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3章漆黑無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杜松諾諾,連忙領了將令去了。這裏楊鎬修下戰書,打發人速到興京去。一面派遊擊使安仁,沿路催督糧草,偵探敵情。卻説四路兵馬,馬林一路行得最快。

英明皇帝大軍正向界凡山進發,忽然探馬報説:“南面蘇子河一帶,隱約見明軍旗幟,此外西、北、東三面,卻不見敵軍。”諸貝勒、大臣聽了,齊對皇帝説道:“我軍向西直進,如今敵軍卻從南面橫衝過來,以我中軍擋敵人前鋒,怕為兵家的忌。請陛下下令,大軍速速改向南方進行為是。”英明皇帝聽了眾人的話,遲疑了一會,説道:“請軍師上帳!”那范文程聽皇帝傳喚,忙走進中軍營去。

皇帝見了軍師,便把上項情形説了一遍。范文程略略思索了一會,説道:“依臣愚見,我軍且莫向西,也莫向南,暫時紮營在此,再聽後報。”皇帝聽了,點點頭,傳令下去:大軍立刻扎住營頭,休得行動。一面多派探馬,四處去偵察敵情,速速回報。六萬大軍正走得急迫。

忽然下令停住,把個先鋒官扈爾漢急得搔耳摸腮,説,敵人已在前面,俺們趕快趕上去,頭痛痛地打他一仗,豈不是好?俺們既不斷了腿,又不害什麼病,好好的怎忽然在這裏前不巴村,後不挨店地站住了,養起力來了呢?”諸貝勒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看看大軍駐紮着,今天不走,明天也不走,後天又不走,急得那大小將弁,背地裏都罵“鳥軍師”到了第四天上,四處探馬都報到説道:北路上有一文明朝人馬,沿太子河正向清河城進發。東路上也有一支人馬,從寬甸進發。西路上有一支明朝人馬,從渾河一帶荒僻小徑而來。

獨有南路上一支人馬,從開原鐵嶺方面晝夜兼程,搖旗吶喊而來。英明皇帝聽了,便問軍師,這四路人馬來得何意。

范文程微微笑着説道:“清河城一路兵馬,直攻興京。雖是十分緊要,但是那路途崎嶇,行軍十分遲緩。目前興京決不有礙,那東路上的兵馬,原是打算攻我軍的背後,但是我們前鋒倘然能夠得勝,那東路的兵,也不戰自退了。至於西、南兩路的兵馬,驟然聽去,覺得南路的敵兵來得急迫。

但是臣料定,他南路的兵馬決不是主要軍隊,這是他們伏下的疑兵,引誘我們向南走去。越走越深,他卻用全力從西路直撲我的後陣,那時我們腹背受敵。

那東、北兩路兵馬,便直搗興京,叫我們顧此失彼。如今我們偏不中他的計,請陛下傳令,只用五百名兵士在南路上險要所在,拉住敵人的疑兵,在樹林深處,多旗幟,他自然不敢前進了。

陛下自統八旗大軍,直攻撫順,這一路是明朝的主力軍隊。西路一破,那三路人馬不戰自降矣。”范文程説話時候,許多貝勒、大臣圍着他靜靜地聽。

聽到這裏,那扈爾漢跳出班來,舉手伸着一個大拇指説道:“先生好妙計!”回頭一看,見英明皇帝坐在上面,他忙爬下地去磕頭謝罪,要知范文程的計算錯也不錯,再看下回分解。***卻説英明皇帝聽了軍師一番談話,恍然大悟,忙傳令留下五百人對付南來敵軍。撥一千人馬,擋寬甸一方面的敵軍。

自己卻領着八旗六萬大軍,晝夜兼程向西進發。不多幾,看看到了界凡山,吩咐扎定營頭,築起堡壘來,這時,明將杜松和劉遇節帶領三萬人馬,駐紮在薩爾滸山的山岡上,兩軍隔着一條蘇子河遙遙相對。

講到這位杜將軍,原是一位勇將,他在邊疆身經大小百十回惡戰,從不退怯,長得一身好氣力,等閒一二百人不在他眼中,他有一種古怪脾氣,每到戰的時候,便把衣服去,出一身黑來。

