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遠交近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

譯文及註釋譯文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勢發展受到阻礙,攻取較遠的地方就有害,攻取較近的地方就有利。火焰是向上事的,河水永遠是向低窪處淌的,萬事發展變化全是如此。

註釋①形勢格:止。格,阻礙。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見《易經》·睽卦:“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意思是:炮火往上昌,池水往下淌,志趣不同的,也可以達到暫時的結合,就像兩人同異夢一樣,取得一時的共同相處。

典故近攻,語出《戰國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遠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這是范雎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遠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盟,各個擊破,結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略謀略。

當實現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達到時,應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盟,要千方百計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消滅了近敵之後,“遠”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

“遠”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避免樹敵過多而採用的外誘騙。

戰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併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范雎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佔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近攻”之策,遠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