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三十七章揮灑自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捲風雷九州第三十七章揮灑自有百萬甲官道,一隊三千人左右的士兵凱甲整齊,全副武裝,急向東穿行。整支隊伍人雖不少,可除了腳步間出輕微的沙沙聲外,卻沒其它一絲雜音,就連手中的武器和馬蹄也特意用厚布纏繞著,以免在碰撞中出聲響。

這支隊伍沒有打著任何能分辨來歷的旗號,不過從士兵的裝束和腦後的辮子來看,應該不是太平軍。但他們的穿著卻和朝廷的八旗、綠營又不相同,而且和一般的鄉勇也有所兩樣。人人都是一式的短打,裁剪非常緊身合體,口也無碩大的兵、勇等字記號,隊伍中裝備的武器也非常統一,絕大多數都是一把三尺的長刀與一杆長矛,除了服飾顏稍有區別的幾個人間還配帶著一把罕見的六響槍外,另有三百人的小隊全副裝備著新式洋槍。

三千人以三人並排同行,在官道上連成一條長龍,要不是來到近前,一里開外本就沒人能現有這麼一支隊伍在快行軍。可奇怪的是,在這一支堪稱兵的軍隊之中,卻有著一頂青小轎混雜起中,四個彪悍的轎伕輕鬆自如的抬著它,健步如飛。

“劉松山,還有多久到湖州?”小轎的側口突然掀起,一位容貌清矍的中年人探出頭來,向走在轎前的軍官問道。

“回撫臺大人,現離湖州還有二十里。”這位叫劉松山的軍官聞聲立即回馬與小轎並行,壓低聲音。恭敬異常地答道。

“二十里?”抬頭瞧瞧天,那人微一沉嚀後即道:“傳令!加快度,正午前必須趕到湖州!”

“喳!”劉松山連忙抱拳應道,隨後提起馬鞭打著座騎,一路傳令而去。

放下轎簾,明顯到行軍的度在軍令下後快了許多,人坐在轎中也比剛才更為顛簸。雖然是在官道,但這麼快地度。轎伕有再好的本事也難免控制住搖晃,要是一般人坐在裡面早就被顛的暈頭轉向了,可那個被稱為撫臺的人卻沒有一絲不適的表情,相反在轎裡的他反而微微閉上了眼,藉著行軍的空隙養起了神。

似乎這種行軍方式他早就習慣已常了,而且整支隊伍在他下令後除了度加快外,更未有任何其它變化。看得出,能把軍隊訓練成如此有素地人實在是不簡單,而恰恰親手訓練出這支隊伍的人正是坐在轎中地這位被稱為撫臺大人的前任湖南巡撫,現任江蘇巡撫左宗棠。

一月前,左宗棠接到朝廷調令,卸任湖南巡撫轉調江蘇巡撫。以左宗棠的聰明才智當時就猜到這封調令的始作俑者肯定是和珅。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現在和珅正在上海督辦團練,主辦製造局。又署理著兩江軍政。而他在湖南雖幹得風聲水起,卻因與曾國藩之間惡,鬧得湖廣之地人人皆知。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而且和珅與左宗棠、曾國藩兩人又都是多年的故好友。以和珅的格、為人,要麼不知道這事,要知道的話肯定會從中周旋,為他們雙方地矛盾作一番化解。但現在三人各處一方,和珅遠在上海鞭長莫及,更不可能拋下上海的事不顧安危跑到湖南來,加上曾國藩統領湘軍,與太平軍打得熱火朝天,也不可能脫身而出。這麼一來,只有調開左宗棠。才是唯一的辦法。

而且左宗棠自己也清楚。和珅當年從海外回來時就幾次相邀自己去上海幫他,只不過當時自己正在湖南被聘為“天下第一師爺”正自得意滿,準備白手創下一份偉業,這才謝絕了和珅的邀請。

說實在話,左宗棠與和珅多年沒見,的確很想去上海見見老友,而且他現在與曾國藩鬧得很不愉快,換個地方也正合他的心意。

說到他與曾國藩的惡,實際上還是兩人的政見、軍事見解和格差異導致,曾國藩以文人領軍,幾年中就把湘軍擴大到如今規模,地確是個罕見的奇才。可惜,曾國藩並不是聖人,從開始幾次失敗的心智不堅定,鬧著要自殺,到後來又為打敗太平軍,故意放縱湘軍上下燒沙搶掠,用金銀、女子來勵軍中士氣,還為了保全名聲,不惜在湘中以亂賊的名義大開殺戒,不但妄殺無辜,還順手除掉了一批威脅到他的官員…。這一切,都讓左宗棠越看越不順眼,一方面是恨曾國藩自己不爭氣,另一方面又惱曾國藩心太過狹窄,不求王道而使霸道,促使湘軍軍紀敗壞如斯,百姓死傷無辜。

