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蛻變與新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幾天很忙,其實自從他搬進這座總統府之後,就從來過。此時,他的手裡是一份厚厚的統計報告。
“一窮二白”這四個字壓的他幾乎不過氣來。雖然洋務運動搞了三十年,可是這三十年中,幾經挫折,幾番沉浮,蹣跚而行的洋務運動,留下的僅僅是這點可憐的遺產。
近代化的道路走到現在,似乎正處在一個急待轉折的重大時刻。林雲的目光在這份報告上游移著,腦海中儘量想把這些枯燥的數字轉變成鮮活的具體形象。
他翻看著報告後的附件,找到李鴻章在一八六五年時所奏的《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抄略。這篇不到三千字的奏摺中“機器”出現了二十八處之多。也就是在李鴻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已經具備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產品包括大炮、槍械、彈葯、水雷、和蒸氣輪船等新式武器,用於裝備近代化的軍隊。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化軍事工業企業,是中國大地上首次出現的中國人自己的資本主義工業,不可否認,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大進步。即便是林雲,也是拜此洋務運動所賜,得以遍練出強悍的新軍。
然而整個洋務運動地過程中。遭到太多反對和制約,洋務派和頑固派進行了長期的烈鬥爭。頑固派抱著“中國文化獨尊”論不放,把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看作是可恥可恨之事,幾乎每一項洋務事業都遭到他們的攻擊和阻撓。
早在一八七四年本進攻臺灣時,對清政府刺
很大,使其認識到
本將“為中國永久大患。”洋務派趁此機會。排除頑固派的干擾,提出了“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等六條具體措施的“海防議。”從這個提議中,不難看出李鴻章是“海防議”最堅決的支持者,他除了支持總理衙門和丁世昌關於建立新式海軍和配備海防近代化槍炮武器外,還建議將沿江、沿海各省陸軍“認真選汰,一律改為洋槍炮隊”並建議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建造鐵路。發展輪船航運,設立新式學校等一系列措施。值得慶幸地是,清政府最終採納了這些建議,任命李鴻章、沈葆分別督辦北洋和南洋海防,又決定每年撥銀四百萬兩作為海防經費,是為中國近代海軍的開端。如果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海戰的話,今天的中國海軍實力,亦可足以與世界列強比肩。
林雲有些懊惱的回想著那場海戰,回想起被軍掠奪去的“定遠”號,終有一
。中國的海軍會雪洗前恥!
他一邊小口小口地喝著滾燙的茶水,一邊繼續看著那份報告。可喜的是,隨著軍事工業的創辦,民用工業和新式通運輸業也逐漸在發展。洋務派認識到,強大的國防基礎在於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要求能源、鋼鐵等工業與之配套。同時。為了維護民族利益,也必須發展民族經濟。也就是在七十年代以後,輪船招商局、礦務局、電報局等相繼出現。
從報告上來看,一八七二年,就由李鴻章主持在上海建立了輪船招商局,並在天津、牛莊、煙臺、漢口、福州、廣州、香港、橫濱、神戶、呂宋、新加坡等地建立了分局。這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招商局開辦僅三年時間,就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萬兩銀子,打破了外國航運公司的壟斷局面。這個輪船招商局。目前仍在運營之中,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其營業的利潤也越來越豐厚。
“這應該算是‘國企’了吧?”林雲看到這裡,心情略有些輕鬆。他的目光落在工業礦業這一欄上。帶著一絲焦慮,他找到了那份編號1458地文件,謄寫的人用的是蠅頭小楷中國近代礦業是從機器採煤開始的。大致看完之後,林雲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從文件中顯示,在一八七五年五月,清政府同意李鴻章等人分別在直隸和臺灣試辦煤礦,後來臺灣基隆煤礦成效顯著,年產量達到54。000,它是中國第一座近代化煤礦。到了一八七七年,李鴻章又派人籌建開平礦務局,於兩年後開始使用外國機器開採,產量逐年增,至前年,也就是一八八九年,已達247,000,有力地抵制了洋煤地進口。在這份文件的附件中寫到:輸入天津之洋煤,歷年遞減,至於四年前已減至三百零一噸,今年更減少為一百噸左右,此項實賴開平礦物局之功也。
在接下來的一頁報告中,林雲看到了悉的漢陽鐵廠,眼前的文件則詳細的介紹了該廠的歷史和現狀,那還是在一八九零年的時候,兩廣總督張之
為了抵制洋鐵入口,開工興建漢陽鐵廠,至一八九三年全部竣工,該廠設備先進,擁有十個工廠,三千多工人,所生產地鐵除了供外,還出口到美
等國。當然,林雲也沒少從該廠至少在襄陽剛開辦工廠的時候,他還曾從漢陽鐵廠購買了大量生鐵。
再看電報業的發展,也好歹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雛形。早在一八七九年,李鴻江、蘇州、上海、紫竹林、清江浦等處設立分局,到了一八八四年電報總局遷往上海,又架線至浙江、福建、武漢、廣東、廣西。到一八八五年,沿海、沿江各省都架設了電線,總長度達到一萬數千裡。連廈門、臺灣之間都架設了海底電纜。雖然在義和團地破壞之下,天津大沽至北京地段的電線幾度被毀,但是這樣的基礎已經讓林雲頗為欣了。
“器物現代化”已經略有規模,林雲到,眼下要做的,便是繼續開啟民智。調養民生,讓器物現代化的同時,在制度上、文化上也能夠與之相適應,不能讓人們再把一切外來的東西都當作洪水猛獸了。
中國自洋務運動開始地近代化運動,歷經三十年,在中甲午戰爭中遭到重大打擊而告終。雖然彼時中國仍不足以與西方列強抗衡,但中國的近代化,以及它為了自身安全所作的努力。阻止或延緩了殖民地化的進程,不斷地提高了中國與列強較量的水平與能力。同時,洋務運動也使國人廣開眼界,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改革的必要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林雲的發展與壯大,更使革命能夠這麼迅速的成功,若是李鴻章地下有知,該做何
想呢?
