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86章便故意失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從閻敬銘做了户部尚書以後,他要討好皇太后,到年底造冊子的時候,便把許多閒款一古腦兒地都報告進去。皇太后一看。

忽然平空多出七百多萬閒款來,便吩咐李蓮英去把這筆款子提進來,一併充作建造頤和園經費。有了這許多錢,便把這座頤和園造得格外富麗堂皇。到光緒十九年上,便把這座園子蓋造得端端整整。

那監工大臣便請諸位王公大臣去踏勘,這一天,恭親王便一早起來,帶了許從大官員們進園去。做書的也趁此機會,把這頤和園的大略情形説一説。頤和園原是清漪園的舊址。

在京城外西北面地方,離京城大約二十里路。背靠着萬壽山,把一?昆明湖圍在園裏,從東角門進去,過仁壽門,殿屋十分高大,便是仁壽殿。

進殿門,門裏面院子中央有一座月台,第一層台上平列着四座大鼎,第二層對安着盤二龍二鳳的銅缸兩座。

殿裏面設着烏木寶座,殿門封鎖着。向西面走不多幾步路,上面有一個匾,寫着“水木自親”四個字,西面便是昆明池,池北面有一座“樂壽堂”這一座堂,將來便是皇太后的寢宮。

堂前也有一座月台,一旁有一座亭子,蓋造得好似暖房一般,全是玻璃蓋成。亭子裏面藏着柏樹一株,樣子好似珊瑚一般,又曲曲折折向西面走去,經過幾十丈的迴廊,北面有一座山,山頂上有一座台,名叫國華台。

這座台蓋得有幾十丈高,台下有一殿,殿名排雲殿,殿屋九間,十分寬大,太后便在這座殿上坐朝。殿裏面有一副對聯,上聯寫着:“萬笏晴山朝北極”下聯寫着“九華仙樂奏南薰”殿的兩壁造着幾十座什錦櫥,高接棟宇。殿階十四層,月台上平列着銅鼎、鐵鼎各四座,銅龍、銅鳳各兩座。殿後面有一座佛香閣,幾十級階石上去,從偏門進去,門裏面一座石牌坊,上面寫着“暮靄朝嵐常自寫”七個字。

又從北面上去,是一座寶雲閣,蓋成八卦樣子,門欄棟檻都是生鐵鑄成。閣裏面三座長方桌,也是銅鑄成的。從寶雲閣向東面下去,便是太湖假山。山有,迴環曲折,好似螞蟻窠。穿出門上去,便到了佛香閣。

閣裏面供着三座金佛,閣子後面又有一座亭子,稱做眾香界,這地方便是萬壽山的最高處。向南出去有一座門,門上題着“導養正”四個字,門前一帶短牆,抱住山頂。

靠在牆上向南望去,池面上亭台樓閣,好似盤中盆景,十分清楚。再從石向東穿出去,有一座殿,殿上寫着“轉輪藏”三個字,殿旁有幾座八角亭子。

轉輪藏原是兩座木製的寶塔。每一座塔有十幾層,每一層上面都刻着佛像。每一座藏有三丈高,夜自己轉着不停息的,後來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京城,佔據了頤和園,這兩座轉輪藏才停止不轉了。

院子裏又有幾座規,面上刻着時辰刻數。中央豎一支鋼針,太陽照着,針影指在什麼時刻上,便知道是什麼時候了。從轉輪藏繞出去,便是德暉殿,殿上匾額寫着“敷光榮慶”四個字。

這地方已在排雲殿的東面了,西面又有一座殿,名聽鸝殿。殿對面一座戲台,建造得金碧輝煌,便是將來慈禧太后聽戲的地方。東面沿着山路曲折上去,有一座亭子,匾上寫着:“畫中游”三字。

亭旁有一個石,穿出石面便矗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山川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十個字。再上去有一座亭,亭上匾額題着“湖山真意”四個字。這地方將來慈禧太后常常在這裏納涼的。

這裏已是萬壽山最高的地方了,向北面山下一望,見園牆外面十里多地方,便是京城裏的大街。亭上面又有一亭,上面題着“智慧海”三字。對面有三座園門,門上寫着“只樹林”三個字。

