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宮女不避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今做了皇太后,這殺安得海的事體,為什麼不和俺商量,卻和六爺去商量?這不但六爺眼中沒有俺這個皇太后,且在太后眼中,也明明是瞧俺不起。如今我不求別的,只求太后賜俺一死,免得俺在皇上跟前丟臉。
老實説一句話,那安得海是俺打發他到山東去的。如今殺了安得海,明明是剝俺的臉皮,叫俺在宮中如何做得人呢?”説着,又大哭起來。
慈安太后是一個幽嫺貞靜的女子,如何見過這陣仗兒,早氣得手腳索索地抖,説不出一句話?,掙扎了半天,才掙扎出一句:“俺從此以後不問朝政了,諸事聽憑聖母太后管理去。
本來皇上是聖母皇太后的皇上,俺只求老死在宮中,吃一口太平飯兒,便也心滿意足了。”慈安太后説着,擔不覺下眼淚來。
兩宮正鬧得不得開的時候,忽然説萬歲爺來了,這時同治皇帝也有十二歲了,身材長得很高大,穿着輕衣小帽,十分清秀,他走進屋子來,向兩宮行過禮,便問皇太后為什麼生氣。
慈安太后便告訴他殺安得海的事體,原來同治皇帝年幼,素來不問朝政,終裏在皇宮裏遊玩着,一切事體都由兩位太后主政。
所以殺安得海的事體,同治皇帝並不知道,如今聽慈安太后説了,才哈哈大笑道:“這個王八羔子狗奴才!殺得好!”慈禧太后聽皇帝罵人,把臉也變了顏,忙站起身來回宮去。這同治皇帝也不理會,帶了諳達太監們到內苑遊玩去了。
你道這同治皇帝為什麼這樣切齒痛恨安得海?原來安得海在宮中掌權久,那三四千太監趨附他的也有,怨恨他的也有。安得海人又長得漂亮,專在西太后跟前伺候。西太后這時年紀也只二十七八歲。
正在盛年的時候,又愛和太監説笑。便有許多人説安得海並不是真太監,是外邊人混進宮來,行從前呂不韋和嫪毒的計策。
同治皇帝年紀雖小,人卻十分乖覺,聽了旁人的言語,心中本已十分恨這安得海了,後來安得海得了慈禧太后的歡心,越發不把別人放在眼裏,他連皇帝也侮辱起來了。
有一天,安得海正和一班太監們站在太后寢宮的廊下説閒話,遠遠地見皇帝走來,那太監們個個垂下手,上去請過安。惟有那安得海不獨不上去請安。
他連手也不垂下,那皇帝便大怒,便喝叫:“拉去!用家法!”那安得海才害怕起來,忙跪下來磕響頭求饒。
慈禧太后在屋裏聽得了,便把皇帝喚去了,反狠狠地將皇帝訓斥了一場。説安得海是先皇手裏得用的奴才,便有小過失,也須先請太后的示,才能動家法。幾句話把個小皇帝氣得在背地裏拿小刀砍着他玩的泥人的腦袋。伺候皇上的太監問皇上是什麼意思。
那皇上惡狠狠地説道:“是殺小安子。”如今聽説安得海被慈安太后傳旨正法,皇上心中如何不喜。
講到這位同治皇帝,因自小生長在圓明園和熱河行宮的,那兩處地方的宮卻沒有大內一般森嚴,離街市又近,自幼兒便有太監們抱他到市上去遊玩,後來長大起來。
那市井一切遊玩和街道上熱鬧的情形,他都看在眼裏。如今進得京來,自己又做了皇帝,殿陛森嚴,宮庭寂寞,把個活潑的小皇帝關得心中十分煩悶。
便有一班小太監伴着皇上,想出種種遊玩的法子來哄着皇上,什麼踢氣球、踢毽子、游水、跑冰、船、唱戲,各種遊戲都玩着。
玩到高興的時候,皇上也夾在裏面玩,那恭親王的兒子載澄,也和同治皇帝同年伴歲,同治皇帝在圓明園在熱河,都是載澄和他做伴玩耍的。
