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卷神州飄搖第五章螳螂捕蟬雀在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卷神州飄搖第五章螳螂捕蟬雀在後藏在屏風後的人居然是肅順,咸豐見他出來後向他擺了擺手,示意他在剛才和珅坐過的那把椅子上坐下。

在和珅來前,肅順就在咸豐這了,藏到屏風後也是出於咸豐的主意,要不然他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這麼做。

等肅順坐下後,咸豐這才開口問道:“肅愛卿,剛才於景和的那些話你都聽清了?”

“回皇上,奴才聽清了。”

“既然聽清了,對此事肅愛卿又有何見解呢?”肅順低眉答道:“回皇上,以奴才愚見,於中堂的這番話似乎並不無道理。”

“哦,你也如此看?”咸豐意外地瞧了肅順一眼,問道:“肅愛卿不是一向與於景和不和麼?今怎麼幫著他說起話來了?”

“回皇上,奴才與於景和只不過是政見不合,之間並無什麼私仇。何況奴才作為席軍機,先考慮的是皇上與國家大事,至於個人恩怨並不在其中。”

“好!肅愛卿公私分明,實乃股肱之臣!”咸豐嘆道。

“皇上,奴才只不過盡人臣本分,不敢受褒獎。荀子有言:敬而遜,聽從而,不敢有以私決擇也,不敢有以私取與也,以順上為志,是事聖君之義也。”

“呵呵,肅愛卿大義朕心中清楚,不必謙虛。”雖說肅順借用荀子的這句話是表明自己地立場,同時也變相拍了咸豐的馬。尤其是聖君二字,讓咸豐心中聽得異常舒服。

“既然如此,肅愛卿是贊同於景和之見嘍?這外部該當設立?”肅順謹慎答道:“回皇上,奴才以為這外部的確當設立,但眼下時機尚未成,草草新建並不妥當。”

“唉,朕也是如此想。可於景和所說的也不是危言聳聽,如對外事務不早處理的話。光靠理藩院本不成。”

“這個奴才也知道,不過如今朝中反對者眾多,外部又牽涉理藩院、禮部等,常言道,牽一而動全身,部院之間調整對國家影響太大,如按於景和所想建成了固然是好。萬一建不成怎麼辦?雖然皇上聖明,答應了於景和明朝議,但以奴才來看,明朝議的結果並不樂觀。”咸豐讚賞地點點頭:“肅愛卿所言甚是,朕也是如此顧慮。可於景和所慮也有他的道理,朕在其中實在是兩面為難那。”肅順微微一笑,說道:“奴才倒有一個法子,或許能解皇上之憂。”

“哦。有何辦法快快道來。”肅順是咸豐第一心腹,對他尤其信任,咸豐一聽他有辦法,連忙急問道。

“皇上何不如效仿世宗皇帝另立一衙門,用來總理各國事務呢?”

“這不是比於景和所想地動作更大麼?朝中難道不會有人反對?”咸豐驚訝問道。

肅順有成竹地笑道:“於景和所為是想以禮部替代理藩院,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卻是接管以往禮部和理藩院所執掌的對外事務。其兩者質不同,只需由皇上下旨,按世宗手建軍機處祖制辦即可。”

“這又有什麼區別?”咸豐一時間沒想明白,有些疑惑。

肅順仔細解釋:“新衙門可由軍機處、各部調人員組成,並可派王大臣坐鎮其中,按軍機處慣例向皇上直接負責,不屬六部行列,獨立與外。這樣皇上既能親自掌握外事務,又能封堵朝中各人之口,解決了難題。還不影響朝政。實乃兩全其美之策。”咸豐這才恍然大悟,特別是肅順話裡點明新衙門仿效軍機處。由皇帝親掌外事務,這一點尤其重要。雖然咸豐不可能真正親自出掌,但在幾方牽制下完全可以限制新部一方獨大,避免外事務脫離皇帝掌握之中。

