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節變起倉促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王后明察:當此危難之際,呂不韋既受先王顧命,便當維護大局。無論何人,背大局而洩私憤,呂不韋一身當之,縱死不負顧命之託。”大廳一片寂靜,大臣吏員都肅然望著平和而又鋒稜閃閃的呂不韋。陡然之間,老長史桓礫拜倒在地高聲一呼:“老臣懇請王后顧全大局!”

“臣等懇請王后!”史官太醫內侍們也一齊拜倒。

華陽後嘴咬得青紫,終是長吁一聲抹抹淚水抬頭哽咽道:“先王死不瞑目,儂等誰沒得見?便不能體察我心?也好!此事容當後議。儂只說,目下要我如何了?”呂不韋道:“王后明察:國不可一無君。”

“天負我也!”華陽後咬著嘴幽幽一嘆,對著始終背向自己跪在坐榻前的嬴異人狠狠挖了一眼,走到大廳中央冷冰冰道“老長史聽命:秦王乍薨,國不可一無君。本後與顧命大臣呂不韋,即行擁立太子子楚即位。”

“特詔錄畢,顧命用印。”長史桓礫捧著一張銅盤大步過來。

華陽後冷冷看了一眼呂不韋,打開裙帶皮盒,拿出一方銅印,在印泥匣中一沾,便蓋上了銅盤中的羊皮紙。老桓礫低聲道:“擁立新君,顧命大臣亦得用印。”呂不韋慨然點頭,打開間皮帶的皮盒拿出一方兩寸銅印蓋了,低聲吩咐一句:“立即刻簡,頒行朝野。”轉身便向嬴異人拜倒“臣呂不韋參見秦王!”

“臣等參見秦王!”桓礫等所有在場官吏也一齊拜倒。

嬴異人正在憤怨難平兀自哀哀痛哭,驟然聽得參見聲大起,不一陣驚愕,手足無措地站了起來連忙先扶起呂不韋,又吩咐眾人起身,神略定,回身卻是陡然一躬:“子楚謝過母后!”此舉原是突兀,呂不韋與在場人眾都不約而同地點頭讚許。

華陽後卻冷笑道:“謝我何來?該儂做事了。”嬴異人略一思忖,又湊在華陽後耳邊低語了幾句,見華陽後神緩和地點了頭,便回身哽咽著道:“父王新喪,我心苦不堪言,料理國事力不從心。今命太子傅呂不韋以顧命大臣之身,與綱成君蔡澤共領相權,處置一應國事,急難處報母后定奪可也。其餘非當務之急者,父王喪葬後朝會議決。”

“臣呂不韋奉詔。”呂不韋肅然一躬,回身徑直走到老長史桓礫面前一拱手“敢問老長史:今夜發出幾卷詔書?秦王病情知會了那幾位大臣?”

“回稟顧命,”老長史桓礫肅然拱手“夜來發出國事詔書六卷,皆是各郡縣夏忙督農事;秦王病情除太子傅外,尚未知會任何大臣;下官稟明太子,加厚了章臺守護。”呂不韋一點頭高聲道:“在場吏員人等:今夜秦王不期而薨,秦國正在危難之期!首要急務,便在宮廷穩定。呂不韋受秦王顧命與新君特詔,臨機發令如下:長史桓礫總領王宮事務,給事中與老內侍總管襄助;謁者即行飛車回都,密召內史勝來章臺,護持王駕一行回咸陽;目下先行妥善冰藏先王屍身,一應發喪事宜,待回咸陽定奪;當此非常之時,任何人擅自走漏消息,立斬無赦!”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那句古老的誓言驟然迴盪在深夜的城堡。

呂不韋發令完畢,各方立即開始分頭忙碌起來。呂不韋卻對桓礫低聲耳語兩句,便過去將華陽後與新君嬴異人請到了章臺的秘密書房。華陽後一臉不悅道:“儂已是顧命大臣連連發令,如此神秘兮兮,毋曉得多此一舉了!”呂不韋卻是渾然無覺,只一拱手道:“臣啟太后秦王:目下有急務須得秦王詔書方能處置,非臣不敢擔承。”嬴異人目光一閃卻抹著淚水道:“我方才已經言明,服喪期間不問國事。先生與太后商議便了,我去守護先王。”說罷舉步便走。

