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章靖難之師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荷花池畔,公主福臨靜坐石上,愁容滿面。本來以為皇兄的一番話已經將那個人從心中徹底抹去,沒想到事到臨頭,自己還是如此牽掛著他。集茂那邊幾來沒有絲毫音信,是自己的信送到了起了作用,還是他本安心於平凡無意於江湖?這一切讓福臨好生放心不下。福臨自己也很奇怪,那個人的平安本來是自己的希望,可是為什麼沒有了他的消息卻又是如此的失落?

福臨輕嘆一聲,心中暗道:“他身邊那麼多漂亮女孩,每裡依紅偎綠,再不會想起自己這個惹人討厭的瘋丫頭吧?!”福臨將一塊石子投進水中,水面上泛起了一圈圈水波,恰如同現在她不安的心境。眼見得皇兄與四叔間衝突難免,但願了孟飛龍能夠置身事外,不受牽連才好。

遠處人聲漸近,福臨抬頭觀望,卻原來是皇兄朱允文也來了後花園。福臨心中納悶,哥哥做了皇帝之後勤於政務,就是自己也難得一見,今天怎麼有如此閒情遊山玩水?難道是北平…怎麼也不會這麼快吧?

福臨心中亂猜,朱允文一行已經來在她的面前。福臨慌亂中跪倒架“福臨見過吾皇萬歲。”朱允文一把將面前的妹子拉起,笑問道:“小妹怎麼也在這裡?沒去與人淘氣嗎?”福臨輕嘆一聲,道:“哥哥做了皇上,再不理我這個妹子,我還能向誰淘氣去?”朱允文拉了福臨,向前慢行,對身後眾人揮了揮手,跟在他後面的太監宮女便停下了腳步。

朱允文道:“本以為自己作了皇帝應該是為所為了,可是不曾想越發地沒了自由,怕是以後哥哥再不能陪你淘氣了。”福臨心知事實難改,卻還是難過地低下了頭,眼中泛起點點淚光。

朱允文小心地道:“福臨,你也老大不小了,是不是應該想想自己的婚事了?你如果看上那家公子,告訴哥哥,為兄一定讓你如願。”微微一笑,朱允文道:“身邊有個駙馬陪你,不是又有人讓你淘氣了嗎?”福臨很堅決地搖著頭,道:“人家才十七,還想多玩幾年,這事不要提了。”朱允文用憂鬱的目光望著她,心中一聲長嘆,想說什麼終於沒能開口。

兄妹兩個默默地走出很遠,福臨又道:“皇兄,難道…你與四叔間真的不能善了麼?”朱允文臉一變,輕輕搖頭,道:“他在北平蓄意判亂,如果不是內應密報,我還被矇在鼓裡。他不仁我也不義,還能有什麼辦法。”福臨輕嘆一聲,黯然無語。一家至親骨,卻要落得自相殘殺,她的內心實在是無法平靜。

朱允文似乎明白福臨的心思,安她道:“小妹放心好了,我會讓四叔終老一生的。”福臨地望了朱允文一眼,可是朱允文從那眼神中分明看出一種擔心,福臨在擔心什麼呢?

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在府中長吁短嘆,好生拿不得主意。他的異樣早為家人所知,居然驚動了他的母親親自過問。

張母乃是女中豪傑,不旦功高強武,中還很有韜略,張父生前對她也是言聽計從,到了張信自然也不在話下。今天張信正沒主見,見到母親相問,便以實相告:“孩兒剛剛接到朝廷密令,令中說燕王圖謀不軌,讓孩兒將他捕獲至京。孩兒正為這事為難。”如此大事張母聽後居然不驚,可見她不是平凡女子。張母道:“既然朝廷有令,我兒照辦就是,為什麼卻在這裡長吁短嘆,拿不定主意?”張信道:“母親有所不知。燕王勇猛,又頗有籌謀,手下能人無數,孩兒害怕人沒抓到,自己卻要飛蛾投火,有去無回,故而猶豫難決。”張母道:“我兒看得明白。你父生前在世有言,大明王氣聚於北平之地,我也早聽人講燕王當得天下,只怕這人不是你能動得了的。”張信問道:“母親,孩兒應該怎麼辦?”張母想了想,道:“事到如今,唯有聽命朝廷與歸順燕王兩條路可行,但是無論那條,對我兒都如同賭博,信兒不妨多為以後考慮一些。”張信明白母親的意思。如果聽命於朝廷,事成之後自己也算立得大功,官必進卻也有限,可是一旦燕王得了天下…張信不由心動。

張母道:“朝廷在北平的耳目眾多,如此大事一定不會只通知你一人。無論如何決定,信兒你都將當機立斷,遲則生變。”張信下了決心,道:“母親放心,孩兒知道怎麼辦了。”張信策馬來到燕王府邸,要求進見燕王,為門人所攔。

“張大人,我們王爺重病在身,無法見客,這是王妃與小王爺親自吩咐了的,小人們不敢違命。”張信急道:“我有急事要見王爺,晚了就來不及了。麻煩你們進府向王妃或是小王爺通稟一聲。”張信真的急了,居然將身上的銀子全掏出來,向門人手裡亂

