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五十五章卧塌碾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卷神州飘摇第五十五章卧塌碾转兮难眠其实不仅是陈玉成,远在前线的石达开与李秀成也看出了眼前的严峻。作为太平天国最有军事才华的将帅,面对如此局势究竟何去何从,各人心里自有一本帐。
几乎是同时,石达开与李秀成上书天京,劝天王洪秀全让城别走,并提出了大转移的方针,以集中兵力击破包围圈,然后再用空间换时间,打破朝廷企图步步蚕食,一举围剿太平天国的计划。
可惜的是,洪秀全连洪仁玕的话都听不进去,哪里还会听得进他们两个的建议?当接到天京传回来来的旨意后,石达开与李秀成一起对书长叹,一展莫愁。
有和珅、奕訢等人坐镇中枢,整个朝廷的战争潜力完全给调动了起来。加上此次围剿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湘、淮、新三军,此三军从本上说几乎都是和珅的嫡系,相互间虽有争功之嫌,可在整个战术安排上却井井有条,进展顺利。
先是湘军,湘军在三军中的实力最大,人数也是最多的。湘军主力从太平天国西侧正面攻入,与石达开的部队进行接战,以攻城占地为,逐一收复失地。同时,湘军的另一部,即曾国荃的吉字营从两广而上,由西南侧突出,一举拦截断太平天国的占领区之间联系,汇合湘军主力,直
南京。
其次是淮军,李鸿章的淮军自两江出,也分成两路,一路配合湘军作战。在曾国荃大军切断太平天国占领区后,完成各乡镇的收复工作,另一路沿江北上,以洋洋炮为倚仗,牵制石达开守城各部,稳扎稳打。
最后就是左宗棠地新军了,经过中英大战后的新军损失颇大。虽然和珅想尽办法对新军兵员进行补充,可以新军的特殊。短时间内这些未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暂时还形不成有效的战斗力。正因为这样,新军在这次战术中没有承担主攻的任务,而是配合湘、淮两军,把李秀成的部队死死拖住,再利用战场给新军新兵练兵机会,轮换上阵。
开战仅仅三个多月,太平天国在安徽地占领区就全部失守。浙江的占领区被分割成几小片,在淮军地攻击下,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另外,湖北、江西、江苏三地,也在湘、淮两军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兵力分散的太平军只能依靠城墙防御勉强维持守势,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一一落入朝廷手中。
从这一切来看,太平天国的剿灭为时不远了。没有了英国人暗中支持,落西山的太平军
本就不是强大的三军对手,等打通道路后,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就在三军地掌握之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随着前方战事的顺利,和珅的心情也一好过一
。在军机处处理完政务后,和珅独自前往乾清
西南的南书房,刚迈上台阶,就听到小皇帝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传来。
推门进去,只见倭仁端坐着,小皇帝正站在他面前摇头晃脑地背诵着《论语。为政篇》,倭老夫子面带笑容,双目微闭,一手抚须。看样子甚是意。
和珅见他们一个背的专注。另一个听的入神,连忙摆手制止了正要提醒小皇帝的太监。让他先退去,然后悄悄走到一旁,带着微笑观看这一老一小。
没一回儿,小皇帝就把为政篇背完了,虽说字句背诵中略显得有些生涩,可通篇下来,却没有一字背错,看来他地确下了不少功夫。
“为政篇有二十四章,先贤曰,为政以德,教化世人,当孝、悌为上。皇上背的不错,但更要理解其中深意,还得平细细琢磨,
三省才是…。”
“学生明白…。”小皇帝虽年幼,却聪明机灵,听到倭仁夸奖自己,有些欣喜地点点脑袋。
“皇上好用功!”和珅此时开口说道,笑着向他们走去。
听到声音,小皇帝与倭仁向和珅望来,见到是他,小皇帝连忙向和珅喊了声老师,恭恭敬敬地以师礼相见。而倭仁也是面笑容,把手中拿着的《论语》放到一边,站起身来向他拱手行礼。
和珅是太傅,虽在朝堂之上依旧要对皇帝行跪拜大礼,在这却是皇帝的老师,受皇帝一礼也是应当的。至于倭仁,由于新皇登基,两垂帘,对太平天国又在战事中,朝中事务异常繁忙,和珅一人平
并没有过多的
力去时时教导小皇帝,为了不耽误小皇帝地学业,他特意与两
太后商议后,又为小皇帝选了一名老师,而这个老师就是被称为理学宗师的倭大学士了。
倭仁的理学造诣很高,当小皇帝的老师绰绰有余,何况和珅只安排他教皇帝平圣人之书,至于其他方面并不让他过多
手,也是怕皇帝这些东西学多了,避免变得和以前的倭仁一般。虽然和珅政务繁忙,不能
来此,但每隔几
还是尽量
出空来,关心一下皇帝的学业。
见和珅来了,倭仁与他客套几句后,也知趣地告辞离开,等书房内只剩和珅与小皇帝两人时,和珅这才笑眯眯地问道:“皇上,这些子学了些什么?”
“倭老师教了学生《论语》还有《大学》。”
“不错。”和珅点点头,《论语》和《大学》各为四书其二,朱熹更是把它们奉为儒家经典,倭仁作为理学宗师,以此两本书入手,也无什么不妥。
不过,这些书里都是强调以德为证,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如在天下太平之时。或可有用,但如今世界弱强食,这种思想却有些格格不入了。
但是,为君者不明明德,不知礼,也做不成一个好皇帝,这也是和珅主动提议倭仁担任小皇帝老师的一个原因。倭仁虽有不少缺点。但这人地儒家风骨却是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而且理学中的明明德、亲民地纲领更是国家统治地基础。和珅也是出于这个目的,赞扬了小皇帝几句。
“老师,您今是否还给朕讲故事?”听到和珅赞扬,小皇帝既高兴又兴奋,同时目光中还
出了期盼地神情,拉着他地衣袖急问道。
“皇上想听什么故事?”和珅笑着问道。
小皇帝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上次老师说到西洋国。能否再讲些与朕听呢?”
“当然可以!”和珅点点头,先请小皇帝坐好,随后这才说起了故事。
和珅教皇帝的方式并不像倭仁一般,尤其是皇帝年幼,让他死记硬背并不是最恰当地方式。倒不如以故事提起皇帝的兴趣,用此潜移默化,间接影响皇帝的成长与判断力。
皇帝还未长大成*人,在这个年纪正是塑造的好时机。咸丰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但他的儿子却是个不错的学生。和珅用这种特殊地教学方式,很快就引起了小皇帝的兴趣,而且由于和珅平里又不像倭仁那么死板,故事说的生动有趣,小皇帝对这两个老师的态度,明显是对和珅更亲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