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二十八遺碑誰刊郭有道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私章小說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大家都起來,都起來。”孫元起看見趙景惠、宋景堯、鄭景懿三個小姑娘也跪在最後面,還不時地抹把眼淚。

這群人還沒起來呢,又來了男男女女幾十人,在後面又跪下了。

都磕了頭,才站起來。等韓蘧、陳驥德指揮著幾個小子把行李搬進屋,大傢伙才到正堂敘話。就著這個當兒,老趙躉摸過來:“孫先生,您剛回來,有件事俺得先向你稟告一聲,請您拿個章程。”孫元起打量一圈,沒看見老佟,按照道理,老佟早應該跑到身邊上了。是不是出去了?見老趙有事,隨口說道:“什麼事情?說吧。”

“孫先生,您是不是瞅見院子裡不少生人?”老趙一臉的忐忑不安。

孫元起點點頭。

“去年夏秋,你前腳走,後腳城裡就亂起來,練拳的到處拆教堂、燒洋書,都瘋魔了。不知誰告的密,說俺們這兒有洋書,就有百十號拳民來抄家。先生你也知道,俺是山東人,正好來抄家的頭領也是俺們山東的,還是一個縣的老鄉。俺就說,這個府上的老爺是好人,救了俺全家的命,求他行行好。看在老鄉的份上,他們就沒抄,走了。”老趙邊說邊瞅著孫元起,看孫元起不斷點頭讚許,接著說了下去“後來,洋人進了京,到處殺人,尤其是拳民,見一個殺一個。來抄家的那位首領走投無路,想起之前的事,就來求俺收留他們。俺們山東人最講義氣,唱書的不說麼,‘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俺就想,俺不能忘恩負義,就自作主張把他們留下了。”

“老趙,你做得對!”這種樸素的仁義神至少值得提倡,所以孫元起很贊成老趙的做法“那多了許多人,糧食還夠吃麼?”

“儘夠了!”老趙見孫先生不僅沒有罵自己“收容匪人”還誇讚了自己,頓時安下心“先生放心,還有不少呢!用白米熬粥,每用不了多少糧食。”孫元起吃驚地問:“每天就喝白米粥啊?不會餓著?”

“餓著?”老趙驚愕地反問“這些人貓在院子裡,一天到晚,三兩重的活兒不幹,每天兩頓白米粥喝著,這是多大的造化?俺們山東的地主老財也就這生活。”算了,跟老佟一個德行。看著進了正堂,孫元起還是沒看見老佟,便問道:“老趙,怎麼沒看見老佟啊?人呢?”聽到孫元起問話,剛才還好好的老趙眼圈一紅,著嗓子說:“老佟…老佟他過世了…”

“哦,過世了。啊…老佟過世啦?”孫元起大吃一驚。老佟是他來到清朝後認識的第一個人,一直住在一塊兒,當作是家人一樣。怎麼自己出去了一會兒,人就沒了呢?

老趙看著周圍滿滿一堂的人,哽咽著低聲勸道:“孫先生,這裡還有很多人呢,都著您…老佟的事,等會兒回後院,慢慢給您說。”孫元起明白,現在確實不是細究的時候,只好暫時藏住悲傷,做到堂中的主座上,學生們上前一一見禮,大致詢問了學習情況。隨後,跟學生們大致說了即將創辦學校的事情,以後“物理傳習所”作為一個完整的單位併入新建學校的研究院中。希望在座的學生好好學習,到八月份一併參加‮試考‬,依照成績決定在新學校中的年級。

學生們聽說先生要建大學,都歡呼起來,急急忙忙回去溫書了。

孫元起轉入後院,看見老趙、老鄭兩家都跟著進來,便問:“老佟…老佟是怎麼沒的?”說話間,聲音已經哽咽,淚水止不住地了下來。

頓時,後院哭成一片。

哭了一回,老趙才斷斷續續地說出老佟去世的始末。

話說孫元起走後沒多久,義和團就進了北京,整個北京亂成了一團。

“義和團”在西方的文書記載中,通常被稱為“暴民”這確實不差,他們不光燒洋書、拆教堂,連電燈、電話、自鳴鐘、管風琴之類都在破壞之類。參與洋務運動的官僚,或者外官員,往往被冠以“二鬼子”的稱呼,予以抄家,不少達官顯貴都受波及,連孫元起的便宜叔祖、官至大學士的孫家鼐家裡都被抄過,其他的可以想見。

