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殿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殿前公堂之上擺了崔家一道。杜老夫人心頭暢快。晚上特意添了菜,單給張氏送去之後,祖孫四人圍坐著吃的開開心心。

杜燕綏兄妹聽岑三娘一番轉訴,笑得差點直不起來。

杜燕婉一點都不愁:“就算皇上真顧忌崔家是望族,朝中多有大臣相助。咱們家也沒輸這口氣。”岑三娘見過鄒雄傑後,心裡倒對鄒家生出了好。有意替鄒雄傑好話:“…看著蠻誠心的。還捨得請我吃了盤魚膾。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本份來著。”她給鄒雄傑聽的話,換了主人。

杜燕婉的臉就紅了起來,放了筷子了聲去侍候母親匆匆走了。

等她走後,杜老夫人輕輕嘆了口氣道:“只要身家清白,肯待咱們家燕婉好,祖母也不求別的了。”卻是肯了。

杜燕綏笑道:“原我把事情想得嚴重了些。如今看來三孃的計策更管用。皇上也要顧及名聲。就看崔家和那班老臣如何了。”飯後他和岑三娘辭了出來,去看了張氏。張氏神好了些,卻被瞞得緊緊的,兩人又鬆了口氣。

回了歸燕居,洗漱完打發了丫頭們出去,杜燕綏就習慣的把岑三娘抱在了腿上坐著:“今兒見著鄒大郎了?”岑三娘窩在他身上抿著嘴笑:“嗯,他他願意等燕婉。我可一句承諾都沒給。”她抬頭見杜燕綏臉上沒什麼表情,心裡就有點慌了:“你是不是覺得他貌醜,又是個商戶,不樂意結這門親?”

“不是!”杜燕綏捏了捏她的臉,眼裡有幾分失落,“都是我不好…”這人哪,就是心重。瞧著比鄒大郎還小兩歲,怎麼就不能像鄒大郎一樣,笑容明朗得像水洗後的藍天。岑三娘有些心疼的撫上他的眉:“好像自從你離開滕王后,眉頭就沒舒展過似的。真醜!”杜燕綏苦笑:“心裡成天壓著事…”眼一瞪,“醜嗎?千牛衛出了名的玉面將軍!”岑三娘樂了:“是是,玉面煞魔這綽號好聽不?”

“既然你喜歡,本將軍一定會對得住這名頭!”杜燕綏抱起她就扔上了

岑三娘娘咯咯笑著,翻身縮進了裡邊:“明丑時起不了身進宮應差遲了會被打軍了哦!”杜燕綏嘿嘿冷笑著:“是誰每次都哭著喊不要的?”岑三娘不怕死的道:“肯定不是我。”杜燕綏慢的脫掉衣裳,眉輕輕挑起:“換個花樣試試?”岑三娘猛的想起杜燕綏第一次找不到地方的窘樣,居然沒幾這廝竟要玩花樣,偏著頭看他,竟哈哈大笑起來。

杜燕綏的臉漸漸的紅了,惡狠狠的撲過去將她按在身下:“岑三娘,你找死!”窗外皓月,初夏的風微笑著吹過。

崔杜兩家為婚事打官司的事傳遍了長安城,也傳進了宮裡。

高宗第二上朝。

開國侯就遞了摺子:“皇上,皇后為崔杜兩家賜婚,兩家已換了婚書。可如今杜家卻口口聲聲要退親。我家大郎頭七快過,靈前連個哭靈的身邊人都沒有。臣已訴之長安府,那府尹卻不肯當庭將杜家姑娘判歸我家。求皇上為臣做主!”高宗接了奏摺,細細看了,溫和的道:“皇后的確賜了婚。可你兒子已經過世,杜家要退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皇上!既然娘娘賜了婚,這樁婚事焉有退親的道理?杜家抗旨不遵,藐視皇后娘娘的威嚴。我崔家卻不肯做逆臣,有違皇后旨意。”崔侯爺訴道。

高宗把奏摺往龍案上一擱,問道:“諸愛卿如何看此事?”譁拉拉站出來一大群人。

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的官員們出列了一大半。尚書令,中書令和侍中,三省宰相紛紛出列。

高宗眼裡飄過一絲陰霾,語氣依然溫和:“韋相年長,你持何意見?”韋相鬚髮皆白,顫顫巍巍的拱手道:“皇上,昔梁有婦名高行者,貌美品端。夫早死不嫁。王使人求娶之。高行持鏡割了自己的鼻子,道:‘王之求妾者,非以耶?刑餘之人,殆可釋矣’。寧肯割鼻毀容守節。王侯求娶亦不能破壞她的守。今有皇后賜婚,兩家婚書已換,杜國公府的姑娘焉能因為嫁給靈位就能抗旨不遵呢?此乃不忠不節!”此言一出,附議者雲集。

“皇上,臣有本奏!”御史臺站出了三名御史。

文武百官中世家大族出身的佔了三分之二。有大量官員站在崔家一邊,高宗不足為奇。看到御史上奏,高宗皺了皺眉。

御史臺為最高監察部門,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還受皇令監察全國諸道。掌監察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獨立於三省六部之外,保持中立姿態。往往意見也最受皇帝重視。

如今卻有三名御史為崔家話。高宗心裡湧出了一股憤怒。長此以往,這殿堂上還有多少諫言能相信?

高宗語氣平和:“崔御史請講。”

“皇后娘娘賜了婚,杜家縱萬死也應遵從。為了自家姑娘,竟抗旨不遵,請皇上下旨,治杜家藐視皇后威嚴之罪!”