“秦王且慢!”呂不韋肅然一躬“王執公器,服喪不拘常禮,自古皆然。喪期之中,王雖不親理國事,然大事不可不預聞也。當年宣太后主政之時,非但每事邀昭襄王共議,且必要昭襄王先出決斷。太后母儀朝野,其心原不在攝政,而在錘鍊昭襄王也。臣以為華陽後德非尋常,必不會以服喪之由拒秦王預聞重大國事。”華陽後被呂不韋點破心事,亦清楚聽出呂不韋勸戒中隱含的強硬,一心不悅竟不得不做大度,便對嬴異人一揮手道:“曉得儂只與母親生分,要儂走了麼?回來回來,聽了還要說,曉得了?”回頭便道“先生便說,甚事要詔書?”呂不韋正道:“蒙驁三十萬大軍即將出關,須得立即止兵。”

“呀!這件大事如何忘了?”嬴異人不恍然驚歎,眼角一瞄華陽後卻沒了聲息。華陽後卻冷冷笑道:“先生已宣明瞭宣太后規矩,秦王自當先說了。”嬴異人略一思忖便道:“先生之見甚是,非常之時當立即止兵。”華陽後一點頭淡淡道:“只是先生想好,那班老將軍為了出兵,只差要出人命,驟然止兵非同小可。此事須得那班老將軍們信得過的老人去辦,曉得無?”呂不韋欣然一拱手:“太后大是!臣當妥為謀劃。”

“止兵詔書成,太后秦王過目。”老桓礫匆匆捧來了銅盤。

嬴異人搶先捧起詔書展開在華陽後面前,華陽後點頭說聲好,嬴異人便將詔書放入銅盤道:“長史用王印便了。”老桓礫道:“此詔為特詔,須三印成詔,敢請太后新君用印。”嬴異人生平第一次用印,心頭猛然一跳卻摸著間道:“慚愧慚愧,我素來不帶爵印,只蓋母后印便了。”已經蓋好王后印的華陽後非但沒有責難反而盪出一絲笑來:“曉得儂長不大。老長史,立即派人到咸陽太子府用印,曉得無?”呂不韋急迫道:“臣正要先回咸陽物赴軍特使,秦王寫一手書,臣帶詔書去太子府用印便是。”詔書妥當,古老的章臺在晨曦中已經漸漸顯出了城堡輪廓。呂不韋大步出了書房,便向城堡車馬場走來,方進幽暗的永巷甬道,一個身影卻驀地閃了出來低聲道:“先生慢行!”呂不韋止步端詳,不大是驚訝:“方為新君,王何如此行經?”嬴異人吁吁道:“我印隨帶在身,快來用了。”呂不韋不大皺眉頭道:“王做如此小伎,臣不以為然。”嬴異人目光亮晶晶閃爍:“此女心機百出,哄得父王暈乎終生,左右得防她滋事!”呂不韋道:“執得公器便是王道。女子縱然難與,也當以正去,如此行經,王當慎之戒之。”說話間已經用了印,嬴異人收起銅印點頭道:“不敢辜負先生所期,我只小心周旋罷了。”呂不韋嘆息一聲道:“服喪之期,王好自為之也。”一拱手便匆匆去了。

進入咸陽,呂不韋的駟馬快車徑直駛向國尉府。

國尉司馬梗是緊急止兵的唯一人選,這是呂不韋一開始便瞅準了的。司馬梗非但是秦惠王時的名將司馬錯之後,而且是武安君白起時的老國尉,論軍旅資歷,比蒙驁一班老將還高著半輩。然則僅僅憑資歷,戰國之世也未必斡旋得開,在耕戰尚功的秦國更是如此。這個司馬梗卻是資歷與聲望兼具,在秦軍中可謂舉足輕重。聲望之,便是其人始終以“率軍之才平平”為由,當年力主白起為將,自任國尉為秦軍籌劃後備糧草;白起死後,又力主昭襄王接受白起遺囑以蒙驁為將,自己仍然甘當國尉。名將之後,知兵而不爭將,這是謀國之大德。更難得者,司馬梗數十年身居國尉不驕不躁,將秦軍後備謀劃運籌得滴水不漏,尤其是長平大戰的三年兢兢業業,保得秦國五十餘萬大軍全無後顧之憂,到頭來卻總是將功勞推給當時的兩任丞相——魏冄與范雎。秦昭王念有加,幾次要封司馬梗為上卿,與丞相上將軍同爵,都被司馬梗固執地辭謝了,理由只一句話:“老臣無大才,若不老臣做國尉,老臣惟告退歸隱也!”非但如此,每遇朝堂計議軍國大事,甚或大將們商討戰法,司馬梗都是坦率建言,絕不以明哲保身之道沉默避事。如此一個國尉,一班老將人人敬重,只他持詔前去,斷不致生出差錯。

