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教授關於仁的解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西方人相信契約觀念。(比如吃飯都要和父母aa制,這是中國的生命情不能接受的)我們現在覺得契約觀念可以使一個人更獨立,但我們中國人不能接受這種觀念,中國人相信家的思想。同樣西方人認為我們的儒家倫理觀念倒很符合人
,很欣賞中國文化中對家庭價值的尊重。中國思想的道理在哪裡?基本點就是孔子的哲學觀念“仁”一個例子:一個英國漢學家,要研究中國思想,他看那《論語》
覺很好,一本對話錄和柏拉圖差不多。仔細的讀了好多遍,他發現《論語》的核心觀念是“仁”他開始困惑:為什麼孔子在不同的場合對“仁”下了不同的定義?假如說這是個探索過程,那麼孔子作為一個哲學家你總該給一個最真實最準確的定義吧?可通篇孔子都沒有講“仁”到底是什麼。他開始相信中國古代沒有哲學,就不研究了。這個時候他正好碰到我王德峰,就問了他的困惑:英國學者:孔子這個思想算不算哲學?
王德峰:當然算。
英國學者:為什麼他最後沒有一個“仁”的定義?
王德峰:難道沒有定義就不是哲學了麼?那你回去看孔子和他弟子的對話。
對話是有關服喪三年是不是太長了?
孔子:你父母死了,你吃的好穿的好你心安麼?
弟子:我心安啊。
孔子:那你就不用服喪三年。
英國學者看後說:哦,原來孔子在談一種哲學時候不是用概念邏輯來談,而是從生命情本身出發來談。
王德峰:對對對。心安與否,不是真理自己推論出來的,而是從人的生命價值受推論出來的。
中國哲學的道理都是從生命情中啟發,闡述出來的。中國人講道理的時候都有情。中庸之道:理和情不要截然分開。那麼“道”是什麼?道就是民族文化
神。這次汶川大地震已經迸發了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
神,這是任何科學技術經濟學所不能解釋的。(比如萬科王石的言論從經濟學來講是沒有錯的,但他恰恰忽視了情
的價值是不可估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