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儘夠了!徐氏藏都是些常見的本子,所以價格不是很高。經過菊生校長商議,最後以三萬五千兩價格買下。這批藏,好處是常見的比較齊備,不用我們再去費神編目購圌買。如今在去琉璃廠補充購圌買的,也是些常見的。因為需要的人多,印的也多,各家店都有,倒是不貴。我們因為手頭寬裕,買得要麼是初刻本,要麼是目前能夠得到的等良刻,買了兩百餘種,都是大部頭,不過才花了四千五百兩。呵呵,以前買嫌錢少,現在卻是嫌少。”王國維邊說邊笑。
邊的張元濟也笑著說:“要說我們讀人啊,還真盼望著這種錢多的生活。最貴的,要麼是宋元刊本,要麼是海內孤本之類,圖館有一些作鎮館之寶就行了。畢竟我們建圖館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使用,而不是收藏和獵奇。說到學生使用,我還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常用不能只買一套。否則一個學生借了,全校學生都等著,這不行。”王國維點點頭:“菊生先生說的是。”
“菊生先生說到圖館建設,我覺得可以分兩步走。”孫元起有個想法“第一步,就像張先生說的,要滿足在校師生的使用需求,這是基礎,是短期目標:第二步,我們要把圖館建成全國的文獻中心,就好比當年的天一閣。這裡面的文獻,不僅僅要包括經典典籍,還要包括方誌、族譜、小說、戲曲、信、碑帖拓片、動植物標本等等。在西方文化侵襲下,中華文化面臨一次挑戰,有些傳統的文化知識會隨著時間而逝,我們要藉助這個機構,儘可能地保存這些發發可危的寶貴財富。”
“說的對!”王國維一擊掌“而且我大清民間草野很多士子,有奇才異能,但不為世俗所知。像黃仲則、鄭經巢,只是穎出於囊的少數。如果亡佚了,確實可情。我們把他們的著作撥集起來,並傳之後世,功德不亞於哺遺孤、葬枯骨!”張元濟也道:“這樣也好。但凡能有所著述的,誰不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藏諸名山,傳之後世?等下期學報,就在面刊登新聞,說我經世大學圖館收藏各種詩文集、族譜、方誌等。保證會有人寄來自己的集子!”
“好主意!還可以在全國的各大報紙刊登廣告,我們可以付相應的價郵資。”孫元起加了一把失。
這時候車的搬完了,一早候在旁邊的老趙走來:“老爺,搬完了。您看…”
“都搬到屋裡啦?”孫元起問道,從身掏出一沓早已備好的小額銀票,遞給老趙:“那你去把車錢給人結了。跟著去西北的保衛,每人發五兩銀子,各自回去休息。再去跟食堂說一聲,今晚加餐,大家放開隨便吃。”老趙接過銀票,應聲去了。孫元起這才回過頭,對張元濟、王國維說道:“如果你們二位沒什麼事的話,陪我去看看那些才運回來的?這此可都是地方官員孝敬我這個欽差大臣的,一準兒差不了。估計我這一趟搜刮,西北的天都高了三尺!”說得三人一齊大笑,抬步往成蹊館圖室走去。
新運來的圖都放在桌子,足足堆滿了七張大桌子。孫元起介紹道:“這裡面,很多是方誌、碑刻拓片、地方名人的文集,也有不少珍稀善本。不過,我是外行,看不出門道來。你們二位都是專家,給我這個門外漢說道說道?”王國維做出一個請的手勢,卻是讓張元濟先來。張元濟也不客氣,隨手從堆取下兩函,其中一個遞給王國維:“看!”王國維小心翼翼地拔出象牙籤,打開函套,輕輕翻開其中的一頁。即便孫元起這個外行,也能從發黃的紙頁中受到古樸的氣息。王國維的手因為
動而微微顫抖,又翻了幾頁,抬起頭盯著孫元起:“這…這可是宋浮熙撫州公使庫刻、紹熙四年93重修本《
秋公羊經傳解估》!”
“宋刻本?”張元濟也轉過頭來看“我這本是明淩濛初刻朱墨套印本《孟東野詩集》,雖然也不錯,但比你手中的那本可是差遠了。…”孫元起對這些版本的行情不太瞭解,便試探著問:“宋刻本,有多貴?”