林雲清楚地記得,到了甲午戰爭以後,再也沒有人以“洋人以勢力勝。中國以禮義勝”這樣的論點來為戰敗開脫了。
如今,自己正站在這樣一個歷史的關口之上,洋務運動結束了,留給自己的,不僅僅是那些礦廠、工廠、鐵路以及大大小小的洋務學堂。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訓,並且由此而產生的反思。為什麼洋務運動在三十年內,沒有跟上風雲變幻的歷史形勢,反而在一場戰爭中就輸個
光?除了內部的制肘和外部地打壓之外,難道沒有一些
本
的錯誤?而自己,又將如何避免這些錯誤?
不難想象,在一個極度封建的帝王政治制度下誕生的洋務運動,其制度的落後。是導至最終失敗主要原因之一。這也從側面說明,器物近代化僅僅是近代文明最基礎和最低級的形式,沒有制度上地文明,所取得的成就是可想而知的。
在另一個方面。洋務運動是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目標的。這也不可避免的使其忽視了民生商品市場中巨大經濟潛力。本是富國福民的重要財源基礎。卻被洋務買辦供手讓給外國人。也是洋務運動未:<。另一個原因之一。
而最重要的一點“洋務運動”是一個典型地官辦工業示範。而在“洋務買辦”官商勾結下。貪汙。行賄。受賄等腐敗。在京官中極為普遍。以財求官。以官求財的官場腐敗活動極為猖獗。也是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另一個原因。
—貪汙受賄,這對林雲來說是個不可饒恕的嚴重罪行,他不希望看到自己所領導地政府慢慢蛻變成一個機構臃腫、腐化成風的官僚機構,一個滋生罪惡的溫,一個靠盤剝民眾血汗而中飽私囊的投機分子們的樂園。所以,他曾對郭松齡說過這樣的話:“你的職責,就是殺!”也許這句話說的不夠明白,但是隨後林雲就提
了一個法案…《公僕法》。他在這個法案的前言中寫道:“凡我共和機構中任職之任何人,都必須樹立這樣的意識,即在所處之位,乃是國家之職員,民眾之公僕,心存國家之念,而懷為民眾服務之公心,唯此方可勝任職務…”在這個法案提
到國會以後,立刻以全票通過。
亂世用重典,沒有人對這部法律中過於嚴格的規定提出異議,也沒有人說處罰太重,動不動就“槍斃”甚至在很多人看來,有些太輕了,為什麼貪汙五百元共和幣以下才判處三十年徒刑呢?直接槍斃不好麼?五百元共和幣,可是夠買一畝好地啦。
至於郭松齡,在看完這個法案的提要及內容後,只是冷冷的笑了笑,這種郭氏冷笑,對於悉他的下屬們,自然知道意味著什麼。可惜的是,當時還沒有廣播,也沒有電視,人們對於這個總監察官,還是不太
悉。
所以有個傢伙很倒黴的被郭松齡抓住了。而且,是在這個法案頒佈實施的第二天,時間之巧合,幾乎讓人以為是他主動配合郭松齡來演一出周瑜打黃蓋了。
其實,他的案子簡單的讓人發笑,這也充分說明了他的膽子夠大。手伸地夠長。郭松齡帶著極大的好奇親自審問了他。不過後來他不小心對自己的部下說,那次審訊實在是相當的無聊。那個叫王喜善的原通總部天津特派專員乾脆利索的
代了一切。包括如何索取賄賂了多少,甚至往上送了多少,都一五一十地抖落出來很囂張的喊,自己和某某人有著某某關係,這關係那關係把郭松齡聽的頭都快大了。
沒什麼好說的,一紙供狀,簽字畫押,郭松齡在他的卷宗上,寫了個大大的“殺”字,這個人頭。是他當上總監察長後要砍的第一顆,他自然想到,要把動靜大點。於是先在案發地天津召開了一次公審大會,然後提到北京如法炮製了一回,公審完畢,押赴刑場,手起刀落,人頭分家。
至於為什麼是砍頭而不是槍斃,郭松齡是這麼給林雲解釋的:“殺頭乃是大刑,震懾作用比起槍斃來好很多。既然報紙上都說這是‘共和第一案’,自然是越轟動效果越好。”林雲想想也是,同時也懶得跟他解釋什麼“人道主義。”在他看來,能震懾人心,起到作用,避免更多地人走上刑場。就已經很人道了,再說,這年月談什麼人道,不是顯得忒虛偽了麼?
