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請兩宮查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但一個人如何忙得過來?如今裏面賞出來的,除“福”
“壽”幾個擘窠大字以外,其餘的小楷字、花鳥畫兒,都是繆太太代寫代畫的。
峒元道士忙問:“誰是繆太太?”那王爺説道:“師父卻不知道,宮裏的規矩,內外臣工,除南北兩書房內廷供奉及內務府人員以外,不是官做到二品的,不能賞福字。無論什麼大官,年紀不到五十歲,不能賞壽字。
自從到了俺老佛爺手裏,格外開恩,常常賞着字畫。老佛爺一高興,不論什麼人,都得賞賜親筆的福字、壽字,有時賞賜花鳥畫兒、小楷字兒。老佛爺從在桐陰深處當妃子的時侯,原學得一手好字畫。
但如今要賞人也太多了,一個人忙不過來,便降下密旨給各省的督撫,叫尋覓能書畫的命婦,選進宮去替老佛爺寫字畫花,那時四川督撫便把這繆太太悄悄地送進宮了。”繆太太名素筠,原是雲南人,她丈夫在四川做官,便死在四川地方。家裏境況很是艱難,繆太太的兒子雖也是一個舉人,但一時也沒有出息。
幸得繆太太能畫惲派花鳥,畫得很是工細,她又能彈琴,又寫得一手《靈飛經》體的小楷,在四川地方,靠着官場中賣她的字畫度。
如今四川督撫得了老佛爺的密旨,便夜兼程的,悄悄地把繆太太送進宮去。老佛爺一見,十分歡喜,便每月給她二百塊錢畫金,在宮中終
代老佛爺寫着字俸。
繆素筠生得身體臃腫,面目闊大。慈禧太后常常拿她開玩笑,説繆太太的身體好似不倒人兒。
但因繆太太的字畫高明,卻也很看重她。宮裏規矩,凡宮女女官見了太后都要跪拜,獨有這繆太太,太后吩咐得免跪拜。宮裏上上下下的人都稱她繆太太。繆太太做人和氣,大家都和她好。
這一天是太后的萬壽,那班妃嬪們要使太后歡喜,預先備了一頂大號的鳳冠。到了那,宮裏眾妃嬪都按品大裝起來,便叫宮女也給繆太太裝扮,繆太太果然把披風紅裙、鳳冠霞帔穿戴起來。
繆太太身體又生得矮胖,那衣冠又十分寬大,穿戴上了站在地下,越覺得臃腫了。宮女們都忍着笑,把繆太太扶去拜太后的萬壽,這時太后正坐在內殿受禮,已有許多滿州福晉格格們一齊大裝了站在太后兩旁。
忽然見繆太太打扮得繡球兒似的一個身體,滾着上來,大家已忍不住要笑了。只因光緒皇帝站在殿上,大家不敢笑出聲來,後來皇上出去了,繆太太便爬在當地行禮,望去好似一隻地鱉蟲。
慈禧太后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接着兩旁的貴婦人和妃嬪們也撐不住笑起來了,滿殿只聽得嬌脆的笑聲。慈禧太后還問誰給她打扮成這個樣兒的,説着,又忍不住笑了一陣,接着又説:“今天原是大家歡喜的子,繆太太伴着咱們玩一天罷。”繆太太忙磕頭謝恩,這一天,繆太太跟着太后逛三海,那三海地方又大,許多妃嬪貴婦跟着太后跑來跑來,那班滿州婦女都是大腳,還可以支持得,獨這繆太太是小腳,頭上戴的鳳冠又重,走一走,晃一晃。
因為太后的遊興很濃,直逛到天快晚才回宮,賞了繆太太許多珍貴的東西。繆太太謝了賞,回到自己屋子裏,真是一步也動不得了,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卻説慈禧太后自從那天逛三海回宮來,和李蓮英説:“三海地方許久不曾修理了,坍敗的地方很多,在前幾年,俺早想叫內務府修理了,只因恭親王説沒有錢,東太后又説不必修理。
