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責任與負擔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來你很喜歡走神呢。”發現王樂搖搖頭後就一個人發呆,孫媛媛笑著開了口。
“呵呵,這個,哈哈,大概是吧。”反應過來的王樂跟著呵呵一笑。
“既然你不喜歡看武俠小說,那喜不喜歡看言情小說吧?比如三的?”孫媛媛又問。
“三?”王樂再次搖搖頭“她的東西太悲了…呃,我是說,我對言情小說也沒興趣。”
“哦,這樣呀。”孫媛媛點了點頭,接著她好像想到了什麼“啊,我知道了,你跟我來,我想這個你一定喜歡。”說完孫媛媛當先朝中間一個架子走去,而王樂也只好跟在她後面,緊接著,就看到孫媛媛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遞給王樂道:“你看這本《年輕的》如何?這可是汪國真的詩集,今年最暢銷的,也是我這裡最近賣的最好的小說。”
“《年輕的》?汪國真?”拿起這本小說,王樂先是隨便翻看了看,而看著看著,一股
悉的回憶不由得湧上心田。
《年輕的》這本詩集,前世的王樂並沒有看過,不過這本書的作者汪國真,王樂倒是印象頗深,因為1990年的時候,正是這傢伙最火的時候。
沒錯,就是這本《年輕的》!王樂記得當年,不,應該是今年,這本書的確是國內各書店最暢銷的書。而因為他的書太過暢銷,造成的影響也太大,所以出版界還曾經把1990年定為汪國真年。
不過據說這傢伙定力差了點,出名之後立刻就有些驕傲的沒邊,四處演講之餘,居然還叫囂著要當中國第一個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這讓還是以含蓄謙虛等思想為主的國人對他大失所望。
或許是對他不滿,或許是嫉妒他的成就,總之到了90年年底的時候,很多評論就開始批評他,說汪國真的詩歌內容膚淺,只是一種思想的快餐,還有人說他的詩歌沒有實際的深刻內容,實際上是將千百年來的各種至理名言,以押韻分行的更淺白的表達出來而已。
他是否為人這麼驕傲,是否曾經這麼叫囂過拿諾貝爾文學獎,是真是假都不重要了;而他的作品到底是不是大雜燴的快餐,也沒有繼續研究討論的必要了,因為沒過多久,也就一年以後,大概到了1991年的時候吧,他這陣風也就刮過去了。而在他之後,朦朧詩的時代也漸漸遠去,王朔的痞子文化卻隨著經濟大的到來,帶著一種特有的浮躁,冷不丁的就蹦躂了出來,再然後,隨著浮躁的深入,大陸文學界估計也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了。
“所以說,文學的興盛,都是跟大時代相關聯的,跟思想相掛鉤,這就是所謂時勢吧。不管怎麼樣吧,汪大大好歹也算曾經聞名天下過了,他的一生,起碼也算有過出彩的地方了。”想到這裡的王樂輕輕搖搖頭,把這本詩集還給孫媛媛“呵呵,不好意思,雖然這本書很免費,但我對他並沒有多少興趣,因為他的東西太空
了。”
“空?”孫媛媛聽到這裡微微一愣,接著就點點頭“看來遇到真的懂書的人了呢…那好吧。”說完,孫媛媛把《年輕的
》放下,又從書架上拿過了一本書“那麼這本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看見她手頭的這本書,王樂訝異出聲。
“恩,就是這本。”孫媛媛笑了笑“這是米蘭·昆德拉最著名的小說,怎麼說呢,乍看起來很難懂,但是,真的很有味道,如果你想看點有深刻內涵的書,不如看看這本?”
