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回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說王翦代李信為大將,率軍六十萬,聲言伐楚,項燕守東岡以拒之,見秦兵眾多,遣使馳報楚王,求添兵助將,楚王復起兵二十萬,使將軍景騏將之,以助項燕。
卻說王翦兵屯於天中山,連營十餘里,堅壁固守,項燕使人挑戰,終不出,項燕曰:“王翦老將,怯戰固其宜也!”王翦休士洗沐,
椎牛設饗,親與士卒同飲食,將吏
恩,願為效力,屢屢請戰,輒以醇酒灌之,如此數月,士卒
間無事,惟投石超距為戲。
按范蠡《兵法》,投石者,用石塊重十二斤,立木為機發之,去三百步為勝,不及者為負,其有力者,能以手飛石,則多勝一籌。超距者,橫木高七八尺,跳躍而過,以此賭勝。王翦每使各營軍吏,默記其勝負,知其力之強弱,外益收斂為自守之狀,不許軍人以楚界樵採,獲得楚人,以酒食勞之放還,相持歲餘,項燕終不得一戰,以為王翦名雖伐楚,實自保耳,遂不為戰備。
王翦忽一大享將士,言:“今
與諸君破楚。"將士皆磨拳擦掌,爭先奮勇,乃選驍勇有力者,約二萬人,謂之壯士,別為一軍,為衝鋒。而分軍數道,吩咐楚軍一敗,各自分頭略地,項燕不意王翦猝至,倉皇出戰,壯士畜力多時,不勝技癢,大呼陷陣,一人足敵百人,楚兵大敗,屈定戰死,項燕與景騏率敗兵東走,翦乘勝追逐,再戰於永安城,復大敗之,遂攻下西陵,荊襄大震,王翦使蒙武分軍一半,屯於鄂渚,傳檄湖南各郡,宣佈秦王威德,自率大軍徑趨淮南,直搗壽
,一面遣人往咸陽報捷,項燕往淮上募兵未回,王翦乘虛急攻,城遂破,景騏自刎於城樓,楚王負芻被虜,秦王政發駕親至樊口受俘,責負芻以弒君之罪,廢為庶人,命王翦合兵鄂渚,以收荊襄。於是湖湘一帶郡縣,望風驚潰。
再說項燕募得二萬五千人,來至徐城,適遇楚王之同母弟昌平君逃難奔來,言:“壽已破,楚王擄去,不知死活。"項燕曰:”吳、越有長江為限,地方千餘里,尚可立國。"乃率其眾渡江,奉昌平君為楚王,居於蘭陵,繕兵城守。
再說王翦已定淮北,淮南之地,謁秦王於鄂渚,秦王誇獎其功,然後言曰:“項燕又立楚王於江南,奈何?”王翦曰:“楚之形勢,在於江淮,今全淮皆為吾有,彼殘僅存,大兵至,即就縛耳,何足慮哉。"秦王曰:”王將軍年雖老,志何壯也?
“明,秦王駕回咸陽,仍留王翦兵,使平江南,王翦令蒙武造船於鸚鵡洲,逾年船成,順
而下,守江軍士不能御,秦兵遂登陸,留兵十萬屯黃山,以斷江口,大軍自朱方進圍蘭陵,四面列營,軍聲震天,凡夫椒山、君山、荊南山諸處,兵皆佈滿,以絕越中救兵,項燕悉城中兵,戰於城下。
初合,秦兵稍卻,王翦驅壯士分為左右二隊,各持短兵,大呼突入其陣,蒙武手斬裨將一人,復生擒一人,秦兵勇氣十倍,項燕復大敗,奔入城中,築門固守,王翦用雲梯仰攻,項燕用火箭之,燒其梯,蒙武曰:“項燕釜中之魚也,若築壘與城齊,周圍攻急,我眾彼寡,守備不周,不一月,其城必破。"王翦從其計,攻城愈急,昌平君親自巡城,為
矢所中,軍士扶回行宮,夜半身死,項燕泣曰:”吾所以偷生在此,為羋氏一脈未絕也,今
尚何望乎?
