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穿越時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本的時空穿越試驗現場。
與小k他們試驗同樣的時間,二零零七年七月十六早上,在
本西北部的新潟縣,一個小山坡上有二個鋼筋混凝土做的人工小山
。二個山
相距約八百米,一個
口向東北,另一個則偏向東南。
在二個山的中間場地上,有四十多號人依次從四個頭上綁著白帶子的年輕男子前面走過,輪
向他們握手告別。白帶子上寫著“必勝”二個字。
“山本君,拜託了!”
“岡村君,帝國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了!”
“小野君,真是羨慕你們呀!”
“田中君,建設王道樂土的偉大事業就看你們了啊!”這四位就是本某右傾集團準備了一年多的時空試驗中,要送回二戰前去的人。這是在幾百個年輕人中經嚴格訓練、考核,最後選擇出來的。
送行中的老人握完手還要拍拍年青人的肩膀,四個年輕人只有“嘿!”
“嘿!”的不斷鞠躬。好在四個人身體都是超強壯,在鞠了幾百個躬,肩膀被打了不知道多少下後,還能擺出雄糾糾的樣子,分成二隊,走入了人工小山。山
裡面各放了一個鎢合金耐高溫高強度鋼製作的大鋼球,也就是時空穿越艙。鋼球內徑有一米二五,裡面可以
入二個人。鋼球外堆了大量的炸藥,埃菲裡時空理論如果沒錯誤的話,只要炸藥一爆炸,這鋼球和裡面的東西就會去到七十九至八十年前。
這球形的“時空穿越艙”是經過確的計算設計的:它必須要能抵禦爆炸時的巨大壓力和高溫。而要承受的總壓力與球的外徑有直接的關係,球體的直徑增大一倍,要承受的總壓力就增加到四倍,也就是相應的球壁厚度要增加到四倍。這樣,球的重量就大幅度增加,需要的炸藥量也大大增加,而爆炸的壓力也大大增加,這又要求球的壁厚增加…
所以,製作這時空穿越艙的材料應該是在高溫下還有高強度的,並且本身的重量要儘可能輕。而且,以目前的材料科學水平,這“時空穿越艙”最大限度可以做到在內徑一米五以下。
這樣的話,裡面最多入一到二個成*人。如果個子小的人,團身可進入內徑七十公分的球體,但同時就放不了什麼其它東西了。為了能帶一些必要的東西,又使球體有一定的安全係數,這個右翼集團設計了內徑一米二十五的雙人穿越艙。
新潟縣的小山坡上,穿越艙的設計者正在現場緊張地指揮時空穿越試驗。其實,凡是參與這次時空實驗策劃和準備的人,也就是說,這個右翼組織中所有對此次事件的知情者,都來到現場來觀禮。他們多麼盼望試驗成功!儘管他們自己不能去到過去時空,但至少要在現場看到這個歷史場面!
本當地時間上午十點零十分,在一個巨大的爆炸聲中,二個人工小山
在爆炸中破裂。觀禮送行的四十多人,都躲在現場與這二個小山
成品字形位置的一個大山
裡。
這個大山是一個武器倉庫,現在前面一部分清理出來,臨時給送行的人隱蔽一下,因為他們要在現場等待結果。計劃等爆炸後,場地外準備好的挖掘機就開始工作,以確認試驗是否成功。
但一個他們沒想到的意外發生了:這次爆炸引發了新潟縣發生地震!爆炸對大山的震動並不太大,至少沒有超出事前的計算水平。但在送行人們的歡呼聲中,山
更
烈地搖晃起來。終於,一個為騰出前面空間而臨時搬到山
深處,又堆在高處的裝雷管的箱子,給搖晃得掉下來了。箱子裡的雷管因此爆炸,引發山
裡其它炮彈、炸藥一起爆炸。算下來,送行的人們每人平均可攤上二百五十公斤tnt當量的炸藥。
這次時空試驗的爆炸之所以引發了當地的地震,一方面是因為鎢合金鋼球的重量比較大,所要的炸藥量相當大;而且二個同時傳送,爆炸量更加大;不過最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本到處都是地震帶,本身就容易地震!真是沒辦法,上帝安排的。
與本熱熱鬧鬧進行時空穿越試驗的送別儀式同時,在武夷山的那個山
裡,還只有試驗唯一助手、兼送別、並準備善後的財
孤伶伶一個人,導演了這次試驗,並且是穿越的主角小k先生還不見蹤影。
財看了一下手機,已經快九點鐘了“小k這傢伙怎麼還不回來?”財
想“他不是說到下面甘溪鎮上網吧去與親朋好友發個告別郵件就回來的嗎?”不過看快到九點了,又想起股市又要開市了,不知道今天他的股票是漲還是跌?去年他投入一百萬炒股票,現在已經變成二百五十多萬了,每天的漲跌對他而言就是幾萬元甚至是幾十萬的出入。
“可惜這鬼地方,連手機信號都沒有!”這山位於武夷山的江西上饒一側,離景德鎮有二百多公里,但已經是離景德鎮最近的一個人跡稀少的山區了。現在江西要找一個沒什麼人的地方真可不容易。