“肅愛卿此言地確有理!這才是老成謀國之道!”咸豐這下定心了,樂得哈哈大笑。

肅順連忙趁熱打鐵,讓咸豐在明朝會中趁著辯論機會乾坤獨斷,把這事給定下來。同時心裡暗暗得意,如果以和珅初想所立外部,對他的地位是個極大的威脅,而這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卻能依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受影響,非但如此,他還能借著和珅的這次動作,為自己攬到不少權利。

肅順的能力是百裡挑一的,眼光也不差,和珅想建外部在他看來的確是個好主意。作為席軍機大臣,他也看到了理藩院、禮部之間地問題,同時更為漸增多的外事務而到煩惱。

和珅一出手,恰巧給了肅順一個機會,趁著和珅引滿朝眾人眼光的時候,他卻暗暗策劃,利用咸豐對自己的信任在旁推波助瀾,給和珅下了一個套。

現在藉著和珅與反對派的矛盾,肅順別出心裁提出了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意見,還拿世宗皇帝作例子說服咸豐,不能不說老謀深算。

其實與和珅相比,肅順並不強多少,關鍵還在於一明一暗,與咸豐之間的關係。和珅雖然是咸豐的老師,現在又與咸豐有親,但說到親密關係卻遠遠比不上肅順。要知道肅順是鄭親王之弟,同出皇族,與咸豐又是從小好,兩人關係密切之極。在這點上,和珅本就無法與肅順競爭。

而且,和珅回到京城時間不長,肅順在京中深蒂固,勢力龐大,不僅是和珅比不了地,就連恭親王奕訢也望塵莫及。何況,一個在明一個在暗,肅順這一手和珅本無法防範,再說回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設立一事。在肅順的嘴裡與和珅地嘴裡說出來效果完全兩樣,要不是有這層顧慮,和珅又何必提出以整合主客清吏司來替代真正的外部呢?

這時候,和珅還不知道宮裡生的事,正坐在回家的轎上琢磨著明朝會地說詞呢。

“老爺,您回來了。”到了府門,張權早就守在門外。見和珅轎子剛落連忙跑上前去,小心翼翼地幫他捲起轎簾。

踏進府中。第一眼就見到新婚的子蓉兒笑盈盈地站在院中,等待著自己。

“相公辛苦了,蓉兒已經準備了飯菜,相公早餓了吧?”進屋後,蓉兒幫著和珅脫去朝服,並擰了一條巾輕輕幫他擦去額上的風塵。

“你吃了麼?”外面地天已經黑了,和珅走到桌前。看看了還未動過的一桌飯菜。

蓉兒微笑著搖搖頭,坐到他地對面,並親手為和珅倒了一杯酒。

“朝中事多,將來可能還會回來晚些。以後不必等我,自己用飯即可,如果過了吃飯時間,你就讓廚房給我留點剩菜就行。”

“那怎麼成?”蓉兒淺笑道:“相公在外奔波勞累都不怕,我這個做子的在家等相公也是應該的。”和珅舉起的筷子頓時微微一顫。愣在半中。

“相公,你怎麼了?”和珅看著蓉兒秀麗的臉龐,眼中卻有水氣模糊起來,彷彿一瞬間坐在面前地蓉兒變成了已經消逝而去地**,正笑盈盈地看著自己。

“蓉兒…。”和珅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黯然地搖了搖頭。

“相公。是不是又想起**姐姐了?”蓉兒從和珅地表情中猜到了些,輕聲地問道。

放下筷子,和珅長嘆一聲,默默點了點頭:“蓉兒,你知道嗎?剛才那句話當年**也曾說過,我本想與**白到老,沒想到世事難料,她居然…居然…。”

“相公…。”蓉兒是個溫柔而善解人意地女孩,走到和珅身後,用雙手環抱著他。閉著眼輕輕帖緊和珅的後背。

“蓉兒。你不會怪我吧?”和珅受到身後傳來的溫馨芬芳,輕聲問道。

“怎麼會呢?能代替**姐姐陪伴相公。是蓉兒一生的福份…。”蓉兒是個好女孩,與**相比絲毫不差,而且更年輕,更漂亮。尤其難得的是,蓉兒對自己一往情深,本就不在意**剛過世嫁給了自己,進門一個多月,她就像當年的**一般持家能幹,幫和珅把家中安排的井井有條。