門人連忙把身體後退,面凝重起來,小心地道:“大人,小的們真的無能為力。”不是這幾個門人不愛銀錢,因為現在特別時期,朱棣要求外人一律免見,他們確實是沒有辦法。

張信進不得府,打馬回來正自犯難,就見由遠處緩緩抬來一頂大轎。張信認得那是燕王府中女眷用的,只是不知轎中抬的是什麼人。張信四下張望,看到正南不遠也有一頂小轎過來,他有了主意,快馬奔了過來。

攔住小轎,張信道:“我是指揮使張信,有急事在身,這頂轎子我們徵用了。”由轎裡下來一位小姐,那裡見過這樣場面,被驚得渾身篩糠一樣,一句話也講不出來。

張信將手中銀子扔在那小姐腳下,自己轉入轎中,吩咐轎伕道:“跟在那頂大轎後面,一步也不要拉下。”這頂小轎抬著張信,跟在那頂大轎之後,一同向王府行去。那大轎裡的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後面多出來一頂轎子,而王府的門人以為兩頂轎子是一回事,都是府裡用的,居然沒有細看,全都放行。

兩頂轎子到了王府後院,一起落下,由前面下來的居然是王妃徐氏,見到從後面轎上下來個男人,徐王妃大驚失

張信快步向前,躬身行禮,急道:“王妃,下官張信,有要事稟告王爺。”聽說張信混進府來,燕王大驚,只得歪在上,在那裡哼哼唧唧。張信進到屋來,納頭便拜。燕王吱吱呀呀地比劃著,看樣子已經行動困難,不能言語了。

張信急說:“王爺您別再裝了,張信有要事向您稟報。”燕王大著舌頭,哆哆嗦嗦地道:“我病得厲害,那裡是假裝。”張信道:“殿下如果信不過屬下,我身上有朝廷敕令,您不妨看個明白。”燕王將手中密令看罷,驚出一身冷汗,連忙從上下來,向張信倒頭便拜,道:“張大人,您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啊!”張信一把將燕王扶起,急道:“王爺,現在不是客氣的時候,如果屬下沒有想錯,張芮、謝貴也一定接到了密令,馬上就要動手了。怎麼應對您要趕快想個辦法才是。”燕王平靜下來,向手下吩咐道:“馬上把熾兒、姚軍師請到這裡來。”朱高熾到了之後,帶了燕王的命令,將張玉、朱能兩位大將與八百名衛士潛入王府,以防不策。燕王、張信與姚廣孝進入密室,一起商量進來。

王府外人喊馬叫,亂成一片,有下人慌慌張張進來稟報:“張大人、謝大人帶了人馬把王府圍住了,口口聲聲要帶走王府官犯。”燕王與張信、姚廣孝、朱高熾、張玉、朱能一行人出了密室,冷筆幾聲,對朱高熾吩咐道:“按他們的要求,將他們要的人全抓起來,帶到王府大院。”朱高熾帶了朱能下去了。

燕王吩咐張玉道:“按我們剛才講好的準備吧。”張玉也領令下去。

燕王對張信笑道:“恩公不妨與我一起看出好戲如何?”張信沒有絲毫託大的意思,躬身道:“屬下聽候王爺差遣。”燕王府中門大開,小王爺朱高熾出門來,對馬上張芮、謝貴兩位拱手道:“父王吩咐,朝廷有令我等一切遵從。兩位大人要的人犯全在府裡,請大人驗看。”張芮、謝貴順著朱高熾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許多人犯被捆綁結實,整齊地站在院中。

張芮、謝貴對視一眼。他們今天帶來的是朝廷逮捕燕王府官及削奪燕王爵號的詔書,並沒有接到拘捕燕王的命令,既然人犯已經拿到,燕王也表示願意聽從朝廷安排,他們也就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兩人下馬便向王府院中走去。

到了院中果然在朝廷名單中的人犯盡數在案,兩人放心下來。

朱高熾道:“父王有病在身,不能遠,吩咐高熾請兩位大人後院敘話。”張芮與謝貴跟在朱高熾身後,來在王府東端。進到屋內,但見燕王扶杖在而坐,儼然大病初癒。雙方見過禮後,燕王指了案上一盤西瓜,笑道:“兩位大人剛到,正好有新獻新瓜,我們一同品嚐如何?”說罷話,親自拿了兩片新瓜走下堂來。

來在張芮、謝貴面前,燕王突然變臉,怒道:“慢說我身為王爵,天子親屬,又有大功於朝廷,就是尋常百姓,兄弟宗族也能保全吧?朱允文待我如此,天下又有何事不可為?”用力將兩塊西瓜扔在地上,燕王嗔目怒視張、謝兩人。

聽到燕王擲瓜暗號,王府四下俯兵四起,眾衛士將張芮、謝貴兩人捆綁起來,不容他們多話,將兩人嘴裡滿了東西。

這時候王府官員盡數到了屋裡,燕王望向葛誠,怒道:“本王讓你金陵奏事,你居然勾結朝,陷我於不意,你是何居心?”葛誠跪倒在地,低頭無語。

燕王扔掉木杖,對堂下高聲道:“我本無病,這一切全是朝所害,不得已而為,他們居然還不放過。今天不反又能如何?”堂下眾人齊聲吶喊:“反了,我們反了吧!”秋七月癸酉,燕王殺張芮、謝貴、葛誠等人,上書朝廷,指齊泰、黃子澄為臣,引太祖祖訓:‘朝無正臣,內有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於北平起兵,師稱‘靖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