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手機站wap.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眾所周知,周有三公,一文兩武,劍主雖列其一,又是僖公的劍道之師,地位崇高,但他不聞塵事,一心在岐邑宮修天人之道。因此便剩下文夏淵,武宰孔兩人輔助天子,算得上權頃洛邑。但除了他們兩人外,還有三臣四家也是整個周室權利的基石。”狐姑頓了頓,又道:“其中姬少支便是三臣之一,由於他是周之宗室,擁有的土地奴隸在周朝算得上數一數二,並擁有在都城中修築自己小城的權利,常年聚族而居,封地多達十邑,戰時便可為天子提供數萬至十萬的士兵,因此極得天子寵信。
據我在洛邑觀察,此人好大喜功,嗜殺好成
,手段狠辣陰毒,驪姬早在一年前便與其拉上關係,送來犬戎美女無數,乃至寶
。原本想通過天子下詔,達到廢太立幼的目的,卻沒想到陰錯陽差,公子成為他的首要目標。”
“那虢君如今在洛邑…”重耳深憂慮,他不由得想起另一個因他而國破家亡的對頭來。
“不太清楚,不過此君很難再掀起風,他已是寄人籬下之葉,自身難保,談何報仇。”狐
姑又搖了搖頭道:“不過若公子處於牆倒眾人推的局面,他再來
上一腳,也麻煩得緊。”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重耳嘆道:“此去洛邑無朋友。”狐姑愣了半晌,
言猶止道:“也不竟然,縱然是好朋友,若利用不好,那便是壞的,壞的若利用好了,那便是好的。”
“希望如此吧。”重耳突然策馬向前馳去,慢慢長途,不若去逗逗車箱中的兩位美女,以解心頭之憂。
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多大的災難都趟了過來,他不是怕死,有了小鳳的前車之鑑,最讓他害怕的是分離,是相愛的人不能團聚。
子一天天過去,好在沿途風光秀美之處不少,重耳索
放下心事,一心一意的遊山觀水,更何況還有兩個千嬌百媚的大美女作陪,亦算得快樂逍遙。
果然如大家所料,沿路平安無事。不過即使有人侵犯,重耳也絕不驚慌,他的六千鐵騎,前後左右拱衞車隊,只是很快就得和韓少堅他們分手,因為再往前幾十裏便是周王都洛邑的邊城入口,大隊兵馬只能駐紮外城平原。
能帶入王城的只有三百親衞,以及祝史的貢品護衞。
遠遠的,城市輪廓漸明,王都在目。
今年的冬霜來得特別早,平原上一片凍土,車馬難行,雖是沃野千里,但仍是塊未開發的土地,只居住了少數的牧耕百姓,大多數人均被保護王城安全為名給強行遷移,因此整個王城之外,人煙稀少,與西周的王都鎬京有着天壤之別。
周室之族悠久遙遠,第一代祖先名曰棄。據説棄很小之時,便對農事極興趣,遊戲中亦學着大人們種植豆、麻、黍、谷等物。待他長大後,更是
研耕種之法,又善於識別適合種植的土地。凡是他耕種的黍谷產出總多出別人幾倍。
遠近百姓聞之,紛紛向棄學習,糧食大增。
當時的天子帝堯便封他為大農師,教導天下百姓耕種之法。
幾年過後,天下糧食豐足,人人頌揚棄的功德。為酬謝棄的功勞,帝堯又封棄為頜地的首領,號為后稷,並賜他為姬姓。因此誕生了姬氏諸族。
周室之興盛也始於此。
公劉之後,又經過近十代的傳承,周室出現了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首領--古公亶父。被周室尊稱為太王的古公亶父大力振興后稷,公劉的事業,使之部落強盛。經過數年的經營,太王率部一舉擊潰戎夷諸夷,使得戎夷望其喪膽,紛紛遠避,而遠近各族聞古公亶父仁義勇武,都來歸附,使周室聲威大震,成為西方最強大的部落。
又經歷兩代人,周室在文王姬昌的帶領下,佔據了渭水兩岸近千里的領土,國勢益強大。
當時間殷商為天下共主,周室名義上亦為殷商諸侯。一切源於其它諸侯的妒忌,也始於殷紂的愚昧,他聽信崇侯虎之言,將姬昌抓了起來,囚於鬮裏。
便是在這些被關的子裏,姬昌苦心鑽研,演算出‘易經’八八六十四卦之法。而後經呂望、辛甲等大夫的盡力營救,送美人和千里馬與紂王,殷商不僅釋放了姬昌,還賜其弓箭、斧、戟等信物,令姬昌為西伯,有代天子征伐西北諸侯之權。
姬昌在準備充分之後,向四周的犬戎、密須等夷族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並徹底擊潰夷族,使其再也無力侵犯周國,解除了周國的後顧之憂。而後,姬昌又向不服從周國的西方諸國發起進攻,先後滅了崇、稽、芮等國,一時威震天下。
而殷紂不顧眾上臣的反對,依然沉溺了酒美人之中,對周室的強大毫不在意,説:“天命在於王者,我是王者。姬昌若不敬王者,必然會受到上天的懲罰,既有是天,我們又何必理會於他呢。”姬昌為了
近中原,將都城遷至豐地。一年後,姬昌去世,太子姬發即位,開始稱王,是為武王。周室追諡古公亶父為太王,季歷為季王,姬昌為文王。
武王即位後,以姜太師為軍師,周公旦為宰相,召公、畢公為輔臣,繼續文王的事業--擊敗殷紂,王於天下。
經歷多年準備,武王率兵車三百乘,勇士三千,甲士四萬,於孟津會合天下(電腦閲讀)諸侯,征討殷紂。二月甲子,周朝及天下諸侯兵至殷商都城朝歌的郊外--牧野之地。
殷紂聽聞武王來攻,頓時慌了手腳,盡編都中奴隸入軍,得兵卒七十萬,親自統領,出此相敵。然而紂軍雖眾,卻俱無鬥志,才一接戰,便四散而逃,甚至背叛紂王,倒戈相擊。
紂王逃回城中,穿上朝服,登鹿台**而亡。
武王見洛水伊水相間之地平坦開闊,既有黃河之險,又居天下之中,就命周公在此營建洛邑,作為周朝的陪都。
亦名鎬京。
而自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鎬京被破,不得已,才遷都洛邑。即使是新都,但其名號與宮殿羣均保持老都的風貌,甚至連鎬京著名的三宮也整體模仿,完整的再現武王時代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