直到如今,越發坍敗得厲害了,再不修理,還成個什麼花園呢?”李蓮英聽了太后的話,忙去報告給軍機大臣知道,那班軍機大臣誰不要討太后的好兒,便大家商量着叫內務大臣出面,大家籌了一筆款子,立刻動工去修理三海。
又怕三海的地方太小,便連舊時從西城到後門的一條大路也包圍了進去,造了兩座高大的白石橋,名叫“金鰲玉蝀”那三海修理完工,使請太后去遊玩。
太后到了三海一看,果然氣勢闊大,亭台壯麗,便也讚不絕口。許多親王福晉陪着遊玩,逛了一處又一處,正逛得高興的時候。
忽然慈禧太后又想起從前的圓明園來了,説道:“這三海的地方雖好,如何趕得上圓明園的萬分之一。可惜先帝也亡故了,圓明園也毀了,再要和先帝在一般熱鬧,怕也沒有這個
子了!”慈禧太后説着,止不住掉下眼淚來。妃嬪們趕忙勸解,護衞着太后回宮來。李蓮英見太后記念圓明園,心中又有了主意。第二天,悄悄地跑到軍機處去,和一班大臣商議重興圓明園,叫老佛爺歡喜。內中有一個軍機大臣説道:“要重興圓明園,非有四五千萬銀子不辦。
即算把圓明園修理好了,老佛爺進園去遊玩,如今先帝不在了,園中處處都留着傷心的地方,老佛爺也不一定歡喜的。
俺們有這重興圓明園的錢,不如另蓋造一所園子,樣子和圓明園一般闊大。老佛爺在裏面遊玩着,既覺得新鮮別緻,又不致傷了老佛爺的心。”當時一班大臣聽了這一番議論,齊聲稱“妙!”恭親王道:“俺們老佛爺六十歲萬壽快到了,這一座花園,須在萬壽以前趕造成功,到萬壽的這一天,俺們請老佛爺進園去遊玩一天,也叫老佛爺開開心。
現在是光緒十五年,老佛爺六十萬壽是光緒二十年,在這五年裏面,這花園的工程總可以完成了。”眾大臣齊説可以成了。奕欣又説道:“若大一座花園,蓋造起來,最少也得一千多萬兩銀子。
只是這一笑錢從什麼地方出,難道叫老佛爺自己挖包嗎?”奕欣説到這裏,眾大臣一齊低着頭思索起來,這時李蓮英也坐在一旁,忽然拍一拍掌説道:“有了!有了!”眾大臣問他有了什麼好法子。
李蓮英説道:“俺們不是有每年提出的海軍經費二百萬兩嗎?如今積了已五年,有一千萬兩,咱家想來,俺們中全全是陸地,用不着什麼海軍。
便是外國,都是俺們大清朝的臣子,且都是小國,決不敢來侵犯我們天朝的,這海軍簡直沒有什麼用處。
俺們不如把它挪過來,作為蓋造花園的經費,誰敢説一個不字?再有不夠的地方,俺也有一個好法子在這裏,索藉着振興海軍的名目,開一個海軍報效捐,凡是報效海軍經費實銀七千兩的,作一萬兩算,請俺老佛爺賞他一個即選知縣做做。
再有不夠的地方,説不得俺們哥兒們挖挖包湊上了,豈不是成了!”李蓮英的話,眾大臣拿它當老佛爺的話一般看待,便大家附和着説總管的話不錯。
當時便動起公事來,先把部裏存着的歷年積蓄下的海軍經費一千萬兩銀子提出來應用。一面由皇太后皇上下諭,開海軍報效捐的例。
一面指定在萬壽山一帶空曠地方建造花園,這花園為預備皇上恭祝皇太后萬壽用的,便定名稱“頤和園”是取頤養天和的意思,這時,榮祿已經起用,在西安做將軍,他聽得京裏建造頤和園,便首先捐俸銀二十五萬兩,算是送太后的壽禮。
慈禧太后原是歡喜榮祿的,便把他調時京來,也入了軍機處,接着便有許多王公大臣報效銀兩的,你也十萬,我也二十萬。
又在報效海軍經費項下收得了四五百萬兩銀子,這一年年底,閻敬銘做户部尚書。部中照例到每年終須把庫中的存款造一本冊子報告進宮去,請兩宮查看,那冊子上列入的照例都是正款。
此外歷年查抄下來的款項以及罰款、變價的款,便拿這閒款去彌縫。二來從堂官到庫官,每年在這筆閒款上多少也分得一些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