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蔡氏的耳邊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于立於後陣中央,喝令兵士反擊,可惜己軍兵馬已被江東軍殺得心寒,各自逃散,
本喝止不住。
淩統英目驟迸光,一看見於
的身影,立即大吼一聲,揮舞起雙鞭衝殺過來。
于心下一驚,下意識地撥馬退避,丁奉見得著實,立即縱馬繞陣而走。
于衝開一陣,淩統就在後面緊追不放,突兀之間,丁奉攔頭擋住于
的去路,于
衝得正緊,快要衝到丁奉的面前時,丁奉暴喝一聲,一刀奮力砍出。
于急彎身避開,大刀幾乎是貼著他身上的鎧甲而過,曹
見於
被殺得險象環生,嚇得一陣臉白口青,急撥馬望小路遁去,
要趁亂逃脫。
曹剛走不遠,忽然間淩統眼疾,竟發現了曹
的蹤影,立即扯聲大吼道。
"老賊!休想逃走,納命來!"淩統一聲暴吼,幾乎嚇得曹墜落馬下,曹
急奮力揮打馬鞭,只顧逃命。
淩統拔馬望曹背後跟去,這時正尋曹
的樂進見著,當即從斜刺裡殺出,舞刀將淩統截住。
眼看曹就要逃出視線範圍,淩統心下大急,這時恰逢潘璋飛馬疾奔而來,淩統當即大喝道:"文珪,曹賊就在前頭,速追!"潘璋聞言,當即猛地一拍馬腹,直望曹
逃跑的方向追去,曹
縱馬狂奔,絕影似乎亦知其主落險,四蹄奮力奔動,如同一道無影火風,速度快得驚人。
潘璋追之不及,而各隊曹兵奮勇抵住要追殺曹
的江東兵馬,眼見曹
越逃越遠,潘璋心中急躁無比,恨不得背生雙翼,飛去攔阻曹
。
曹幸有絕影寶馬,還有一眾將士的攔阻,方才一騎絕塵,取小路而逃,潘璋殺破一道道攔阻防線,依舊緊跟在後,死追不停。
又是逃了一陣,曹漸漸將潘璋甩遠,正當曹
緊繃的神經準備放鬆之時,突然間,眼前之景讓曹
臉
劇變。
只見前面竟是一條大溪,攔住去路,那溪闊數丈,水碧青,顯然水位極深,平常馬匹
本無法渡過。
曹急
勒住馬匹,但又聽到後面連連暴起喊殺之聲,想必是潘璋將至。
霎時,曹臉
煞白,帶著無盡的不甘在心中喝道:"我大業未成,難道要死於此處?!"就在這時,後方的馬蹄踏地聲漸漸靠近,情急之下,曹
催動絕影寶馬飛衝而去,直入大溪。
溪水極深,眼見就要將曹與絕影淹沒,在後面追來的潘璋看得,欣喜若狂,猖獗大笑道:"哈哈哈~!曹老賊,你多行不義必自斃,蒼天有眼,老賊你今番必死無疑!"曹
聞言,心驚悲憤,乃加鞭忿然大呼道:"絕影,絕影!本丞相一生未有負你,你豈能負我!"言畢,絕影驀然嘶鳴一聲,竟忽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
眼見曹如有神力所助,從半空中飛起,直到對岸,潘璋頓時一臉驚駭,縱馬追去,看那大溪極深,
本無法渡過。
急切之間,潘璋顧不得其他,徑直縱馬就往大溪衝入,霎時間,溪水湧起,潘璋坐騎頓時被溪水陷入。
潘璋慌忙棄了馬匹,跳入大溪,游去對岸,曹
心神剛定,卻又見潘璋不依不饒地
要遊過溪來,連忙拔馬逃去。
"曹老賊休想逃去!"潘璋見狀,惶急之下,一邊疾遊,一邊大吼道,不過待其終於游到對岸時,曹卻已逃走許久,
本不見人影。
盛怒之下的潘璋,仍不死心,依舊徒步四處尋索,另一邊,江東大寨前,兩軍混殺,曹兵遭到埋伏,被四路江東兵馬殺得兵敗如山倒。
曹棄軍而逃,夏侯淵,許褚,樂進,于
等將經過一番拼死作戰,亦奪路逃脫,江東軍大勝一場,擒殺曹兵近一萬五千。
周瑜雖贏得一場大勝,但臉卻不見絲毫喜
,因為他一直在等待潘璋的捷報,對於周瑜來說,於公於私,若能殺得曹
,勝過擊殺百萬兵馬!
少時,潘璋回到大寨來見,周瑜欣喜若狂直衝出帳接,潘璋一見周瑜,臉
驟變,急下馬跪伏告罪。
"末將無能,讓曹老賊逃去了!"周瑜一聽,一道無明火頓時湧上心頭,若不是看到潘璋渾身浴血,疲力竭,恐怕就要責罰一番。
當下周瑜詢問其中細節,潘璋細細報之,周瑜聽罷,目瞪蒼穹,厲聲喝道:"老天無道,竟助老賊逃生!"周瑜喝畢,忿然入帳,諸將隨入,此番大勝,戰場形勢略微好轉,如今江東已經不必急於撤軍了,只待淮南及江東的援軍再至,便可再與曹一決勝負!
