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說衛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般樂怠傲,不恤國政,最好的是羽族中一物,其名曰鶴。接浮邱伯《相鶴經》雲:鶴,陽烏也,而遊於陰。因金氣、乘火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鶴七年一,卜變,十六年一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方百年戮定。體尚潔,故其
白。聲聞天,故其頭赤。食於水,杖其啄長。棲於陸,故其足高。翔於雲,故
豐而
疏。大喉以吐,情頸以納新,故壽不可量。行必依洲清,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駁驟也。鶴之上相:隆鼻短口則少眠,高腳疏節則多力,
眼赤睛則視遠,鳳翼雀
則喜飛,龜背鱉腹則能產,輕前重後則善舞,洪僻纖趾則能行。
那鶴潔形清,能嗚善舞,所以茁公好之。俗諺雲:“上人不好,下人不要。”因滋公偏好那鶴,凡獻鶴者皆有重賞,戈人百方羅致,都來進獻。自苑圃宮廷,處處養鶴,何止數百。有齊高帝詠鶴詩為證:八風舞遙翩,九野
清音。
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
蔭公所言之櫥,皆有品位俸祿: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醚公若出遊,其鶴亦分班從幸,命以大軒,載於車前,號曰“鶴將軍”養鶴之人,亦有常俸。厚斂於民,以充鶴糧,民有飢凍,全不撫卹。
大夫石祁子,乃石獵之後,石胎之子,為人忠直有名、與甯莊子名速,同秉國政,皆賢臣也。二人進諫屢次,俱不聽。公子毀乃惠公庶兄,公子碩柔於宣姜而生者,即文公也。毀知衛必亡,託故如齊。齊桓公以宗女,竟留齊國。衛人向來心憐故太子急子之冤,自惠公復位之後,百姓
夜晚⑤詛:“若天道有知,必不終於祿位也!因急子與壽,俱未有子,公子碩早死,黔牟已絕,惟毀有賢德,人心陰歸附之亡及蔭公失政,公子毀出奔,衛人無不含怨。
卻說北狄自周太王之時,派曙已強盛,太玉遷都於歧。及武王一統,周公南懲荊舒,北膺戎狄,中國久安。迫平王東遷之後,南蠻北狄,
肆其橫。
單說北狄主名曰腔瞞,控弦數萬,常有迭蕩中原之意。及聞齊伐山戎,艘瞞怒曰:“齊兵遠伐,必有輕我之心,當先發制之。”乃驅胡騎二萬伐邢,殘破其國。聞齊謀救邢,遂移兵向衛。時衛熬公正載鶴出遊,諜報:狄人入寇。
“懿公大驚,即時斂兵授甲,為戰守計。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至公使司徒拘執之。須臾,擒百餘人來,問其逃避之故。
眾人曰:“君用一物,足以御狄,安用我等?”豁公間:“何物?”眾人曰:“鶴。懿公曰:”鶴何能御狄那?
“眾人曰:”鶴既不能戰,是無用之物,君敝有用以養無用,百姓所以不服也!
“滋公曰:”寡人知罪矣!
願散鶴以從民可乎?
“石祁子曰:”君亟行之,猶恐其晚也。
“滋公果使人縱鶴,鶴素受豢養,盤旋故處,終不肯去。石寧二大夫,親往街市,述衛侯悔過之意,百姓始稍稍復集。狄兵已殺至榮澤,頃刻三報。石祁子奏曰:”狄兵驍勇,不可輕敵,臣請求救於齊。
“彭公曰:“齊昔奉命來伐,雖然退兵,我國並未修聘謝,安肯相救?不如一戰,以決存亡!”寧速曰:“臣請率師御狄,君居守。”茁公曰:“孤不親行,恐人不用心。”乃與石祁子玉殃,使代理國政,曰:“卿決斷如此玫矣!”與寧速矢,使專力守禦。又曰:“國中之事,全委二卿。寡人不勝狄,不能歸也!”石寧二大夫皆垂淚。滋公吩咐已畢,乃大集車徒,使大夫渠孔為將,於伯副之,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後隊。一路軍人口出怨言,懿公夜往察之,軍中歌曰:鶴食祿,民力耕;鶴柬軒,民
兵。狄鋒厲兮不可坯,
戰兮九死而一生!鶴今何在號?而我往往為此行!
鱉公聞歇,悶悶不已。大夫渠孔用法太嚴,人心益離。行近未澤,見敵軍千餘,左右分馳,全無行次。渠孔曰:“人言狄勇,虛名耳!”即命鼓行而進。狄人詐敗,引入伏中,一時呼哨而起,如天崩地場,將衛兵截做三處,你我不能相顧。衛兵原無心戰,見敵勢兇猛,盡棄車仗而逃,澄公彼狄兵圍之數重。渠孔曰:“事急矣!請但大篩,君微服下車,尚可脫也。”邀公嘆曰:“二三子苟能相救,以篩為識。不然,去篩無益也。孤寧一死,以謝百姓耳!”須臾,衛兵前後隊俱敗,黃夷戰死,孔嬰齊自刎而亡。狄軍圍益厚。於怕中箭墜車,灰公與渠孔先後被害,被狄人砍為
泥,全軍俱沒。髯翁有詩云:曹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榮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狄人囚衛太史華龍滑禮孔,殺之。華禮二人知胡俗信鬼,給之曰:“我太史也,實掌國之祭把,我先往為汝白神。不然,鬼神不妝佑,國不可得也。腴瞞信其言,遂縱之登車。
寧速方戎服巡城,望見單車馳到,認是二太史,大驚,問:“主公何在?”曰:“已全軍覆沒矣!狄師強盛,不可坐待滅亡,宜且避其鋒。產速開門納之,禮孔曰:”與君俱出,不與君俱人,人臣之義謂何?吾將事吾君於地下!
