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蕞城之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桓奇出城三十里來接他們。
這時原本由一萬都騎和兩萬速援部隊組成的騎兵隊,只剩下二萬許人,可見沿途追逐戰的烈。
離開山區,踏足於蕞城向東的廣闊平原,四周群山環鐃,黃河的渭水河段在北方五十里外由酉往東去,由於山嶺重重,除非攀上高處,否則便看不到大河奔湍的壯觀情景。
由函谷關至北,足有三百里的路程。
項少龍和桓奇並騎而行,大軍朝蕞城開去。前者見沿途的防集工事做足工夫,所有制高點均設有以土石築成的堡壘,滿意道:"小奇果然有本領,只看這裡顯示出來的陣勢,已足可教龐爰心折了。"桓奇得他讚賞,歡喜道:"大將軍在前線出生入死,我怎能躲在這裡只享清福,現時蕞城加入了後撤回來的軍隊,總兵力達十五萬之眾,人人養蓄銳,更清楚大將軍親自殿後,好讓他們能安抵蕞城,又知大將軍旨在誘敵西來,使敵人變成疲軍冉予痛擊,故現在人人摩拳擦掌,要為大將軍效死命。"後面的荊俊一向與桓奇言笑不
,笑罵道:"小奇原來這麼狡猾,懂得散播謠言,幸好這些謠言有
勵士氣的作用,否則定要依軍法把你處置。"眾人笑了起來。
桓奇向少龍身後的周良打個招呼,讚道:"周兄今吹立了大功,現在軍中人人稱你作鷹神,只要見到你,就沒有人憂心會給敵人突襲了。"周良笑得嘴都合不攏,摸著肩上的鷹王,謙虛一番。
談笑間,項少龍等越過護城河,由放下的吊橋進入城內。
那場面立時嚇了項少龍他們一跳。
城內軍民都擁到主街再旁,夾道歡呼,如痴如狂。就像他們已大勝凱旋而回,事實上真正的大會戰是尚未發生呢。
三天後,合從軍的先頭部隊才到達蕞城平原東面的地區。
桓奇趁他們人疲馬乏,又不地形的弱點,不分晝夜對他們輪翻攻擊突襲,又放火燒營燒糧,合從軍被迫退了二十多里,才站穩陣腳,但已折損了近萬人,對士氣的打擊尤其嚴重。
項少龍等藉此爭取到休息復元的空間,終在蕞城外排練陣法。
項滕兩人從墨子兵法內,選取了最有利於在這種封閉式環境中發揮的"螃蟹"陣,就是不將兵力按常規集中於正面而作"正兵",而是將兵力集中於兩翼來發動進攻的"奇兵"。
由於他們是背城而戰,"正兵"可藉助高牆上的投石機和居高臨下的弩箭增加防衛力,故不懼敵方作正面主力衝擊。
而兩翼的奇兵,則由最銳的都騎與速援兩支騎兵作主力,他們的厚背大刀,最適合這種衝鋒砍劈的任務。
敵人今吹西來,沿途盡是山匱,笨重的攻城車和投石機都要棄置途上,減少了對秦軍的牽制威脅。目前唯一對合從軍有利的條件,就只在佔優的人數。
現在已進入秋季,合從軍若不能在嚴冬來臨前攻破蕞城,就要陷身於冰封雪蓋的窘境中,動輒是全軍覆沒之局,所以項少龍不愁他們會築壘堅守。
所以只要項少龍肯出城應戰,龐爰等只會謝天謝地,希冀能速戰速決。
十天後,合從軍再次往蕞城推進,緩緩注入蕞城之外廣闊達五十里的平原上,在邊緣山區設營立帳,又以戰車結成防禦柵壘。
項少龍下令停止一切擾敵的攻擊,任由敵人立穩腳步。
但大戰即來的氣氛,卻拉緊了敵我雙方每一個人的神經。
再三天後,五國聯軍全部抵達,項少龍等在城牆上望去,表面看來,對方確是軍容鼎盛,全無疲憊之態。
桓奇留神看了一會後,笑道:"若論兵將質素與訓練,合從軍除趙軍外,其他四國均遠不及我,今趟蒙上將軍之所以會吃上敗仗,皆因連年鋒,他的作戰方式早給龐爰等摸透了。所以很容易採用種種針對
的措施,從而獲得勝利。"頓了頓又道:"王翦上將軍便曾說過,縱觀近代名將,只有白起和李牧兩人作戰從無成法,又不遵成法,教人無從測度,其他人總是有跡可尋。而現在王上將軍應該把項大將軍加進這名將榜上了。"項少龍笑罵道:"你這小子愈來愈懂奉
捧拍之道。"眾人說笑了一會後,氣氛經鬆起來,滕翼道:"敵人雖有損折,但兵力仍有五十萬之眾,不過我並不因此擔心,對方始終各懷異心,難以竭誠合作。兼之這裡天氣土,尤不利於例如楚人的南方軍,我們又把這附近的溪
水並以沙石堵
,使他們這些疲兵更是困苦,故雖有五十萬人,其實可以二十萬的兵力視之,與我們相去不遠。而我們則有堅城作護持,更不怕久戰。而對方必須倉猝發兵,盡力爭取時間,優劣之勢,不言可知。"桓奇極目遠眺,道:"敵陣中傳訊騎兵由中往左右兩方馳去,顯是去召集將領,眾往中軍會議,看來敵人快要大舉進攻了。"項少龍心中一動,淡淡道:"照我想來這都是擺個樣子出來給我們看的,若我是龐爰,又真的兵強馬壯、士氣如虹,就索
擺出疲弱之態,引我們出城進攻,現在這樣擺出威猛姿態,適足顯示他們心虛膽怯,怕我們去攻襲他們。"程均這時已對項少龍視為天將,聞言同意道:"兵書也有云:"士馬驍雄反示我以羸弱,陣伍整齊反示我以不戰。"大將軍這看法極具明見。"桓奇、滕翼二刑俊同時動容。
荊俊立即請命出戰。
項少龍怕他有失,命桓奇作為輔翼。
半個時辰後,城門大開,兩人各領一隊兩萬人的步騎與投石車混合組成的部隊,越過平原,衝擊敵陣。
項少龍和滕翼則領軍押陣,好於必要時掩護他們退卻。
戰至黃昏,連破了敵方數個營寨,才收兵回城。
翌輪到敵人派軍前來搦戰,秦軍閉門不出,只以箭矢回答,敵人無奈退去。
進行了三天這種互有傷亡的拉鋸戰後,到第四天清晨,合從軍終失去了耐,以新造好的攻城車、擂木車發動全面的攻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