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秦國西部的官道上,一隊騎士放馬奔馳,為首將領正是車英。
按照衛鞅的推測判斷,墨家一定要分兵襲擊國君。秦孝公此次西巡,只帶了三名衛士,如何能對付墨家劍士的突然攻擊?衛鞅心急如焚,命令車英帶一百名銳的鐵甲騎士星夜趕赴西秦,保護國君。車英兼程疾馳,追過杜郵、廢丘、郿縣、虢縣、雍城,還是沒有追上秦孝公。雍城令說,國君一路西行,在虢縣只住了一個晚上,天不亮便起程西進,沒有說去哪裡。車英瞭解秦孝公的稟
,推測他肯定要去隴西巡視,便馬不停蹄的向陳倉方向趕來。
陳倉,原本是一片山的名字。它扼守在關中、隴西、漢水地區的三岔口上。古人說,黃帝曾在這裡建都,當時叫陳。後來黃帝與炎帝在阪泉大戰後便東遷而去了,數千年滄桑,這裡便又回到了莽蒼荒野。渭水東來,越過陳倉山便進入了渭水平原的狹長脖頸。漢水地區要北上,也必須先越過大散嶺,再越過陳倉山,才能進入渭水平原。而從渭水平原無論是去隴西還是去漢水,陳倉山都是必經的咽喉之地。西周時期,陳倉山和大散嶺便是扼守巴蜀和西部戎狄的重要關隘。當時只在大散嶺建了散關,一併守衛大散嶺和陳倉山。傳說的老子要出關西入沙,被關令尹喜強留請著書,因而寫下了不朽的《道德經》。那個關便是散關。周平王東遷洛陽,秦國成為渭水平原的主人後,由於漢水
域大部分屬楚國土地,所以大散嶺的散關依舊是重要隘口。而隴西本是秦人的老
基,所以扼守在隴西與渭水平原脖頸處的陳倉山倒一直沒有建立關隘,而只有一座驛站。通常商旅之行,都是在陳倉驛站養足
神,而後或西出隴西,或南下散關入楚入蜀。
車英預料,在雍城與陳倉之間大體可以追上國君。他下令疲勞難行的馬匹緩行,自己帶領三十名快馬騎士先行全力追趕。將近陳倉山,遙遙可見兩山夾峙的古道中正有三騎身影。
“君上——,慢行——!”車英放喉高喊。
山風面呼嘯,前行者不可能聽見後面的呼喊之聲,依舊向谷中走馬而去。
正在此時,一聲尖厲的山鷹鳴叫,兩岸山頭撲下一群黑身影,向谷中三騎凌空襲擊!車英大吼一聲:“箭隊衝殺!快!”一聲淒厲的牛角號聲,三十騎鐵甲騎士以車英為箭頭,狂飆般向山谷捲來。
前行三騎正是秦孝公嬴渠梁和他的兩名衛士。進入陳倉山,他正在仰望兩岸險峻的山勢,猛然聽見山鷹怪叫,心中一緊,間長劍已經拔出。幾乎就在拔劍的同時,兩邊山頭的人影在黑白
錯中已經凌空飛下,霍霍劍光夾著一片繩網
頭罩來。秦孝公少年從軍,久經沙場,是秦軍中智勇雙全的名將,眼光一掃,便知強敵已將前後上三路封堵嚴實,最大危險便是頭頂的劍擊與繩網。電閃之間,他採用了戰場上騎兵慣用的抵抗手段,身體一伏,機警的粘著馬腹滑到馬下。身後的兩名衛士已經從馬背飛身躍起,兩支閃亮的闊身短劍
住了空中的劍光繩網。只聽兩聲沉悶的低哼,鮮血飛濺,兩名衛士象石板一樣跌落在地!此刻秦孝公已經飛快貼緊了戰馬右側,那匹神駿異常的彤雲駒嘶鳴跳躍間,已經緊緊靠住了北面的山體。秦孝公飛身縱躍到一塊大石後面,彤雲駒則死死擋在大石前人立嘶鳴,用那雙鐵蹄不斷踩踏衝上來的黑白身影。雖然如此,凌空飛來的強敵似乎
本沒有看在眼裡,兩條靈動的繩鉤貼地飛出“咔!”的搭住兩隻馬蹄猛力一扯,赤風駒頓時轟然倒地。幾乎就在同時,十餘個黑白身影如大鷹般越過戰馬圍住山石,一聲齊吼:“生擒暴君嬴渠梁!”生死關頭,秦孝公熱血沸騰,大吼一聲,飛身突刺,一個黑白人頓時被
穿
膛,倒地死去。
劍之際,身形一蹲,便躲過了頭頂身後撲來的身影,隨即一個急轉身,長劍
面劃出一個圓弧,強敵卻飛身後退,一齊大喝:“嬴渠梁棄劍受縛,饒爾不死!”秦孝公嘶聲大喝“赳赳老秦,有死無降!”跳下大石,揮動長劍,直衝強敵圈中。
正在此時,谷口響起暴風驟雨般的馬蹄聲,車英率領三十名鐵甲騎士趕到!
高處一聲大喝:“撤——!”黑白身影倏忽間消失在山石密林中無蹤無影。
“君上——!”車英飛身下馬,一個縱躍便到了秦孝公面前“君上可有劍傷?”
