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六十一節-第六十二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卷亂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長河落第六十一節“說得好啊。”鮮于輔贊道“一直以來,本朝都尊奉‘以夷制夷’之策,但在實際實施中,因為偏見和自大,大漢人從骨子裡就瞧不起外族,把外族人當作異類,像對待畜牲一樣對待他們,本沒有理解‘以夷制夷’之策的髓。”

“過去班超將軍在西域的時候,把西域諸國的人當作自己的兄弟,結果西域諸國人人臣服,西域穩若磐石。但等到班超將軍死了,繼任者任尚、段禧因為沒有班超將軍的懷和策略,嚴苛酷,施政不當,結果短短數年內,西域諸國便紛紛叛亂,導致朝廷不但和西域斷絕了聯繫,更為再次征服西域耗費了上百億的錢財。”

“西疆上百年的羌亂更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我們回頭去看看這段百年曆史,不難發現當年只有皇甫歸、張奐等少數文武大吏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穩定西疆,原因很簡單,就是像段熲將軍那樣毫無節制地屠殺本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朝廷的‘以夷制夷’之策並沒有錯誤,關鍵在於執行的大臣能不能正確理解這個策略。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認識到這個策略的本質,這種認識上的錯誤直接導致西疆百年來戰亂不止,朝廷頻頻用兵,以致於數十萬將士埋骨荒原,軍資更是耗費了數百億之巨,活活把大漢拖垮了。”

“我們再來看看匈奴。孝靈皇帝光和二年(公元179年),護匈奴中郎將張修因為和匈奴大單于呼徵不和,擅自斬殺呼徵,改立右賢王羌渠為大單于,此事埋下了隱患,繼而直接導致了須卜骨都侯和白馬銅的叛亂。匈奴人歸順朝廷快兩百年了,為什麼還不能融入大漢?張修為什麼膽敢誅殺匈奴人的大單于?雖然張修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他一時的衝動給大漢造成了多大的傷害?當年為了平叛,我們死了多少將士,耗費了多少錢財?”

“這就是錯誤理解和實施‘以夷制夷’之策的後果,歸到底,還是…”鮮于輔指了指自己的腦袋,然後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窩“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正確認識到‘以夷制夷’的髓,好心做了壞事。本來想穩定邊疆,穩定社稷,但結果事與願違,反而挑起了邊疆戰亂,禍害了社稷。”鮮于輔有些動,臉蒼白,咳嗽得更加厲害。

雷子坐到他身邊,輕輕拍打著他的後背。鮮于輔搖搖手,把雷子推開,繼續說道:“以夷制夷之策的髓是什麼?本質是什麼?班超將軍、班勇將軍、皇甫歸將軍、張奐將軍…這些先輩們用他們一生的征伐,給我們做了完美的詮釋,那就是平等。要像兄弟一樣對待他們,要給他們做人的尊嚴,要給他們活下去的希望,要讓他們看到生存和發展的未來。”

“胡人也是人,他們有生存的需求,有做人的尊嚴,我們不能把他們當作牲畜,需要他們的時候就拿出來用用,用完了就丟到一邊不聞不問,甚至張口就罵,伸手就打,甚至肆無忌憚地剝奪他們生存的權力,把他們到死亡的深淵。”鮮于輔用了拍了拍自己的脯“這些年,我們捫心自問,如果沒有這些胡族鐵騎,沒有他們的忠誠和勇敢,沒有他們的累累白骨,我們能走到今天嗎?我們能為大漢打下中興的基石嗎?”

“但我們是如何對待他們的?我們曾承諾,讓他們遷徙到邊郡,但自從天子和朝廷到了晉陽後,朝廷的策略變了,我們至今還沒有實現這個承諾。”

“他們又是如何對待我們的?中原大戰需要他們,他們去了,給了我們牲畜和草料;關中大戰需要他們,他們也去了,還帶去了牲畜和草料;河西大戰需要他們,他們還是去了,幾乎所有的牲畜和草料都是他們提供的;今天扶羅韓和隆舉兵叛亂了,大漠上的很多部落還是堅定地站在我們這一邊,沒有背叛我們。開後,他們還要再次聚集在一起,幫助我們平定叛亂,穩定大漠。”

“他們做到了一個兄弟應該做的事,不管他們心裡是怎麼想的,也不管他們是否有重霸大漠的念頭,他們都在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地伸出了雙手。”

“我們呢?我們難道不應該他們的幫助?不應該回報他們的忠誠?不應該給予他們兄弟一般的信任?”

“但我們做了什麼?我們何曾過他們?我們何曾回報過他們的忠誠?我們何曾給予過他們兄弟一般的信任?”

“沒有,我們從來就沒有,我們一直高高在上,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都是應該的。他們就是牲畜,就是奴僕,就是蠻夷,他們應該給我們做這一切。如果他們不做,如果他們有怨言,如果他們違揹我們的意願,他們就是叛逆,就是毫無人背信棄義的野狼,就應該把他們的腦袋全部砍下來。”

“這就是我們的大漢人對胡人的態度,對以夷制夷之策的理解。胡人只能無條件地給予,無條件地服從,我們則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所謂的以夷制夷,不過就是利用愚蠢、貪婪、野蠻的胡人去對付同樣一群胡人。在大漢人的眼裡,胡人沒有尊嚴,沒有地位,甚至沒有生存的權力。我想殺你就殺你,不需要理由,就象張修砍下匈奴大單于的腦袋一樣。相反,如果胡人有了抗拒的舉動和念頭,如果胡人拿起武器為生存而戰,大漢人會說什麼?瞧,這就是胡人,愚蠢、貪婪、野蠻的胡人,他們就像狼,永遠都喂不飽,永遠都不知道恩圖報。大漢人從來就不想想自己給了胡人什麼?自己是如何對待胡人的。我們認為自己天生就是胡人的主人,在我們的腦海裡,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報胡人,要對他們信守承諾。胡人背叛了,叫背信棄義,但大漢人得胡人無法生存的時候,那又叫什麼?”屋內寂靜無聲,只有鮮于輔動的聲音迴盪在眾人耳邊。

