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十五風花無意自飄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孫元起寫完信的時候,還是六月底。然後就來了七月。這個時候,崇實中學、京師大學堂開始期末‮試考‬。這場‮試考‬,對於很多學生有著不同的意味。

對於京師大學堂的學生來說,他們開始按照原先的《章程》,準備通過‮試考‬,進行文理不同方向的分科。事後統計,在光緒二十五年(1899)“由算學拔入格致、化學等堂者,計有四十九人”也就是說,學習理科的有49人。

對於崇實中學一、二年級的學生,除了升級之外,沒有什麼太多的選擇。對於崇實中學三年級的學生,人生就面臨一次重大的抉擇:工作?還是繼續讀書?

來崇實中學讀書的,家庭要麼比較開明,要麼就是貧窮人家,到社會上工作是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比如縣城、鄉村的小學堂,工廠,電報局等等,工作穩定,待遇一般比較豐厚,至少也能維持溫飽。

如果繼續讀書,那還要選擇:第一是科舉‮試考‬,這類似於後世的國家公務員‮試考‬,通過之後,即可步入公務員行列。在去年(1898)年戊戌變法中,康有為在《請廢八股≡帖、楷法試士,改用策論折》中,要求廢除八股文,改考策論,並且通過廣建學校,逐漸廢除科舉‮試考‬制度。但維新派推行的新政,只持續了三個月就被推翻了,改革科舉制度的各項措施也付之東。一時間,一切舊制度,包括八股‮試考‬在內,又都重新恢復起來。這種科舉‮試考‬,一直延續要延續至1905年舊曆八月,張之、袁世凱等人奏請立即停廢科舉,迫於社會壓力,清統治者才諭令停罷科舉。在1898至1905年之間,科舉‮試考‬仍是讀書人的首選。但對於崇實中學的學生,這條路幾乎是不存在。在那些從小私塾培養,以寫作八股文、背誦《四書》《五經》為職業的競爭者面前,教會學校的學生沒有任何的競爭力。

第二條是出國。雖然十九世紀末,國人對於東、西洋的認識已經漸漸開闊,但不菲的費用、遙遠的距離≈口的洋文,使得絕大多數人都視之如畏途。

第三條是讀大學。這條路在以後的歲月中,或許會成為眾多學生的目標。但在眼下,恐怕還是乏人問津。為什麼呢?因為在1899年前後,中國還沒有幾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除了北京的京師大學堂,比較有名的只有津海關道盛宣懷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天津創辦的“西學學堂”(1903年改為北洋大學堂,現在天津大學的前身)和光緒二十三年(1897)在上海創辦的“南洋公學”(現在上海通大學的前身)。

西學學堂分頭等學堂(高等學校)和二等學堂(中學)兩級,課程除“中學”外,特別注意學習機械和法律等科目。

南洋公學包括四種新型的學校教育:第一,師範院,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型師範學校,學習年限最少一年;第二,外院,它是師範院的附屬小學,學生分四班,學習滿三年後升入中院;第三,中院或稱二等學堂,這是中學質的學堂,分四班學習;第四,上院或稱頭等學堂,這是大學質的學堂,也分四班學習,其中高材生升入師範院。學生人數規定:師範院40名;外、中、上三院各分4班,每班30名。辦學經費皆由招商和電報兩局眾商人及買辦所捐,故定名為南洋公學。

就崇實中學三年級30名學生來看,絕大多數選擇了工作,只有少部分人選擇讀大學;至於考科舉和留學,則一個也沒有。

但這些都沒有太影響孫元起,孫元起除了負責上課、改作業之外,並不能給他們太好的建議。

七月的天氣,已經非常炎熱,院子裡的小學堂依然復一的開課。因為孫元起覺得這群孩子年齡都偏大,有些已經錯過最佳的啟蒙時期,接受能力漸漸變差,只有趁著最後的時光抓緊補習,才能勉強搭上末班車。這放在後世算是“補課”家長不樂意,教育部門也不允許。可老佟、老趙、老鄭這些學生家長們不這麼認為:“孫先生真是用心啊!要是他們不聽話,就狠狠打!”

“是啊是啊。孫先生,不要對他們客氣。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

“對!不聽話,用大板子他們!”

