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會江陵第三百五十八章坐論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我正說的高興,卻看到掌書記杜佑在向我示意,心中有些不悅,還是告一聲走了出去。

“安東來人了…

他低聲道片刻之後,我已經在花房的靜室裡,等候會見。

“安東守捉帳下捉生將鄭買臣,參見總府大人”來人邊青袍夾帽裹著銀背甲,還是冬天的打扮,見了我一拜到底。

“捉生將”我不由多看了他幾眼,臉方正而五官略扁,個頭略矮是個典型的安東人。

所謂捉生手,就是負責捕俘、刺敵,常常要深入敵後的存在,比尋常斥候更要銳的,因為其職業極其危險又容易立功,基本都是是軍中最驍勇的健兒組成,作為捉生手的統將,也是主將親信或是培養的重點,當年安祿山、史思明,都是從范陽節度使張守硅帳下做捉生將,捕殺契丹酋長為戰功而開始發達的,象我家的小楊等童子軍,還有向允發、卓弈這些被稱為五驍四驃的年輕一代,也至少都在捉生隊裡呆過。

驗過印信和密碼口令,他遞過一封厚厚由蠟封口的信來,內容很平常,只是一些問好和風物的介紹。

按照貫常的體制,安東大都護府的長官為大都護,其下為副大都護、副都護、長史、司馬、錄事參軍、錄事,以及功、倉、戶、兵、法五曹參軍事和參軍事等官職。但實際上現在是龍武軍本職,權安東守捉地羅先和權平盧兵馬使的薛嵩在代管地方軍政庶務,因為朝廷以他們資歷不足為由,遲遲不給予相應級別的任命,又不派新的主官前來,因此連他們臨時委命的官吏,也名不正言不順。直到成都小朝廷決定,由官學向安東派遣基層官吏,才有所改善。

羅先和薛嵩北上的時候,安東府下還有懷遠軍、保定軍和安東守捉三支武裝力量,安東諸將因為留後人選之爭正在內訌,相互攻殺的血成河,最後是平州高麗將李懷仙取得最終地勝利,卻冷不防被殺出的安東先遣軍所誅滅。

經此大亂後,安東駐軍已經元氣大傷,已經其中只有安東守捉稍稍完好一些。懷遠軍大部隨前軍使侯希逸出河北,剩下的已經不成氣候,保定軍四分五裂,大部北還駐地,大有自立的傾向,因此。這兩位好不容易收降保定軍,得到的也只是一個只殘破的軍隊,不過經過來自南方的輸血和派將。又從被平定的地方招募番人健兒補之,重建和掌握了這三支重要的武裝力量。

安東都護府最盛時,有9個都督府、42個州、100個縣的各級地方政府官員,是“擢其(高句麗)酋渠有功者授都督、刺史及縣令,與華人參理百姓”因此各級地方官員既有親唐地高句麗官,也有直接委派的漢官,還有駐守各地的唐朝軍將共同統轄的區域。

經過這些年渤海的崛起和新羅的侵併。大抵安東治下還有近三十餘個州,河東節度使北行招討副元帥李光弼進入安東後,以五個軍分別佔據北方十二個州,羅先和薛嵩安東派遣軍,則戰據了舊治所遼西郡和新治所平州在內地十五個州,另外幾個州,被心照不宣的留下來作為緩衝。

還有就是關於推薦鄭買臣入武學高級指揮速成班的說明,別看這傢伙身材無短貌不起眼。卻至少已經有大小數十樁地功勞。在安東也是個小兒止啼的人物,率領一班山地間捷縱如猿飛。安東山民氏族出身的豪傑,號稱沒有城牆可以攔地住他們,經常有陽奉陰違的地方酋長,在重重防衛中被滿門被割去頭顱。

不過他被派來充當信使,卻是因為另一樁理由。

唐朝登萊沿海奴婢買賣中有大量的新羅人被賣為奴,這也是安東府的一大收入,他常常一人帶數船,將海東附近整個村莊成年男女掠賣為奴,而無人敢反抗,不過這種事情做多了,不免被人給盯上。

後來新羅王金承慶死,王弟金憲英即位,派使前來接受冊封,不過因為戰亂這件事被延遲了近一年,隨同前來的還有東海三個部落國家波泥、多谷,以及來自比黑水秣褐更遙遠凍土地帶的鬼國(庫頁島海域)的使者,甚至還有一貫附庸新羅濟州島上詹羅國的貢書,他們將這件事挾指名道姓地告到洛陽去,再加上暗中有人地推波助瀾,因此他以學習為名,被派過來避避風頭。

