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天劫臨身胸有竹大明涅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光罩補充的速度怎麼也趕不上消耗的速度,就在了塵這邊岌岌可危的時候,了塵一咬牙,寸許長的元嬰竟然離體而出。
元嬰一出來,咿咿呀呀地亂叫了一通之後,幾道法印結出,幾道近乎無透明的雷網向外擴張而出,濃濃地天劫氣息立刻驅散了周圍的紫火。
了塵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元嬰立刻歸位。讓元嬰長時間暴在外,可不是好玩的。一不小心元嬰受到丁點傷害,可就是神魂之傷,不但影響
後成道,而且修補極難。
到好歹元嬰內的殘留的天劫氣息好歹把紫火驅散了。光罩沒有了紫火的燒蝕,很快回復了亮度。了塵現在可以在雷網上的天劫氣息消逝之前,隔岸觀火,欣賞一下玄虛子力扛天劫的英姿了。特別是原本自己身邊的紫火也飄向了另外一邊的時候。
但顯然了塵小看玄虛子了,玄虛子雖然沒有了塵作弊似地手段,卻有無窮似的寶貝。且不說玄虛子頭頂的那尊小鼎,光那個正在收紫火的的紫玉葫蘆就足夠讓了塵膛目結舌。況且玄虛子身上的法衣也不知道什麼材料所制。竟然水火不侵。偶然幾點紫火燒透了玄虛子的小鼎防護,濺到了玄虛子的身上,也是旋起旋滅。
只見著玄虛子正一心對付著天劫紫火,卻仍舊猶如心有所似的朝了塵望了過來。
了塵的身邊除了一道無的雷網,竟然一點紫火也沒有。玄虛子一愣,分心之下,小鼎也終於抗不住姿
劫火的天威,被紫火沾染,一聲哀鳴之後,落入了地上的天劫紫火之中,化作了一道青煙。好在玄虛子身上還有法衣,抵抗了片刻之後,玄虛子也終於回過神來。在祭起了一道金黃
的量鬥。
若不是知道不可能,了塵差點以為玄虛子手上拿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混元金斗”大凡量鬥之內的法寶都是收納之器。這個也不例外。大團大團的紫火被進了金斗之內,配合著紫玉葫蘆,紫火竟然慢慢地削減,只是金斗上的金光也開始慢慢黯淡了下來。看看玄虛子的臉
也知道,玄虛子也是賠上了血本了。
無論這個金斗的法寶多麼厲害,終究不是正品。了塵不知道金斗能抗多久,但只要這波天劫過去,紫火失去的天劫的加持,總會找到收服的辦法。
哪怕失去了紫火的威脅,了塵和玄虛子依舊只敢對峙,卻再也不敢劫雲之下動手了。
除非他們想同歸於盡,因為天劫依舊還懸在他們頭頂呢!
劫雲裡紅雲滾滾,濃濃地毀滅般的氣息,直撲而來。這次既不是火,也不是雷,而是風。
陰寒蝕骨,直透神魂的風。
若不是了塵元嬰早成,元神已經和丹田內的元嬰合為一體,恐怕還真不一定能抗得過這無形無,無本無源甚至都分不清從那面吹來的劫風。
陰寒刺骨卻不傷體,專壞神魂。能吹得人神魂不穩,既然三魂七魄消散而亡,連輪迴都不可能。
了塵哪怕元嬰早成,也依舊不敢怠慢半點。幾道符籙飛舞而出,化為道道符牆,將了塵圍在了中央。金的光罩不敢消散半點。體內神光下沉,全神以注地保護著元嬰不要被劫風吹到半點。
天劫總算恢復正常的套路,雖然威力不可同而語,但至少是針對金丹圓滿,元嬰尚未大成的修士了。不會在送來什麼跨越階級的天劫,讓人無從應對了。
天上劫雲滾滾,風劫之後,水土二劫隨後而至。就在了塵度劫的時候,大明王朝似乎也在度過自己的重生之劫。
王陽明似乎一回到京師便成為了無數青年學子的偶像,一本討論天下興亡的著作《天演論》,在大明王朝的中心掀起的軒然大波,破口痛罵者有之,殺之而後快者有之。
王陽明似乎一下子就站在了天下群情洶洶的風口尖。
因為王陽明從秦代開始一直講到偽朝元末。將歷代興衰直指了問題的核心——土地和人口,貧富和兼併。
王朝始建,往往多年征戰,人口十去其七。這個時候,土地充足,兼併不興。而且民心思安,當朝的開過君主無一不是馬上皇帝,深知民間疾苦,往往也會努力抑制兼併,所以往往這個時間會成為王朝的興盛期。
然後隨著人口的增長,財富的增加,王朝只要不出大問題,往往會來鼎盛之世。
但成也人口,敗也人口。當人口眾,土地有限的承載到達極限的時候,民眾也往往因為天災人禍,失去土地,淪為佃戶
民。無數的豪強士紳兼併土地,而且不
賦稅,且朝廷的稅賦轉移到了小民頭上,更是使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朝廷稅收的減少也會加大軍制的敗壞,使得朝廷無力也無錢去鎮壓
民的暴動。
到最後,王朝覆滅,天下大亂,直到來又一個循環。
王陽明此言一出,怎麼能不把自己擺在了天下權貴的對立面?
大部分的讀書人一直可都是以正義自居,以王朝的維護者頂樑柱和老百姓的代言人自居。王陽明卻直指他們才是王朝衰亡,百姓受苦的源頭。這下可就真是捅了馬蜂窩了。
反對者眾多,包括很多讀書人。支持者少,大多都是比較年輕的士子和平民百姓。。
正德皇帝很偶然地知道這本書。一見之下就愛不釋手,更以世之大賢稱呼王陽明。討伐寧王時候的那一點小小芥蒂也很快煙消雲散。
天下興亡原來並不都是因為昏君啊!底下的士紳權貴才是王朝衰亡的本。怎麼能不讓正德皇帝如聞天籟?他可是一直被下面罵成昏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