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聖旨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百九十章:聖旨到捷報傳來,欣喜之際,所有人都開始懷疑這封捷報的真實,的確。
前些子的兩份捷報全是對戰賊寇,賊寇均為老弱刁民,官軍擊敗尚情有可原,不過蒙古人可不比那些賊寇。
以一千步卒擊潰西虜三千騎兵,斬級一千八百有餘,這就太誇張了點…
所以,便有大臣不斷出列,提出疑問,崇禎聽後心中也有疑問,難道蕭亦還敢欺君罔上不成?
就算蕭亦欺君罔上,大同總兵官韓世猛,巡撫蔡佳禾難道都是同黨?
雖說蒙古人戰力不如東虜,不過也是素有惡名,對戰蒙古人亦是敗多勝少,這樣的大捷自萬曆年起,大明就很少有了。
崇禎心中雖不太相信大臣們的推測,不過卻不可不做出舉措,所以接下來的半月內,兵部、錦衣衛等便有大批的官員來往於大同三鎮與京師,事後核實竟然為真。
文人騷客在茶館中吐沫橫飛的講述著大同境內的永安軍如何如何,這可是他們的強項,京師內關於永安軍的傳聞不脛而走。
在他們的話中,那場對決簡直是驚天地、泣鬼神,蕭亦被說成了戚少保再世,見到蕭亦那些蒙古韃子與賊寇個個嚇的滾
…
為此已經有不少言官御史彈劾蕭亦蠱惑民心,崇禎連朝議都是商議這件事。
不過到了一月二十時,大批大批的蒙古韃子首級在重兵保護下運抵京師,再也沒了任何的質疑之聲,經過京營統領傅應奎等人查驗,顆顆為真韃子首級,立時引起了全城轟動。
首級運抵京師的當,崇禎下令將蒙古奴賊堆疊於西市,以顯我大明天威。
西市每都是人云亦海,圍觀的京師軍民將附近的大街小巷、酒樓茶館等處圍的水洩不通,有人排隊從早到晚,更有外地趕至京師的商戶,一路遠來只為親眼目睹這等奇觀。
二月一,德政殿內,崇禎看著由五城兵馬司上來的奏疏:“永安軍,閣老,這永安軍你可曾聽過?”一旁恭敬站立的內閣首輔成基命聽到崇禎的話,道:“回聖上,臣不曾聽過,不過據兵部從大同歸來的侍郎李佔言之,似乎是大同東路的軍民自發稱呼蕭亦的部下為永安軍。”崇禎起身,雙手負於身後,在德政殿內緩緩走動,細細思索:“永安軍,永安軍,永遠安寧…閣老,這是個好名字啊,這也正說明了百姓的心中所想。”成基命聞言,驚訝的道:“皇上,您是想…”崇禎笑了幾句,坐回御座上:“看來還是成閣老聰慧過人,閣老對蕭亦的升賞有沒有什麼想法,說來與朕共同商量。”雖然崇禎對自己和顏悅
,但成基命深知,崇禎可是殺人不眨眼,這才四年內閣首輔都換了好幾茬,自己一不小心很可能步了那些人的後塵。
不敢有絲毫的放鬆,成基命只能順著崇禎,如是說:“臣…依臣所見,蕭亦有大功,可…可加封賞?”
