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塞北朔風翻雲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私章小說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張無忌見狀大驚,急忙彈身而起,右掌驟集七成功力,揚掌上擊鹿杖客,左手一攬,己將綠抱至懷中,鹿杖客給一掌擊得倒飛出去,撞在牆壁之上,又摔落於地。張無忌未及停身,身形早已掠到鶴筆翁身側,右手疾向殷濤抓去。忽見冷麵人已將右掌放在殷濤頭頂之上,張無忌心中一驚,只得住手。鶴筆翁卻揚掌擊向張無忌腋下的綠
,張無忌大怒,身形左側,右腿飛出,已將鶴筆翁踢上房頂,"咚"的一聲巨響,鶴筆翁被堅實的屋頂倒撞下來。力道之大,竟"咔嚓"一聲,將一張木桌壓碎,人即橫臥其上,不能動彈,想是受傷甚重。
冷麵人右掌按在殷濤頭頂之上,平靜地道:"張教主既已奪回愛女,便請退下罷!"張無忌無奈,只得退回原桌坐下。
綠卻對著殷濤嗔目道:"苯蛋叔叔,你為何不跑?"殷濤見張無忌連傷玄冥二老,早嚇得面無人
。此時聞言,嚅嚅地道:"侄女,叔叔…無…能。"張無忌道:"閣下,在下與你
換一下可行?"冷麵人道"張教主俠仁之心,老夫好生佩服。愛女便由你帶走,殷公子嘛,老夫代為照顧了。"張無忌之心,冷麵人豈能不知。張無忌只要救出殷濤,立時便會置愛女綠
命於不顧,馬上便會對自己暴施殺手。是以冷麵人寧可讓張無忌搶走綠
,這殷濤卻萬萬不能再失。張無忌之所以任由冷麵人下武當山,全因了殷濤一條小小的人命。此刻雖已搶到綠
,心中卻殊無喜意。正沉
難決之間,紅髮老人己挾著一箇中年婦女回到酒店,見狀大驚。
冷麵人道:"紅髮老人,你看看玄冥二老傷勢如何?"紅髮老人將腋下中年婦女放下,向玄冥二老走去。
這中年婦女已被點了啞和其它
道,但見她滿臉驚恐之
。張無忌心頭不忍,走上前去,右掌中指凌空幾點,已解了婦人被封
道。中年婦人"撲通"一聲,跪在張無忌身前顫聲道:"大爺饒命,大爺饒命!"張無忌右掌運出掌力,將婦人托起道:"大嫂不須驚慌,在下只想請大嫂代為照顧一下這兩個小孩,別無他意。"婦人如何相信?張無忌心想定是紅髮老人出手甚辣,竟不問青紅皂白地胡亂抓了一人來
差。當下微微一笑,便問道:"請問大嫂,家住何處,可另有親人?"婦人見張無忌和顏悅
,驚魂稍定,卻依然顫聲道:"回大爺話,奴家無甚親戚,在鎮上王老爺家當傭人。"張無忌道:"這個女孩是在下的女兒,那位男孩是在下的小兄弟。只因我等急於趕路,恐兩個小孩無人照料,是以才煩請大嫂相助。適才那位大哥多有得罪,在下向大嫂陪不是了。"婦人聽說是請自已做保姆,心神定了下來。但此事太過令人匪夷所思,這幹人除了張無忌之外,無不凶神惡煞,相貌古怪,如何敢開口答應。張無忌向婦人瞧去,見她雖是傭人打扮,但一身
布衣衫,倒顯得乾乾淨淨,神態之間,亦顯得本份老實。心想如求得此女照看孩子,自己到稍可放心一二,便道:"冷麵人,你身上黃金白物大概不少,借點給在下如何?"冷麵人道:"自當效勞。"言畢從懷中掏出二錠二十兩的黃金,拋給張無忌。
張無忌伸手接住。突然跪在婦人身前道:"大嫂,區區薄禮,不成敬意,權充做兩個小孩的食物之用。待事了之後,大嫂可直接到武當山去,只要將此事講了,我武當定然深大德,終身不敢相忘。"那女子不過一介平民百姓,見張無忌如此,早驚得不知所措,惶恐萬分,如何答得上言來。張無忌無奈,只得將此事的前因後果講了。那婦人心腸
軟,聽張無忌如此說來,又見綠
和殷濤聰明可愛,同情之心,不
油然而生,當即便道:"大爺請起,奴家自當照看兩個孩子。只是奴家
手笨腳,恐怕難以將公子小姐服侍周全。"張無忌大喜,"咚咚咚"快疾無倫地叩了三個響頭。婦人不及阻擋,張無忌已長身而起,道:"大嫂恩德,待張無忌他
相報!"婦人道:"奴家不敢。"張無忌將兩錠黃金
在她的手中,轉而對冷麵人道:"在下素知閣下視人命如同草芥。但這位大嫂於在下有大恩大德,不管閣下
如何處治兩個小孩,但張無忌斗膽請閣下善待這位大嫂。不知閣下意下如何?"冷麵人道:"一切聽從張大俠吩咐便是。張教主說兩個小孩——莫非…"張無忌俯身對綠
道:"乖寶貝,聽爹爹的話…"綠