“遂拔劍自刎。華龍滑曰:”不可失史氏之籍。
“乃入城。寧速與石祁子商議,引著衛侯宮眷及公子申,乘夜乘小車出城東走。華龍滑抱典籍從之。國人聞二大夫已行,各各攜男抱女,隨後逃命,哭聲震天。狄兵乘勝長驅,直入衛城j姓奔走落後者,盡被殺戮。又分兵追逐。石祁子保宮眷先行,寧速斷後,且戰且走。
從行之民,半罹狄刃。將及黃河,喜得宋桓公遣兵來,備下船隻,星夜渡河。
狄兵方才退去,將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墮其城郭,滿載而歸。
不在話下。
卻說衛大夫弘演,先奉使聘陳,比及反役,衛已破滅。聞衛侯死於榮澤,往覓其屍。一路看見骸骨暴,血
狼藉,不勝傷
。行至一處,見大篩倒於荒澤之旁,弘演曰:“篩在此,屍當不遠矣。”未數步,聞呻
之聲,前往察之,見一小內侍折臂而臥。弘演間曰:“汝認得主公死處否?”內侍指一堆血
曰:“此即主公之屍也。吾親見主公被殺。為臂傷疼痛,不能行走,故臥守於此,
俟國人來而示之。”弘演視其屍體,俱已零落不全,惟一肝完好。弘演對之再拜,大哭,乃覆命於肝前,如生時之禮。事畢,弘演曰:“主公無人收葬,吾將以身為棺耳!”囑從人曰:“我死後,埋我於林下,俟有新君,方可告之。”遂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懿公之肝,納於腹中,須臾而絕。從者如言埋掩,因以車載小內侍渡河,察聽新君消息。
卻說石祁子先扶公子申登舟。寧速收拾遺民,隨後趕上,至於活邑,點查男女,才存得七百有二十人,狄人殺戮之多,豈不悲哉!,二大夫相議:“國不可一無君,其奈遺民太少!”乃於共騰二邑,十
其三,共得四千有餘人,連遺民湊成五千之數,即幹渭邑創立廬舍,扶立公子申為私,是為戴公。宋桓公御說許桓公新臣,各遣人致唁。戴公先已有疾,立數
遂堯。寧速如齊,
公於毀嗣位。齊桓公曰:“公子歸自敝邑,將守宗廟,若器用不具,皆寡人之過也。”乃遺以良馬一乘,祭服五稱,牛、羊、永、雞、狗各三百隻。又以魚軒贈其夫人,兼美錦三十端。命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送之。並致門材,使立門戶。公於毀至潔邑,弘演之從人,同折臂小內恃俱到,備述納肝之事。公子毀先遣使具棺,往榮澤收殮。
一面為懿公戴公發喪。追封弘演,錄用其子,以族其忠。諸侯重齊桓公之義,多有吊膊。時周惠王十八年冬十二月也。
其明年,正月,衛侯毀改元,是為文公。才有車三十乘,寄居民間,甚是荒涼。文公佈衣
冠,蔬食菜羹,早起夜息,撫安百姓,人稱其賢。公子無虧辭歸齊國,留甲士三千人,協戍涪邑,以防狄患。無虧回見桓公,言衛毀草創之狀,並述弘演納肝之事。桓公嘆曰:“無道之君,亦有忠臣如此者乎?其國正未艾也。”管仲進曰:“今留戍勞民,不如擇地築城,一勞永逸。”桓公以為然,正
糾合諸侯同役。忽邢國遣人告急,言:“狄兵又到本國,勢不能支,伏望救援!”桓公問管仲曰:“邢可救乎?”管仲對曰:“諸侯所以事齊,謂齊能拯其災患也。不能救衛,又不救邢,霸業隕矣!”桓公曰:“然則邢衛之急孰先?”管仲對曰:“俟邢患既平,因而城衛,此百世之功也。”桓公曰:“善。即傳檄宋、魯、曹、
各國,合兵救邢,俱於聶北取齊。宋曹二國兵先到。管仲又曰:”狄寇方張,邢力未竭,敵方張之寇,其勞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邢不支狄,必潰,狄勝邢,必疲。
驅疲狄而援潰邢,所謂力省而功多者也。
“桓公用其謀,託言待魯兵到,乃屯兵於聶北,遣諜打探邢狄攻守消息。史臣有詩譏管仲不早救邢衛,乃霸者養亂為功之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