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章八國聯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吳三桂把手機放在桌子上,看著昌平堅定的說:“山海總兵,只忠於唐。”昌平並沒有想馬上折服吳三桂,而是先把意向擺出來。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當然昌平的姿態有那麼點讓人討厭。

昌平見吳三桂把東西放在桌上,也就轉移了話題:“今天下大亂,國將不國。君有想誰執天下牛耳。”說完昌平頂著吳三桂的眼睛,把自己高大的身影烙印在吳三桂的瞳孔內。

在吳三桂的眼睛中昌平有那麼點面目可憎,還有那麼點得意忘形。按照現在昌平的實力也許有可能問鼎中原,但卻要先從自己的身體上跨過,如果連這麼個關口都沒過,就想執天下牛耳,還真有那麼點大言不慚。

吳三桂對這樣沒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抱以冷笑。

昌平見吳三桂只是賠笑,於是開始了說服教育。

“知道我從那裡來嗎?我可是從蒙古來的。知道我為什麼要從蒙古回中原嗎?因為我知道有八國聯軍即將侵華。知道我的身份是什麼?我可是受命於天的王者。”說著還從身上拿出受命於天的玉佩,而後盯著吳三桂問:“好了就說這麼多,你消化完沒。”吳三桂有了直觀的思維連鎖,第一:這個傢伙腦袋不正常。第二:他是個異族。第三:他身上有和氏壁。綜合:這個傢伙是個細。一定是別國派來亡我盛唐的。

想明白這些的吳三桂連忙換上笑臉說:“原來如此,昌公高義,還請在此恭候,三桂這就回去電告北平,讓墨帝出昌公。”昌平滿意的點頭,覺得自己越來越有王者的風範。

當然昌平並沒有看到吳三桂的內心,如果昌平知道吳三桂回去是準備組織兵馬奇襲他,不知道昌平還能不能笑出來。

吳三桂的想法非常單純,世界觀也很分明:把人當傻瓜的傢伙,絕對是傻瓜。三個人在一起至少有六種想法。昌平這次是糗大了。

當然要倒黴的還不知道自己要倒黴,依然在九五的天地裡做秋大夢。

這時諸葛亮終於想到了切入中原的方法,聯繫蘇武,讓他們去晉見墨帝,名頭就是告訴北平的人,八國聯軍即將來了。

“八國聯軍?”墨帝看著桌子上的文件發呆,這裡說的八國聯軍居然是:天竺、趾、莫臥兒、巴比倫、卡里亞、欽察、爪窪加上東瀛。要是俄羅斯或者蒙古來摻一腳那可是全面埋伏。一下國家就折騰完了。

墨帝開始就意識到要發生點什麼,最近太平靜了。而要發生居然是這麼多的國家一起來。假如東瀛從高麗出兵,而後奇襲天津衛,這些國家再一擁而上,那就不要打了直接投降倒比較穩妥。

墨帝繼續翻看資料,終於掃到了蒙古的信息,蒙古使者:張儀、蘇武已在北平恭候多

墨帝摸了摸額頭開始思索現在蒙古的態度,如果蒙古是站在對立面的,那就沒有必要派使者。而今既然使者已經到了,那就去見見。聽聽他們的說法,也許能改變點什麼。就是墨帝的這個決定,挽救了一次浩劫。

之前吳三桂在山海關發來電報,稱在關前發現三萬來自蒙古的細,領頭的叫昌公,身上居然還攜帶國寶和氏壁,吳三桂電訊是否攻擊。

因為墨帝要接見蒙古的使者,所以就讓吳三桂先監視。如果需要可以讓吳三桂先行動手,不必請示。

就是這條命令讓昌平能把秋大夢做長几天。

養心殿六部大臣出席了這次會面,當然為了揚我國威。許久沒用的皇家儀仗也被擺了出來。

張儀、蘇武經過三道搜身程序後,才得以進入大殿。

諸葛亮通過電話已經把現在外面的情況說了個通透,對於此行的目的已經變更。從開始的中,向現在的平和過度。也就是說:開始的外政策是若即若離,現在的外政策是努力拉攏,不惜倒貼。

張儀無奈的搖頭,想不到自己居然會演這麼一角。收拾心情,而後衝墨帝鞠躬說:“我代表昌平公子向您老問好。”因為張儀和蘇武還沒看到昌平的變化,在他們的心目中,昌平還是一個公子,貨真價實的。

墨帝好奇了,這裡提的昌平和山海關外的昌公是什麼關係?二者又與蒙古是何關係。

蘇武見墨帝疑惑,連忙上前解釋說:“昌平既是昌公,在這裡昌平能能夠代表蒙古。”說完蘇武又小聲的補了句:在蒙古昌平有能代表盛唐,這傢伙整個一皮包!當然這句沒人聽到。

墨帝明白後連忙問:“那麼你們公子為何在山海關出現。”

“當然是馳援華夏,今盛唐內亂,外有強敵。東瀛、天竺、趾、莫臥兒、巴比倫、卡里亞、欽察、爪窪虎視眈眈,內有朝重臣做秋大夢,廟上高番,內亂不斷,我主昌平才率兵親至,撥亂反正。”張儀說完還看了眼眾臣。

“大膽”

“無理”

“放肆”

“混蛋”一眾大臣對狂妄的張儀發出簡短的問候。

左相尹全搖擺著自己的身體指著張儀的鼻子說:“我天朝內政,怎堪而等蠻夷左右。回告你主,我天朝上邦不屑與他計較。”張儀無所謂的說:“我們都是漢人。”接著衝尹全擠了擠眼睛。

尹全更來勁了:“既然汝等都是我天朝子民,怎可如此大逆不道,為民者不思忠君愛國。為為臣者不想匡扶社稷。如此不君不臣,妄聽聖賢教誨。”張儀見尹全越來越起勁,連忙轉身,給尹全個股。外中無視也是一種手段。

墨帝思索這個昌平到底還知道什麼?如果他真知道的很多,能力也夠強,把他來過來頂缸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他真能改變盛唐國脈,那麼自己把帝位出也不是一件壞事。

這個並不是墨帝單純,當然也不是昌平的姿態高。而後墨帝開始對昌平好奇,進行極端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