“哦?”崇禎看了一眼成基命,成基命雙手一緊,緊接著崇禎的笑聲傳來,成基命心下放鬆了下來。
“閣老所見與朕同,那便依閣老所言。”
…
按照皇曆,二月六為吉
,所以在這一天,崇禎率群臣前往太廟,一為祭拜,二則是獻捷於先帝,各地慶賀如雲…
二月八,崇禎在德政殿看著一封從宣府而來的塘報,看完已經有些慍怒,林丹汗‘索賞’。
本來按照歷史上,林丹汗的話應該頗多‘驕橫’之詞,言語之間對大明和崇禎沒有絲毫的尊敬,大意就是你不給賞,我繼續圍掠邊鎮。
為遼東戰局與山陝兩地俞來俞嚴重的賊寇,崇禎於是做出了讓步,恢復了給蒙古一年四萬兩白銀的賞銀,不過這次大捷之後。
林丹汗與崇禎換了過來,林丹汗竟然說了不少讓步的話,並且只要三萬兩白銀的市賞,蒙古保證不再侵襲大同宣府三鎮,每年還給大明進貢三匹寶馬,以示好。
這可是極大的讓步,不過光是蕭亦的勝利還不足以讓林丹汗如此。
林丹汗本就有意與明朝好,以此遏制東北之地新興的女真,他也好騰出手來一一收拾依附於女真的漠南諸部。
崇禎知道,林丹汗態度的轉變也有一部分緣由蕭亦的那場‘不可能的勝利’,放下塘報,連續看了幾道奏疏,都是關於蒙古之事。
戶科給事中應震、山西道御史馮嘉會等大臣建議“以西虜攻東虜”利用林丹汗來對付皇太極,以坐收“漁人之利”言下之意,就是建議崇禎恢復市賞,把林丹汗的注意力轉移到女真那頭。
想著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這樣建議的,他們既有懼怕蒙古報復,建議安撫的,也有為彰顯皇家天威,提議市賞的,也有極少數建議二虜相爭的。
為此崇禎已經考慮了幾,思慮再三,崇禎終於下了決心,微笑對著王承恩道。
“蒙古好,準其所奏,可遣使者,共商東虜之事。”這幾
,討論蕭亦如何封賞的事情仍在繼續,不過隨著三府整飭盧象升、平遼總兵趙率教等人的大力保舉。
崇禎終於下定了決心,於二月十二發下一道聖旨,直奔蔚州而去。…不提崇禎與林丹汗如何斡旋,來到二月底的蔚州。
從守備府邸走出來,面吹來一陣微風,這時候的風已經是暖風,北地向來冰寒,不過到了二月份也快開始
耕了,溫度也在漸漸回暖。
只不過大明由於小冰河的原因,這回暖也很短暫,大部分時間都是寒風呼嘯。
“睡的不錯。”趁著沒有人看見,蕭亦悄悄伸了個懶,這要是讓人看見了就會有人舉一反三,聯想到蕭亦
俗云云…
一陣嘆息,自己已經很久沒有晨練了,除了作戰時,基本整都坐在府邸中處理政務。
作為守備,蕭亦實在是有苦難言,很多喜歡的事都不能去做了,說出的每一句話都要細細斟酌,也只有在軍營中,他才能覺到一絲愜意。
自上次大勝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典結束的那些
子,到處都是議論
典之事,不斷有大同與宣府鎮的將官來找蕭亦,寒暄不已。
戰事與典剛剛結束那十幾
,幾乎每一
都有士紳與商戶到軍營中勞軍,抬著豬養酒
,與將士們把酒言歡。
百姓們也很久沒見到這種士紳自發勞軍的現象了,也都很高興,總而言之,蔚州處處都是一副蒸蒸上的景象。
歸來後那些受傷的將士都有醫師心調養,現早已經痊癒,就連傷勢最重,在戰場上差點一命嗚呼的那幾個一總刀牌手,現在都活蹦亂跳的,整
叫嚷著要作戰。
不得不說,護送商戶出行這個點子實在是圈錢的好辦法,蕭亦已經試著將價格提高了幾倍,但是那些商戶好像本不缺錢。
要多少錢說給就給,有的給了錢後還不夠,又要送些布匹、綢緞等物事,美其名曰奉與蕭守備。
數月下來,已經為蕭亦賺了不下兩千兩的白銀,支撐著永安軍在蔚州的活動,不過仍只是稍稍夠用,蕭亦還是要讓振威營的軍士不時外出剿匪。
一直以來,雖然困難,但是周寶泰也沒放棄招募組建騎兵營的事,到了現在幾個月過去了,也才招募了兩百多人而已,距離一總的人數還差了一半。
“看來騎兵的事該想想法子了,這樣下去即便組建好了,本就沒時間
練,對戰韃子更別想了。”蕭亦正自語間,見到黃陽幾個人飛奔過來,還大喊著什麼,離的近了才聽清。
“大人,聖旨到了,皇上聖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