那刀槍着在他身上,淌下血來,他也不在意。因此,他身上處處都是傷疤,他也愛喝酒,到酒醉的時候,便下衣服來數着刀疤談論。

那戰功雖説如此,但他每次戰爭,總是在左右翼跟着主帥,從不曾獨當一面做過主帥。如今他掛着正先鋒的印,出兵到渾河地方,相過地勢,便下令把三萬人馬都紮在山岡上。劉遇節看了,便勸他説道:“從來紮營,都是靠山傍水的。

如今主帥把全隊人馬都搬上山去,倘然敵兵渡過河來,我軍從山上下來,又是累墜,又是費時。依末將的主意,分五千人馬沿河扎定。再分五千人馬,沿蘇子河上下游偵探敵軍可有偷渡的情事。

一萬五千人馬,分為中、左、右三營,靠山腳扎住。主帥統帶五千人馬在薩爾滸山岡上,遠可以瞭望,近可以督戰。”杜將軍聽了劉將軍一番話,且冷笑幾聲,不去睬他,卻依然在山岡上吃酒談兵。看看過了十多天,那對河的敵兵卻毫無動靜,杜將軍等得不耐煩起來。

便親自帶了一萬人馬,赤膊大呼,渡地河去討戰。待得劉遇節知道,趕上前去勸阻説:“兵分則力單,渡河而戰又是十分危險的事體。敵人不肯渡河過來。

他一來是防我軍在半河裏攻擊他,二來是誘我軍過河,以逸待勞。將軍千萬不可渡河。”這時明兵已大半渡過河去,一任劉將軍千言萬語,杜將軍如何肯聽他,只囑咐劉將軍緊守山營,大喝一聲渡過河去了,那英明皇帝坐在帳中,打聽得明兵已渡過河來,便留下兩旗兵士,在界凡山等待敵軍。

自己卻統着五萬五千大軍,從蘇子河上頭悄悄地渡過去,這時,劉將軍依着將令,在薩爾滸山上緊守着,老營河岸旁並無兵丁看守。誰知那建州兵馬,已是渡過大河漫山遍野而來。

這是半夜時分,明朝將士正在山上做他的好夢,只聽得四下裏一聲吶喊,那建州兵已搶上山岡來。

劉遇節從夢中驚醒過來,跳上馬衝下山去,這時夜昏黑,那敵兵擎着火把分八路進攻,好似八條火龍。劉遇節看看抵敵不住,他帶了一萬多人馬,揀那沒有火光的地方衝下山去。

這劉將軍是不曾到過關外的,他手下又都是江南兵,不地理,那建州兵卻十分悉,只揀那大路殺上山去。可憐許多明兵,只因不識道路,撞在敵軍裏,被他打得片甲不留。

便是劉將軍帶着的一萬兵士,也都因不識道路,撞在叢莽中不得身的也有。翻在陷坑裏,遭人馬踏死的也有。

劉將軍左衝右突,四下裏找路,竟找不出一條下山的道路,他奔波了半夜,跑得人馬疲乏,一個眼錯,被絆馬索絆翻了,活捉到建州大營去,他見了建州皇帝,不住口地大罵。惱了大貝勒,便在他父親眼前,一刀揮作兩段。

這一場惡戰,薩爾滸山上的明兵死了五千多人,逃去了五千多人,被建州兵活捉住一萬人馬,奪得的旗幟馬匹不計其數。這個消息傳到杜將軍耳朵裏,不覺嚇了一大跳,他渡過河足足費了一天光陰,待到傍晚時候。

那天上忽然下起傾盆似的大雨來,把個杜將軍打得和落湯雞似的,好不容易渡到對岸,那兵士們拖泥帶水地走着,人人怨恨,個個疲乏。看看到了那界凡山下,遠遠見那敵人營中全無燈火。

杜將軍心中疑惑,忙傳命兵馬站住,派探馬前去打探。誰知前面的探子不曾回來,後面的探馬卻已報到説:薩爾滸山的大營全軍覆滅!

杜將軍聽了,慌得手足無措,急傳人馬悄悄地退回渾河右岸去,他知道蘇子河右岸有敵兵攔住,便想從渾河退回去,這時便是四更天氣,天上烏雲滿布,漆黑無光,只有前面一條渾河發出白茫茫的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