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七章太昊初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有了以‘噸’為單位的海量銅庫存,加上從太昊錫庫裡調過來##的錫錠,從太昊趕來的銅匠們全力以赴趕製和修復銅鋸,木板的產量和質量得到很大提高。

8月初,一艘有艙、舵、槳的船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和我最初的構想不同的是,由於有了模型的幫助,第一艘“船”的長度達到了16米,寬度也達到了5米,底部平坦,淨高達到1米6,艙很淺,隔成了五個艙,隔板在實際製造中起到了連接船板和強化船身的作用,所以比我原來設計的要多。舷高有60釐米左右,船身前端是尖的,利於破水,後端有一個小平頭,上置舵架。

艙底部的木板採用了榫卯結構和溝槽鑲嵌,已經能夠很好地起到防滲作用,在模型實驗中,沒有釘上獸皮的船艙在一天之內也只是進了少許的水,釘上獸皮以後,兩天之內也基本上是乾的,這對於渡過大河來講,已經完全足夠了。

8月8,選了一個吉利的期,上午8時許,數百人趕到岸邊,參觀“太昊號”新船下水儀式。

銅碼頭這邊是造船廠,也是主要的儀式舉辦地,我和太昊的多數長老都在這邊,而鹽碼頭那邊則是少昊的場地,贏濟和贏坷帶著少昊長老團在那邊候新船香案擺在滔滔大河邊,儘管咫尺不聞人聲,我還是照本宣科地讀了祭文。

“太昊七年8月8。太昊族長元齊,謹領太昊族人,祭告於太昊先祖及諸神:我族歷經多年河澤之苦,部族阻於大河之隔,使族人不能涉大河而行,銅鹽不能越大河而渡。今乃以合族之力,制‘太昊’號以渡大河,是為太昊族人千秋福祉。故禱於諸神及先祖,佑我太昊船舸。通江達海,永無翻覆,利通諸族,永世其昌!”隨後是將三牲祭禮投入河中以享水神、魚神,讓他們“吃人嘴軟”不好意思再阻礙太昊船隻往來大河兩岸。

“下水!”風餘將手中墨龍旗一舉,88名太昊地壯漢子抬起“太昊號”喊著整齊的號子走向大河邊。一半的漢子涉入水中,其餘的人在沙灘上。

“船長”是七風舟搶著擔任的。現在正忙著把纜繩系在碼頭的木樁上。

“坐船嘍!”匠人們歡呼起來。

已經訓練了近半個月的12名新晉“水手”們率先登船,找好自己的座位,持槳準備,每柄槳都用繩系在了船身上,以免不小心的水手將船槳失落水中。

然後是12名匠人和長老,包括我,成為了第一批“乘客”

“收纜!開船!”船老大風丹意氣風發地站在船頭,手中地小旗直指對岸,然後坐下擂響一面皮鼓。

“太昊號”緩緩地離開了碼頭。寬大的船身給了乘客們前所未有的安全。初時還不覺得,到後來逐漸加速,竟有了一點“乘風破”的覺。

“嘭嘭嘭!嘭嘭嘭!”有節奏的鼓聲勵著水手們不知倦怠地划動木槳“太昊號”在大河水面破前進,速度遠快於多數族人步行速度。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我在船裡放聲高歌,引來‘乘客’們面面相覷。

當兩岸皆茫茫,進入大河中央時,乘客們也忍不住手癢。紛紛提出過一把划船癮。

水手們樂得休息,訓練時還從來沒有這麼高強度地連續工作過呢!

結果就是一幫子樂呵呵的“老水手”們胡亂地划著槳,在大河上喧囂著前行。

我在船後一直負責掌舵,據大河對岸升起的號煙,把握船行的方向不致偏離,這時也注意觀察了一下船舷的吃水情況,水面上地船身還有1米多,吃水極淺,近50平米地船艙,坐了25個人,還顯得很寬鬆,讓我都有點擔心船的穩定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在設計時也已經有所考慮,整體上船身還是比較平穩的,畢竟寬度達到了五米多,應該不至於輕易傾覆,但為了穩妥起見,以後在輕載運行時,還得提醒風舟他們裝上一些壓艙物,對運輸安全有好處。這一項得寫入“渡船管理條例”裡面去!

儘管“老水手”們比較業餘的水平大為耽誤了正常的船行速度,但在換回專業水手以後,我們的首航還是在上午11點左右結束,考慮到啟航和裝載的時間,總行程最多隻花了兩個小時多一點。

毫不誇張地說,有了“太昊號”太昊族人終於能夠做到“渡大河如履平地”了!

鹽碼頭這邊,號角鼓聲齊鳴,在還沒有鞭炮胡時代,這已經是最能體現喜慶胡表達方式胃“太昊號”上地大鼓在裡許外就以歡快的鼓點與岸上應和。

贏坷還好,在製造期間就曾經參觀過“太昊號”的模型,有一定的免疫力,贏濟和其他少昊長老則瞪目結舌,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發呆。

汗!——其實這傢伙最多就能夠裝30噸左右地“安全載重”總有效排水量不過40噸左右。

相對於之前的“船筏”這東西的確在載重和安全方面勝過許多,但與後世地大型木船,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不過在這個時代,如此大的船的確也算得上“超前”之作。

歡呼聲中,風舟揮動手裡的“小墨龍旗”率全體乘客下了“太昊號”水手們則忙著將船系在岸邊的木樁上。

鹽碼頭這邊已經準備好了豐盛的午餐,按他們的經驗,近20裡的水程應該要到下午才能抵達,眼下的這一餐是為岸邊的少昊長老團準備的,卻讓這批提前抵達的客人趕上了。

從速度比較,這艘船的速度是原來哪怕最快快的“船筏”也要快兩倍!

而從載重比較,這艘船的載重應該是同面積“船筏”的五倍以上!

鹽碼頭的“碼頭工人”們趁我們午餐時,將準備好的貨物——鹽袋和銅錠搬上了“太昊號”返程時,船上沒有變的乘客只有我和風舟,水手換成了鹽碼頭這邊的人,而乘客除了少昊的長老代表,居然還有兩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