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五百四十六章騷動馬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百四十六章騷動馬瘟長安樞密院。被稱為青龍堂的大圖輿廳內,黃衫金冠的少年雍王李適,正在一身戎裝的北衙副都檢校,右龍武將軍韋韜等一行人的陪同下,聽取前方的戰情解析。

現在的長安留守班底中,是由宰相張鎬主持西京政務,左樞密李光弼主持樞密院,以李棲筠為輔,雍王適以權內樞密使的身份見習其中,再加上衛王李琰兼領京兆府、衛尉寺,韋韜掌京內留守兵馬,嚴武主持畿內各府和前方糧臺驛路,為了培養這位皇子的閱歷和眼界,遠在洛陽的皇帝小白可謂是煞費苦心。

大圖輿廳數層樓高的天頂下,哪怕是在白天也點著照明用的無煙琉璃燈,通過聚光的琉璃鏡折,集中在囊括了吐蕃、西域乃至漠西草原在內的巨大沙盤上,眾多手執長杆和小旗的年輕參軍,一邊忙碌著進行各種標識和推演,一邊熱火朝天的進行計算和評估。

嘩嘩器物撥動的聲響,低低耳語的。只在來訪者進來時集體行禮的片刻停滯後,很快又恢復一片喧鬧聲。

“吐蕃全國分為五個如,每如分為上下二分如。共有八個分如。”韋韜低聲介紹道。

相比那位以沒心沒肺著稱,只負責制定大政方略和具體發展方向,就喜歡拍拍股當甩手掌櫃的主官大人,作軍中大部分實務的他,看起來更要疲憊和憔悴。

“每個分如各有四個千戶所(又稱東岱)。每個如又各有一個下千戶所。四如共有三十二個千戶所和四個下千戶所。”

“此外另有四個衛軍千戶所分鎮四如。每個分如有部大將一人,副將一人,判官一人。分如在旗幟和馬匹的顏上各不相同,以資區別。”

“吐蕃軍中編制以一百餘人為單位,設一個百夫長。一個大五百統率五個百夫長,一個千夫長統率兩個大五百。”

“實際上每個千戶所有兵約一萬人上下,統率二十個大五百,後來就叫做萬戶府或萬夫長。這些軍頭平時在地方既將軍又領民,也就是王姓的大小封臣和官吏。”

“其中每東岱(千戶)常備兵一千三四百人,為捕盜、巡檢,驛遞幹司,其餘為耕牧戰訓一體的健兒,效法本朝的府兵,只有戰時才應徵成軍…”

“據世代當任吐蕃史官和王室書記的米家族,提供最新的記錄,吐蕃四如所轄軍民數如下:”

“(一)藏如如拉,上下兩藏如如拉各有軍士三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七十二萬人;(二)右如,上下兩右如各有軍士五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七十萬人:(三)中如,上下兩中如各有軍士七萬零三百人。人口缺記,(四)左如,上下兩左如各有軍士五萬零三百人,共有人口約七十萬人。四如軍合計,軍士共有四十六萬二千四百人。”

“當然,這些是被稱為國人的部落臣民和王屬庶人,各家宗貴領主名下尚有數量眾多的傭奴,是不計算在戶口內的…”

“另有孫波茹,主要是被征服的小羊同和蘇毗組成,按照遊牧的部帳進行管領,大抵有封臣領主數百家,又有青海吐谷渾故地,依照舊有體制劃郡縣以刺史將軍之名統治…”

“這次吐蕃進犯的三路大軍,經過前期鋒,已經可以確定大致的兵力構成…”

,“被松州依靠險要擊退的吐蕃南路號稱八萬大軍,實際有兵六萬,其中協軍作戰的西羌部眾和牧奴約兩萬…其可戰之兵以當雄氏為首的山南各家,並會臘城等附庸吐蕃的羌姓九節度,由象雄上三部酋帥兼南路監統曩貢統領…”

“這一路多高山大峽,險阻重重,只有分兵繞道南平。或許才能威脅到劍南,暫時可以忽略不計…”

“吐蕃中路兵勢最盛,受大弗盧直接差遣,由大將尚結息贊磨、尚息東贊、尚野息及馬重英等分別統率,號稱二十萬眾…其中大部分是雅龍出身宗貴大姓和內四族的兵,也是侵併河西的主力,行臺目前最大的威脅和勁敵…”

“上年整個冬天擊破和擊退十幾路吐蕃兵馬,斬獲數萬,都是這一路派遣來的前鋒而已…”

“西北路由吐蕃大將尚悉董星、論莽羅等統制,以三大衛東岱為主力並吐蕃西部藩屬,率有兵馬部眾號稱十五萬,實際八萬至十萬眾…當初假道西海路攻略安西南部的河郡,卻突然南下襲奪隴右,攻克繕城,就是他們的手筆…”

“吐蕃這次號稱發動傾國之兵,光是隨軍的牛羊駝馬,就有百萬之數…”

“如今河西行臺麾下,可以直接調用兵力大概分為靜邊招討本部和河西本地兵馬兩大部分,”

“其中右龍武軍十營,左神策軍七營,左神武軍三營,右神武軍兩營,右羽林軍五營,因為剛打過一場戰事,其中除左右龍武軍外,各營多有缺額,合計北軍二十七營兩萬六千員左右;…”

“南衙的左右衛各一營,左金吾衛八營,右金吾衛五營。左驍衛一營,左武衛三營,左右領軍衛個兩營,另有押營的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個一團,同樣戰損缺員,大概二十一營一萬七千員。”

“另有五府三衛(親衛、勳衛、翊衛為三衛,親衛之府稱親府,連同勳一府、勳二府、翊一府、翊二府,共五府)混編一營一千兩百員。”

“這些都是朝廷的中外軍宿衛,裝備訓練最好,最銳的部分,又經過平叛逃逆戰爭的錘鍊,善戰老卒的比率很高。”

“然後是協助討平靜邊之亂的關內行營兵一營又三團,山南西道兵一營一團,雲陽團結兵兩營,商州義勇兩營,靜邊沿途各州應募帶甲義從三營,朔方鎮守捉兵兩營一團,這是漢軍之屬,也是靜邊之戰經過大規模合戰協同考驗的地方軍隊,合計十三營一萬一千人。”

“另有番軍所屬的細封、野利、拓跋部的項羌五營,安樂州守捉騎士一營兩團,歸化回紇兵三營一團,西域拓揭軍餘部混編兩營兩團,白蘭羌、黃頭羌、盧水羌各部合計自帶弓馬的義從合編四營。這些番營以馬軍居多,又是部族體制。因此編制普遍縮水,因此雖然號稱二十五營,實際人馬不過只有二萬出頭。但在靜邊之戰中的表現還算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