人吃到了苦頭,正所謂驅狼虎,當初心中兩個設定目標都算達到,景宗皇帝著實鬆了一口氣,再看太尉陸平時,覺得這老幫子順眼了許多,只是,太尉陸平的那張臉,仍然是古井無波的沉穩,全無情緒波動,到讓景宗皇帝的歡喜,打了些許折扣。

勝利者的快,可是建立在對手的痛苦上啊。

這時候,景宗皇帝發現,撫南大帥張崎的表情很奇怪,一會氣,一會皺眉,似笑非笑,那樣子,就跟走在大街上,忽然發現地上有個鼓鼓囊囊的錢包,於是快步上前,一腳踩住,然後東張西望,那種既興奮,又擔心失主忽然找來的患得患失表情。

景宗皇帝知道,張崎一定是心有所得,只是此刻不方便說罷了,當下用眼睛瞅了張崎一眼,起身便向偏殿走去,果然,張崎顛的跟隨而來,不待景宗皇帝開口,便說道:“聖上,事情有點不對啊。”這一句話,便讓景宗皇帝的心吊上了半空:“不對,怎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