可沉浸在老母、愛離去地痛苦中,和珅暫時還無法用平常心來面對蓉兒。雖然他們成婚已經有一段子了,但始終未能圓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不過,蓉兒非常體諒和珅的心情,非但沒有怨恨,反而更以全心全意愛著和珅,試圖用自己的真心來融化和珅那一顆已經漸漸冷卻的心。

和珅不好,但不是聖人,蓉兒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雖然心中對**的懷念依然如故,但隨著時間漸漸逝去,在蓉兒地真心相對,夕相處下,和珅就算是泥人也不會不動心。

反手摟住蓉兒的細,和珅把她抱在懷裡,低頭望著她那雙清澈的會說話的眼睛:“蓉兒,這些天苦了你了。”

“蓉兒不苦,蓉兒知道相公心裡才是真苦。”

“謝謝你…蓉兒。”

“相公…。”當天夜間,久久未至的子終於來到了,紅燭之下,蓉兒嬌豔的秀容彷彿要滴出水來一般,微微顫抖著,用期待而有些害怕的心情緊緊抱著面前的丈夫,向他敞開了自己的一切。

第二的朝會,和珅早早就到了宮中班房。

“於中堂,您來地好早!”幾位官員見和珅,笑眯眯地拱手行禮。和珅也帶著微笑向他們一一回禮,並親切地打著招呼。當然,這些與和珅談地官員有些是和珅的人,有些是恭親王奕訢地,要不就是朝中的清之類,至於肅順、杜受田、倭仁那一派的,見到和珅要麼就是馬馬虎虎地拱個手,要麼就是裝著沒看見,鼻子裡輕哼一聲而去。

“老師,沒想到您已經來了。”恭親王奕訢身著團龍朝服大步走了進來,瞧見和珅在笑容滿面地向他問候道。

“奴才見過恭王爺。”和珅如今有太子太傅之職,可以不用向奕訢問安了,但基本的禮節卻依舊是少不了。

“老師,聽說今朝會是要談外部之事?老師心中可有把握?”奕訢還禮後向和珅使了個眼,兩人走到角落,輕聲談起來。

“有無把握此事都要做,如今國際局勢你也知道一二,外部設立迫在眉睫,我們再也不能聽之任之下去了。”和珅對這位弟子依舊如昔,神鄭重地答道。

奕訢點頭嘆,在中國除了和珅、辜鴻銘等人外,要說誰對洋人最瞭解的,就是這位皇帝的弟弟,當朝的恭親王了。尤其是和珅沒有回京時,整個北京上下只有奕訢最具有對外眼光,早在和珅當年的誘導下,奕訢對洋務之事特別熱心,加上多年的磨練,使他成了朝中洋務派的帶頭人。

“老師主倡提議,以禮部為主,新建外一部,本王覺得此舉正中時局是利國利民之良策。不過,朝中反對勢力眾多,就怕今朝會會有不利老師的地方。”

“呵呵,就算刀山火海也義無反顧,何況昨皇上已找奴才詢問過此事,並答應只要奴才今能反駁了那些人就下旨新建外部。”

“如此甚好。”奕訢沒有出意外之,說道:“皇上與老師之談本王已經知道一二,而且本王昨夜也已與其他大臣商議,今必定支持老師,把這外部建起來!”奕訢的雙眼炯炯有神,帶著微笑看著和珅,和珅心中不由的一陣動,對這個弟子他由於怕咸豐猜疑,回京後並未多接觸,更拒絕了他幾次好意。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奕訢依舊會不遺餘力地支持自己。

“不過…請老師小心。”奕訢用兩個人才能聽得見的聲音在和珅耳邊說道:“昨夜肅順也進了宮,而且進宮比老師還早,但出來卻比老師晚了不少。也不知道皇上與他談了些什麼,以本王猜測估計也與今之事有所聯繫…。”(請大家多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