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走為上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按語古人按語說:“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如宋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眾,難與爭鋒。—夕拔營去,留旗幟於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於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乃覺,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可謂善走者矣!”敵軍處於全面優勢的態勢,一方軍對無法戰勝敵人,只有投降、講和或退卻三條出路。投降就是徹底失敗,求和屬於半敗,退卻則未必失敗。未必失敗就有可能找到勝利的轉機。

如南宋將領畢再遇與金兵對壘,有一天晚上,他拔營撤退,旗幟照常留在營內,並預先把一些活羊吊起來,把它們的兩隻蹄子放在鼓面上。羊受不了倒懸的痛苦,掙扎中兩隻前蹄便頻頻擊打在鼓面上發出響聲-----懸羊擊鼓。金兵沒有察覺宋軍撤走了,幾天後才發現宋軍的營地空了,這時宋軍早已遠去了。這可以稱得上是善於退卻的了。

賞析走為上,指敵我力量的不利形勢下,採取有計劃的主動撤退,避開強敵,尋找戰機,以退為進。這在謀略中也應是上策。

三十六計裡面“走”為上計,可見中國人對走的偏愛。古人早就知道走是保存實力、逃避危險的最好的辦法,不然也就不會有溜之大吉、一走了之的說法了。古今中外“走”的辦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保全自己。有的人因出走而得勢,有的人因出走而罹難,可見“走”這中間的學問是相當大的。

在我方與敵方的較量中,如果我方處於劣勢,硬拼,是以雞蛋碰石頭,沒有生路;屈服,永遠受制於他人,更不可能有生路。惹不起,躲著走,方是求生求存求復興的上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這叫“走著瞧”曹也可以說是跑得有聲有。自從刺殺了董卓之後,一直是東跑西顛,濮陽敗給了呂布,宛城又輸給了張繡,赤壁被周郎火燒,華容道又差點死在關公刀下,到了潼關鬍子也割了,袍子也丟了,在那些地方不跑命早就沒有了,可曹卻坐了天下。

關羽是大起大落,過五關斬六將,要多威風有多威風,走出了水平,也走出了本事。可是到了走麥城,這一小步沒走好,卻把大英雄的命丟了。

還有一種走計,稱為“棄權”常用於國際國內各種政治場合。在評比、選舉或決策制定等事件中,各路諸候爭權奪利,都試圖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勢;或者弱小,哪一方都得罪不起,或者雖然強大,但哪一路神仙也不敢得罪,便宣稱放棄參與表態的權利,在保留意見的同時,保留了其它許多東西,說不定還能坐收漁翁之利。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將軍如果不走,一直留在法國,可能命早就沒了,可是他走了,等到回來的時候便成了法國總統。

唐明皇出走四川,把楊貴妃的命也搭上了,徹底暴了他所謂愛情至上的嘴臉,可是皇上的江山保住了。

之餘企業,在烈的市場競爭中,經營者應冷靜、客觀地分析市場形勢,預測市場前景,正確掌握“走”的藝術,其關鍵在於:一是要果斷地終止前景暗淡的投資和經營項目,減少虧損,降低負效益。

二是在企業運轉順利的情況下,預測到前面可能發生的情況,立即停止經營一些可能發生意外的項目。這雖然會減少一些盈利,但由於“剎車”及時,易於躲過市場不利的變動。

三是企業在競爭中遇到強大對手,實力對比不及對手時,應果斷地退卻,並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經營方向和產品結構,尋找新的市場,使企業轉危為安。無論在哪個領域,多種勢力在接觸與較量的時候,進固然重要,但在很多情況下,退更為必要,也就是說,走為上,走得巧走得妙,就能保全自己,甚至保全與自己相關的許多人與物。

何時走?怎樣走?這裡要隨機應變,學問大得很。按語中講的畢再通用縛羊擊鼓矇蔽金人,從容撤走的故事,就顯出畢再遇運用“走為上計”的高超本領。

世間許多情形,是進是退,是留是走,難以說清。也許各位看客親身經歷後,可以審時度勢,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