老佟找了身破舊的衣裳,懷揣了六百兩銀票兌換的碎銀子、銅錢,每天天不亮就出門,連早飯都不吃,就在北京城轉悠,或者在茶館裡打探消息。一聽說哪裡有抄家,立馬過去,裝作拾荒的,專門揀拾圖書。如果見有拳民拿著圖書,就用銅錢、饅頭來換。別人問他要書幹什麼,他就裝傻,說有人收廢紙,做紙錢用。

六百兩銀子用完了,就每天出去撿。老佟不識字,但時刻記著孫先生代“越多越好”的原則,只要是有字兒的紙書,都往家撿。義和團住進京師大學堂的時候,老佟連蒙帶騙,愣是一點一點地把京師大學堂裡的紙片拾了個乾淨。連扔在水池裡的,都撈上來帶回去。

既然義和團被稱為“暴民”自然不是溫良恭儉讓的君子。看到老佟偷偷摸摸的往懷裡裝書,罵幾句那是好的,動不動就上來打幾拳、踢幾腳。老佟只有陪笑臉、裝孫子。有時候遇到暴戾的,把老佟毆打一頓,書撕毀,搶走身上的最後一個銅子,才揚長而去。等老佟能動了,又把撕毀的書給撿起來,帶回去。

西曆6月20號左右的時候,清軍和義和團圍攻東民巷的使館區。作為英國使館北面屏障的翰林院,是大清最重要的藏書機構之一,藏有各種典籍、以及印書的雕版木片,包括修《四庫全書》時的底本,其中最貴重的當屬《永樂大典》。

明朝永樂元年,朱棣命翰林侍讀學士解縉等人,廣採天下書籍,分類編輯成書,不厭浩繁。第二年冬便編成了一部大型類書,朱棣命名為《文獻大成》。但朱棣仍嫌此書簡略,又命姚廣孝等人重修,自有書契以來,凡經》、子、集、百家、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各書無不包羅。永樂五年(1407),書成,朱棣賜名《永樂大典》。全書22937卷,其中僅目錄就有16卷,共11095冊,總計約三億七千萬字。是古代規模最大的一部類書,自先秦至明初,所引書七八千種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極為珍貴。後人曾從中輯錄佚書五百九十種。現存《東觀漢紀》、《舊五代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重要史籍,都自《大典》中輯出。

《永樂大典》正本被火焚燬,副本在明嘉靖後一直藏於皇史宬,清雍正年間移入翰林院。乾隆五十九年(1773)時曾對《大典》實存冊數作過詳細的統計:《大典》全書11095冊,當時還剩9881冊,佚去1215冊。《大典》比較大規模地陸續散出,是從咸豐十年(1860年)開始的。據繆荃孫《永樂大典考》載:“咸豐庚申(1860)與西國議和,使館林立,與翰林院密邇,書(《大典》)遂漸漸遺失。”而《大典》散佚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利慾薰心的官吏監守自盜,而非有些論著想當然的以為是英法聯軍盜掠。劉聲木《萇楚齋隨筆》卷3中記錄了偷盜者的伎倆:“早間入院,帶一包袱,包一棉馬褂,約如《大典》二本大小,晚間出院,將馬褂加穿於身,偷《永樂大典》二本,…包於包袱內而出也。”這確實是“極巧妙刻毒”的偷書法。他們偷到《大典》後,多以十兩銀子一冊售給他們的洋主顧。所以,王頌蔚在《送黃公度隨使英法》一詩的注中說:“《大典》今存翰林院者,…傳聞英人購去,儲博物院。”並在詩中發出“頃聞倫敦城,稿尚盈兩屋”的慨嘆。

光緒元年(1875),翰林院中的《大典》只剩下不及5000冊。光緒二年(1876),《大典》只剩下3000餘冊。光緒十二年(1886),繆荃孫在翰林院敬一亭中親手翻閱過的《大典》即有九百餘冊。光緒十八年(1892),翰林院中的《大典》仍存有八百七十冊,因為《翰林院舊書目錄》下冊明確載有:“《永樂大典》,存八百七十本。”光緒二十年(1894),《大典》也大約還有八百餘冊,因為翁同龢其時在翰林院中翻閱了此書。

老佟不知道從哪兒打探到的消息,從圍攻使館區開始,就在翰林院附近轉悠。看見翰林院裡官吏逃走一空,便找了輛大車,招呼老趙、老鄭一塊兒,偷偷地往家裡運書。兩三天內,足足運了十幾車,堆滿了三大間屋子。不知是老佟使了錢,還是良心發現,圍攻人員對於老佟的這種偷運行為保持了默許的行為。