樓上面稍低的地方向東北面望去,幾里遠地方,平地上繞着一帶短垣,便是圓明園的廢址,在山頂上東面走去,一帶都是拿水磨方磚鋪成的大路,那路有幾里長,山嶺雖有起伏。

但這路卻鋪得甚是平坦。路的盡頭有一座亭子,名叫薈亭,從薈亭下山到景福閣,是慈禧太后每天進小米粥的地方。

從景福閣出去,走過如意莊、平安室,直到樂農軒。軒的正中安着一張御座,御座後面列着條几,左面一張西式搖椅,上面罩着黃幔。再從樂農軒向東南下去。

便是矚新樓、涵遠堂,堂前有一口方池,池水通着山泉,終着,淙淙有聲。這地方很像是從前西太后做妃子的時候住的桐陰深處,曲欄畫楹,備極清幽。

池旁有一座和堂,堂畔有一座橋,名叫知魚橋,橋的四面都造着亭台。過知魚橋又是一座院落,南北對列着四五間房屋:南面的屋子裏藏着一隻龍舟,北面的屋子裏藏着一部《圖書集成》。

又向西面過去,便是德和園。園中央蓋着一座殿宇,名頤樂殿,殿前造着一座大戲台,台共高三層,從最高一層望去,便見玉蘭堂。這地方便是將來光緒皇帝的寢宮。

殿前兩邊各有廂房十一間,每間用木板隔開,便是賞王公大臣聽戲的地方。從南面走去,便是昆明湖,沿着東牆走兩里路遠近,到了宮門口,門左面立着一座石牌,名叫“織女石”有四五尺高,是甲申年立的。

右面卧着一頭銅牛,約四五尺長,名“牽牛”對宮門造着一座白石河埠,是遊昆明湖上船的地方。沿昆明湖向西走去,有一座十七環的長橋。過橋向北行,便到龍王廟。

廟門外東西南三面都立着石牌坊。廟後便是涵虛堂,堂後面便是昆明湖,對湖西面便是玉泉山。頤和園的風景大概是這樣子的。園子裏面有電燈廠,有鐵路,有汽船。

每一處都有總辦幫辦委員幾十個人,一大半都是滿人,後來皇太后帶着光緒皇帝皇后進園去住,只是伙食開支每天要用到一萬二千塊錢。當時造這座花園,原打算待皇太后萬壽請太后遊玩着歡喜歡喜的,所以在光緒十九年上便造成。

第二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歲萬壽,便由榮祿、奕欣領頭兒預先入奏,籌備慶賀的大典。誰知到了光緒甲午年六月裏的時候,便和本開戰了。

講到中國和本開戰的大原因,還是因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鬧意見鬧成功的。只因中國的屬國朝鮮,自從國王李熙入承大統以後。

那王父李罡應還常常要干預朝政。父子之間便起了齟齠。李熙便把父皇封為大院君,原要叫他不問國事的意思。誰知那大院君越發驕橫起來了,因此滿朝文武也分做兩黨,互相傾軋。

朝鮮王沒奈何,便上表到中國來告急。慈禧太后見了朝鮮國的表文,立刻派提督吳兆漼,率同同知袁世凱,帶兵直入朝鮮宮廷,代平內亂。又派吳大澄、慶裕、續昌辦理善後事宜。

一面下諭李鴻章調動兵輪,隨同水師提督丁汝昌到朝鮮去保護。中國兵隊捉住了大院君,解回北京來,皇太后命把他幽居在保定地方。

但朝鮮國王不免有父子之情,一再上表求釋放他父親。誰知這大院君釋放回國去,卻暗暗地私通了本。本便派了大臣伊藤博文到天津來和李鴻章商量朝鮮事體,説吳兆漼、袁世凱這班人袒護朝鮮、拒絕本,要求中國把這兩人調回懲辦。

後來究竟依了本的主意,訂定兩國派兵保護朝鮮的條約,因此兩國在朝鮮的兵隊時時要起衝突,這時已伏下了中開戰的禍了。

後來慈禧太后在宮中處處和皇帝作對。最初光緒皇帝大婚的時候,在皇帝的意思,頗注意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慈禧太后卻定要選她兄弟桂祥的女兒做皇后,在暗地裏指使皇帝把如意遞給那桂祥的女兒。光緒皇帝心中不願意,便故意失手,把如意打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