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端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雖然可能記不住,宣貫還是必須的,從現代強大的宣傳機器下薰陶出來的李揚深知這一點,學堂中、官府中一些口齒伶俐的也被挑選了出來,把屈原因心憂祖國,憤然投江,人們‘蕩’舟江河之上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這樣的故事繪聲繪‘’的講出來。
不但要挑選這些伶俐的來說,李揚還要有人演。當地也有一些社團專‘門’從事演出活動,李揚按照自己的一些想法,要他們排演了一出簡化版的屈原憂國憂民,為‘’人所害,
落異鄉,心憂祖國,憤而投江,準備到時在城‘門’外的空地進行盛大演出。
萬事俱備,一切只等著端午節的到來了。
節的前一天空氣就十分緊張了,整個城市瀰漫著一股躁動的氣息,其實很多土著連端午節是什麼都沒有‘
’清楚,但他們經過了一個相對來說熱鬧非凡的‘
’節後,現在對任何一個節
都充滿了渴望。
一些常年紮在八重山城的客商提前趕回了宮古島,就因為端午節是圍繞宮古島展開慶祝的,他們這些商人不願錯過這份熱鬧,更是因為發現了更好的商機。
李揚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所有人都知道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子,大康人的節
大康人的故事大康人的思維方式會逐漸浸入這一片土地,直到每一個人都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名大康人,這就是文化同化的力量。
第二天天亮的特別早,今天工廠都不上工,但所有人都早早的出現在了街上,他們在等待著什麼。
“發粽子咯,發粽子咯!”街的盡頭傳來了小孩雀躍的歡呼聲。
只見幾輛大車緩緩開來,車上的人不停的向人群中發著粽子,每個人領粽子的同時都有人在他們的額上和手心中點幾點雄黃,同時告訴他們“端午節抹雄黃驅平心,保一年平安”所有的人都被一股神奇的力量
染,他們虔誠的上前領取一個粽子,然後讓人為自己點上雄黃,臉上‘
’出了憧憬的神情。
小半個上午光是發粽子就過去了。
接下來就是龍舟出場了,制好的龍舟早就停在了宮古島外的海邊,但龍舟隊還是得熱熱鬧鬧的從城裡出發。
今年是第一年舉辦這麼盛大的龍舟會,宮古島的軍隊、官府、商會各出了一個隊,民眾也自發組織了一個隊,各支隊伍都從自己的標誌‘’建築或大本營出發,穿著鮮‘豔’的衣服,裹著頭巾,隊列前頭是幾個鼓手和鑼手,一時之間鑼鼓喧天。
幾個好事又有錢的公子哥在蘇東來的帶領下,買來了大串的鞭炮,“噼噼啪啪”的放了起來,‘’得人群中一陣‘雞’飛狗跳。
今天是真正的萬人空巷,所有人都隨著龍舟隊伍出城而去,宮古島只留下了堅守崗位的衛兵。海邊的龍舟上披紅掛綵,每隊的排長上前親手摘下龍舟的披掛,眾人方可正式上船。沿著海岸遠處已有幾艘錨定的船拉出了一條標線,先衝線者即為勝利。
宮古島民眾自發組織的龍舟是人氣最旺的,大批的下層民眾聚集在龍舟附近大聲的加油。而軍隊、官府、商會都各有自己的支持者。
一些下層民眾為自己的龍舟加油一會後,又跑到自己做工的商會龍舟前加油幾句,再跑到自己哥哥或者弟弟從軍的軍隊龍舟前鼓舞幾聲,最後想想自己鄰居的阿姨的侄子不正在官府做著差使麼,乾脆也跑到官府的龍舟前再次助威幾下。
一時間場面熱鬧、壯觀極了。在這種場合下,站在臨時臺上的李揚搖頭哂笑,本還想發表一番言的,看這情況也沒幾人聽的進去,還是乾脆點好。
“所有人注意,本人宮古島主宣佈今年龍舟比賽,準備開始!”一瞬間,場面上靜了下來,無數雙眼睛眼巴巴的看著李揚。
“預備!開始!”聽到號令,四艘龍舟都動了,猶如離弦的箭,隨著排長的號子一起向前劃去。沸騰的人‘’跟著龍舟,沿著海岸向前跑著,加油聲就沒停止過。近了,近了,此時軍隊隊還是一馬當先,果然是軍中優中選優出來的選手,而且紀律‘
’協調‘
’都很好,划水的頻率幾乎一致,所以衝在最前面也就絲毫不奇怪了。
“噢!”最先衝線的軍隊龍舟隊上的隊員都歡呼起來,隨後是民眾隊、商會隊、官府隊。岸邊的民眾仍是意猶未盡的在大喊著,以前雖然也有過類似的賽馬賽舟活動,但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圍觀的,現在這次的活動,真正是給了他們底層人民一個宣洩的機會,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老幼膚‘’種族,都真誠的在一起享受著屬於他們自己的歡樂。
最後是李揚的頒獎,勝利的隊伍每人發了一塊銅獎牌掛在了脖子上,所有人以為這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勳章,只有李揚自己一人捂著嘴巴在旁邊樂呵,只有自己一個人懂的秘密,有點寂寞,也有點灑脫。
中午給所有人都休息了一下,畢竟一上午的歡樂所有人都有些疲憊了,直到下午太陽偏斜了,城內各處設的說書點也開始熱鬧起來,說的無非是屈原的故事和端午節的起源。
但在這個群眾娛樂極度缺乏的年代,所有人都聽的津津有味,不少人聽了十遍八遍還不願意走,一個個在心中默默記著:趕明兒我回村也去說這個故事給大家聽聽,非得讓村裡三娃他們請我吃頓白米飯不可。
當夕陽西下時,重頭戲開始了,城‘門’外的戲臺要開演了,幾乎所有人在說書開始前就草草的墊了些東西,說書的場子一撤,這些人立馬轉奔城外的戲場,而一些思路清晰心智堅毅的則在說書結束前就早早的撤離,寧可少聽一次故事,也要把看戲的位置佔好。
前排有坐的自然是留給李揚這些大佬的,雖然李揚對這個時代的戲實在沒什麼興趣,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總得表現一下自己的親民風範不是,所以此刻他還是老老實實的坐在舞臺下最中間的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