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28章茭給那太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血淋淋地拿了一個人頭,出宮覆命去了。從此以後,那蕊香天天受着皇上召幸,誰也不敢在背地裏説一句怨恨的話,深怕因此得禍。嬪妃被殺,卻觸惱了皇后娘娘。

這位皇后原長得十分俊俏,道光帝起初把她升做皇后的時候,夫之間十分恩愛,但是皇后仗着自己美貌,她對待皇帝卻十分嚴峻。

這皇帝因愛而寵,因寵而懼,他見了皇后十分害怕,因害怕而疏淡。自從即皇帝位以後,和皇后終年不常見面,自己做的事體常常瞞着皇后。

那皇后因皇帝疏遠她,常常和那班妃嬪親近,心中不免有了醋意,只因自己做了皇后,不便因牀笫之事和皇帝尋鬧,但皇帝在外面一舉一動,她在暗地裏卻打聽得明明白白。

如今聽説因寵愛一個蕊香便殺死一個宮嬪,便親自出宮來見皇帝,切切實實地勸諫了一番,説:“陛下當以國事為重,不當慾,誤國家大事,尤不當在宮中輕啓殺戮,違天地之和氣。”幾句話説得又正統,又大方。皇帝原是見了皇后害怕的,當下便“是、是”地應着,再三勸着皇后回宮去,但是皇帝心下實在捨不得蕊香,看皇后一轉背,他立刻又去把蕊香傳來陪伴着,到了夜裏,依舊把她召幸了。

一連又是三夜,他兩人終不肯離開,後來還是蕊香勸着皇上,説:“陛下如此寵愛賤妾,皇后不免妒恨,陛下為保全賤妾起見,也須到皇后宮中去敷衍一番。”皇帝聽她的話,這天夜裏便到皇后宮中去。誰知這一去,惹出禍水來了。

原來皇后打聽得皇帝依舊臨幸蕊香,心中萬分氣憤,便打主意要行些威權給皇帝看看,趁勢制服皇帝。這夜皇帝到皇后宮中去,皇后正悶着一腔子惡氣,兩人一言一語,不知怎麼競爭吵起來。

皇后大怒,不一會,只見兩個宮女從牀後面揪出一個美貌女子來,望去好似妃嬪模樣。可憐她上下都穿着單衣,深身索索地發抖,那一段粉頸子上,鮮紅的血一縷一縷地淌下來,她一邊哭着,一邊爬在地下,連連碰着頭。

皇后不住地冷笑,説道:“好一個美人兒!好一個狐媚子!你哄着皇帝殺死蘭嬪,再下去,你便要殺死我了。”説着,又回過頭去對皇帝説道:“陛下不常到俺宮中來,沒有夫的情分,我也不希罕,只是陛下在外面,也得放尊重點。怎麼不論腥的臭的都拉來和她睡覺?不論狐狸妖都給她封了妃子?這種妖做了妃子,俺做皇后的也丟臉。

陛下打量在外面做的事情俺不知道嗎?陛下和這妖睡覺,俺都記着遭數兒:在敬事房睡了四夜,可有嗎?在遇喜所睡過三夜,可有嗎?在綠陰深處睡過四夜,可有嗎?在御書房裏又睡過四次,有嗎?

陛下和這妖睡覺,也便罷了,為什麼一定要殺死蘭嬪?又為什麼把別個妃嬪丟在腦後,一個也不召幸了呢?”皇后越説越氣,拍着牀前的象牙桌兒,連連罵着“昏君”那皇帝坐在椅子上,低着頭,只是不作聲兒,忽然皇后傳侍衞官:“快把這賤貨拉出去殺了!”侍衞官便上去拉着那女子便走。可憐這蕊香哭得和淚人兒一般,拉住侍衞官的袍角,只是嚷道:“大爺救我的命罷!”侍衞官揪住她的手臂,橫拖豎拽地拉出了寢宮門外,隨即把她殺了,提頭去覆命,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卻説皇后怒殺蕊香妃子的事,很快傳遍皇宮,個個都聽得目蹬口呆。如今做書的趁這個當兒,把清宮裏“萬曆媽媽”的故事説一説。

原來這萬曆媽媽便是明朝的萬曆太后,據説在明朝萬曆年間,清太祖帶兵打撫寧,被明朝的兵士抓住,關在撫寧牢監裏。清兵營裏送了十萬兩銀子給明朝的太監,太監替他去求着萬曆太后。

