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十六章白條就要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十六章白條就要白條還這話讓王有齡心裡突地一跳,他銳的覺到和珅話中的另一層含義,似乎是在問自己是否可靠、忠心。對和珅的態度,王有齡還是有些複雜的,一直有一種既想投靠,又有些刻意去保持一點距離的覺。

因為和朝中其它勢力比較,和珅雖然位高權重,可畢竟和肅順等人的基還有著一絲差距。但是,和珅與咸豐皇帝、恭親王等人的關係也是眾人皆知的,以他如今的年齡和地位,說不準那天就能權傾朝野。

正因為這個原因,讓本向來小心的王有齡有些難捨。從心裡講,有胡光墉的關係作橋樑,將來和珅上位,對他一定是受益頗多。但是,他又怕過早捲入政治爭鬥成了替死鬼,從而影響到自己的仕徒,所以,在表面上他雖然是和珅一派的人,但實際上還未真正成為和珅的心腹,這既是王有齡的一塊心病,也是和珅很早就看出來的。

而今天,和珅說這一句話,等於把一切都挑明瞭,直截了當地在問王有齡的態度,變相警告他騎牆的做法要不得!王有齡一驚之下,大腦頓時閃電般的思考起來,在一瞬間就做出了他的決定。

“雪軒與雪巖乃是知好友,對中堂,雪巖能做到的,雪軒當然也能!”

“哈哈哈!好!好!”王有齡這麼回答,不僅是形勢所,更因為胡光墉的一層關係在內。可自如此說後。不論以後如何,他王有齡就算是真正地和珅手下了。而且,他這一句話,也終於讓和珅終於放下了心。

“雪軒既然如此快,實是大我心啊!今天有雪軒之助,大事可以為之…。”

“中堂誇獎,有齡實不敢當…為中堂辦事是有齡的本份。”王有齡既然橫下了一條心要跟著和珅到底。就不再遮遮掩掩了,主動問道:“還不知中堂今喚卑職來…究竟所為何事?”

“有大事!”

“大事?”和珅點點頭。隨即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大聲喝道:“王有齡!”

“卑職在!”王有齡慌忙起身,畢恭畢敬地答道。

“傳我令!你立即帶著上海道、兵備道和團練協防的兵丁和鄉勇,以我的名義,把附近凡是出入、途經上海的所有關口全部給我把住!一個都不能放過!”

“喳!”王有齡連忙應道,接著有些不解地問了一句:“中堂…難道已有長混入上海不成?”

“什麼長?長這才剛到杭州呢。哪有這麼快到上海?”

“這…中堂,既不是長,那守住各處關口又要卑職幹什麼呢?”

“哼哼…。”和珅獰笑道:“幹什麼?我要…收稅!”

“收…收稅?”王有齡嚇得目瞪口呆、‮腿雙‬軟、臉白,差一點兒就一股坐到了地上。

和珅這麼做,等於是和朝廷對著幹。要知道收稅沒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徵收可不是小事。這種事一旦傳了出去,被彈劾不算,鬧不好還有更可怕的後果。王有齡一想到將來會有把明晃晃地大刀架在自己脖子上,就忍不住打起了顫。

“中…中堂…此…此事…萬…萬…萬萬…。”王有齡嚇得牙齒打架,結結巴巴地連一整句話都說不出來了,滿頭的汗水,心急如焚。

和珅卻是一臉地平靜,沒有一絲害怕的表情。不僅如此。見了王有齡這種樣子,他反而大笑了起來。

“怕什麼!你儘管去辦,不會連累到你的!”