司馬梗晨功方罷,正在廳堂翻撿文書,忽見素無來往的呂不韋匆匆進來,雖頗意外,卻也鄭重其事地請客人入座。呂不韋開門見山,入座一拱手便將夜來突然變故和盤托出。司馬梗聽得臉鐵青,不待呂不韋說出來意便陡然拍案斷:“連番國喪,新君未安,用兵大忌也!老夫願請詔書,立赴藍田大營止兵!”驟然之間呂不韋熱淚盈眶,深深一躬便捧出了詔書:“這是三印特詔,敢勞老國尉兼程馳驅。”司馬梗慨然接詔,回身便是一聲高喝:“堂下備馬!六騎輪換!”呂不韋連忙道:“戰馬顛簸,前輩還是乘車為好。”已經在快速披掛軟甲的司馬梗連頭也沒回:“閒話休說!忙你的大事去,老夫掂不得輕重麼!”呂不韋肅然拱手要告辭間,便聞廳外戰馬一片長嘶,三名輕裝騎士人各兩馬已在赳赳待命。司馬梗提著馬鞭大步出廳飛身躍上當頭一匹火焰般的雄駿戰馬,喝一聲走,兩腿一夾便暴風驟雨般去了。

呂不韋快步出門,立即驅車綱成君府邸。

“好個太子傅!老夫正要找人消磨,來得好!”蔡澤的公鴨嗓呷呷直樂。

“棋有得下,且先進書房說話。”

“書房悶得慌也,茅亭正好!”呂不韋湊近低聲一句:“秦王四更薨去,老丞相好興致!”

“胡說!此等事開得玩笑?不想下棋走!”蔡澤臉驟然張紅了。

呂不韋直是哭笑不得,拉起蔡澤大步走到茅亭下,倏地從皮袋扯出一卷竹簡丟到石案上,老丞相且看這是否詔書?蔡澤嘩啦打開竹簡一瞄,愣怔得一臉青紫大張著嘴喉頭咯咯直響卻硬是說不出話來!呂不韋連忙一手扶住一手便在蔡澤背上輕輕捶打,老丞相莫急莫急,若非你我,不韋豈能從山牆下來?

蔡澤呼哧呼哧大一陣方才費力出聲:“呂不韋,你,你休得糊老夫!秦王縱去,彌留時豈能不召老夫!”呂不韋邊捶打邊道:“老丞相蓋世聰明,當知此中道理:秦王剛剛移駕章臺,只有太子與華陽後及老長史隨行,驟然發病,何能知會得諸多重臣?”

“豈有此理!”蔡澤一把推開呂不韋憤憤然嚷了起來“莫非你也是方才知曉麼?你太子傅能連夜奉詔,老夫領國丞相竟是不能!秦王做了三十年太子,於公於私素來篤信於老夫,彌留時必召老夫無疑!果然未召老夫,期間必然有詐!你呂不韋是否矯詔亦未可知!”雖是憤之辭難免偏頗,蔡澤這番話卻委實說得肅殺之極,直將呂不韋打一個“謀君矯詔”的滅族罪嫌疑!呂不韋心下縱然清楚這個老人心病何在,卻也不能不先剎住蔡澤這股瘋焰,當下冷冷道:“綱成君固是丞相,然卻不是開府獨領,而是與太子嬴異人共領相權。秦王彌留,召君亦可,不召君亦可,何來必然之說?呂不韋雖非丞相,卻是太子左傅。秦王彌留,託後為大。綱成君捫心自問:呂不韋與君,誰與太子更為相得?”

“…”蔡澤呼哧呼哧息著卻是無話。

呂不韋和緩語氣道:“況且不韋也是三更被人喚起,朦朧倉促不知所以,四更趕到章臺,未到五更秦王撒手。華陽後多有微妙。太子無以措手足。呂不韋倉促安定章臺亂局,縱想知會綱成君,哪裡卻來片刻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