“沒有。”秦孝公猶自望著山林,眉頭緊緊擰在一起。
“君上,請勿在險地停留,當速回驛站定奪行止。”車英面仍很緊張。
“好吧,就回驛站再做計較。”秦孝公回頭看看兩名衛士的屍體,吩咐道:“運回驛站虢縣令妥為安葬,賜爵一級,家人免勞役賦稅三年。”車英答應一聲,命令將衛士屍體馱上戰馬,迅速保護秦孝公回到陳倉驛站。
陳倉驛站雖然不大,但由於位在要,所以建得象一個小城堡,十分堅固。一百多間房子靠山建成梯次形,護牆大門全部由巨石砌成,平時住客,戰時駐兵,實際上起著關隘盤查的作用。驛站丞五十餘歲,老兵出身,雖然做了小吏,依然穿著一身破舊的盔甲,
繫一支闊身短劍,雄赳赳的向秦孝公施禮“陳倉吏山石頭參見君上!”秦孝公笑道:“山石頭,在你這兒歇息一晚了。”
“是!陳倉吏遵命!”山石頭雄赳赳前行領路“君上請跟我到上正大屋!”上正大屋,便是最高處的一排正房,眼界開闊,用矮矮的石牆圈成了一座小院子。孝公住下。車英便在山頭和小院內外佈置好隱蔽的甲士,又安置好其餘騎士輪換就餐餵馬,以防突然襲擊。一切安頓就緒,車英來見秦孝公。
“車英,你是如何趕來的?”孝公仍然在思考今的怪異襲擊。
“稟報君上,墨家在櫟陽對左庶長行刺未遂,左庶長派我晝夜兼程趕來保護。”
“行刺?”秦孝公面微變“如何知曉是墨家?”車英便將荊南失蹤和衛鞅的推斷說了一遍,秦孝公冷笑道“看來墨家動了殺機,要將我和左庶長做暴君酷吏剷除了。車英,你以為該當如何?”
“君上,墨家劍士,防不勝防。唯一的辦法是,剿滅其基以絕後患!”秦孝公搖頭笑道:“不能。墨家天下顯學,義劍誅暴,兼愛救世,乃近百年來天下正義之旗。秦國出兵剿滅墨家,且不說能否成功,大軍一動,秦國就將
怒天下,自取其辱。”車英醒悟“臣思慮淺薄,君上恕罪。此舉不可行,君上就當速回櫟陽,增加
銳護衛,防備墨家再度襲擊。”秦孝公緩緩踱步道:“此事當真難辦。對秦國變法,墨家顯然誤會極深。墨家素來堅忍不拔,絕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罷手。兵來將當,雙方必有死傷,舊恨新仇屢屢糾纏,變法局面就有可能反覆,有可能引起大局動盪…為今之計,只有一條路可走。”
“敢問君上何計?”
“我親赴墨家,澄清誤會,釜底薪,安定大局。”
“君上,不可!”車英急迫道:“墨家本來就要擒獲君上,君上身系國家本,豈能自投羅網?請君上修書一封,臣做特使前往墨家,務必澄清誤會!”秦孝公搖搖頭“此事惟有我親自前往,無人可以替代。”
“君上——!”車英哭喊一聲,伏地叩頭不止“萬萬不可,秦國不能沒有君上啊。讓我去吧,縱然粉身碎骨,車英也不辱君命!”秦孝公扶起車英,慨嘆息“車英啊,你忠肝義膽,我豈能不信?然墨家素來以神明裁判自居,惟以老墨子學說為生殺準繩,從不聽外人辯解,任何人做特使都會適得其反。你還有更重大的使命,回櫟陽保護左庶長。”
“臣不能回櫟陽。臣縱獲罪,也要跟定君上!”
“車英啊,你我都是老秦人了,這塊土地上滲透了我們祖祖輩輩的鮮血。能使秦國強大,誰捨棄生命都不足惜。如今秦國變法圖強,絕處逢生,正在關鍵時機。現下,秦國的生命在哪裡?秦國的靈魂在哪裡?你應該知道。秦國不能沒有左庶長,不能沒有變法!如果需要做犧牲,首先當是我等老秦子弟。荊南失蹤,左庶長處境更危險,誰能說荊南不是墨家斥候?左庶長是秦國新生的希望,你一定要回櫟陽,一定要保護左庶長安然無恙!”秦孝公深沉昂,沒有迴旋的餘地。
“君上,只是你孤身去闖墨家,臣卻如何放心得下?”
“車英,”秦孝公輕鬆的笑了笑“墨家雖然自負霸道了一些,但卻畢竟是講道理的。看今陣勢,他們並未一力死戰,一定要殺死我,倒象是要俘獲我…我去墨家,雖則危險,然若處置得當,也不會即刻就有殺身之禍。你放心回櫟陽去吧。”車英默默的低下頭,大滴的淚水斷線似的掉到腳下。
第二天清晨,少有的晴朗天氣。在陳倉驛站外的岔道口,秦孝公與車英分手,帶領兩名新衛士向西南大山中進發。秦孝公的謀劃的路徑,是越過大散嶺從漢水進入神農大山。他雖然不知道墨家總院確切位置,但他對神農大山卻並不陌生,那裡是秦楚接壤的連綿群山,他曾經三次跟隨公父去巡視要,三次從神農山腹地穿行。那時侯,墨家的故事使他
到神秘,為此也對那片莽莽群山生出了敬意。
要到大散嶺,須得走出陳倉山小道。這是一條在山蜿蜒的傍山古道,雖是濃濃秋
,兩邊山頭卻也是蒼黃中滲著青綠,道邊小溪淙淙
向渭水,山谷中一片幽靜。秦孝公走在一前一後兩個衛士中間,不斷觀察著四面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