左宗棠才高氣盛,哪裡看得慣這個?幾次勸說無效後,更是惱怒。自前次兩人大吵一番後,他每每見到曾國藩“面斥人非”對他亦不假辭,從而鬧得不可開

“哎…曾滌生啊!曾滌生!等長敗後,如此桀傲不訓的湘軍你拿什麼去收拾?難道你只懂得一個殺字麼?到時候我瞧你怎麼向天下人代!”回憶著在湘中所見地一切,左宗棠忍不住嘆聲搖頭,雖然兩人已在名義上劃地斷,但實際上左宗棠卻是面冷心熱之人,人已離去,心中卻依舊為老友的將來暗暗擔憂。

此次去江蘇赴任,考慮到江南長猖獗,左宗棠不敢大張旗鼓,只帶著親手訓練出來的三千鄉勇夜潛行,繞道趕往蘇州。

這三千子弟兵是左宗棠多年的心血,人數雖然遠遠不及曾國藩的十萬大軍,但軍紀、訓練、戰鬥力等等,是湘軍本無法相比的。

他這支隊伍,名義上是鄉勇,實際上卻是新軍。當年他在上海見到克勞維茨的《戰爭論》後,回鄉潛心研究了好幾年。並對照《孫子兵法》、《尉僚子》等古兵書,在太平天國起事後不久,投下重金這才試練而成地。

雖然因為武器缺乏,更沒有什麼火炮裝備,但左宗棠對這支隊伍所下的心血是無法估量的。就是和珅地鄉勇與他這支軍隊相比,也有所不及,從人員地配置。軍隊結構,訓練科目等等。左宗棠不僅據克勞維茨的思想打造,還加進了許多中**事地華。以同樣武器配備相比,可以說他這三千人地隊伍,絲毫不比世界上任何先進國家的軍隊差半分。

午間前,左宗棠準時趕到了湖州。湖州尚在朝廷手中,到了湖州接下來地路基本就安全了,進了湖州城。左宗棠讓湖州知府吳綺幫著安排宿營之地,準備在湖州休息一後,明直接趕往蘇州。

吳綺此人名滿江南,是當朝有名的詞人,一手小詞風月豔情,筆調秀媚,清新為尚,以秀逸見勝。傳唱天下。

既到了湖州,左宗棠當然要見一見這位詞中大家,而且湖州雖不屬江蘇,但與江蘇毗鄰,同飲太湖之水。左宗棠任江蘇巡撫,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楚太平軍在江蘇的情況。邀見吳綺,也有這一層意思在其中。

“撫臺大人路過鄙境,匆忙之中卑職準備不全,還請多多海涵啊!”

“呵呵,只暫住一,綺園兄不必如此客氣…。”左宗棠笑盈盈地拱拱手,向吳綺打著招呼,一同進了知府後堂。

“綺園兄大名如雷貫耳,宗棠早就想一慕其容,卻一直未有機會。此次赴任途中恰恰路過貴地。能見得綺園兄一面。也算不虛此行了。”

“卑職不敢…卑職只是薄有微名而已,哪裡談得上什麼如雷貫耳?倒是撫臺大人先在湖南名聲大振。有天下不可一無湖南,湖南不可一無左宗棠之稱,當得上名震天下。而今又帶兵強將赴任江蘇,挽救天下子民於水火之中,今卑職能有幸見到撫臺大人,這才是不虛此生啊!”

