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二十二回先進理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二十二回先進理念金旋對政事一向很少過問,都依賴諸葛亮等文臣。一閒暇,巡視六部,看見各部文員都忙於抄寫公文。三國時代已經出現紙張,印刷還屬於新事物,沒有人涉獵研究。金旋發現發往全國的一份普通公文,需要數十名文員,集中抄寫數,費工費力。因為人多事雜,公文抄寫經常出現誤筆、斷章等,耽誤公務。

金旋巡視一圈回宮,召見諸葛亮等政務院主要官員,講述活字印刷原理及用途。諸葛亮聰明過人,一點就透。金旋說到妙處,諸葛亮不由心花怒放,連連稱妙。

金旋對於活字印刷的原理,得益於一個不知名的電視劇,電視劇的內容是活字印刷的發明過程。

中國的古文字筆劃過於煩繁,金旋穿越最初不能適應,但因金旋文科出身,繁體字大都能懂其含意。活字印刷對筆劃較多的字要求很高,金旋順便提起文字由繁至簡的改革事務。

金旋從千年之後而來,當時中國大陸使用簡體字已經多年,金旋從小學習的就是簡體字。穿越之後適應幾年,金旋成為繁字簡化方面的專家。

金旋談起文字改革,隨手拿起一本奏章,用簡體字在下面寫了一遍。諸葛亮研究半晌,越看越覺得很有味道,不覺有些痴。當看到“塵”字時,不由拍案叫絕,連連稱妙。

金旋因簡化漢字又提起編寫字典一事,諸葛亮對此同樣大興趣。金旋見諸葛亮如此,道:“孔明對諸事皆興趣盎然,恐要影響政務。”諸葛亮道:“主公之才,亮不及多矣,主公所言諸事,聞所未聞,但皆為可行之事,故此沉浸當中。如今諸事,研究院召集巧匠,研究活字印刷技術。學院編制字典,孔融研究漢字簡化。”金旋道:“活字印刷與字典編制,派專人立即辦理。漢字簡化一事,不用諸位耗費心力,命人將所有漢字整理抄寫,孤於其下填寫。如此省事省力。”金旋今談興大發,暢談起活字印刷成功後,印刷政務簡報、軍事簡報等,逐漸談到創辦報紙,成立新聞媒體。諸葛亮雖然才高,聽金旋講述各件新事物,不由聽得入神。不覺已到午時,金旋留下諸葛亮共進午餐。

席間,金旋講起“朱門酒臭,路有凍死骨。”如果人人節儉,國力提升自然快速。讓諸葛亮想辦法在全國推行節約,反對費。

諸葛亮建議鼓勵生育,此時中國人口只有二千五百萬,漢人約佔二千萬左右。中國土地遼闊,地廣人稀。金旋答覆劃分檔次,補貼生育。

談到生育,金旋觸起高麗、北胡諸郡男丁稀少,漢人卻有無數鰥夫或因貧困不能娶者,命諸葛亮統計高麗、北胡諸郡寡婦、未嫁之女人數,起中原同等數量未婚男丁遷往兩地,讓官府按照年齡進行配婚。

金旋與諸葛亮談得興起,不覺天漸黑,諸葛亮告辭出宮。金旋一暢談,全國上下忙亂起來。學部將全部漢字整理抄寫後呈於金旋。金旋筆字不雅,索讓孔融過來,金旋用手指在沙盤上寫完,讓孔融照葫蘆畫瓢,忙碌了三天繁專簡一事基本完畢。

劉曄帶領專家進宮,請示活字印刷的諸項原理,金旋知無不言,將活字印刷的原理、大體過程,詳細的描述一遍。

諸葛亮撰寫公文,下發了《嚴鋪張費,鼓勵節儉樸素》的公文,在全國範圍推廣宣傳,抓住幾個典型,或批評,或表揚,鬧騰了許多時,收效顯著。

鼓勵生育的政策也據現狀形成公文,諸葛亮因此事牽連甚為廣泛,召文武官員多次論證,最終朝議定稿。不但繼續鼓吹多子多福“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還制定了三子以上者,郡府每年發放糧錢若干。當然,兒女數量多者,依比例按序增加。

北胡、高麗配婚卻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漢人中娶不起者大有人在,但背井離鄉,遠赴邊疆,卻很少有人願意。諸葛亮將下情反饋上來,金旋讓諸葛亮將北胡和高麗諸郡閒置土地、牧場劃成若干份,無償分配給中原漢人。

在優惠政策鼓勵下,下情開始轉變,甚止許多已娶者也申請前往。漢人的同化能力,金旋知之甚詳,漢人對土地的重視程度,卻讓金旋對這個年代的漢人思想有了重新認識。

此舉在北胡、高麗諸郡也得到好評,兩地的異族男丁基本讓中**隊屠殺乾淨,沒有男人的寡婦得到這次指婚機會,家中有了主心骨,生活也得到許多改善。

金旋對寡婦不能改嫁的陋習進行了改革,並鼓勵男女自由戀愛。此舉在朝野上下震動很大,士族、學界對此議論紛紛。金旋見勢頭不妙,暫停此事,吩咐諸葛亮分階段實施,逐漸進行改革。

學院據金旋的建議進行了學科改革,學院不僅教授國學,還增加了政治、術數、物理、化學、地理等課程。金旋將現代教育理念,分期分批慢慢融入學院教育。

金旋見《中國法律》已經成形,成立法院,將刑事、民事訴訟等從政務院剝離,任命許子將為首席法官,逐步接管相關事務。金旋將《中國**》列入學院課程,培養法律英。

金旋再次提高監察院的級別,將其從政務院剝離出來。形成政務、監察、法院三權分離的格局。此舉受到了諸葛亮等人的大力支持,認為此舉將徹底改變自古以來官官相護的陋習。

對於文武官員的選拔,金旋採取考錄製度,廢除世襲制和推舉制度。選拔官員,不論出身,只論成績。

在實行官員考錄製度的同時,因擔心形成唯成績論的弊端,實行全國官員政績考核制度,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能上能下的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