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47章守候到笫三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孔、耿兩人心十分,要親自進京去朝見太宗,當面謝恩,當下便寫了一道謝恩表文,道:皇上萬福萬安,德所部先來,官兵現已安,均蒙給糧,恩同於天!

德等赴都門謝恩,聽候皇上的鈞旨,赴闕叩首,不勝戰慄之至!太宗聽説孔、耿二將將要進京來,便親自帶了許多貝勒、大臣接上去。走到渾河石岸,遇見了太宗,他住在一座黃緞的篷帳裏。

孔有德和耿仲明走進帳去,爬在地下磕頭,嘴裏説:“謝皇帝天恩!”太宗忙上去親自扶他起來。

又伸着兩手在他上一抱。兩邊站着的大臣臉上都不覺出詫異的神來,原來這抱見的禮是滿洲人十分看重的,如今太宗和孔、耿兩人行抱見禮,那班大臣心中十分詫異。

行過了禮,太宗又在帳中賜宴,並封孔有德做都元帥,耿仲明做總兵官。第二天太宗回京,耿、孔兩人也跟着進京去。

許貝勒、大臣輪替他二人接風。孔有德每天朝罷回來,住在客館裏,和耿仲明談論太宗的恩德,沒有報答的法子,後來孔有德想出一個尊號的法子來。

立刻邀集了許多滿洲蒙古的貝勒、大臣,在客館裏商議皇帝的尊號,那班貝勒、大臣一齊説願意,便請范文程擬表文,又把表文寫成滿、蒙、漢三國的文字。

趁明天大朝的時候,吏部和碩墨勒青、貝勒多爾袞捧着滿洲表文,科爾沁國土謝圖濟農捧着蒙古表文,孔有德捧着漢字表文,一齊跪在殿下,由侍衞官把表文送上龍案去。

太宗看時,上面寫道:諸貝勒大臣文武各官及外藩諸貝勒,恭惟皇上承天眷佑,應運而興。當天下昏亂之時,修德體,大逆者威之以兵,順者撫之以德。寬温之譽,施及萬方。

征服朝鮮,統一蒙古,更獲玉璽,內外化成。上合天意,下協輿情。以是臣等仰體天心,敬上尊號,一切儀物,俱已完備。伏願府賜諭允,勿虛眾望。太宗看了説道:“現在時局未定,正在用兵的時候,也無暇及此。”諸貝勒、大臣一齊勸駕,説道:“從來説的‘名正言順’,皇上功蓋寰宇,如今要用兵明國,須上尊號,才能和明朝皇帝下個敵體的戰書。”太宗聽他們説話有理,便也答應了,揀了個吉祭告天地,受“寬温仁聖皇帝”的稱號,改國號為大清,改元稱崇德元年。第二天,太宗帶領諸貝勒去祭太廟,尊始祖稱澤王,高祖稱慶王,曾祖稱昌王,祖稱福王。

奠太祖努爾哈齊稱武皇帝,廟稱太廟,陵稱福陵。封孔有德做恭順王,耿仲明做懷順王,此外貝勒、大臣都加封進爵。

一面拜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統帥,進兵到大淩河,猛戰三天三夜,打破了大淩河,捉住明將祖大壽,又放他回國去,替清朝做着偵探。多爾袞又進兵圍住錦州,消息報到明朝,熹宗便拜洪承疇做經略使。

就帶王樸、曹燮蛟、馬科、吳三桂、李輔明、唐通、白廣恩、王廷臣八個總兵官,參將遊擊守備二百多名,馬步兵十三萬人去救錦州,把營頭紮在松山城北峯山的山崗上。

多爾袞打聽得明朝兵勢浩大,怕自己抵敵不住,便打發旗牌官回盛京求救兵去。太宗得了消息,便立刻調動大隊人馬,親自統帶着,到錦州來。

京城裏的事體,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照管。不多幾天,太宗兵馬到了遼河西岸,多爾袞前來接駕,便説起洪承疇兵來攻我右翼和土謝圖親王營盤,被我們兵士打退。太宗聽了,也不説話,騎着馬帶着許多親王、大臣,到松山腳下去看敵兵的形勢。

回到自己營裏,便吩咐把大兵散開,包圍住松山到杏山這一段路,又從烏忻河紮營,直扎到海邊,攔斷了一條大路。

那明朝兵將見自己被清兵包圍住了,心裏個個驚慌起來,都打算偷偷地逃去。到第二天一清早,明朝八個總兵官都帶領本部兵馬,擂鼓吹角,直衝進噶布什賢的陣地裏來。誰知那噶布什賢已早得了太宗授的機宜,只是把守營門,掩旗息鼓地不動聲