“以夷制夷之策從出現到現在,幾百上千年了,可以一直追溯到大周朝,甚至追溯到更遙遠的夏、商年代。它之所以出現,是因為生存的需要。”

“縱觀歷史,中原人和大漠人之間的戰火自始至終就沒有停息。尤其到了災患頻繁的年代,這種為生存而戰的戰鬥就更加烈。北戎、匈奴、東胡、鮮卑、羌、烏丸、氐等等,如果算上西域諸國和遼東的扶余、高句麗等國,中原人為了守住疆土,曾經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但這種為生存的戰鬥不會停止。”

“西北兩疆的貧窮不會改變,大漠的貧瘠和荒涼同樣不會改變。所以像冒頓、檀石槐、慕容風、六月驚雷這些以攻佔中原為畢生心願的外族首領們,一代代也會層出不窮。只要生存的問題一天不能解決,他們就一天不會放棄努力。”

“中原人為了守住疆土,想盡了辦法,修建長城,勞師遠征,和親安撫,以夷制夷…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在西北兩疆都已平定,在已經實際控制大漠的情況下,以夷制夷之策顯得非常重要,這是穩定西北兩疆和大漠最好的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

“但朝廷至今沒有修改對外策略,至今沒有重視以夷制夷之策,至今還把重兵戍守和修建長城做為穩定西北兩疆和大漠的最好辦法,這本就是錯誤的,本就是捨本逐末,本沒有收幾百年來邊疆戰亂的教訓。”

“為什麼?”鮮于輔手指李弘,然後又一一指向玉石、鮮于銀、衛峻、雷子“因為你們都沒有把胡人當作兄弟,因為在你們的眼裡,胡人天生就是賤種,天生就是奴僕,天生就是畜牲,天生就是你們屠殺的對象。因為你們喜歡殺人,因為你們從來就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殺人。”

“幾百上千年了,中原人殺了多少胡人?何曾滅絕了胡人?北戎人沒有了,匈奴人出來了,匈奴人敗亡了,鮮卑人出來了,羌人出來了,烏丸人出來了,氐人出來了,胡人殺得完嗎?胡人能滅絕嗎?一代代的殺戮,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終止?”

“殺戮解決不了生存問題,要想解決生存問題,漢人和胡人必須攜手合作,必須像兄弟一樣齊心合力,互相幫助,這樣才能看到生存的希望,看到後人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希望,否則,大漢不可能長治久安。”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太多了,因為和胡人互相廝殺導致亡國的例子也太多了,我們應該痛定思痛,應該為了大漢的強盛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的,切實可行的對外策略。”

“我不停地上書朝廷,我反覆解釋邊疆現狀,我告訴他們,穩定邊疆的措施不是重兵戍守,也不是修建長城,而是要解決胡人的生存問題。”

“陳勝、吳廣為什麼舉兵起事?赤眉、綠林為什麼舉兵起事?黃巾軍為什麼舉兵起事?和胡人一樣,也是沒有活路,也是無法生存了。漢人沒有活路了,都要去搶,都要舉起大旗征伐天下,何況胡人?重兵戍守擋得住胡人對生存的乞求嗎?萬里長城擋得住胡人對生命的渴望嗎?擋不住,本擋不住。”

“以夷制夷的關鍵在於‘以夷’,如何‘以夷’?如何才能讓歸順大漢的胡人忠誠於大漢,甘願為大漢浴血奮戰?很簡單,生存,給予他們生存,保障他們的生存。如何才能讓他們為了大漢而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同樣很簡單,讓他們成為大漢人,讓他們融入大漢,讓他們的身體裡淌著大漢人的血,讓他們得到大漢人的信任,得到大漢人的尊嚴。”

“要想做到這一步,需要時間,需要大漢人和外族人的共同努力。但更重要的是,朝廷需要即刻改變對外策略,我們需要即刻改變觀念,改變戍守邊疆的策略。”

“我需要你們的幫助…”鮮于輔衝著眾人連連拱手“今的朝政控制在北疆大臣手中,只要你們和我一起聯名上奏,和我一起齊心協力,朝廷的對外策略一定會發生改變。為了確保這個策略能夠持續實施並且得到正確的推行,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正確理解‘以夷制夷’之策的天子,需要一幫能夠正確理解‘以夷制夷’之策的大臣。所以,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很多…”鮮于輔仰天悲嘆“我不行了,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希望臨死之前,能看到朝廷頒佈一個正確的對外策略,這是我今生唯一的心願了。”眾人吃驚地望著鮮于輔。

“羽行兄,現在還是新年,你不要說這種不吉利的話。”李弘安道“你今天這番話,提醒了我們。我們的確做得很不足,對策略的理解也有很大錯誤。我們幾個會想辦法解決此事。你這番話我會原原本本地告訴殿下,告訴子烈(徐榮)、飛燕(張燕)和仲淵(李瑋)他們。希望他們能重視對外策略並且馬上做出修改。”

“這趟邊疆之行,對陛下的震撼很大。在金雪原的時候,陛下曾說,如果他是鮮卑人的首領,他長大了一定要率軍攻打大漢,由此可見邊疆和大漠的困苦對他觸動很大。他會是一個好皇帝,會完成我們的心願。”李弘轉頭望向閻柔“羽行兄病倒了,北疆的事就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