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救隋煬帝楊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八)救隋煬帝楊廣江都,皇帝臨江宮。
邊不負此時正帶上人皮面具,化身為衛軍中普通的一員,正和其他
衛軍一起在隋煬帝行宮內站崗,在他心魔氣場的影響下,其餘的同僚對於多出一個不認識的人卻也沒任何的反應。
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邊不負用了一年時間潛心修煉,終於成功踏足宗師之境。可以說,當今世上,他已經可以與三大宗師及天刀宋缺媲美,實力壓過了祝玉妍以及神分裂的石之軒。雖然只是初入宗師,估計和宋缺、寧道奇的宗師巔峰之
有一定差距,但在單對單的情況下,估計沒人可以殺的了邊不負。
晉級後,邊不負首先遠赴蜀地,對佈局王石之軒的計劃做了前期佈置。然後又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揚州城,潛入了皇帝行宮裝扮成一個普通的
軍衛士。
據原著劇情,再結合雲玉真情報網絡的反饋,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楊廣應該就是這幾天發生了。
此時,隋朝已經到風雨飄搖之際,天下形勢越發危殆,各地農民起義如火如荼,風頭最盛的李密已經攻下洛口倉兵東都洛陽,就連原本四大門閥之一的太原李淵也已起兵造反攻入長安,眼看天下就要四分五裂了。
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楊廣卻依然懵然不覺,信任小人,滯留江都行宮,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而隨同護駕的數萬衛軍卻是早知道亂世來臨,紛紛都想北上返家,人心思變。
宇文化及作為四大門閥之一宇文閥的核心,在亂世之中想要招兵買馬,收攏這數萬銳
軍也是合理的想法。但殺皇帝,哼,卻是愚不可及!
中國古代最重視氣節與名分,和現代人可以隨意跳槽不同,古代背棄主子可是人生的一大汙點。一個弒殺主子的叛徒大多是沒有好下場的,何況還是殺佔據著大義名分的帝皇?他政變後不到一年就兵敗身死,也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古人起事,大多是假借清君側之類的幌子,就是為了避免失去大義之名。
就算是李閥起兵,雖然發佈檄文說隋煬帝昏庸,要另立楊侗為國君,但還是說尊楊廣為太上皇,起碼明面上不敢對皇帝有何大不敬。
而隋煬帝被殺後,隋朝便沒了主心骨,而所餘下的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資源都被北方豪強所收,李閥更是獲益良多,為最終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李淵出身關隴貴族,乃隋文帝楊堅皇后獨孤伽羅之外甥,可說是關隴貴族集團這一代的代表人物。而關隴集團,實際上就是北方胡人貴族集團。
漢末三國時代乃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時代,但也是最黑暗的年代之一。漢朝巔峰時中國人口接近6000萬,但到了三國赤壁之戰時,人口估計只剩下幾百萬,死了幾千萬。直到魏蜀吳三個長期政權相繼建立後,三國基本穩定,戰爭減少,人口在三國末期才恢復至不到800萬。可以想象三國時期軍閥割據對社會民生造成了多大的影響!
三國時代,「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戰亂再加上大瘟疫,使漢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災難,百姓十不存一。正是由於人口銳減,導致了國力的空虛,北方的各個遊牧民族開始大量南下。
後來,司馬懿之孫司馬炎晉代三國,西晉時人口雖然恢復到了1800萬左右,但胡人卻已經在北方的漢人控制地區紮。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白痴皇帝晉惠帝繼位,皇后賈南風權導致西晉發生八王之亂,漢人皇朝因內亂實力大幅削弱,以匈奴、鮮卑、羯、羌、氐為主的遊牧民族聯盟開始正式起兵侵佔中原,西晉皇朝被迫南渡變成了東晉,北方則任由胡種肆
,中原大地進入了五胡亂中華的黑暗時期!