太后對萬曆皇帝説了,把太祖放回國去。從此清宮裏十分萬曆太后,直到清兵入關,便在紫城東北角上造着三間小屋,裏面供着萬曆太后的牌位,宮裏人都稱她萬曆媽媽。

從清世祖傳下來,每年三百六十,每天拿兩隻豬去祭着萬曆媽媽。管萬曆媽媽廟的,是一個老婆婆。

這個老婆婆每夜酉正二刻趕着空車兒出城去,到子正三刻,車箱裏裝着兩口活豬,老婆婆自己跨着轅兒,趕着車,到東華門口候着,不點燈的。這豬車進去了,接着便是奏事處官員擎着一盞圓紗燈,跟在車子後面進來。

接着又是各部院衙門遞奏官和各省的折弁。再後面,便跟着一班上朝的官員到朝房去的。清宮規矩,紫城裏不許張燈,只許奏事處用燈,講官用燈,南書房用燈。

此外上朝陛見的各官員都站在東華門外候着,見有一盞燈來,便搶着去跟在後面。紫城裏行車的,只有這祭萬曆媽媽的豬車。

那老婆婆把車趕進了東華門,沿着宮牆向東北走去,到了廟門口停住,見有人出來幫助她,把豬殺了,洗刮乾淨,整個放到大鍋裏煮了,祭着萬曆媽媽。祭過了,割成大塊兒,送到各門去給侍衞官吃。

那豬是白水煮的,不加鹽味。另有大缽兒盛着白汁湯。侍衞吃時,不許加鹽味,也不許用湯匙筷子,只許用解手刀把割成片兒,拿到小碗裏去吃。起初大家因為淡吃着沒有味兒。

後來侍衞中有一個聰明的想出法子來,拿原高麗紙切成小方塊,浸在好醬油裏煮透,又拿到太陽裏去曬乾。每到值班,各把這紙塊拿一疊藏在身邊,到吃的時候把紙拿出來。

泡在湯裏,蘸着豬吃着,它的味兒鮮美無比。一面吃着,一面把宮中的事體説出來,説到悽慘的地方,大家不覺打起寒噤來。

話説皇帝自從那夜和皇后吵鬧過,後來到底還是皇帝自己認了錯,皇后才罷休。從此以後,皇帝怕皇后吃酸,便常常到皇后宮中去住宿。便是有時召幸別的妃嬪,也須有皇后的小印,那妃嬪才肯應召。宮裏的規矩,皇帝召幸妃嬪,原要皇后下手諭的。

自從幹隆帝廢了皇后以後,這個規矩已多年不行了,如今這位道光皇后重新拿出祖制來,道光皇帝便不敢不依。

你道祖制是怎麼樣的?原來是除皇后以外,皇帝倘要召幸妃子,只許在皇帝寢宮裏臨幸,不許皇帝私下到妃子宮裏去的,那管皇帝和后妃房裏的事體的,名叫敬事房。

那敬事房有總管太監一人,馱妃子太監四人,請印太監兩人。總管太監是主管進膳牌、叫起、寫冊子等事體的,馱妃子太監是專馱妃子的,請印太監是到皇后宮中去領小印的。

那膳牌把宮中所有的妃嬪都寫在小牙牌上,每一妃嬪有一塊牌子,牌子頭上漆着綠油漆,又稱作“綠頭牌”總管太監每天把綠頭牌平鋪在一隻大銀盤裏,如遇妃嬪有月事的,便把牌子側豎起來。

覷着皇帝用晚膳的時候,總管太監便頭頂着銀盤上去,跪在皇帝面前。皇帝倘然要到皇后宮中去住宿,只説一句“留下!”總管太監便把這銀盤擱置桌上,倒身退出屋子去。皇帝倘然不召幸妃嬪。

也不到皇后宮中去,便説一聲“拿去!”那總管太監便捧着盤子退出去。皇帝倘然要召幸某妃,便只須伸手把這妃子的牌子翻過來,牌背向上擺着,那總管太監一面奉着盤子退出去,一面把那牌子拿下來,給管印太監,到皇后宮中去請印。

皇后的管印太監一面奏明皇后,一面在一張紙條兒上打上一顆小印,給那太監,那太監拿着出來,給馱妃太監。

那馱妃太監見了膳牌和小印,便拿着一件黃緞子的大氅,走到那妃子宮裏,把小印紙條兒給宮女。宮女拿進去給妃子看了,服侍妃子梳洗一番,宮女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