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四十三章造燧火槍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一百四十三章、造燧火槍(二)聽得皇上建議把製造火槍的工序分開,宋應星不由苦笑道:“皇上,這,這怎麼成。各個工匠的經驗與手工皆有差異,若是將不同工匠生產的部件組裝起來,微臣恐怕一月也生產不了一千支。”崇禎衝口而出的道:“既然有差異,那就讓他沒有差異,給每一個部件都定一個標準,達到這個標準才合格,只要所有的部件都可以通用,組裝怎麼會有問題上,這叫標準化生產。”

“這…”宋應星深思起來了:給每一個部件定一個標準不是不行,可是火繩如此細,每一個部件都要反覆打磨,直到裝嵌上去嚴密無縫才行,如何能定出標準來。即便是《天工開物》的作者,宋應星也無把握只得道:“皇上,微臣愚昧,無法做到。”崇禎聽得一愣,他轉頭向方以智看去,問道:“你呢,可有辦法做到?”方以智也是在思索這個問題聽得皇上看過來便回道:“回皇上。若是此種方法用在刀槍劍戟上或許可行。只是火槍太過於巧,相差一絲一毫都不行,憑著本無法觀測,只能一點點打磨測試。實難辦到,除非,除非…”

“除非什麼?”就連宋應星著急的問道。

方以智道:“若是有微的測量工具便能達到皇上的要求。”

“對呀!”宋應星一拍大腿道:“若是有了微的測量工具便行。只是現在的工具本無法測量火槍部件的度。”剛剛展開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中國的長度單位已經分得非常細了,其中最小的單位為忽,一尺為十寸、一寸為十分、一分為十釐、一釐為十毫、一毫為十絲、一絲為十忽。

也就是說一忽相當於一尺的十萬分之一,一米的三十萬分一,只有三微米多一點,用來量測火槍各種部件的度綽綽有餘,可是這種長度只存在於文人的筆墨之中,從沒有確的製出來。

難怪無法給部件定標準。沒有標準自然就無法進行水線生產。秦朝時可以做到。是因為冷兵器地度要求不高。而且秦國地組織嚴密。法律完善。整個國家就象一部密地機器在運轉。而秦亡後。取而代之地漢朝實行地卻是黃老之術。以前秦國法律蕩然無存。水線生產必須要有嚴密地組織。這一點漢朝無法做到。難怪會失傳。

問題地癥結在於沒有微地測量工具。

度不夠那就改。朕就不信。制不出準確地測量工具出來。”崇禎地話如同在陳瑞等人面前打開了一扇窗。宋應星與方以智兩人地眼睛都亮了起來:“對呀。沒有就做。我就不行做不出來。”此時一直不怎麼言語地楊子榮出聲道:“啟稟皇上。臣當年遊走江湖之時。識得一好友。此人出於工匠之家。通火葯、機關技巧之術。據其所說。他們之所以能在這方面出類拔萃全賴他們家傳一種量測物體地工具。喚作遊標卡尺。”

“家傳?遊標卡尺?”崇禎瞪大了眼睛。這不是西方傳進來地麼?怎麼大明就有了。

“沒錯。”楊子榮朗聲道“我那好友說,用這個遊標卡尺來量測物體,可以將眼無法分清的刻度放大。”

“遊標卡尺,什麼東西?竟然能將眼無法分清的刻度放大?”宋應星驚叫道。

“子榮兄年輕時單身只劍獨闖江湖,闖下‘一劍橫天’的赫赫名頭。而且將江湖大豪的千金娶了回來,成為江湖一大美談。如今雖然身居廟堂,但是卻與以前的江湖好友有著聯繫,若想知道什麼是遊標卡尺了。”崔慕白侃侃而談。

楊子榮謙笑道:“那是年少氣盛離家出走的荒唐事,沒慕白說得如此傳奇。如果皇上想要這個東西,臣倒可以讓他獻出來,為大明出一份力。”崇禎奇怪問道:“楊卿,你的那好友是何人?”

“江南戴家上任家主。倒是湊巧的是,現任家主戴白前還在南京。”

“便是以火器、暗器聞名江湖的戴家,那就難怪了。不管怎麼樣,楊卿,此事一了,必定請戴白前見朕。這遊標卡尺很重要。愛卿要抓緊時間,儘快將之遊標卡尺拿回來。”崇禎轉頭對宋應星和方以智繼續道“好了,有了遊標卡尺,就可以分開工序來做了。到時,宋卿與方以智必定要將遊標卡尺的使用方法掌握並將這款火槍的製造傳授給更多的工匠,到時如果有可能,火繩槍將全部改成燧發槍。朝廷需要這款火槍,不是需要一支,而是數萬支,數十萬支。”

“臣曉得。”楊子榮與宋應星、方以智同時應道。

嗯,有了燧發槍,還需要紙殼子彈才對,有了紙殼子彈,無論是火繩槍還是燧發槍所用,都能大大加快裝填速度。崇禎隨手在一張白紙下刷刷寫下數筆,鐵劃銀鉤便勾勒出紙殼子彈的構成與作用。

宋應星與方以智接過一看,研火機的他們簾明白此物何用,當真是驚得目瞪口呆,皇上何時懂得如此多?

看著他們兩人的表情崇禎心中竊喜,臉上卻是一本正經的道:“從明天起,方以智升任軍器局副使,負責燧發槍的製造,一切物資優先供應。”

“臣遵旨。”

“楊卿,朕現命你一月之內清現今大明共有多少人口?壯人口幾許?這對以後的擴軍有很大作用。”

“臣遵旨。”

“崔卿,你也需要加大力度,招收納更多的民間人才智士,待得西蜀真正平定,需要更多的官員替朕治理各處。

““臣遵旨。”

“馬卿,朕命你立即著手整理大明律法,完善對貪官汙吏的懲治,民入籍須簡化程序等等。”

“臣遵旨。”一道道命令從崇禎口中道出,眾人聽得各自任務均覺皇上已經著手改革大明制度,不由心中大喜:皇上雄才大略,大明中興有望。

“報,皇上,錦衣衛指揮使馮大人有急事求見。”一名內侍急步進來,打斷了眾人的談話。

崇禎皺了一下眉,這個馮養沒啥事決不會求見的,莫非的錦衣衛遇到什麼緊急事務:“傳!”不一會兒,馮養滿面凝重的走了進來:“臣參見皇上!”

“不必多禮,愛卿有何事,趕緊道來。”

“稟皇上,山東史可法大人傳來緊急軍情。”說完雙手遞過一漆封急件。

崇禎接過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韃子兵分兩路,已經南下。請皇上緊急應對。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