光緒二十六年6月23,清軍和義和團為了攻擊使館,採用了火攻之術,喪心病狂地放火焚燒作為英國使館北面屏障的翰林院。這明顯是有預謀的,因為當時正颳著清涼的北風,火焰被颳得越來越近使館的建築物。於此同時,進攻者與防守者進行了一場頑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傍晚。英國公使館一方面是為了解救自己,一方面是搶救圖書,積極出動人員救活。而火焰在傍晚時才被撲滅下去,但在未撲滅之前,構成翰林院四分之三以上房屋的廟宇、考場、藏書室等已被焚燬。

就在當天,老佟、老趙、老鄭三人又拖著大車,趕到翰林院。那時候,已經開始放火,翰林院火焰四起。這對老佟他們的偷運沒有造成任何影響。老佟作為管家,安排老趙、老鄭往家運,自己從院子裡往外搬書。老佟輕車路地溜進院裡,找到藏書室,急急忙忙地往外搬書。上午,已經運回了兩趟。老佟看火勢太大,連中午飯都沒顧上吃,催促著趕快搬運。

當時,兩軍正在火,作為主攻場所的翰林院內彈如雨下。就在搬書的時候,一顆彈擊中了老佟。等老趙、老鄭拉車回來的時候,老佟斜倚在書堆邊,已經息了氣,半邊書堆都被染紅了…

聽完,孫元起淚如雨下,又想起了最初在馬神廟的時光:罵他是本人,他一窩脖子,慢條斯理的說:“本人?咱可不稀罕!咱可是正經八百的旗人。”當時自己無處住宿的時候,逮住他的時候,他厲聲尖叫:“殺人啦…救命哪…!”請老頭兒買東西的時候,他說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咱老佟也是一號兒,絕不做那昧心的事兒!”在逛大柵欄的時候,他在人面前豎著大拇哥炫耀:“孫先生的學識,那是數…這個!”

過了半晌,孫元起站起來,對老趙、老鄭說:“走,看看老佟運回來的書!”老趙、老鄭應了一聲,前頭領路。

路上,孫元起突然問道:“老佟的後事怎麼辦的?佟家的三個小子呢?”

“老佟不是有個侄子在京師大學堂當門房麼?鬧拳匪的時候,來我們這兒住了幾天。後來看一時半會兒消弭不下去,就回鄉下了。誰想到,沒幾天,老佟就過去了!當時亂糟糟的,也不敢出門,只好定了副壽木,先入殮了。幸好老佟的孫子景聖在,禮數倒不缺。年頭裡的時候,老佟的侄子進京接孩子回家過年,順便探探口風,才知道老佟已經過世半年了。僱了車,把老佟給接了回去,算是入土為安了!”說到這兒,老鄭嘆口氣“老佟,好人哪!”

“可不是咋地!”老趙接口道“年前,老佟侄子來接孩子的時候,我們就跟他說好了:老佟是府上的人,這三個孩子也是他帶過來上學的。所以,來年三個孩子還要送過來。這是逝者的遺願,我們不能違背。以後孫先生從國外回來了,也會這麼講。年後,他們又把孩子送過來,還帶了不少東西。我們都沒要。”

“嗯,你們做得非常好。”孫元起點點頭“下回老佟家再來人,告訴他們,我們這裡缺人,讓他們家過來一個,也好有個照應。”老趙、老鄭連連點頭,表示記下了。

說話間,已經到了屋前。老鄭上去打開門,就見滿滿五六間屋子裡都是書,各種都有。

孫元起說:“你們先去忙吧,我在這裡看看。”老趙、老鄭應聲去了。孫元起一個人呆在屋裡,仔細翻閱。這些書放在這兒,就沒有人動過,上面已經落了一層灰塵。最下面的跟地面接觸,有些回,若是不加以處理,這個夏天定然會黴爛不少。需要乘著晴的時候,讓老趙家的、老鄭家的把書搬出去晾晾。有幾本封面上有些黑紅的顏,仔細看時,卻是乾涸的血痕。想來就是老佟最後搬運的書。翻著,鼻子一陣陣發酸。急忙放到一邊。

又在書堆裡翻檢。老佟撿回來的書,那是什麼都有,前一本可能是明本《史記》,後一本可能就是《三字經》、《百家姓》,甚至還有《時憲書》、《麻衣相法》之類的。最後,孫元起見到一本“孫元起百熙先生著,京師大學堂刊行”的《初等物理教科書》,想來是老佟在京師大學堂撿的,不笑罵一聲:“老佟你個笨蛋!”罵著,眼淚卻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