“呵呵,綺園兄太客氣了。”吳綺的詞做的不錯,沒想到馬功夫也不簡單,幾句話讓左宗棠聽的特別舒心。

“綺園兄的‘思時候,憶時候,時與相湊。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傳誦天下,如此詞才令宗棠折服。今**我在湖州一見,也算是各了其願,各不所虛啊!”人敬一尺,我還一丈,左宗棠就是這麼一個人,何況吳綺地詞他一直很喜歡,今天能看到真人心裡非常高興,當下也笑呵呵地捧了他一下。

有左宗棠這一讚譽,吳綺滿心歡喜,雖然表面上還謙虛幾句,但暗地裡卻已經樂開了花。

“綺園兄,宗棠明就將進江蘇地界,你可知現今長在江蘇的情況否?”吳綺前一刻還陶醉在被人讚譽的滿足之中,下一刻左宗棠就把話鋒一轉,問到了當前局勢上。一時間他沒回過神來,愣了愣後才開口答道:“回撫臺大人,江蘇局勢不容樂觀,湖州與江蘇接壤,又同在太湖之畔,江蘇的消息卑職雖知不盡詳,但也能向撫臺大人解釋一二。”

“哦…那就有勞綺園兄細細道來!”左宗棠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吳綺先默默整理了一下思緒,這才開口道:“而今長佔了南京,接著又攻下楊州、鎮江之地,太湖以北大半落入長之手,半個江蘇已經丟失。原江蘇巡撫楊文定楊大人在蘇州之戰殉國,江南提督鄧紹良,鄧軍門重傷,要不是於中堂拼死血戰,打退長的話,整個江蘇就不復存在了…。”這些左宗棠都知道,他需要的不是大局分析,而是當前太平天國的動向。聽到這裡,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吳綺是揚州人,說到家鄉倫陷時不由得掉了幾滴眼淚,摸出手絹擦去後,接著說道:“聽聞賊羅大綱在蘇州城碰的頭破血,無功而返。回到南京後被洪逆好一頓責罰,要不是有偽王石達開在旁相勸,差一點兒就給砍掉了腦袋。據民間傳,羅大綱為報蘇州之仇,正在整軍待旦,再攻蘇州,要血洗全城,以雪前恥。”

“再攻蘇州?哼哼!還想血洗全城以雪前恥?此人好大地口氣!”左宗棠冷冷一笑,出不屑一顧的表情。

“撫臺大人所言正是!”吳綺順著口風連忙道:“這羅賊大言不慚,別說有於中堂坐鎮上海,手下兵數萬。而今撫臺大人又親領強軍接印江蘇,哪裡容得如此跳樑小醜招搖?以卑職來看,羅賊如不攻城尚有一線生機,要不然必當命喪城下!”

“哈哈哈!好!說的好!”左宗棠大笑道,揮手問道:“除了此事,還有其它消息否?”

“這個…。”吳綺想了想後,猶豫地說道:“消息倒是有還有二個,但卑職怕是誤傳,不敢隨意稟報。”

“直說無妨,是非我自會判斷。”左宗棠大方地向吳綺示意道。

吳綺這才說道:“卑職聽聞長打算北上,又一傳言說長要西進。但如今羅賊正準備南攻,以卑職來看,這長東南西北四方居然要三方齊出,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中有詐。以卑職認為,羅賊南攻是真,至於北上、西進完全是不可能的。撫臺大人你想,江南、江北兩大營擺在那邊,長不破兩營怎麼北進?何況西邊曾大人的湘軍又牢牢佔據主動,長如何分得出兵來?”吳綺不愧是詞人,做的一手好詞腦子也不笨,分析地頭頭是道。不過左宗棠卻沒聽進去他的這些分析,但關於太平天國打算北上、西進的消息卻讓他暗暗琢磨了起來。太平天國自起事後,軍事行動有時暗合兵法,有理有章,但有的時候卻橫衝直撞,毫無章法。與太平軍道打得多了,左宗棠早就不相信按常理了,他現在只相信自己所見的,和自己推斷的一切,至於別人的話,最多隻是拿來參考一下。

這時候,有人突然來報,說是湖州城外現了一支軍隊從江蘇境而來。遠遠望去有數千人,軍容整齊,不知是敵是友,請左宗棠與吳綺上城頭一觀。

“難道…難道是長殺來了?撫…撫臺大人,這…這如何是好?”吳綺剛才還在侃侃而談,轉眼就嚇得面如土,要不是左宗棠在,估計早癱倒在地了。

左宗棠卻是一臉輕鬆,拍拍手笑呵呵地站了起來:“有長?呵呵,正好拿來祭我手中之劍!綺園兄,來!來!來!隨我上城一觀,瞧瞧我手下好兒郎的殺敵英姿如何?”(推薦票,請大家踴躍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