嘟嘴道:"爹爹不聽我的話,我也不聽爹爹的話!"張無忌一怔,強笑道"爹爹怎地不聽你的話了?"綠
道:"我早說過不許別人再叫我‘乖寶貝',爹爹為甚麼還要叫?"張無忌心酸地失笑道:“好好好,爹爹認錯,張綠
,請你幫爹爹一個忙行不行?”綠
道:"幫甚麼忙,爹爹不妨說來聽聽?"張無忌尚未答言,中年婦人不由失笑,張無忌好不尷尬,只得道:"第一,今後一定要聽這位姑姑的話。"綠
大眼眨巴幾下,便道:"第二呢?"張無忌道:"請張綠
陪著殷濤叔叔,爹爹
後再來接你們倆,好不好?"綠
沉
半晌道:"爹爹為何不現在將我和叔叔接走暱?"張無忌怔了怔,只得道:"爹爹現在還救不了你們倆。"綠
道:"好罷,我便幫爹爹這個忙。"說完便向殷濤走去,坐在殷濤身旁道:"殷叔叔,我爹爹現在救不了我倆,我便和你在一起罷。你吃飽了沒有?"殷濤道:"吃飽了。"綠
向冷麵人唬道:"把你的手拿開!"冷麵人依言將手掌移開,對張無忌道:"果真是將門出虎女,此言不假。"張無忌心中慘痛,聞言道:"小女不識禮數,尚請閣下勿要怪嗔。"冷麵人道:"老夫豈會與小孩子家一般見識。張教主便請放心罷。"此時玄冥二老已被紅髮老人救治而醒,冷麵人望了他們一眼,便道:"走吧!"一行人出了酒店,婦人帶著綠
和殷濤上了大車。冷麵人擺了擺頭,紅髮老人亦爬入車內。鶴筆翁駕車,冷麵人和鹿杖客一前一後護著大車。一聲吆喝,眾人向北駛去。張無忌沒有坐騎,便若即若離地踱在眾人之後。好在大車速度不快,張無忌輕輕鬆鬆地便能跟上。張無忌明知救人無望,卻依舊一直跟了去。冷麵人亦不多言。吃飯住店,眾人均對張無忌似如未見,張無忌亦不多言,但人卻明顯地黑瘦下去。
漸憔悴。如此行了月餘,眾人已至晉北雁門關。這
午間,眾人正在趕路,冷麵人突然勒馬停住。不一會,張無忌便疾步趕到。二人相視良久,冷麵人道:"張教主苦苦相隨,真是放心老夫不下麼?"張無忌道:"在下並無閣下那等雄才大略,只盼兩個孩子平安無事,此生便再無他求。"冷麵人道:"此去已是雁門關,張教主便請留步罷。"多
跟蹤,冷麵人防範甚嚴,張無忌
本無機可乘。此時聞言,已知無望。再者,自己離開武當山這多時
,心中己著實記掛趙
諸人。張無忌與冷麵人相視良久,一抱拳,轉身向南而行。別了眾人,未行多遠,忽聽身後馬蹄聲急,張無忌回頭一看,見是冷麵人縱馬疾奔而來。張無忌心中微奇,遂立定身形,看冷麵人卻有何事。駿馬奔至張無忌身前,突然人立而起,隨即立定停下。冷麵人道:"張教主,老夫前來告辭!"張無忌亦抱拳道:"閣下,在下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張無忌言畢轉身疾向南行。冷麵人駐馬良久,直到張無忌身形消失在視野中,這才勒轉馬頭,振臂揚鞭,向北方絕塵而去。張無忌心如死灰地回到武當山。諸人見他空手而回,亦未多問。張無忌將大致情況說了,卻將綠
被救而自己又將她送入虎口之事略去不提。眾人默然良久,俞蓮舟道:"無忌,你走之後,楊冰女俠曾來過武當山一次,託我將這件物事轉
給你。"言畢遞過一隻扁平的
緻木櫝。張無忌接了,當眾打開,但見木櫝之中現出一本極薄的絹書,書面有幾個清秀絕俗的
筆字:“九陰真經”張無忌道:"啟稟掌門師叔,楊女俠所贈,乃《九陰真經》一書。"俞蓮舟微微一怔,便道:"楊女俠不愧為名門之後,雖為女子,但
襟如此博大,實乃古今罕見。無忌,你既受楊女俠所託,當不負眾望才是。"張無忌躬身應道:"孩子謹記掌門師叔之言。"殷梨亭道:"無忌,此次縱虎歸山,全因你眷顧殷濤之故。六叔亦未能顧全大局,此時唯望你屏棄雜念,潛心習練《九陰真經》,方能挽回你我之大錯!"張松溪
言道:"六師弟休要自責,冷麵人雖然一時得逞,但他心術不正,武功便難臻至境。無忌既如此做了,
後定還有騰挪餘地。我估計冷麵人數年之間不會有甚舉動。在此期間,無忌便坐關參詳《九陰真經》罷!"張無忌凜然而遵。宋遠橋淡然一笑道:"道家講究沖淡弘遠,清靜修為,無忌孩兒,往事如煙,便讓他飄散罷。賢侄媳聰明睿智,你便與她一同研習。若如有疑惑,不妨說將出來,大家一同參詳參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張無忌道:"孩兒定要相煩各位師叔指點。"俞蓮舟道:"冷麵人之事,我命弟子打聽,無忌孩兒便不用