“中…中堂…卑職不是自己怕,是…是怕…怕給中堂您帶…帶來麻煩啊!收稅此…事,可萬萬做…做不得!”瞧著王有齡哭喪著臉,一副比死了老爹還難看的表情,和珅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轉身拿了盞茶遞了過去。

用顫抖的手捧著,好不容易才喝了口水,王有齡這才稍微平靜了些。但那既驚恐又緊張的樣子。依舊掛在臉上。

既然要人辦事,就得讓人放心。王有齡選擇了自己。和珅怎麼也不會叫自己人吃虧,當下就把自己地想法告訴了他。

現在製造局資金短缺,朝中又有人卡著錢不放,和珅本來第一個念頭就是立即進京直接找咸豐去要。但是,轉念一想,就算能要到錢,這一來一去,時間也等不了人,實在不是上策。而且,朝中那些人既然這麼做,難保不會有著後招,要知道這些傢伙向來做大事沒本事,但扯皮的功夫可不是一點點,要是拖延時間長了,上海的事就更不可收拾了。

“你要戰!我便戰!”和珅也不是好欺負的,急了兔子還咬人呢,何況還是和珅?既然有人用釜底薪來對付自己,和珅索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這才想出了強行收稅的毒招。

況且,和珅這稅也不是莽撞而為,收的是有名堂的,並不像王有齡想象的那樣,是師出有名。

先,和珅是製造局大臣與督辦團練大臣,本就有著一定地籌集銀兩權利,可以向所在地方官府要求協助,徵要部分財物來彌補所缺。另外,製造局和鄉勇的銀子戶部早已經批了下來,只不過因為有人暗中作梗,刻意拖延而已。

有此兩點,和珅只要以長近,漕運阻。稅金無法北運的名義,打著為朝中解憂的旗幟,用印代戶部徵收稅款,隨後再把戶部所批的銀兩以稅收地名義讓戶部自己拿回去,就可以輕易解決眼前地難題。

說簡單點。就是朝中給他打了白條,他拿著地方稅落自己口袋,再拿這白條替地方納而已。這麼一來,既能解決自己銀兩問題,又能讓對手吃點苦頭,還能借此把上海周圍的徵稅權轉移到自己手中,實在是一舉三得的好辦法。

不過這辦法雖好。但也要地方配合,所以王有齡在其中就顯得舉足輕重。只要王有齡同意。肯跟著和珅幹,並聯名上折,朝中的那些傢伙就只能是啞巴吃黃蓮。也正因為如此,和珅這才會把王有齡招來,與他挑明一切。

聽和珅這麼一解釋,王有齡才鬆了一口大氣。既然上面有大個子頂著,又有著說得過去的理由。王有齡也別無選擇,只能按著和珅的意思去做。當下商量了一下細節後,王有齡就急忙忙地跑去辦此事了。

上海可不比前些年,自從成了通商口岸後,上海地各處厘金、稅項等是一年高過一年。而且,如今太平天國在南邊叛亂,正攪得半個江南天翻地覆,上海作為商業大城。又是南北匯之地,更顯得異常重要。

和珅來這麼一手,是朝中那些人怎麼都想不到的。當他地奏摺送到京城的時候,頓時引起了震動。要知道經由上海地稅銀每月就有上百萬兩,一旦被掐斷,中央地財政立即就陷入了困境。不僅如此。咸豐看過和珅洋洋千字的奏摺後,更是然大怒,把肅順等人找來臭罵一頓不算,還讓戶部儘快支付銀兩,以換取和珅在上海強奪地稅收大權,避免內部矛盾化。

短短的二個月裡,和珅靠著上海撈了一大筆銀子,不僅解決了資金危機,還多出來不少。當咸豐地聖旨和戶部的銀兩同時到達上海後,和珅也快地出了稅收權。不過經這一次。和珅也留了個心。稅權是出去了,可他並沒有放棄這塊肥。同時也沒有撤消一切關卡。他要借用嚴防長的名義,繼續對來往客商、行人等一律徵收厘金,免得到時候再出諸如此類之事。

經此一事,和珅隱然間成了上海的土皇帝,把一切大權全牢牢捏在了手裡。這個結果是他一開始都沒想到的,換句話說,肅順等人這次是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反而成就了和珅如今在上海說一不二的地位。

資金問題剛解決完,辜鴻銘的那位同學威廉就到了上海。這個消息讓和珅大為高興,船到當天,和珅親自去碼頭接,並熱情洋溢地把威廉接到了自己府中。

“威廉先生,非常謝您能來中國。”由於和珅不懂德語,辜鴻銘臨時作為翻譯,為威廉擺下了接風酒。

“相閣下,謝謝您地熱情款待。辜和我是老同學了,請您放心,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能力幫助中國的。”威廉不是什麼政客,而是真正的工程師,說話也沒那種拐彎抹角的腔調,再加上普魯士人一向嚴謹的格,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很快就讓和珅對他有異常地好

