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宋紀七十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河州之被圍也。王韶自京師還,至興平,聞之,乃與李憲夜馳至熙州。熙方城守,韶命撤之,選兵得二萬。諸將趨河州,韶曰:“賊所以圍城者,恃有外援也。今知救至,必設伏待我。且新勝氣銳,未可與爭,當出其不意以攻其所恃,所謂批亢搗虛、形格勢,則自為解也。”乃直趨定羌城。乙亥,破四蕃結河川族,斷夏國通路,進臨寧河,分命偏將入南山。瑪爾戩知有援,拔柵去。

初,景思立覆軍,賊勢復振,而京師風霾旱災相仍,議者棄河湟,帝數遣中使戒韶持重勿出。及是捷聞,乃大喜,賜詔嘉之。

丙子,御殿,復膳。求言詔下,判西京御史臺司馬光讀之泣,默不忍,乃覆上疏曰;“方今朝之闕政,其大者有六而已:一曰廣散青苗錢,使民負債重,而縣官無所得;二曰免上戶之役,斂下戶之錢,以養浮之人;三曰置市易司,與細民爭利,而實耗散官物;四曰中國未治而侵擾四夷,得少失多;五曰團練保甲,教習兇器以疲擾農民;六曰信狂狡之人,妄興水利,勞民費財。若其它瑣瑣米鹽之事,皆不足為陛下道也。”知青州滕甫言:“新法之害民者,陛下既知之矣。但一下手詔,自熙寧二年以來所行新法,有不便者悉罷之,則民氣和而天意解矣。”皆不聽。

己卯,以高遵裕為岷州團練使。

甲申,詔:“邊兵死事無子孫者,廩其親屬終身。”王韶還熙州,以兵循西山,繞山踏白城後,焚賊八千帳,斬首七十餘級。瑪爾戩窮蹙,乙酉,率酋長八十餘人詣軍門降。

,雨雹。

丙戌,王安石罷;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大名府韓絳復同平章事,翰林學士呂惠卿為右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安石秉政五年,更法度,開邊疆,老成正士,廢黜殆盡,儇慧巧佞,超進用事,天下怨之,而帝倚任益專。一,侍太后至太皇太后宮,太皇太后語帝曰:“祖宗法度,不宜輕改,吾聞民甚苦青苗、助役,宜罷之。”帝曰:“此所以利民,非苦之也。”太皇太后曰:“王安石誠有才學,然怨之者甚眾,保全之,不若暫出之於外。”帝曰:“群臣惟安石為國家當事。”時帝弟岐王顥在側,因進曰:“太皇太后之言,至言也,不可不思。”帝怒曰:“是我敗壞天下?汝自為之!”顥泣曰:“何至是!”皆不樂而罷。久之,太后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奈何?”帝始疑之。及鄭俠疏進,安石不自安,求去位,帝再四留,處以師傅之官。安石不可,願得便郡,乃以吏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呂惠卿使其黨變姓名投匭留之,安石其意,因乞韓絳代己而惠卿佐之,帝從其請。二人守其成規不少失,時號絳為“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以南江蠻懿州地置沅州。

己丑,詔曰:“朕度時之宜,造為法令,已行之效,固亦可見。吏有不能奉承,然朕終不以吏或違法之故輒為之廢法,要當博謀廣聽,按違法而深治之。”時呂惠卿慮中外因王安石罷相言新法不便,以書遍遺諸路監司、郡守,使陳利害,又白帝降此詔申明之。

壬辰,帝與執政論免行錢利害,且曰:“今之法,使百姓出錢輕於往,即是良法。至如減定公使錢,人猶以為言者,此實除去牙前陪費深弊。且天下貢物所以奉一人者,朕已悉罷,群臣亦當體朕此意,以愛惜百姓為心。”馮京曰:“朝廷立法,本意出於愛民,然措置之間,或有未盡,但當廣開聰明,盡天下之議,便者行之,有不便者不吝改作,則天下受賜矣。”詔中書,自熙寧以來創立改更法度,令具本末編類以進。

丁酉,詔王韶發瑪爾戩及其家赴闕。進韶觀文殿學士、禮部侍郎,官其兄弟及兩子,前後賜絹八千匹。初,韶入朝,加資政殿學士,至是又加觀文殿學士。非嘗執政而除者,皆自韶始。

遼遣樞密副使蕭素等議疆界於代州境上。

初,劉忱、呂大忠既奉使,而大忠遭父喪,有詔起復,知代州。忱對便殿,奏曰:“臣受命以來,在樞府考核文據,未見本朝有尺寸侵遼地。臣既辱使詣,當以死拒之。”忱出疆,帝手敕曰:“遼理屈則忿,卿姑如所與之。”忱不奉詔。至是與素等會於代,素等設次,據主席,大忠卻之,乃移次於長城北。大忠數與素等會,皆以理折之,稍屈。遼指蔚、應、朔三州分水嶺土壠為界,及忱與之行視,無土壠,乃但云以分水嶺為界。凡山皆有分水嶺,相持久之,不決。