“呵呵,這幾天我經常去琉璃廠,大致行情知道一此。”王國維仔細合頁,才解釋道“宋本,在康熙時,不過一兩銀子一冊:到乾嘉年間,已經至少二兩銀子一本了:經過同治發逆、回亂,漲到十兩銀子:而今又經過拳匪,便是二十兩一冊,也有價無市了!”
“是啊,每次動亂都少一批。據說,翰林院的《永樂大典》在庚子國變時已經全部燒沒了!嗨,好東西越來越少啦!”張元濟一聲長嘆。孫元起心中一動,卻沒有再說。只道:“所以我們圖館爭取在滿足學生使用的基礎,進一步網羅各種文獻資料,達到既收且藏的目的。對了,大家繼續看,看看究竟有多少種好東西?我負責把你們看好的東西分類擺放。”三個人在圖館忙乎半天,連中飯都是隨便吃幾口,後來一同去西北的盧弼也過來幫忙,直到黃昏時分,才大致分出來。其中,宋、元刻本有70多種,敦煌遺60卷、各種鈔本、稿本200多種,法、繪畫冊頁70種,碑帖拓片300種,各類方誌400多種,至於各種明清刻本詩文集、叢就更多了。
“這些都是無價瑰寶啊!便是明清刻本,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張元濟坐在凳子,一邊捶一邊說道。忙碌這麼長時間,對於張元濟確實是個考驗。王國維、盧弼都點點頭。孫元起突然道:“我想,等新圖館建好了,把普通
常用放到裡面,面對社會免費開放,只要遵守相應的規則,即可入館閱讀。
據不同系所的學科需要,建立相應圖室。至於終文樓,則專門存放那些珍稀善本,只允許社會的著名學者和校內的師生使用。”
“理應如此!”三人一齊點頭。王國維又道:“只是這規則,要好好的琢磨琢磨1不能最後汙損破壞了圖。”回了家,老遠見到薇拉牽著念祖,在門前與幾個人在閒聊。念祖眼尖,逮眼看見父親,便脆聲叫道:“dddy,你趕快、趕快把家裡的怪物走!”隔得遠了,小孩子說的話沒太聽清。薇拉
來,還學著清代婦人的禮節福了一福,只是說話就
餡了:“dning,歡
回來。”口“呵呵,我回來了。…”孫元起笑呵呵地與薇拉見過禮,抱起念祖,問道:“剛才你說什麼?”
“ddyy,家裡突然來了好多好多的箱子,一到晚,就會變成怪物,好可怕的!
…
”念祖一邊說一邊比劃,逗得孫元起哈哈大笑。這時,才看清門口原來是老趙、老鄭兩家,還有程子寅幾個人。孫元起當下明白,大家都不是外人,寒盼之後,便問道:“子寅,東西運回來了?路安全麼?沒出什麼事情?”程子寅見孫元起問,也含含糊糊地回答道:“東西回來了人多不便細問,老趙、老鄭家的見孫元起風塵彳卜僕,說了幾句,先後回去。只有程子寅幾個人留下來,讓進屋裡,才細細詢問細節。見了滿屋子都是箱子,驚訝之下,才知道里面裝的都是敦煌遺:又聽聞事情盡然如此順利,大為高興,很是誇獎了幾句,將他們
付剩餘銀兩中的幾百兩零頭都給了回去,作為獎勵,讓大家回去自行分了。待訪客走盡,孫元起打開其中一隻箱子,取出最面的一個卷軸,就著電燈,慢慢展開,只見厚實橙黃的紙,畫著鳥絲闌,用小揩工整地抄寫著一卷佛經。雖然歷經千年,字跡如新,彷彿還有墨香溢出。即便孫元起不懂法鑑賞,也能
覺其
妙無比。展到卷尾,面寫著:大乘密嚴經。薇拉抱著小念祖站在一旁,看孫元起深情專注地打量著發黃的舊紙卷,不
有些好奇也問:“揚克,你看的那是什麼?”孫元起這才抬起頭,答道:“這是一千五百年前,某位信奉佛教的中國人
心抄寫的佛經。而這此箱子裡面裝的,都是那個時期的文獻資料。”
“一千五百年前?”薇拉連忙湊過臉來,看了幾眼,大為驚異:“真奇怪!一千五百年前的漢字居然與今毫無二致!薇拉來華數年,為了融入中國
常生活,不僅學會
略的對話,還識得不少漢字。所以當她在一千五百年前的經卷發現居然還有自己認識的漢字,不免驚訝異常。
“很吃驚麼?”孫元起有些得意“要知道,自從兩千年前漢字發展到揩階段以來,它們幾乎發生沒有任何變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與兩千年前的祖先用文字來,不會存在任何障礙!”
