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遼東之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袁紹與公孫瓚會戰易京之時,政治格局悄悄發生變化。安定、天水兩郡已落入曹之手,劉備聯盟勢力範圍已減至七郡。其中實力最強者西涼馬騰,因曹
攻下天水、安定兩郡後直接威脅到西涼,故此易京之戰,馬騰不敢出兵。而漢中張魯因金旋得到西川后與其接界,更不敢輕動。濮陽太守劉岱、北海太守孔融均無建樹之人,在這風雲變幻、群雄逐鹿之時,深
才能淺薄,觀劉備其才可用,遂將軍權悉
給劉備。
劉備此時掌三郡之兵二十萬,公孫瓚擁北平、襄平二郡之兵十四萬,樊稠、侯成兵六萬。而袁紹擁有五郡四十萬兵力。
此時易京戰場兵力對比為,袁紹兵三十萬,公孫瓚兵二十六萬(公孫瓚十萬、劉備十萬、樊稠、侯成六萬)。
袁紹大帳中。袁紹召眾臣商議。時袁紹手下文武除袁尚、袁熙、袁譚,沮鵠、辛評、辛毗等在各郡駐守,大將顏良、文丑、張合、高幹、呂曠、呂翔、田疇、張燕、陳震,謀士陳琳、郭圖、逢紀、許攸、田豐、王粲、審配皆隨袁紹在易京駐紮。
袁紹道:“今金旋已得西川七郡,佔地已達二十郡,幾佔天下一半之地。近曹
得天水、安定後勢力已達到九郡。而我等僅據五郡之地,若大敗公孫瓚,並得北平、襄平,然後攻劉備而取得北海、徐州、濮陽三郡,則我等勢力可達到十郡。如此可鼎足而立。但劉備援軍已到,兩軍兵力相若,諸位有何妙策?”審配道:“今彼三家合兵只有二十六萬,而我大軍有三十萬,況我軍顏良、文丑、張合等皆世之勇將,天下聞名。此戰必大勝無疑。然勝則是慘勝,主公損耗必大。現樊稠無地立基不得已而依附公孫瓚,此人貪財好利,若主公誘以高官厚祿,則此人必降也。臨場倒戈,彼軍必然大敗,而我軍損耗必小。”
“計是好計,若彼能降,吾入朝保舉其封侯,上將軍。事成之後並許以萬金相謝。然誰可為使?”袁紹道。
許攸起身出列道:“樊稠與攸有舊,攸願前往說之,不過此人貪繩頭小利,可先攜五千金與之,則達事半功倍之效也。”袁紹同意。
及夜,許攸帶重金潛入樊稠軍營。到達軍營,許攸對守門兵士曰:“吾乃許攸,與樊稠將軍故,請通報。”樊稠接報,
進帳來。
“向聞公在袁紹處。今來為說客否?”樊稠問。
“此來為兩件事。一是救將軍一命。二是送將軍一場富貴。”許攸說。
“噢。願聞其祥。”樊稠道。
“公思明決戰。孰勝?孰負?”許攸道。
“未可知也。”樊稠道。
“我家主公兵將勇。手下多智謀之士。明
之戰必勝也。然與將軍有舊。故來報訊。請將軍好自為之。”許攸見樊稠沉默無語。又道:“明
之戰。即便是公孫瓚勝。然將軍士兵損折必多。公孫瓚等有城有糧。其士兵尚可補充。將軍現無立身之地。若士兵折損。則將軍何以自立?”
“公有何高見。”樊稠覺許攸所言很有道理。
“若將軍明戰場倒戈,袁相許將軍為列侯、封上將軍。並送上萬金,今先奉上五千金,事成後餘金再付。”許攸說。
“若如此,則稠聽從公安排。”樊稠被高官厚祿引住了。
“明可如此如此。”許攸將明
決戰時倒戈的一些細節問題又細細的
待了一遍。
第二清晨,公孫瓚升帳,劉備、樊稠分座兩旁。
公孫瓚道:“今接戰,我為中軍,請劉將軍為左翼,樊將軍為右翼。此戰若敗,我等
基皆失,劉將軍地盤恐亦成袁紹盤中餐也。因此此戰我等必須努力向前,才會取勝。”眾將起立道:“諾。”午時,兩軍對圓。
公孫瓚知道袁紹軍中顏良、文丑之勇,遣將出戰必為所敗,也不答話,揮軍衝上。兩軍混殺。
樊稠先頂不住了,樊稠率兵向中軍擠了過來。
“公孫將軍,有緊急軍情。”樊稠大聲對公孫瓚說道。
公孫瓚不疑有他,策馬靠了過去。剛到樊稠身邊,樊稠指向後方道:“中軍也頂不住了。”公孫瓚一驚,扭頭去看,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嗖的一下,樊稠手起刀落,公孫瓚一代勇將,竟死於小人之手。
公孫瓚一死,樊稠倒戈,劉備獨木難支,率兵退往北平。
樊稠指揮軍士打掃戰場,袁紹軍一名將官匆匆騎馬趕到。說:“袁相有請樊將軍。”樊稠自覺立了大功,不疑有他,只帶百餘親兵,騎馬往袁紹帥帳而去。
剛進帥帳,只聽袁紹說:“左右,拿下此賊。”樊稠未及反映過來,就已被擒下。
“袁相這是何意?”樊稠急著嚷嚷。
“汝無義匹夫也,公孫瓚等汝不薄,卻如此害他。來呀,推出去斬了。”袁紹道。
樊稠這時才明白,現世報就是這樣快,他騙斬了公孫瓚,導致聯軍兵敗。但現在袁紹卻是卸磨殺驢,不僅利用他打了勝仗,而且現在還要兼併他的部隊,捎帶著把昨夜送他的那五千金也收回去。
公孫瓚一定想不到替他報仇的竟是他的死敵——袁紹。
袁紹這場大戰,殲敵三萬,俘敵四萬,加上併的樊稠的六萬軍,易京兵力已上升至二十八萬。大軍休整數
,袁紹命高幹率五萬軍駐守易京,率大軍往攻北平。
劉備逃到北平,聚得敗兵,尚有十萬,時公孫瓚之弟公孫越、子公孫恭見公孫瓚身死,袁紹又率兵來追,惶恐無計,求教劉備。
劉備道:“現袁紹大軍二十三萬來攻,公孫太守新亡,軍心不穩,出戰必不利。不如棄城走襄平,若袁紹再派重兵來攻,可走海路到北海,徐圖恢復。”公孫越等回去準備,收拾兵馬錢糧,連夜撤出北平。
而袁紹唾手得到北平後,調易京守軍守護,率大軍又往襄平攻去。
劉備等見事急,與公孫越等沿海路撤到北海。遼東兩郡,已歸袁紹,袁紹分派官吏,派兵駐守。
劉備見袁紹已盡得河東,不定會攻打北海,安排防務,籌集糧草,忙得不可開
。
公孫瓚次子公孫淵,年少勇猛。為劉備賞識,使其主持徐州防務。
陳宮向在徐州,並未得劉備重用。待到遼東兵敗,籌集各地防務,劉備見陳宮處事陳穩,行事謹慎,思慮周密,與其深談,才知其為大才,拜陳宮為軍師。
劉備此時佔地三郡,有兵馬二十四萬。陳宮上任後,認為袁紹進攻必先下北海,命糜芳、糜竺率五萬兵駐守徐州,劉闢、孫乾率四萬兵駐守濮陽,與劉備率公孫越、公孫恭、公孫淵、簡雍、陳登、雷薄、官亥、韓忠、龔都等將集眾兵十五萬駐守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