心了。你數月奔波,便歇息去罷。"張無忌叩別了眾位師叔,同趙
一同回到小院坐下,相對良久,張無忌道:"
妹,你瘦多了。"趙
亦道:"你也瘦多了。"張無忌道:"
妹,有一事我須向你明言,還請
妹多加體諒。"趙
嘆道:"無忌,你我自相識的那天起,你便一直在幹對我不起之事,我何時糾纏不清了。"張無忌遂將綠
曾經得救之事說了,趙
嘆道:"無忌,如非你如此,我也不會千方百計地要嫁於你了。好在綠
並非如你一般呆頭呆腦,說不定未等我們去救,她便會將她的殷濤叔叔領回武當山來也未可知。"趙
雖是苦笑著而言,但語氣之中,對綠
如此能隨機應變,到頗似得意。
張無忌見趙如此通情達理,心中頗
動,道了一聲"
妹",便無下言。…
自此之後,張無忌便潸心於修練《九陰真經》。
他於醫道經脈之學甚是通,再加武當諸俠從旁相助,進展甚是神速,時光倏忽,轉眼數年便已過去,其間小昭和常勝王曾來武當小住過幾次,言談起來,知光明頂防範甚嚴,江湖之中,再未聽到冷麵人的音訊,倒是明軍連連取勝,徐達、常遇
等已率軍分攻大都,元朝眼看不保了。聽了此消息,張無忌心頭異常茫然,竟殊無半分喜意,只長嘆一聲,再無他言。又過二月,張無忌已揭過《九陰真經》的最後一頁。時至秋天,院中落葉蕭蕭,張無忌和趙
拜別武當諸俠,直奔雁門關而去。
至正二十八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皇帝位,建國號為大明。且說朱元璋給自己的皇朝起名,確是大傷了一番腦筋。朱元璋和其功臣徐達、常遇,湯和、鄧愈等重臣,均是源出明教義軍。明教本有"明尊"出世的說法,經過數百年公開和秘密的傳播,"明尊"出世早已成為世人所
知的預言。朱元璋儘管惱恨明教,但礙於大局,亦不得不將國號定為大明,以示不敢相忘明教之義。明教教眾自然樂意。
"明"是先明,是火;分開來看便是"月"二字。古禮有祀"大明",朝"
"夕"月"的說法。數千年來,"大明"和
月俱為朝廷之正祀,以歷代皇帝對此十分重視。此觀點歷來受士大夫等儒士所樂於談論。再者,朱元璋起家於南方,用陰陽五行說來推論,南方屬火,為陽,
赤;北方屬水,為陰,
黑。朱元璋稱帝於南方,而元朝建都於大都,地處北方。以五行相剋之理,則火克水,陽消陰,以明克暗,便正巧相勝。
朱先璋經過冥思苦想,終於決定將國號定為大明。明教首領和先朝儒生出於不同的解釋,竟一致同意定國號為大明。朱元璋亦不加以解釋,任其兩派之人瞎作猜想。如此便將兩派絕然相反的人團結在一起。朱元璋的雄才大略,狡詐機智,由此可見一端。至七月,元順帝見徐達,常遇兩路大軍
近,眼見大都不保,遂倉皇出逃,向北竄入茫茫草原。八月,徐達攻佔大都,元朝算是覆滅了。
朱元璋遂定都應天,定國號大明,召告天下,祭告宗廟。追遵高考曰玄皇帝,廟號德祖;尊祖考曰恆皇帝,廟號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廟號熙祖;皇考曰淳皇帝,廟號仁祖。
立妃馬氏為皇后,世子標為皇太子。仍以李善長為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劉基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自是明室肇基,帝位已定,史稱朱元璋為明太祖。
諸事既定,明太祖朱元璋親定功臣位次,聖旨在江寧西北雞籠山下,建功臣廟,己戰死的功臣,設像崇祀,尚未死的虛其坐次,共得二十一人,依次便是,徐達字天德,濠州人。常遇字伯仁,懷遠人。
李文忠字思本,盱貽人。
鄧愈虹人,初名友德。
湯和字鼎臣,濠人。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太祖朱元璋養子。
胡大海字通甫,虹人。
馮國用定遠人。
趙德勝濠人。
耿再成字德甫,五河人。
華高含山人。丁德興定遠人。
俞通海字碧泉,濠人。
張德勝字仁莆,合肥人。
吳良定遠人,初名國興。
吳楨定遠人,初名國寶,吳良之弟。
曹良臣安豐人,康茂才字壽卿,蘄人。
吳復字伯起,合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