“這真是太令人吃驚了!就拿英語來講,別說公元450年到150年間的古英語,就是公元1150年到1500年間所使用的中古英語,距今不過五百多年,美國很多的大學生都已經無法看明白。你們居然能輕鬆讀懂兩千年前的文字!”薇拉對於中國文化的神奇,終於有了更深入的體會。孫元起道:“據可靠的文字記載,我們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從五千年前就在遠東這片土地繁衍生息,一直到今天,雖然有外敵入侵,雖然有萬千災難,但文化從沒有出現過斷層。而與我們同時代的古埃及人、古巴比倫人早已灰飛煙滅,成為歷史的遺蹟!為此,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就應該
到驕傲和自豪!”不過想到十多年後的五四運動,導致中國文化開始出現婚變:再加建國後的繁簡字改革、文化世紀的國人已經很少能認識繁體字,讀文言文優若天,張口閉口都是往外蹦英語單詞,孫元起又難免有些失落:那時候,我們的文化算是出現斷層了麼?
“五千年前?”薇拉更加震撼“我的天哪!五百年前,哥倫布才剛剛發現美洲大陸。不說五千年前,就說你手中那捲經出現的時候,美洲大陸還是印第安人的天下,寬廣無垠的草原到處都是成群遊蕩的美洲野牛。
“至於歐洲,在一千五百年前還處於中世紀的黑暗時期。封建害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那時候留存下來的原始文獻極少,我猜測,整個歐洲加起來,也沒有眼前這些多!要知道在那個時候,教會統治非常嚴厲,控制了西歐的文化教育,嚴厲止科學思想的傳播,並設立宗教裁判所懲罰異端,學校教育也都是為了服務於神學。甚至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時期,古羅馬圖館也被付之一炬。而且,即便是《聖經》,也只能抄寫在羊皮紙,而你們已經學會了造紙用紙!不過,你是如何發現它們的呢?”對於發現過程,孫元起不是很清楚,也不想多說,只是簡略地介紹道:“這些東西原本藏在我國西邊一個偏僻的山
中,最近剛被人發現。”
“為什麼藏在山裡?”薇拉更好奇這個問題“是因為這此資料很寶貴?還是因為戰爭?或者說,有人迫害那些佛教徒,所以他們把經藏了起來?”孫元起剛想說不知道,眼前忽然晃過六七年前老終看見側紙滿臉
的表情、以及終文樓裡那染血的圖,語音中帶著濃濃的
情:“那是因為我們先輩愛惜字紙,即便是寫完的紙張、用破的籍,也不會隨便丟棄,要麼把它們送到廟裡恭敬地焚化,要麼把它們珍藏起來。這此文獻資料,就屬於後者!”