另一邊,曹逃回餘姚,郭嘉,
介,陳登等臣子急出來
,見曹
並無大礙,方才放下心頭大石。
又是過了大概兩個時辰,于,許褚,夏侯淵,樂進等將紛紛引一支殘兵回到餘姚城。
說來,諸將之前見曹被追甚急,心下都擔憂不已,如今見曹
早先一步退回城內,這才定下神來。
經昨夜一役,曹軍大折兵馬,此時餘姚城內僅有三萬餘兵力,雖略多於江東軍,但江東軍此番大勝,士氣正盛。
因而曹孫兩軍,在總體實力上,處在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此後數,曹孫兩軍相安無事,各待援軍到來。
而就在曹孫兩軍於餘姚大戰之時,荊州卻因蔡瑁出兵淮南後的兩次大敗,頗為震動,儘管因為蔡家在荊州的勢力,而無人敢責難,但私下議論卻是免不了。
一,蔡瑁之妹,劉表之妾蔡氏無意中聽到下人議論淮南戰事,其中多有恥笑蔡瑁兩次大敗,損兵折將之意,蔡氏當即大怒,命左右將那多嘴下人杖斃。
回到房間,蔡氏還是心下難安,想到兄長蔡瑁素來與劉備不和,遂以為是劉備在暗中推波助瀾,當下便向劉表吹耳邊風道。
"夫君,我家兄長為荊州大業征戰在外,身先士卒,親冒矢石,方才為荊州奪得廬江一郡,可眼下那客居荊州之人,卻嫉妒我兄長之功,暗中詆譭我兄長,夫君此事可要為我兄長做主啊!"雖然蔡氏沒有明確說出那人是誰,但客居荊州,且與蔡瑁有隙之人,除了劉備還能有誰。
劉表聞言,當即眉頭一皺,顯然不太相信劉備會做出這等事來,但聽蔡氏說得如此信誓旦旦,又開始有些相信下來。
說來,蔡家這幾年在荊州作威作福,甚至多有忤逆劉表之意,但這也只是結黨營私而已,並不會影響到劉表對荊州的掌控,因而劉表才能處處容忍蔡家。
可劉備卻不一樣,劉備至荊州之後,處處傳播其仁義之名,更是在荊州四處肆無忌憚的拜訪名士,招攬人才,到了新野後,竟以一縣之稅,養近萬兵馬。
劉表雖已老邁,但心思卻頗為通透,他心知劉備這個窮親戚並非真心投靠,只是避難爾!
而劉表之所以能容下劉備,一是怕拒絕劉備之後,留下汙名,更為重要的是他想要藉助劉備之力,解決外患。
但眼下荊州並未外患,這讓劉表覺得收納劉備已無意義,反而有一種養虎為患之,眼下蔡氏之言更是將劉表心中的那把猜忌之火,熊熊點燃!
蔡氏見劉表已經意動,於是又開口道:"夫君,此番出兵淮南之議,乃是劉備提出的,可如今他倒好了,挑子一扔,安然在新野享福,卻讓我兄長在淮南擔驚受怕,忍受征戰之苦。"
"妾身聽聞那劉備麾下有數員萬人敵之猛將,又有自比管仲,樂毅之謀士輔佐,實力不可謂不強,夫君何不讓其也為夫君效力,省人其四處傳言夫君不識其才,不重其能!"劉表聞聽蔡氏言劉備四處傳他無識人之明,無用人之度,頓時惱怒不已,劉表素來最重聲名,若此事當真,劉表當然無法容忍。
當下,劉表有些惱怒地問道:"劉玄德果真言夫君不識其才,不重其能?"蔡氏見劉表如此模樣,便知劉表已經信了剛才他的挑撥,當即信誓旦旦地答道:"當下荊州誰能不知,誰能不曉,夫君大材小用,讓劉玄德這樣的大賢為一小小縣吏!"
"哼!他劉玄德以為我已老了,就看不出其狼子野心嗎?我好心收留於他,他不僅不知恩,還如此詆譭於我,著實可恨!"劉表聞言,當下
然大怒,蔡氏看得,心下竊喜不已。
蔡氏當下又是安,又是挑撥道:"是啊,那劉玄德果真可恨!若非夫君收留,恐怕其早已為曹
所滅,身首異處!其既然不知
恩,則無法成荊州之臂助,反而將是荊州之心腹大患也,不得不防!"劉表聽蔡氏如此說道,頓時來了興趣,於是問道:"不知夫人可有良策教予夫君?!"劉表只是這樣隨意一問,隨知蔡氏還真有主意,於是諫言道:"夫君,妾身有一驅虎
狼之計,
獻與夫君,請夫君斧正一番!時下荊州與江東開戰,江東於荊州而言,乃一
食荊州肥
之餓狼,而劉備於荊州乃一猛虎也!"
"狼,虎皆荊州之敵,夫君可命劉備領軍征伐江東,若勝,於夫君而言,乃是開疆拓土之益事,若敗,夫君可藉此機會,處置於他,如此,無論勝敗,皆對夫君大為有利!"劉表聞言,當即大讚道:"夫人之智強於夫君麾下謀臣多矣!此計甚妙,當應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