如今兩人多年不見了,同治皇帝把他傳進宮去,兩人依舊在一塊兒玩耍,那載澄又是一個淘氣的小孩子,在京城各處地方遊玩,又學得許多淘氣的遊玩法兒,他兩人都拿小太監做玩物,後來,同治皇帝又想出一個“摜”的法子來。那“摜
”的玩法兒,要身材瘦小,
肢靈活。先拿一張板凳,叫小太監站在板凳上面,那上身向後彎轉去,手尖兒接着自己的腳後跟,肚子
起,一個身體好似一個蔑圈兒,再把兩條腿摔過去接着手尖兒,這樣子摜着,愈摜得快愈好。
摜到七八十個,那板凳面上的地位一絲也不許移動,那班小太監初練的時候,不免肢生硬。被皇上用兩手在他肚子上硬按下去。
立時吐出血來死的也有,把骨按斷的也有,從板凳上摔下來磕破腦袋立刻死去的也有。一天裏面總要
死幾個小太監來,任你太后如何勸説,他總是不聽。
後來這摜的事體,宮裏的小太監人人會了,一時把這法子
傳到外面去,頓時京城裏面各戲園裏都學習起來。
同治皇帝年紀到了十四歲,智識漸漸地開了,再加上載澄在一旁提調着,便慢慢地找宮女玩兒去了,一時被他糟蹋的宮女也不知道有多少,後來還是慈安太后暗地裏留心看出來,便對慈禧太后説,要給皇帝提親事了。
這時慈禧太后自從和慈安爭鬧以後,便老實不客氣,凡事獨斷獨行。每天垂簾聽政的時候,遇有大臣們奏對,慈禧也不和慈安商量,也不待慈安開口,便自管自下諭旨。慈安看看沒趣,從此着着退讓,連臨朝也不臨了。恭親王雖是忠心於慈安的。
但見慈安沒有膽量,自己又要保全命,只得轉過方向來,竭力去聯絡崔總管、李太監,託崔、李兩人替他在慈禧太后前説好話。
那慈禧太后初時知道殺安得海的事體是恭親王主謀的,便把恭親王恨入骨髓,常常想借別的事體革去他的職,後來還是榮祿勸住,説六爺不但是皇家近支,且是先朝顧命之臣。
再者,先皇有密詔在他們手裏,怕他們狠了,他們索
拿出密詔來,於太后臉上不大好看。慈禧聽榮祿的話果然不錯,便只得暫時罷手。
那榮祿卻在暗地裏拉攏恭親王,他知道恭親王是一朝顧命,無論如何總是排擠不開的,還不如籠絡他,叫他幫西太后的忙,這時恭親王正在勢孤的時候,見有人來招呼他。
他樂得順水推船,倒在慈禧太后的這一面,處處謹慎小心,聽慈禧太后的命令。這慈禧太后添了一個大臣幫助,卻也把她從前的仇恨一筆勾銷。只可憐把慈安太后撇在宮裏,冷冷清清地也沒有一個心腹可以商量得的。
但是在慈禧太后心中,還認做咸豐帝的密詔在慈安手中,還懼憚三分,不敢立刻下毒手。實則那張咸豐帝的密詔,早已不在慈安太后手中了,也不在恭王手中,卻在醇王福晉的手中。當李蓮英見了遺詔,去告訴西太后,西太后忙託人去求着醇王福晉。
醇王福晉聽了,立刻套車趕進宮去,走進屋子,恰巧咸豐帝斷了氣,醇王福晉趁眾人不曾到來的時候,忙在皇帝身邊搜得密詔,藏在衣袋裏。
她滿擬拿去給慈禧太后看的,又怕從此多事,便拿去藏在自己家裏。哄着慈禧太后,只説不曾拿到,這一來,免得兩宮多生意見。
二來,也叫慈禧太后心裏有幾分恐懼,不敢過於欺侮慈安,這原是很好的法子。到同治皇帝成年的時候,慈安和慈禧為了皇帝大婚的事體,雙方又各起爭執。
原來同治帝年紀漸漸長大起來,於男女之間的事體也有些一知半解。再加上同治帝在宮中隨處亂闖,宮女們也不避忌,那太監們閒空下來,攢三聚五地也歡喜講些風故事,這一天正是大熱天,午後,太后正息着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