“是麼。”王樂淡淡一笑,輕輕接過這本書,微微嘆了口氣,然後就站在原地翻看起來。
而隨著書頁的反動,隨著書頁間墨香的飄散,一段略帶酸澀的飄渺回憶,似乎在一股悉的,名曰《雨的印記》的鋼琴曲伴奏下,慢慢的從王樂的腦海中飄了出來。
怎麼說呢,這本書,王樂倒真是看過,甚至說起來,這本書還跟王樂有緣。
王樂記得很清楚,當年他此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高一的時候,而且正好是自己父母雙雙死去三個月之後的某一個星期六。
那一天,他正一個人在新華書店裡百無聊賴找尋一些課外書,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的名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然後,不知道為什麼,總之他立刻就被那個書名所引了。
當時他毫不猶豫的拿下了那本書,然後就站在原地翻看起來。不過可惜的是,這本著名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的成名作要想讀懂,是需要很多的閱歷的,而當時只是一個高一學生的王樂,顯然是不可能一下子讀不懂的,至少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是絕對看不懂的。
儘管王樂當時看不明白,但就是這看不明白,卻讓王樂有了進一步深入的想法。他當時二話不說的買下了這本書,拿回家去好好研讀。
不知道書中寫的背景?沒關係,可以去圖書館查資料。一遍看不懂?沒關係,他當時正在休學之中,有的是時間,一遍看不懂,可以兩遍、三遍、四遍、五遍。
當時的王樂也不知道為什麼,就好像入魔一樣,拿著這本晦澀難懂的外國小說,一遍又一遍的看,有不會不懂的,誰也不問,而是自己一個人去圖書館查資料,直到他明白這本書究竟是在寫的什麼為止。
其實後來王樂想到這段經歷,也曾經到疑惑,不知道當時自己為啥那麼入魔,而仔細想了想,這才發現,原來當時那個樣子的原因,竟然只是因為一個名字,或者說,就因為那一個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書名。
這乍一看似乎很可笑,很不可信,但仔細一想,卻發現其實沒什麼可笑的,或者說很正常。畢竟一個陷入悲哀中的少年是十分的,也是缺乏自制力的,這時候可能別人的一句話,或者看到的一個詞,就能讓他的內心世界產生巨大的波瀾。
很顯然,《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個名字,觸動了王樂的內心,然後這本書又是具有十分深刻內涵的一本書,本身就有著一種獨特的魔力,所以當王樂深入看下去的時候,再配合著自己的憂傷世界,走火入魔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實際上,不止是他,後來很多青少年沉武俠小說,沉
電子遊戲,再到後來的沉
電腦遊戲、網遊遊戲,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只不過那些人未必是如王樂這般是為了逃避悲傷,他們只是為了逃避生活中其他的各種壓力罷了。
說白了,沉到入魔,這本身就是一種怯懦的逃避,一種逃避現實世界的表現。
不過好在的是,這本書畢竟不是電子遊戲,他裡面的確具有很多發人深思的東西,看進去之後,也很容易從中汲取到某種力量。
其實說起這本書的內容,大體是描述了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普通知識分子命運多舛的故事。該作品的內容乍看起來十分無趣,但裡面卻蘊含了作者的許多哲學觀點,所以深入看進去,你會發現裡面有著太多太多的東西了。
在這部作品裡面,作者剖示了隱密的無情,探討了愛的真諦,涵蓋了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祖國之愛。而且這本書還說明了,在任何**之下,每個人對於各類型的愛皆有自由抉擇的權利,也應負起自己應有的義務。至於書中其他靈與,重與輕等等的對比,更加是引人深思。
總之,這是一部十分難懂,但卻可以讓人自己悟出很多道理的名著。或者這麼說,一切名作家的名作,都是具有某種發人深省的魅力的,特別是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如果仔細看進去,更是有著很多發人深思的魔力。
至少,當年正陷入在自我悲傷世界中的少年王樂,正是在這本書裡面找到了某種東西,找到了某種蘊含在灰暗中的光明,最後引出了王樂內心裡一種對未來的渴望。
或許,這也是因為,王樂天生就是一個比較的人吧。
不管怎麼說,當前世的王樂大體明白這本書的時候,他終於不再休學,第一次走出了自己的悲傷,重新回到了校園,並且以近乎自
的方式發憤圖強,最終在競爭
烈的高考之中,考上了名校上海外國語,也算在他的人生中閃出了第一個亮點。
不管王樂當時那種奮發圖強到底算一種對悲傷的逃避還是一種真正的崛起,總之這本書當年的確給曾經年少王樂己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力量,也的確跟他十分的有緣。
“這本書倒的確不錯。”一瞬間,王樂拿著書對孫媛媛點點頭,接著就笑著搖搖頭“可惜的是,我早已經看過了。”
“你看過這本書?”孫媛媛聽到這裡微微一訝“這本書可是我才進的呢,而且,也很少人知道,你,你居然以前就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