待明兵走進營門,只看見紅旗一動,營裏面萬弩齊發,一箭一個,明兵的先鋒隊被倒了四五百人。明兵嚇了一跳,急轉身逃命。後面的人馬被前面的人馬衝動,一齊和水一般倒退下去,只聽得吶喊聲,叫嚎聲,自己踏死自己的兵馬。

也不知有多少。清國兵馬乘勢追殺,鑲藍旗擺牙喇、武英郡王阿濟格、貝子博洛內、大臣圖爾格等四路夾攻,直追到塔山地方。明兵有糧米十二堆,在筆架山地方,統被清兵奪去。

明朝將官吃了這一回敗仗,都打算逃回國去,撤退了七營步兵,靠着松山城駐紮,那清朝鑲紅旗兵,攔住了明兵的去路。第二天,洪承疇傳令猛撲鑲紅旗兵,兩軍各出,死力對敵。

正殺得起勁,明兵一見前面一簇人馬,張着黃傘,傘下面一個人,威風凜凜地騎在馬上,早嚇得心驚膽戰,撇下敵兵,紛紛逃回營去。太宗一面鳴金收兵,立刻傳集諸將到帳下議事。太宗説道:“我看明兵營中旌旗不整,今夜敵兵必逃。”當即傳令,着左翼四旗擺牙喇,合着阿禮哈蒙古兵、噶布什賢兵,連接着擺一個長蛇陣,直到海邊,攔住明兵的去路,要知明兵勝敗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卻説這一夜初更向盡,只聽得北風獵獵,刁斗聲聲。

清兵御營中列炬如晝,太宗坐在豹皮椅上,許多猛將分左右站立。御案上攤着一張地圖,太宗手指着地圖,對眾將講着敵兵的形勢,正説着。

忽然有一個將軍進帳來説道:“明軍人馬在暗地裏移動,今夜怕要來偷營,請萬歲保重。”太宗聽了,冷笑一聲,説道:“鼠輩決沒有這樣的膽量!”一句話沒有説完,忽然探馬來報説:“明兵逃了!那吳三桂、王樸、唐通、馬科、白廣恩、李輔明幾個總兵,帶了馬步兵向噶布什賢陣地上逃去。”太宗聽了,只説得一個“追”字,那左右猛將一齊走出營門,各帶本部兵馬,着地捲起一陣狂風,向海邊追去。這裏太宗又打發蒙古固山額真阿賴庫、魯克爾漢、察哈爾,各帶本部兵馬,埋伏在杏山一路,如見有敵兵,立刻攔頭痛打,不得遠追,也不得擅自回軍。

又下令睿親王多爾袞、貝子羅託、公屯濟一班主將,帶領四旗擺牙喇兵和土謝圖親王兵,前往錦州城外塔山大路上,攔截斷敵兵。又傳令達賢堪辛達里納林,率領槍炮手前往筆架山保守糧米。

又傳令正黃旗阿禮哈超哈…鎮國將軍宗室巴布海纛,章京圖辣,帶兵去攔截塔山路敵兵。又傳令武英郡王阿濟格,也去攔截塔山路敵兵,倘然敵兵要偷過塔山,可率領巴布海圖賴從寧遠直向連山路上追去。又令貝子博洛,帶兵從桑噶爾堡攔切敵兵。

又打聽得明朝郎中張若麒從小淩河口坐船逃去,便令鑲黃旗蒙古固山梅勒章京賴虎、察哈爾部下巴特鈀帶兵往前追趕。

各路兵馬奉令四出,趕的趕,殺的殺,可憐那班明朝兵丁,被清兵殺得屍橫遍野,血成河,東奔西逃,只恨爺孃不給他多長兩條腿。

太宗皇帝看着軍事順手,便命多爾袞、阿濟格調勸主要軍隊進圍塔山。又調紅衣大炮十尊幫着攻打,打破了塔山城,活捉明副將王希賢、參將崔定國、都司楊重鎮。

明總兵吳三桂、王樸逃向杏山城一帶去。太宗兵進松山,四面掘壕,緊緊圍定。當夜,明總兵曹燮蛟撤退峯山的兵隊,棄營偷逃,衝進太宗的御營來。

太宗上馬提刀,親自督戰,曹燮蛟受傷,逃回松山城去卻説噶布什賢帶兵在杏山埋伏,守候到第三天,果見前面塵頭起處,一隊明兵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