“你們中國人真是珍愛文化啊!”薇拉喟道。
“不是“你們中國人”是“我們中國人,!”孫元起笑著糾正道。看小念祖伸過手,想觸摸那捲《大乘密嚴經》,孫元起連忙小心地把它捲了起來,仔細放進箱子鎖子起來,然後接著說道:“等兒子長大了,自然有他看的時候!祖先的文化傳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就要把宅更好的傳承下去,這才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
見敦煌遺已經全部到手,孫元起心中大石頭頓時落地,這一晚,飯也香甜:這一夜,夢也香甜。第二晨起,便讓老趙找些人手,把屋裡的箱子運到終文樓中。只礙著這些文物是以欽差大臣名義取來的,不說學生們難以覲面了,便是普通老師也是不知道的。當然,圖館裡多了這此寶貝,如何瞞得住王國維這個當家人?等他打開箱子,看到裡面一卷卷盡是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經卷,眼睛都直了,盯著紙面再也挪不開,心跳似乎都有驟止的傾向。以後的數年時間裡,只要不外出,每天他都躲在終頭樓裡,整理研究這一歷史瑰寶。這也造就了他後來“國學大師”的莫大美名。作為國學小白,孫元起
覺把敦煌遺送進圖館的那一刻,自己的重任就已經完成,剩下工作自然有王國維、羅振玉這此學看來做。而且他外出兩三個月,手頭事情積累了一大堆,而最先要處理的,就是經世大學第一屆學生的畢業事宜。在四年前,經世大學招收了第一批三十餘名大學生,當時只有數學、物理、化學、電子四個系。一轉眼,四年時間過去,這些學生也到了畢業的時候。按照計劃,論文答辯和畢業典禮應該在六月底、七月初舉行,不過那時候孫元起還帶著一票人在大西北晃悠,張元濟、羅振玉等校領導都是科舉出身,對於理工優若隔山,自然無法主持答辯。由其他理工教室,比如愛因斯坦、米列娃、德里克等人主持,似乎又不夠正式、不夠隆重,學生們也不著急,只說等孫校長回來。現在孫元起既然回來了,自然事情就不能再拖延。作為自封的經世大學學位委員會主席,孫元起認真參加每一位學生的論文答辯。經世大學的論文答辯可不像後世高教大躍進時候那種走走過場,而是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小時以的時間,要把自己的觀點講透徹,還需要解答老師和同學的問詢。好在學生們都準備得非常紮實充分,寫出的論文多多少少有一點創見,而那些畢業設計也充分發揮了國人的聰明才智,比如李國秉的電子雨刷,就可以用在將來的汽車。在答辯的間隙,孫元起主動向這此學子詢問他們畢業後的打算。除了少數幾個像潘鹹那樣鐵定心腸準備留校攻讀研究生的,更多人是一種
茫。是的,
茫!這今年代能來經世大學讀這四個專業的學生,幾乎對科學都有一種近乎偏執的愛好。在學校裡面,他們學習知識、討論學術意氣風發,無憂無慮。等他們開始步入社會的時候,才發現現實只有結婚生子、養家餬口、做官經商等刻板的生活,絲毫尋不到做學術的環境。在社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所以他們
茫!突然發現自己四年所學毫無用處,所以他們
茫!治學的抱負在冷酷的現實面前退讓,所以他們
茫!在這今年代,社會需要官吏、暮僚、商人,也需要農民、苦力、新兵,就是不需要一個懂太多科學、專心鑽研學術的人所以他們
茫!考慮良久,孫元起向他們提出三個方案,希望這群學生能在其中做出自己的選擇:第一,如果有志於出國深造,學校負責向外國名校推薦,並全額資助學習生活費,要求只有一個:學成回國之後,要在經世大學工作一定年限。第二,如果想深造又不想出國經世大學研究院歡
大家來就讀,也會有相應的補助。第三如果想工作,目前經世大學大、中、小學都缺乏教師,可以留校任教,保證薪水從厚:如果不想留在京城,學校也可以負責聯繫其他各地的學校。經過幾天的慎重考慮一半左右的學生選擇了工作、任教,還有近半數的選擇在經世大學研究院繼續讀,只有少數幾個人選擇出國,比如周宗武就想去加大伯克利分校隨著馬丁教授繼續研究放
衰變。午三場、下午三場、晚兩場在一個星期內終於完成學生的論文答辯。隨後就是畢業典禮。1905年月7
,農曆七夕經世大學第一屆學生畢業典禮在成蹊館的講堂舉行。孫元起、張元濟、羅振玉、愛因斯坦等老師穿著導師服坐在臺,臺下除了穿著學位服的畢業生,還有其他在校的大、中、小學生。或許會有人問:在清朝末年,世界有導師服、學位服之類的東西麼?答案是肯定的。事實,在弛紀初葉,法國巴黎大學便首創了學位制度。當時學位就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為了能在學位授予典禮體現出標誌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服裝設計師應巴黎大學校長的請求,設計出統一規範的學位服。到了1世紀,學位服中又增添了導師服,供學位授予單位的校長、學位導師出席論文答辯會、學位授予儀式和各種慶典時穿用。現在大家身穿的這些導師服、學位服,都是依照孫元起從美國帶回來的樣本,由校工裡面的巧手仿做的。學位袍在袖口處繡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紐扣採用中國傳統的布制黑
如意扣,套頭三角兜形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
花紋的織錦緞製作,帶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民族特
。或許是對前程的擔憂,或許是因即將別離的傷
,又或許畢業典禮本身就沉重,臺下氣氛明顯有些壓抑。張元濟介紹完本屆學生的情況,輪到校長孫元起致畢業辭。在孫元起走到麥克風前的時候,老鄭領著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走進講堂,在會場最後尋了空位坐下。孫元起以為他是學生的家長,前來參加畢業典禮,所以沒有在意,便開始發表講演:“首先,我要代表經世大學
謝你們。四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涼,是你們的到來,使得這片莽蒼蒼的山林變成學習的熱土!是你們最先選擇了經世大學,造就了學校的今天!