“乃仰天長號者三,引劍自刎而死,城中大亂。
秦兵遂登城啟門,王翦整軍而入,撫定居民,遂率大軍南下,至於錫山。
軍士埋鍋造飯,掘地得古碑,上刻有十二字雲:“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王翦召土人問之,言:“此山乃惠山之東峰,自周平王東遷於雒,此山產鉛錫,因名錫山,四十年來,取用不竭,近出產漸少,此碑亦不知何人所造。"王翦嘆曰:”此碑出
,天下從此漸寧矣。豈非古人先窺其定數,故埋碑以示後乎?今後當名此地為無錫。"今無錫縣名,實始於此。
王翦兵過姑蘇,守臣以城降,遂渡浙江,略定越地。
越王子孫自越亡以後,散處甬江,天台之間,依海而居,自稱君長,不相統屬。至是聞秦王威德,悉來納降,王翦收其輿圖戶口,飛報秦王,並定豫章之地,立九江、會稽二郡,楚祝融之祀遂絕。
此秦王政二十四年事也。
按楚自周桓王十六年,武王熊通始強大稱王,自此歲歲併小國,五傳至莊王旅始稱霸,又五傳至昭王珍幾為吳滅,又六傳至威王商兼有吳越,於是江淮盡屬於楚,幾佔天下之半,懷王槐任用
臣靳尚,見欺於秦,始漸衰弱,又五傳到負芻,而國並於秦。史臣有贊雲:鬻熊之嗣,肇封於楚,通王旅霸,大開南土。
子圍篡嫡,商臣弒父,天禍未悔,憑自怙。
昭困奔亡,懷迫囚苦,襄烈遂衰,負芻為虜。
王翦滅楚,班師回咸陽,秦王賜黃金千鎰,翦告老,仍歸頻陽。
秦王乃拜其子王賁為大將,攻燕王於遼東,秦王命之曰:“將軍若平遼東,乘破竹之勢,便可收代,無煩再舉。"王賁兵渡鴨綠江,圍平壤城破之,虜燕王喜,送入咸陽,廢為庶人。
按燕自召公肇封,九世至惠侯,而周厲王奔彘,八傳至莊公,而齊桓公伐山戎,為燕闢地五百里,燕始強大,又十九傳至文公,而蘇秦說以‘合縱’之術,其子易王始稱王,列於七國,易王傳噲,為齊所滅,噲子昭王復國,又四傳至喜而國亡。史臣有贊雲:召伯治陝,甘棠懷德,易王僭號,齒於六國。
噲以懦亡,平以強獲,一謀不就,遼東並失。
傳四十三,年八九伯,姬姓後亡,召公之澤。
王賁既滅燕,遂移師西攻代,代王嘉兵敗,走匈奴,賁追及於貓兒莊,擒而囚之,嘉自殺,盡得雲中、雁門之地,此秦王政二十五年事。
按趙自造父仕周,世為周大夫,幽王無道,叔帶奔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五世至趙夙,事獻公,再傳至趙衰,事文公,衰子盾事襄、成、景三公,晉主霸,趙氏世為霸佐,盾子朔中絕,朔子武復立,又二傳至簡子鞅,鞅傳襄子毋恤,與韓、魏三分晉國,毋恤傳其侄桓子浣,浣傳子籍,始稱侯,諡烈,六傳到武靈王而胡服,又四傳至王遷被虜,而公子嘉自立為代王,守趙祀,嘉王代六年而國滅。自此六國遂亡其五,惟齊尚在。史臣有贊雲:趙氏之世,與秦同祖;周穆平徐,乃封造父。
帶始事晉,夙初有土;武世晉卿,籍為趙主。
胡服雖強,內亂外侮;頗牧不用,王遷囚虜。
雲中六載,餘焰一吐!
王賁捷書至咸陽,秦王大喜,賜王賁手書,略曰:將軍一出而平燕及代,奔馳二千餘里,方之乃父,勞苦功高,不相上下。雖然,自燕而齊,歸途南北便道也。齊在,譬如人身尚缺一臂。願以將軍之餘威,震電及之,將軍父子,功於秦無兩。
王賁得書,遂引兵取燕山,望河間一路南行。
卻說齊王建聽相國後勝之言,不救韓、魏,每滅一國,反遣使入秦稱賀,秦復以黃金厚賂使者,使者歸,備述秦王相待之厚,齊王以為和好可恃,不修戰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