“孫先生要是捨不得,就告訴俺,俺把他吊起來打!”殺氣騰騰的話,聽得孫元起一頭汗水。

七月中旬的一,孫元起正在小學堂給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上課。崇實中學三年級的學生來了,領頭的正是韓蘧、陳驥德兩人。他們也不打擾孫先生,自去平裡為他們準備的實驗室裡。

等下了課,孫元起過去時,他們正在討論未來。這一刻,孫元起想起了太祖的那句詞:“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看到孫元起走進來,學生們停止了自己的爭論,齊齊立起身來,口中稱道:“先生好!”孫元起示意他們坐下,徑直走向自己以前一直坐著的講臺,講臺上放著最近剛編好寫定的《初等物理教科書》力學分冊(下)、熱學分冊、電磁學分冊三種,每種兩冊,是這學期崇實中學三個年級的成果。都坐定後,孫元起問道:“你們剛才都談些什麼呢?”他們都相對呵呵一笑,其中一人說道:“先生,我們在討論未來呢!”

“未來?”孫元起認識這位學生,名叫何重民,長得非常敦實。

“未來”一詞,對於清末這般學子多少有些沉重,歷史的多災多難,使得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就是政治的風給殄滅了,在歲月中消失得無聲無息。所謂“殷憂啟聖,多難興邦”也正是這波譎雲詭的歷史,誕生了一批傑出的學人和政治家。然後迅速回過神,問道:“那你們的討論,有什麼結果麼?

下面的學生一個個都互相嘀咕“你先來”、“你先來”孫元起就說:“那你們一個個來吧,說出來讓我聽聽。陳驥德,你先來。”濃眉大眼的陳驥德站起身:“我是打算去直隸的西學學堂學習機械,目標就是做一名工程師,設計武器、艦船。我們在甲午海戰中的慘敗,一定要報酬雪恥!”孫元起和其他同學都點點頭,表示讚許。孫元起心想:戰勝本啊,那都是四五十年以後了,在座的不知有誰能看得到呢!

第二個是何重民:“我要從軍,從小卒做起,為抵禦外辱而戰鬥!”大家都喝了一聲彩,孫元起又心想道:馬上就是義和團運動,緊接著就是八國聯軍入侵,之後安穩幾年,又是辛亥革命、護法運動,這內戰比外戰多,仗可不好打!

第三個是想當一名文學家。第四個是想當一名小學老師,希望能開啟民智。

輪到第五人的時候,有些羞澀,扭扭捏捏地說:“家裡人想讓我去店鋪裡當夥計…”其他同學鬨堂大笑,相對於其他人的宏偉計劃,這確實算不得是未來。這位同學在笑聲中,滿臉通紅。孫元起沒有笑,面如常地點點頭:“這也是極好的。”

“啊…?”學生對孫元起的說話都很吃驚。

孫元起解釋道:“同樣是當夥計,也分三六九等。愛崗敬業的,刻苦學習本領,那就是好夥計。同樣是賣,有人一刀下去,一斤是一斤,一斤二兩是一斤二兩;而有人呢,一刀下去,一斤變成九兩、一斤一兩。這便分出高低來。”孫元起說這話的時候,想起了張貴。

“夥計當好了,可以考慮當掌櫃。掌櫃也分三六九等,有人當得好,財源廣進,顧客盈門,可以像山西銀號一樣,開遍全國;有人當得不好,三兩天店鋪倒閉了。這也分出高低來。”孫元起說這話的時候,想起了家樂福、沃爾瑪。

“同樣是好掌櫃,也能分出三六九等來。有人靠著剋扣斤兩、以次充好、坑蒙拐騙,發了大財;有人靠誠實經營、和氣生財、利國利民,而家貲不菲。這也分出高低來。秋時,鄭國的弦高就是個商人,因為挽救自己的國家,古今傳誦。所以職業不分貴賤高低,關鍵在本人的心態。”孫元起說這話的時候,想起了時傳祥。

學生們都鄭重地點點頭。

那學生朝孫元起鞠了一躬,眼圈發紅:“謝謝先生。”

“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學習。只有學習,才能進步。以後如果想要讀書,或者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可以來找我。”孫元起示意他坐下“你們都是這樣。至少,在物理↓學這些方面,我還能勉強給一些幫助。”就這樣,一個接一個說出自己的選擇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