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说网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说 阅读记录

第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二十五集第十章谈判桌上尽可以推挡拖延,消耗时间,秘密易也是寂寥无声,静静进行,但战场上的角力却是明刀真,血横飞,军事行动更不会因为外谈判而稍停脚步。

九月二十八上午,丹西的东线部队连占刺槐等三郡,兵锋抵达了荆棘堡城下。

丹西知道,想要在新国土上构筑稳固的新统治秩序,就必须要建立强而有力的基层政权,如此方能在获得民众支援的基础上,将保王分子的破坏力降至最低。

事实上,这也是对付叛者、破坏分子和乡村游击队,建立巩固后方基地的首要途径。

后世有不少狡猾的侵略者都仔细研究了丹西的军事扩张史,并从中获得许多启发。

任何入侵行动,不管民心如何对外方有利,因为分属不同民族,总有心怀不者存在,而这些人的游击扰,也令任何正规部队头痛。

不过,只要军队不触及兵民对抗的底线,建立起强有力的基层政权,就等于封死了游击扰的破坏分子的活动空间,辅之以其他怀柔手段,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加以绝。

尽管丹西收编了不少降军和山民义军,途中也陆续有保王分子投诚加入,因为需要派部队深入民间,宣传和协助建立基层政权,此外还要留下人马据守战略要地,控制补给线,故而当丹西的东线部队开至荆棘堡城下时,仍因兵力分散而只剩九万左右。其中,猛虎骑兵、詹鲁降军和山民义军各为三万左右。

当东线的混合部队抵达时,凯鲁的北线主力部队因为地理距离较长,须占领和巩固的州郡较多,故而还得过上六七天时间,他们方能赶到参战。

保王方面,四万军据守京城,十万勤王部队背城驻扎,与丹西的九万人马隔着一条宽仅十几米的浅水小河遥相对峙。

太子在东,保王在西,各自扎下营垒。

兵临城下的场景终于出现了,荆棘堡及周边地区一派紧张的战前气氛。

不过,这场战争同一般的入侵和防御战还是有所不同。

两边都显示亲民姿态,做出绝不扰民的庄严承诺,首都周围的老百姓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逃难现象。

比起其他州郡,比起贫困山区和穷乡僻壤,首都居民向来都会受到政府的特殊优待。因而,荆棘堡周围的大多数人子要好过一些,他们既不作保王,也不作太子,而把这当作一次与己无关的政治内讧,一次难得一见的军事表演。

附近村民爬上房顶树梢,城内市民跑上城墙,希望看到两支大军对垒厮杀的壮观场景。

很长时间没打过仗的首都居民,这回大眼福和耳福。军队扎营筑垒,传令兵和斥候兵骑马到处飞奔,使者在两方之间来回穿梭,骂阵的战士们跑到河边,扯开嗓子吹嘘自己,辱骂对方。

这些从事心理战的特种兵,分贝之高,可以传出很远。

他们骂的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詹鲁盆地的乡俚土语,俏皮的、辛辣的、鄙的、直指器的,什么都有,听得女人耳发红,听得男人哈哈大笑,甚至引来阵阵掌声。

当然,与一般战场两军壁垒分明不同的是,在双方北侧,即丹西的右翼,盖亚的左翼,狄龙的营地傲然矗立于一个小山丘上,一万圣瓦尔尼骑兵在此驻防。

这个第三方部队存在,使得战场的形势变得非常微妙和奇特。

狄龙一副事不关己,两不相帮的样儿,紧守军营,但谁心里都清楚,这支军队可以随时倒向某方,给另一方以沉重打击。

丹西和盖亚都得到了狄龙的出兵相助承诺,都不想去冒犯于他,更希望他加入本方作战,但谁都不敢轻信这一承诺,为小心起见,都派出部队防范,以免本军的侧翼遭到突袭。

在对垒的两支大军中,都存在速战派和缓战派的分歧。

丹西希望尽早结束荆棘堡战役,好马上赶往半岛参战,那里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贝叶则建议稳妥行事。一旦凯鲁的大军到来时,狄龙也可以完全置之不理,全军都能放手攻城。

君臣的意见最后统一为四个字──见机行事,敌速战则速战,敌守御则不主动进攻。

荆棘堡方面,盖兰主张坚守。

他认为,敌军一路乘胜而来,气焰正盛,锐气人,打起来并无必胜的把握。

如若据城防守,争取打成长期消耗战,令丹西无法分兵进入半岛参战,也许对方会同意和谈,开出合适的价码。而且,长期坚守可以静观其变,寻求度过难关的机会,比如,丹西长期在异国攻城,粮草不济,引发民怨,后方不稳,甚或沙漠帝国统一半岛后赶来相助等。

如果一意出城,孤注一掷,成功了当然好,失败后却是彻底丧失一切。席尔瓦在巨木堡坚守半年,最后不也能奇迹般地反败为胜么?敌军之计,我军也可以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