酒酣耳熱後,賓客漸漸悉起來,就著製造局的事,慢慢把話題引伸了出去。

威廉以工程師的角度和兵工專家的身份,給製造局提了不少建議,同時也向和珅大致講述了一下克虜伯的歷史,與普魯士的情況。

“作為一個普魯士人,我非常同情你們中國的現狀。就像我們普魯士一樣,直到如今,普魯士的上空依舊籠罩在惡鷹的翅膀下,至今都沒能完成德國的統一…!”

“惡鷹?”和珅有些不解地問道。

辜鴻銘知道和珅不清楚普魯士地歷史,連忙解釋了幾句,和珅才明白,威廉所說地惡鷹是曾經的拿破崙大軍,與今地法國、英國和奧匈帝國。

“驕傲而優秀的爾曼人!卻始終不能讓德國重新統一,這是每個普魯士人的悲哀!”威廉明顯有些喝多了,傷地說道:“德國現在還不如你們中國,正處在四分五裂的狀態下。正因為這樣,我才願意接受辜的邀請,來中國幫助你們。因為我希望,你們中國將來和普魯士一樣,驅趕走天空的惡鷹,獲得最後的勝利!”威廉是個一個大爾曼民族者,也是德國統一的堅定支持者。在歐洲,普魯士雖然是一個軍事強國,但因為英、法、奧匈帝國的各自利益,始終阻礙著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進程。

來上海,不僅是看在辜鴻銘的面子上,作為皇族的成員,威廉還有著另一層的使命。雖然中國現在已經衰落下去,但畢竟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之一,它的潛力是所有有眼光的人都不容忽視的。如果能和中國搞好關係,並取得外和政治上的支持,對普魯士統一德國有著不小的幫助。

正因為如此,威廉受皇族的委託藉此機會來尋找可能存在的盟友,同時又以克虜伯家族的身份,開拓中國的軍火市場。

威廉不善掩飾自己,很快就向和珅說出了真正來意。這個目的是和珅沒有料到的,在和辜鴻銘仔細商量後,他馬上把握到,這不僅是對普魯士有利,對中國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不過,和普魯士結成聯盟,這不是和珅能夠做主的事,必須要得到咸豐的同意才能確定。和珅一方面含糊其詞地“答應”了威廉的要求,把他穩在上海替自己建兵工廠,另一方面讓辜鴻銘收集歐洲的一切資料,著手進行對此事上折的步驟,做好說服咸豐的準備。

威廉的確是一位優秀的專家,到上海沒幾天就投入了工作之中。由於有這麼一位人才在手,兵工廠的建立比預計快了許多,不出一個月,所有機械和人員全部到位,製造局的兵工廠在威廉的管理下,嚴格按照克虜伯的一切標準開工了。

可惜的是,現在的兵工廠限於條件只能以製造彈藥和修理槍械為主,而槍支和大炮的製造必須等待鐵廠、鋼廠的建成才能繼續。雖然這不能不說是一件遺憾。不過,對這麼短時間內就能夠對彈藥達到自供,以和珅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安了。

和珅還沒來得及把普魯士的事上折咸豐,一間,咸豐的一道聖旨卻到了上海。聖旨裡意思非常簡單,說是讓和珅立即上京敘職,並有事要和他相商。

吃不準究竟是什麼事,在聖旨面前,和珅也沒辦法耽擱。不過該做的還是得做,和珅先把製造局的大權給辜鴻銘,再把鄉勇的軍權暫劉銘傳和華爾兩人,再讓王有齡等人配合,接著又把一切財政轉移到了胡光墉手上,免得自己不在上海時被人趁機手。

等安排完這些事,和珅這才坐船從上海離開,轉道天津,趕回了京城。

(兄弟明天外出有事,回來會晚些。我會盡量保持更新,如實在來不及,還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