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1-025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盛庸和鐵鉉慌亂了,他們明白朱棣的企圖,他的目標不再是德州、濟南,而是那最終的目的地--京城,如果讓朱棣達到目的,一切就全完了,於是他們一反防守的常態,開始了對朱棣的追擊。
第一個追上來的是平安,他率領四萬軍隊尾隨而來,速度極快,在平安看來,朱棣雖然出其不意發動進攻,但徐州城防堅固,足以抵擋北軍,至少可以延緩一段時間,到那時可以內外夾攻,徹底擊破北軍。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朱棣竟然沒有攻擊徐州!
原來朱棣在擊敗城中守軍之後,守軍便龜縮不出,企圖固守。但朱棣玩了一招更絕的,他繞開了徐州,轉而攻擊宿州。平安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朱棣竟然置徐州於不顧,很明顯他的目標只是京城!
朱棣就如同一頭火牛,什麼都不顧,只向著自己的目標進。這種豁出一切的敵人是最為可怕的。
追上他,一定要追上他!
三月,平安得到消息,朱棣已經離開徐州,趨進宿州,眼見北軍行動如此迅速,平安命令士兵急行軍,終於趕到了宿州附近的淝河,在他看來,朱棣急於打到京城,必然不會多作停留,只要能夠追上北軍,就是勝利。
然而平安萬沒料到的是,跑步前進的朱棣並沒有忘了自己,朱棣已經在淝河預備了禮物相送,權當是謝平安率軍為他送行。
當平安上氣不接下氣的跑到淝河時,立刻遭到了朱棣的伏擊,原來朱棣為了切掉這討厭的尾巴,已經在這裡埋伏了兩天,等平安軍一到,立刻發動了進攻。平安沒有想到,追了一個多月的朱棣竟然在這裡等待著自己,全軍毫無防備,被輕易擊潰。平安反應很快,立刻扯著自己的戰馬繼續狂奔,只是奔跑的方向與剛才的完全不同而已。而他的殘餘部隊也紛紛效仿,這樣看來平安這一個月時間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斷的跑來跑去。
明朝那些事兒朱允炆篇第六十二章章節字數:3557更新時間:07-02-2216:08[245]朱棣的攻擊雖然打垮了平安,但也減慢了自己軍隊的前進速度,而南軍也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追擊的部署,重新集結人馬追了上來,而朱棣也終於明白,盛庸等人是不會讓他安心上路的,只有解決掉這些後顧之憂,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五月,南軍和北軍終於正式相遇在睢水附近的小河,南軍的統帥依然是平安,事實證明,如果光明正大的開打,北軍是沒有多少優勢的。雙方經過戰,北軍雖然略佔優勢,但一時之間也無法打敗這支攔路虎,而此時正值南軍糧草不足,朱棣判斷,現在正是南軍最為虛弱的時候,如果發動總攻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但朱棣從來都不是一個光明正大出牌的人,他還是用了自己拿手的方法--偷襲。
他如往常一樣在河對岸排布士兵,卻把主力連夜撤到三十里外,趁著三更半夜渡河對南軍發動了進攻。朱棣晚上不睡覺,摸黑出來親自指揮了偷襲,他本以為這次夜渡對岸一定能夠全殲南軍,但他也沒有料到,在對岸,他會遇到一個曾給他帶來很多麻煩的老人。
朱棣整隊上岸之後便對平安軍發動了進攻,平安軍果然沒有防備,陣腳大亂,就在全軍即將崩潰之刻,一支軍隊出現了,這支軍隊正是南軍的援軍,帶隊的就是朱棣的大舅子徐輝組,他帶領部隊夜兼程,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他立刻命令軍隊投入進攻。
朱棣萬沒料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深夜裡又多出一支軍隊來,在糊里糊塗的捱了徐輝祖幾悶後,他意識到大事不好,隨即率領全軍撤回。徐輝祖趁勢大敗北軍,並斬殺了北軍大將李斌。
朱棣的這次夜襲可以用偷雞不著蝕把米來形容,不但沒有完成戰略任務,反而丟了不少士兵的命。而更大的麻煩還在等待著他。