“其次,我以我個人的身份謝你們。
謝你們陪我度過人生中美好的四年時光,給我勇氣和動力來建造一所宏偉的大學。可以這麼說,學校的每一部教材裡面,都滲透著你們的辛勞!
“四年的朝夕相處,鑄就了我們堅固的師生情誼、兄弟誼。如今分別在即,我想和你們說幾句掏肺臟的話,權當是離別贈言,希望你們能記下。
“首先是要熱愛這個國家,忠於我們的民族。帝國主義列強亡我之心不死,必然會用各種方法對我國進行滲透,尤其是你們這些知識分子,更是他們的收買對象。你們必須要秉持本心,不為威利誘所動,盡到一箇中華兒女應盡的義務和職責。如果成為漢
國賊,給學校帶來恥辱,休怪學校絕情,必將此等敗類革出校名錄!
“其次是儘量遠離政治。在未來的幾十年間,社會動盪,政治更是波璃雲詭。而且政敵之間的鬥爭,無所不用其極,一旦陷入其中,很難全身而退。我們在座的都工科的,學術的問題儘可以商椎,錯了可以再改:可政治是貼標籤的,貼之後就好比紋身刺青,一輩子都難以洗盡,錯了便再無出頭之。所以勸大家儘量遠離政治,專心自己的本職工作。
“第三是不忘學習。《論語》中說:“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本世紀以來,科學發展非常迅速,你們作為具有高等科學知識的人才,步入社會之後更要積極關注科學界的學術新動態。如果你們哪天覺得自己知識不夠用,學校的大門隨時向你敞開,熱烈歡
你回來補習。
“同學們!幾天前的畢業答辯,你們用四年積累的知識,給出了令人欣的答卷。現在你們要走向廣闊的社會,希望你們用幾十年的人生歷程,向自己、向學校
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我們今天是絃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強的巨!同學們,快拿出力量,擔負起天下的興亡!”孫元起用《畢業歌》中最
動人心的部分,結束了自己的講演。臺下報以經久不息的熱到掌聲。接著是畢業生代表胡勳發言,向學校表了一番決心。最後是學位授予儀式。副校長羅振玉負責頒發畢業證,張元濟負責學位證。而校長孫元起,則像婚禮中揭開新娘蓋頭的新郎,把學位獲得者的
蘇從右邊撥到左邊。雖然這僅僅是輕輕一撥,卻標誌著學位的獲得、本科階段學習的結束。在這一瞬間,很多學生的眼睛裡都飽含著淚水。拍過畢業合影後,學生們各自散去,或獨自收拾行李,或和好依依話別。有些傷
的孫元起也起身準備離去,卻見剛才進門的那個中年人依然坐在講堂後面,不免好奇,便前相詢。那人連忙站起身,擦了擦眼角:“剛才看到同學們畢業,敞人不
回想起二十年前的這副場景,所以有些失態,還請學弟海涵!”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