五月,戊戌朔,左司郎中、天章閣待制李師中言:“旱既太甚,民將失所。今之事,非有動民之行,應天之實,恐不足以天變。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詣公車對策;如司馬光、蘇轍輩,復置左右,以輔聖德。如此而後,庶幾有敢言者。臣愚不肖,亦未忘舊學,陛下為富國強兵之事,則有暴豐財之式;為代工熙載之事,則有利用厚生之道。有臣如是,陛下其舍諸!”帝以師中敢肆誕謾,輒求大用,責授和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師中素為王安石所惡,至是呂惠卿附安石意,請出師中疏付外,因摘其語帝怒,遂廢斥之。

壬寅,雨雹;癸卯,又雨雹。

辛亥,罷制科。自孔文仲對策忤王安石意,因言於帝曰:“進士已罷詩賦,所試事業,即與制科無異,何必得置是?”帝然之。已而秘閣‮試考‬所言應制科陳彥古所試六論不識題及字數皆不足,至是呂惠卿執政,復言制科止於記誦,非義理之學,遂詔罷之。

丙辰,以館閣校勘呂升卿、國子監直講沈季長併為崇政殿說書。升卿,惠卿弟也,素無學術,每進講,多舍經而談財谷利害。帝時問以經義,升卿不能對,輒目季長從旁代對。帝問難甚苦,季長辭屢詘。帝問從誰受此義,曰:“受之王安石。”帝笑曰:“然則且爾。”季長雖黨附安石,而常非王雱、王安禮及呂惠卿所為,以為必累安石。雱等甚惡之,故不甚進用。

壬戌,國子監言:“太學生員多而齋舍少,先以朝集院為律學外,屋尚百餘間,乞盡充學舍。”從之。為屋百楹,學者以千計。

乙丑,大雨水,壞陝、平陸二縣。

丙寅,遼主以久旱,命錄囚。

是月,三司使曾布、提舉市易司呂嘉問並罷。

初,嘉問提舉市易,連以羨課受賞,帝聞其擾民,以語王安石,安石力辨,至詆帝為叢脞,不知帝王大略。且曰:“非嘉問,孰敢不避左右近習?非臣,孰為嘉問辨?”帝曰:“即如是,士大夫何故以為不便?”安石請言者姓名,令嘉問條析以奏。時市易隸三司,嘉問恃勢陵使薛向,出其上。及布代向,懷不能平。會帝出手答刂詢布,布訪於魏繼宗,具上嘉問多收息幹賞,挾官府而為兼併之事。帝將委布考之,安石言二人有私忿,於是詔布與惠卿同治。惠卿故憾布,脅繼宗使誣布,繼宗不從。布言惠卿不可共事,帝聽之,安石持不可。帝遂詔中書曰:“朝廷設市易,本為平準以便民,若《周官》泉府者;今顧使中人之家失業若此,吾民安得泰然也!宜釐定其制。”布見帝,言曰:“臣每聞德音,以王道治天下。今市易之為,駸駸乎間架、除陌之事矣。如此之政,書於簡牘,不獨唐、虞、三代所無,歷觀秦、漢以來衰亂之世,恐未之有也。嘉問又請販鹽鬻,豈不貽笑四方?”帝頷之。事未決,安石去位。惠卿執政,遂治前獄,請令中書悉取案牘異同以奏。後二,布對延和殿,條析先後所陳並較治平、熙寧出入錢物數以聞。帝方慮歲費浸廣,令布送中書。至是詔章惇、曾孝寬鞫布所究市易事,又令戶房會財賦數,與布所陳異,而嘉問亦以雜買務多入月息不覺,皆從公坐有差。未幾,並落職,布出知饒州,嘉問出知常州。

六月,戊辰,遼主親出題試進士,旋放進士劉霄等如額。

壬申,遼主命臣庶皆得直言得失。

丙子,遼主御永安殿策賢良。

丁亥,廣州鳳凰見。

以瑪爾戩為榮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

辛卯,詔以司天監新制渾儀、浮漏於翰林天文院安置。

初,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一無所知。乃以太子中允沈括提舉司天監,始制渾儀、景表、五壺浮漏;招衛樸造新曆;募天下上太史佔書,雜用士人,分方技科為五。至是渾儀、浮漏成,括與秋官正皇甫愈等各賜銀絹有差。

乙亥,詔監安上門鄭俠勒停,編管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