雖然對中國來說,共和、民主,都是新生事物,但是不可避免的要打上很多傳統的烙印,關於這一點。林雲早有預料,因此對官場上的種種積習和弊病,他並不到意外,但是。他也同樣不打算姑息和縱容,在這方面,他把這個重擔
給了郭松齡。
也只有郭松齡這樣的冷血無情,才能鎮的住那幫傢伙。
而自己所要考慮的,是怎樣將中國這艘大船駛向正確的道路。他不敢說自己的想法和所做的一切就完全是正確地。但是他有這個良好的願望和不可動搖的決心,也有著相當的現代知識去避免彎路。
從洋務運動的失敗中,林雲很清楚的意識到,強兵,首先要富國,而國之富強,不是靠人們地良好意願就能實現的。在這一點上,他和同盟會的人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孫中山的意見,是多向外國借款,用以發展民生,這一點也是他所代表的同盟會的大體意願。但是向外國借款,勢必要拿中國的礦產開採權、海關稅收,甚至是修建鐵路權去抵押,等於給自己地脖子套上一個沉重的枷鎖。
而在整體的經濟建設上,他們又拿不出個具體可行的方案,所提倡地,依然是洋務運動的那套官辦工業,對於民族自身的工業發展,並無多少指導的意見。
針對這些意見,林雲在深思慮之後,決心提出兩個法案。而擬就這兩個法案時,他意外的得到了夫人的幫助。林夫人與他在上海分開之後,一直託庇於其親戚家中,直到林雲正式就任大總統前夕,才匆忙從上海趕往北京。
這兩個法案,一個是《國家經濟建設實施法案》,一個是《發行國債法案》,而針對這兩個法案,國會里開始了長達兩個月之久的大辯論。
“要我說,直接簽署實施就行了,和那幫傢伙費什麼口舌。”某人一邊摸著自己臉上的長長的傷疤,一邊冷笑著說道。
“其實,他們主要還是沒有領會總統的意思。”葉猛飛一身筆的西裝,顯得格外瀟灑幹練。他取下眼鏡,用手帕擦著鏡片“孫先生特別對於國債法案尤為反
,認為此舉乃是借國家之名義,搜刮民眾之財產。至於那個《國家經濟建設實施法案》,他倒不是特別反對。”
“百里,你的意見呢?”林雲轉過頭看看蔣百里,他很想知道蔣百里的看法。
“對於這些方面,我從沒有認真研究過,所以…”蔣百里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對此沒有什麼意見可提。
林雲略有些失望,不過很快就釋然了,一個人,怎麼可能什麼都明白,什麼都懂呢?在軍事上他有這樣的天賦和努力取得的成就,已經足以傲視古今名將了,何必非要他樣樣都能幫上自己呢?
“其實,我認為,他們還是沒有吃透現在的形勢,這也說明,他們對於我們的執政能力,還抱有相當的懷疑。”林雲又轉過來對楊度說道:“他們那邊,你比較悉,還有不少朋友,這方面的工作,你要多做啊。”
“我認為,他們所以反對這個國債法案,最本的,還是對外國勢力抱著幻想,豈不知洋人的款項,不是那麼好借好還的。”林雲站起身來,對他們說道:“國家命脈,在於經濟之實力,此法案無論如何,必須通過。”
“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林雲所信任至深的。我希望,在這國之初立,萬事艱難的時候,大家能團結一心,互相幫扶,共同度過這些難關!”林雲的目光在他們的臉上一一掃過,目光中,飽含著信任。
“請總統放心。”
“請大帥放心!”林雲微微的笑了,他的心中,湧動起一股豪壯的情緒,這是個風雲際會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中國即將在蛻變中新生,在烈火中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