“抗旨不遵,全家斬首。眾卿家是這意思麼?”高宗臉上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容。

崔侯爺朗聲道:“念在杜國公的功勞上,只要杜家肯把姑娘嫁進開國侯府。本侯願既往不咎。就當他們從了娘娘的懿旨!”下面立時又一片讚揚聲:“侯爺大度!”

“大度個!”殿門口傳來一聲如雷般的怒吼。

隨著聲音,大步走進一名身著大團花綾羅紫袍,結玉帶,頭戴袞冕黑臉老人。他大步向前,與韋相併列,掀袍叩首:“尉遲恭是人,請皇上恕臣殿前失儀之罪!”高宗心頭歡喜,起身離了寶座,親手將他扶起:“老國公十餘年未曾上殿,身子可好?來人,給老國公看座。”韋相的年紀不比尉遲恭小,羨慕之餘又無可奈何。凌霄閣二十四功臣世代受香火供奉,摹有畫像供人瞻仰。尉遲恭雖是打鐵出身,並非名門望族,聲望卻不比他小。

文臣敬重,武將更是當他是祖宗一般,挨個的上前見禮問安。

這個自報家門,爺爺曾是尉遲恭手下某某將領。

那個稱父親曾是他帶過的隊伍中一名偏將。

殿間瞬間熱鬧起來。

尉遲恭的兒子尉遲寶林是九寺中的衛尉卿,瞅著自家老爹突然上殿,腳步又往後退了一步。儘量的讓自己存在低一些。

“老臣今上殿乃是為了杜國公府與開國侯府婚事而來。認親請安的免了。”尉遲恭十餘年未曾上殿,就是不願看到這番景象。他雖是打鐵出身,心思卻極細膩。皇帝能重用兒子便罷了,仗著勞苦功高,皇帝為示仁厚,難不成每天都在殿上給自己安個座?有任何事都要問聲老國公以為如何?長此以往,再大的功勞也會被磨沒了。

眾人這才紛紛退回班列。

尉遲恭朝皇帝拱手道:“皇上,請許老臣問開國侯幾句話。”皇帝笑咪咪的:“老國公難得進宮,有話請問便是。”尉遲恭徑直走到崔侯爺面前,指著鼻子就罵了起來:“皇后是為崔杜兩家賜了婚。可你兒子死了,就定要人家姑娘捧靈結陰婚。換了你家姑娘,你肯麼?且不此舉傷德,老杜天上有靈,也要扯著先帝哭咧!”罵得崔侯爺臉上變了,梗著脖子道:“雖杜家姑娘嫁給我兒子的牌位,可她順了忠義二字。難道皇后娘娘的旨意可隨便違逆的麼?”尉遲恭轉身給皇帝跪下了:“事情起因乃是娘娘賜婚。杜國公身後就一個嫡親孫女。老臣懇請皇上念在杜國公一生忠心,為國有功的份上收回賜婚旨意。”高宗微笑道:“老國公所言甚得朕心。崔侯爺公子已逝,只需收回成命,就不算崔杜兩家抗旨不遵。”

“皇上萬萬不可!”出聲的卻是中書令王相,“皇上收回旨意,置皇后娘娘於何地?”

“金口一開,覆水難收。”下方群臣七嘴八舌的反對。

三名御史不怕死的站了出來:“自古帝后一體,皇后娘娘既然下了旨,皇上也需尊重娘娘意願。帝后和睦方是國之幸。”

“朕不信皇后也如此狠心,讓人家姑娘一生守活寡!”高宗道。心裡大怒,在班望族出身的大臣心裡,竟然覺得自己不能取消皇后的旨意。

崔侯爺梗著脖子叫道:“如果皇后娘娘親自收回旨意,臣就不再堅持!”高宗不溫不火的道:“既然如此,退朝吧,朕問過皇后意思再行定奪!”

“皇上英明!”高宗心頭又一陣火起。

散了朝,便直奔武昭儀宮中。

“皇上,今皇兒有動靜了!”武昭儀瞧見皇帝眉宇間一片陰霾,輕笑著拉了他的手放在腹間。

臉如芙蓉,嫵媚溫柔。高宗心頭的火氣頓時散了一半。

“皇上總算笑了。”武昭儀親自端得一碗綠豆湯喂去,“皇上不開心,皇兒都怕怕的。”高宗聞言又被勾起心事。都顧著皇后的威嚴,他這個皇帝的威嚴呢?心頭又一陣鬱悶:“那班老臣哪!”一一講給武昭儀聽。

“皇后娘娘也是女兒身,焉能不知女兒家的苦楚。娘娘定能收回成命的。到時候崔侯爺也無話可。皇上勿需煩惱。”武昭儀柔聲道。

“是麼?”高宗心裡暗暗冷笑。卻又因武昭儀的話抱著一絲希望。

“媚娘,你呢?朕無論做什麼決定,你都贊同朕的麼?”

“那是自然。臣妾不贊同皇上,難不成還贊同那韋老頭去?”武昭儀嗔了皇帝一眼,又吐了吐舌,出少女般的可愛,“這話可萬不能被韋相知道了。皇上可不能出去。”她比高宗大三四歲,在高宗眼裡,卻是清純與成兼而得之,心裡又憐又愛:“朕才捨不得你被他們罵呢。”亅。。亅夢亅島亅亅亅。亅夢亅島亅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