回到大營後,將領們長久以來積累的憤怒終於爆發了,他們一直揹負著反賊的罪名,拿著自己的腦袋去拚命,雖然朱棣帶給過他們很多勝利,但隨著戰局的發展,他們也已看出,勝利似乎還很遙遠。此次出征可以說是孤注一擲,直撲京城,但現在遭遇大敗,卻連京城的郊區都還沒有看到。掉腦袋的事情,是決計不能馬虎的,至少要討個說法。於是他們紛紛向朱棣進言,要求渡河另找地方紮營(其實就是變相撤退)。
[246]其實朱棣的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所謂直搗京城不過是個許諾而已,怎麼可能當真?何況路上有這麼多車匪路霸,要想唱著歌進城只怕是難上加難,但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如果後撤軍心必然大亂,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
他一如既往的用堅決的語氣說道:"此戰有進無退!"然後他下令願意留在此地的站到右邊,願意渡河的站在左邊。朱棣又打起了如意算盤,一般這種類似記名投票之類的群體活動都是做做樣子,他相信誰也不敢公開和他作對,但這一次,他錯了。
將領們呼啦啦的大都站到了左邊,這下子朱棣就真沒辦法了,他十分生氣地說道:"你們自己看著辦吧!"然後坐下一個人生悶氣,在這個困難的時候,朱能站了出來,他支持了朱棣,並大聲對那些將領們說道:"請諸位堅持下去吧,當年漢高祖劉邦十戰久不勝,最終不也佔據天下了嗎,現在敵軍已經疲弊,坐困於此地,我軍勝利在望,怎麼能夠有退卻的念頭呢?"將領們都不說話了,這倒未必是他們相信了朱能的話,而是由於張玉死後,朱能已經成為第一大將,素有威信,且軍中親信眾多,得罪了他未必有好果子吃。經過這一鬧,該出的氣也出了,該說的話也說了,反正已經上了賊船,就這麼著吧。
朱棣以一種近似恩的眼神看著朱能,看著在這艱難時刻
身而出支持他的人。他也曾經動搖過,但嚴酷的現實告訴他,必須堅持下去,就如同以往一樣,不管多麼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的。
戰爭的勝負往往就決定於那"再堅持一下"的努力靈璧,最後的勝利似乎是要配合朱棣的決心,朝廷方面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說北軍即將失敗,應該把徐輝祖調回來保衛京城,於是剛剛取勝的徐輝祖又被調了回去。留在小河與朱棣對峙的只剩下了平安和何福,由於覺此地不易防守,兩人經過商議,決定合兵到靈璧堅守。
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兩人屬下士兵本來就已經疲累加,護送糧餉的隊伍卻又被朱棣擊敗,糧餉全部被奪走,這下子可算是要了南軍的老命,飯都吃不飽,還打什麼仗。於是兩人一碰頭,決定明天突圍逃跑,為保證行動一致,他們還制定了暗號:三聲炮響。
[247]第二天,南軍士兵正在打包袱,準備溜號,突然之間三聲炮響聲起,士兵們聽到暗號,二話不說,撒腿就跑。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三聲炮並不是自己人放的逃跑暗號,正好相反,這是北軍的進攻信號!
原來北軍也在同一天制定了進攻暗號,而這個暗號正好也是三聲炮響!
真是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這是一個極為滑稽的場面,準備進攻的北軍正好遇到了倉皇出逃的南軍,哪裡還講什麼客氣?北軍順勢追殺,不但全殲南軍,還俘獲了平安等三十七員大將,只有何福跑得快,單人匹馬逃了回去。
朱棣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勝利,他踢開了前進路上的最後一顆絆腳石,開始向最後的目標進。
靈璧之戰徹底擊潰了南軍的主力,至此之後,南軍再也沒有能夠組織起像樣的反攻,在歷經千辛萬苦,戰勝無數敵人後,朱棣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盛庸、鐵鉉、平安已成為過去,沒有人能夠阻擋我前進的步伐!
朱棣的下一個目標是揚州,此時城內的守護者是監察御史王彬,此人本想抵抗,卻被屬下出賣,揚州不戰而降。
揚州的失陷沉重的打擊了南軍的士氣,今天的我們不用看地圖,只要稍微有點地理常識,也知道揚州和南京有多遠,朱棣的靖難之戰終於到了最後階段,他只要再邁出一腳,就能夠踏入朝思暮想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