五胡乃胡姓胡種,對漢族自然不用客氣,屠城掠地殺人如麻,如羯人石勒就一次屠殺漢人軍民二十多萬。大量漢人要么如豬狗般被屠戮,要么拖家帶口拼命往南逃走。整個北方地區,漢人被殺至不到300萬。如非有冉閔這樣的豪傑頒佈殺胡令,在北方大量屠殺胡人,可能漢族已在北方被殺至滅種了。
然後,經歷了多番政權更迭。前秦苻堅於淝水之戰敗於東晉謝玄之手後,北方有鮮卑拓跋珪擊敗後燕之主慕容垂等統一北方建立北魏,南方由武帝劉裕篡晉建立南朝宋,中國進入南北朝對峙時期。而黃易邊荒傳說寫的故事便發生在南北朝建立前期漢胡界的邊荒集中(當然,邊荒集在歷史中並不存在)。
北方胡人政權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後,終於一統天下建立了隋朝。實際上,自楊廣率軍南渡滅陳,隋朝建立起,漢人就已經亡國了,只餘下嶺南宋閥還有一定的自治權苟延殘。
隋文帝楊堅的父親乃西魏權臣鮮卑宇文泰手下,登基也得到了鮮卑獨孤氏的支持,其皇后獨孤伽羅乃獨孤信之女,權柄通天,甚至連楊堅也畏懼三分。而李淵祖父李虎也屬鮮卑族,在胡人政權西魏官至太尉,後更被北周追封唐國公,這也是後來李淵建國號為唐的原因。甚至是李淵起兵之時,也事先取得了北方突厥勢力的支持。
北方三大門閥,宇文閥與獨孤閥以及李閥都屬鮮卑胡種,雖然現時可稱為已經漢化的漢胡,但子裡卻不是漢人。所以後來李世民被尊稱天可汗,就算國力再強,如若不是胡種出身,何來這一胡種稱謂?
而長達數百年的不斷戰亂,使百姓都需要尋求一種心靈寄託。南北朝期間,佛教這一兩漢之際從印度進入中國的的外來胡教開始快速發展,並佔據了統治地位。隋朝開國之主隋文帝楊堅就是佛教的代言人,堪稱菩薩皇帝,隋朝時候佛教極為興盛。估計當年也上演過慈航靜齋的仙子挑選楊堅的戲碼,就是不知道師妃暄、梵清惠的前輩有沒有為達成目的而上了皇帝的而已。
但楊堅執政後,重視發揚漢族文化,著力去鮮卑化,所以遭到北方胡人貴族體系的排斥,而其鮮卑出身又讓他得不到南方漢人勢力如宋閥的支持,皇朝一直有隱患。
到了隋煬帝楊廣執政,其人好大喜功,對百姓疾苦不聞不問,禍亂天下。且更有一點,到了隋煬帝時代,科舉制度正式確立,寒門士子可以通過科舉獲得政治地位,打破了門閥對高層話語權的絕對壟斷,也對胡人貴族集團造成衝擊。這樣的背景下,胡種聯盟此時已經醞釀另立新主,後來李閥得到大勢,宇文閥的宇文傷、獨孤閥的尤楚紅等紛紛依附,正是因為北方三閥同為胡種同氣連枝。
大勢所趨下,胡教也立即拋棄了篤信佛門的隋煬帝楊廣,在胡人貴族中另立代言人。所以,同為外來者的佛門勢力本不可能挑選寇仲。什么為國為民都是假的,胡教只可能在胡種中挑選代言人。而寇仲這一承載純種漢人勢力復興的希望,卻是在最後關頭被胡教所惑,斷送了以宋閥為首的漢人勢力重建漢族皇朝的努力。什么狗
漢胡民族融合,起碼在現階段,就是徹徹底底的以胡統漢!
不知道寇仲帶著李世民去見天刀宋缺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於胡教陰謀重傷在身,不得不忍氣聲接受現實,宋缺會不會一刀把寇仲這個混蛋的狗頭斬掉!
就在邊不負思考時,殿內的情況發生了變化。
臣虞世基正跪在皇帝龍椅下,為皇帝歌功頌德,告訴皇帝天下局勢安好,那些反賊都只是烏合之眾,請皇帝不必擔心。
而當今聖上隋煬帝楊廣則半躺在寬大的龍椅上,身旁圍繞著多名容姿秀美的妃嬪,一邊享受著身旁鶯鶯燕燕的溫柔,一邊聽取著臣子的彙報。
楊廣此時應該還不到五十歲,但臉發白、雙眼無神,一副酒
過度昏昏沉沉的樣子。實際上隋煬帝年輕時也是雄姿英發之輩,軍略上二十歲就任兵馬大元帥,在賀若粥、韓擒虎等名將輔助下南下征伐陳國,滅亡南朝。三十歲時則是率軍北上,擊退突厥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