山距離甘溪鎮只有三十多公里,但由於是山區,這兒已經沒有手機信號了。所以,他看不到股市行情,也沒法與小k聯繫。
“都是這該死的小k!如果我的股票因此有損失的話,都要小k來賠!”不過他也知道這不過是罵罵而已,因為這炒股的一百萬還是小k送給他的,而且是在他公司最困難的時候,拯救了他的公司。…外號財的徐輝與外號小k的高翔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如果不是高中時在一張桌子坐了三年,他們怎麼也不會成為朋友的。二人的家庭出身就相差懸殊:高翔爺爺是老紅軍,高幹,爸爸是大老闆,大款;而徐輝的家庭是最普通不過的一般人家。
徐輝是寧波人,父母親屬於“長身體時遇上困難時期,該學習時遇到文革,該工作時遇到上山下鄉,結婚後遇到計劃生育,要養老養小時遇到下崗”的一代。父親文革中的老三屆,畢業後去了黑龍江的生產建設兵團,文革後回城,進了寧波鍋爐廠當了一名電焊工。他苦練技術,不光買了焊接設備和工藝方面的書,還買了鍋爐設計、機械加工等書籍自學,成為廠裡有名的技術能手。
徐輝的母親文革中隊下鄉後,受了幾個月的培訓後成了生產隊的“赤腳醫生”回城後進了寧波大昌布廠,在廠醫務室工作。回城的大齡青年沒什麼挑剔的,對上眼了就趕緊結婚生子,就有了徐輝。
這是個普通不過的家庭,所以也遇到了普通不過的人都會遇到的普通事:徐輝讀初三那年,父母親先後下崗了。徐輝父親在下崗後的第三天就上街擺了個修自行車攤。
生活清苦可以想象,使徐輝很懂事,不光節約,放學後也會到攤子上幫忙修自行車。就這樣,徐輝的學習成績並沒受什麼影響,中考考上了重點高中,在興寧橋旁的寧波一中。一年後,徐父開了一個家電維修店,兼修鐘錶、配鑰匙。母親也找了一份工,在一家藥店當店員,不算辛苦,只是工作時間長,離家又遠。所以徐輝放學也是到父親的維修店裡吃飯、做作業。在父親出去上門維修時,徐輝就看店,接待顧客。要接待顧客當然也要會點維修技術的,所以他還學習各種維修技術,後來就能幫著修理鐘錶和家電了。
而高翔是在南京的部隊大院裡長大的。爺爺是老八路,是南京軍區的師級幹部,文革結束時離休。高翔的爸爸在文革中靠關係,到北京軍區當了兵,當年的兵不同現在的兵,按他自己的話說是“跳了幾年忠字舞”文革結束後的第二年,時為副連長的高父自己要求退伍,與幾個**一起在北京開公司做起了生意。他們找了父輩的戰友批了些“條子”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為他退伍的事高爺爺非常生氣,差點不認這個兒子,因為他有逃避參加對越南作戰的嫌疑。不過這倒是冤枉了兒子,因為他辦退伍的時候確實不知道就要打仗了。
合夥做生意三年後,幾個人的手裡有了一筆當時看來很大的錢,中間的多數人起了見好就收的念頭。於是大家散了夥,同夥中有的到國外去了,有的提前“退休”享福去了,反正這錢算下來夠用一輩子的了。高父卻繼續事業,因為他的手下還有一些員工,老闆們散了公司,員工一下子不好找工作。他獨自開了一家公司,後來發展到了好幾家公司。什麼房地產、進出口、實業工廠,什麼賺錢開什麼公司,業務主要在北京。
高翔一歲時,被爸爸帶到在南京部隊大院中的爺爺家探親,離休後閒在家裡的爺爺高興得很,讓孩子“多留幾天”這一留就是十多年:開始由於他爸爸媽媽忙於生意,而部隊大院的幼兒園質量也還好,最關鍵是有利於緩和、溝通和老爺子的關係。所以他們就答應讓小孩在南京住,等要上小學時才去北京。
可是還沒等高翔到讀小學,二年後,事情有了變化。高翔的爸爸遇到了大款們常發生的事情:他不小心讓一個小秘懷孕了。所以他與高翔的媽媽離婚了,高翔跟了爸爸。離婚二個月後,高翔有了後媽,半年後還有了個弟弟。
分了幾千萬資產(包括二家公司)的高翔媽媽,二年後也另成了家。而高翔就一直跟著爺爺了,與爸爸、媽媽每年見不上幾次面。也許是受部隊大院環境影響,高翔成了一個軍事。
高翔中考考得不好(其實已經比他的正常水平還高一點了),進不了重點高中。他爸爸要讓他進一個貴族學校讀高中,爺爺不同意;讓他與部隊大院的一夥同學一樣進普通高中,他爸爸又不肯。這時,爺爺在寧波的一個老戰友來看他,幫他們拿了主意:去寧波重點中學讀書。這老戰友的兒子在寧波市裡當大官,他早就要請高爺爺去寧波住了。
就這樣,託了關係,高翔爸爸還了“擇校費”高翔就進了寧波一中。高翔爸爸還上校領導家去拜訪了一下,讓在學習上多關心高翔。校領導讓班主任給高翔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做同桌。於是,徐輝成了高翔的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