他被帶下去了,杜佑又在在蠟封火漆的密信抹上藥水,正常地行文間才顯出一行行字來,這叫做陰陽碼,只有書信的正文個別片段和隱文搭配起來,才構成一幅完整的內容,這也是防止書信被變造和拆封的保密手段。

“竟然是他…”我大吃一驚,有些頭疼的捏捏額頭不管我有沒有心去再幹預,歷史的車輪還是繼續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向不可意料的方向駛去,這次被碾到的卻是渤海人。

關於史家叛軍突然鹹魚大翻身變化,一直是個,不但是比鄰的安東派遣軍沒有任何預兆,連活躍在范陽境內,興風作的那幾支特殊部隊,也沒有發現卯端。

為什麼這兩隻明明打出血海深仇的史家軍,突然毫無來由的握手言和,又如有神助的合力打破都元帥郭子儀佈下的包圍圈,將境內劫掠了一空後,卻沒有如意料中重新殺進嚴陣以待的河北諸州。而是突然北上衝破薄弱到被忽略地邊境,跑進安東去,結果整個北方震動,安東先遣軍,也不得不停止對反抗勢力的清剿和漢官改制,而收縮兵力和人口,做好最壞的打算。

遠在松漠的李光弼。放棄繼續追擊契丹殘部和搜掠戰利品的機會,派大將白孝德為先鋒,緊急轉進安東,也只堵截住了這隻叛軍的尾巴。

這隻叛軍可以說十分狡猾急變,並沒有在安東境內多停留,將沿途燒掠一空後,丟下被河東鐵騎咬住的後隊和輜重,逃進了就近地松漠都督府東部,在李光弼大軍合圍之前。,已經至少有近數萬叛軍,沿松漠草原的邊沿地帶。向西逃進了比鄰的渤海國,然後輪到長期做壁上觀的渤海人開始倒黴了,荒不擇路的叛軍在其土地上燒殺掠盡,所過皆為焦土,到大雪封山前,先後擊潰扶余府、長嶺府、鴨綠府派出堵截的鎮軍。打敗七種之一的長山部,盡得牛羊人口,殺死西莫離支大武全。義部尚書高承泰,節度使、都督八人,近中京顯德府。轉眼渤海國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已經淪陷了白城、泥河到天門嶺一小半國土。

這時李光弼所部奏進判官,還在向洛陽方面,請示越境追繳事宜。其中時機把握之準,戰局運用之妙,讓人歎為觀止。與之前那隻山頭林立。人心渙散,士氣低落的史家軍。大相徑庭。

當然有傳聞說,叛軍是故意被趕進渤海的,李光弼也因此被指責為,有縱敵自立重,養敵自肥的傾向。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實際上是安東越往北部,越多山地丘陵,一旦大雪降下,積尺而數月不化,在這期間大軍就基本無法行動了,更別說維持後勤保障,這也是當年隋煬帝,唐太宗先後東征無果地重要原因,明明快取得勝利了,卻被拖到冬天,軍隊的補給線無法維持而不得不丟掉到手的大部分戰果。李光弼所部一馬軍居多,前期趕來的部隊,在山地上作戰並不算得力。

但是顯然那些朝中大人,才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們只需要一個消藩和去除威脅的理由而已。

渤海人固然不好過,不過暫時逃出生天的叛軍也不好過,據說這個冬天到開,損失了大部分輜重地叛軍,幾乎把佔據的東平府、率賓府、定理府等,地面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被啃光了,甚至某些地方,都已經開始有吃人地傳聞了,但總算是獲得了一息和休整的餘地。

隨著天的到來,渤海人要收復失地,叛軍需要更大地生存空間,河東軍需要追繳叛軍,新一輪戰火已經在遼北大地上醞釀中。

但這一切,都比不上另一個消息來的轟動,據乘亂混在叛軍裡的內間,千辛萬苦通過海路折轉回來的消息說,帶領這隻絕地求生叛軍的,不是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悲情老大史朝義,而是已經傳聞死亡的偽燕王史思明。

沒錯就是史思明,不過這這傢伙也堪稱小強了,當初好死不死的易裝在卞州城下掠陣時,被爆炸波及,頭盔都被震飛,滿面血地被抬回去,居然沒死掉卻陷入昏中,史朝義乘機被親信地部下放出來主持大局,帶著部隊回洛陽去奪權,用昏不行的史思明為幌子,成功奪取了大部分史軍指揮權,卻被頭號謀臣周擎給跑掉,於是就有了後來兩兄弟內戰,但出呼意料地是,不完全奪權成功的史朝義,並沒有宣佈史思明的死訊,昏的史思明也一直被秘密帶在軍中,全靠用馬和人參續命維持下來,就象瓊瑤***言情劇一樣,直到前段時間因為一個意外才突然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