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62章無論如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只見那山門半圮,連那癩和尚也不在了。太皇太后便下旨重建清涼寺,算是太皇太后的私廟。以後太皇太后年紀也老了,行動不便,便也不曾到五台山去,只是心中常常記念着罷了。倒是康熙皇帝年紀漸漸大起來,長得人物漂亮,明強幹。

在順治手裏,已經打敗明將史可法,滅了明帝子孫福王、唐王、魯王,又趕走了永明王,打敗了鄭成功,收得台灣海島,後來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忠造反,也經八旗兵打平。

到了康熙時候,地方上十分太平。太皇太后替他請了兩位師傅:一位是河南人湯斌。一位是魏裔介。

這兩位學士天天在瀛台對皇帝講解經史,後來又請侍講學士高士奇講解宋學。皇帝也十分好學,天天和大臣們講論不倦。

他回進宮去,對宮女們講解,那宮女聽了,莫名其妙,這時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

只因面貌長得美麗,年紀又小,只大得康熙皇帝五歲,太皇太后不捨得她出宮去,把她留在宮裏,到二十二歲,還不曾招駙馬。康熙皇帝和這位姑母又最好,自幼小跟着姑母一牀兒睡,許多母保姆宮女們伺候他。

他都不要,一進宮來,便找他姑母玩兒去,後來上了學,在上書房聽了講,回宮來也找他姑母講解去。

這位太公主,原也讀得滿肚子詩書,他姑侄兩人常常談着學問,娓娓不倦,因此康熙皇帝和他姑母的情越發深厚,他兩人在沒人的時候,常常説些知心話,大家竟忘了姑侄的名分,這時康熙皇帝年紀已有十七歲了,天天和他姑母做着伴,這男女的情竇早已開了。

他姑母二十二歲,正是女孩兒情意纏綿的時候。誰知這時康熙皇帝因讀書用功過度,便得了咯血的症候。太皇太后知道了,十分憂愁,忙請御醫服藥調治。御醫説:“須安心靜養。”太皇太后意思要把皇帝搬到寧壽宮去,親自照看他。佟佳太后要把皇帝搬進慈寧宮去住着。皇帝都不願意,卻住在永樂宮裏,只要姑母陪伴他,別的宮女保姆一概不許進房子來。

太皇太后認做他是孩子氣,也便依他,那太公主終陪伴着侄兒,在病榻上耳鬢廝磨,軟語温存。康熙皇帝又長得俊俏動人,子多了,兩人情不自,便做出風事體來。皇帝償了心願。

那病竟完全好了。女孩兒家到底膽怯,便悄悄地把這件事體告訴母親,太皇太后聽了,嚇了一大跳,忙把皇帝喚來,暗地裏埋怨他。

誰知康熙皇帝少年任,定要把姑母封了妃子,又説:“倘不依我,便願不做皇帝。”太皇太后怕鬧出事來,便也只得聽他胡鬧去。待太皇太后逝世以後,康熙皇帝便索一道聖旨,把姑母封做淑妃。

滿朝文武看了十分詫異,便有御史官奏章勸皇帝收回聖旨,把太公主另嫁駙馬。皇帝看了十分生氣道:“姑母既不是朕的母親,又不是朕的女兒,也不是朕的同胞姐妹。

封做妃子,免得出宮去吃苦,有什麼使不得?”從此以後,皇帝便大了膽,揀那宮女中有姿的,便隨處臨幸。有別的宮女撞見,他不知害羞,那宮女被寵幸的,便封她做妃子,不上一年,那宮裏的妃子已有四十六個。

任你大臣如何勸諫,他總置之不理,那時有一個太監,名小如意的,情十分乖巧,在外面買了許多書,偷偷地帶進宮來,獻與皇帝。皇帝平只見侍讀學士講些經史,從不曾看見這種有趣味的書。從此他便丟了經史的學問,沒沒夜地看那些書。

看到有味的時候,連飯也不想吃,覺也不要睡,終拉着那班妃子,照書上的法兒大做起來。

有一天,皇帝坐在湖山石上看書,小如意站在一旁伺候着,遠遠地看見一個宮女走來,皇帝忽然異想天開,自己先在山子裏躲起來,吩咐小如意如此如此。

看看那宮女走到跟前,小如意上去不由分説一把拉住,把她推進去。嚇得那宮女嬌啼宛轉,只聽得山子裏哭喊一陣子,那宮女吃了虧,踉踉蹌蹌地逃了出來。

停了一會,又來了一個宮女,小如意如法炮製。皇帝這一天共鬧玩了四個宮女,心中十分快樂。可憐那宮女白吃了虧,到底也不知是誰欺侮她呢。小如意又哄着皇帝,説漢女如何如何嬌、如何如何温柔。皇帝聽了,記任腦子裏。

又打聽得文華大學士張英家裏和那尚書姚江家裏,養着許多美人。張家和姚家原是親家,兩家都娶得七八個如夫人,個個長得姿嬌豔,體態風。北京人有幾句兒歌説道:“論美人,數姚張。你有西施女,我有貴妃楊,等閒不得見,一見魂飛揚。”這個歌兒,小如意傳進宮去,皇帝聽了,便夜夜思量。講到這兩家的美人,要算姚江第四位小姐長得最可人意。

張英知道了,便去求婚,配給自己的二公子,那二公子官也做到京卿,自娶得姚家的女兒,歡喜得什麼似的,天天香花供養着,等閒不出房門一步。有一天,是皇太后的萬壽,早幾天便有上諭下來,凡漢官命婦,一律隨着滿人進宮去叩祝。

這一天,凡是張、姚兩家的女眷,因為貪玩宮庭的風景,只叫她丈夫在朝做官的,一個個按品大裝,進宮去拜壽,那張學士的二媳婦也到了宮裏,隨班叩祝過。太后傳諭,便在內廷賜宴。坐過了席,領着到上苑去遊玩,盡一之歡。

直到萬家燈火的時候,才一齊退出宮來,各個上轎回家。張家的女眷一共坐了六肩轎子,大家走出轎來一看,二少太太已經換了一個別的女人…

姚家的四小姐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問那女人時,那女人也莫名其妙,那京卿跑來一看,見自己心愛的子給宮裏偷換去了,如何不怒,便對着那女人吵嚷起來。

張學士聽得了,忙進來攔住説:“千萬莫聲張,給宮裏知道了,俺們全家人的命不保。”他兒子聽了,也只得忍氣聲地把陌生女人收下。

過了幾天,皇太后下了一道懿旨,説:“凡漢官命婦,以後一律不準進宮。”百官們看了這道旨意都莫名其妙,獨有張學士父子兩人心中十分難受。

康熙皇帝玩過漢女以後,便把宮裏幾十個旗女一齊丟在腦後。過了幾天,他覺得悶在宮裏十分膩煩,便和小如意商量,打算悄悄地偷出宮去遊玩。小如意起初聽了,不敢奉旨。

無奈皇帝生暴躁,説怎麼定要怎麼的。小如意也違拗不過,只得改換了袍褂,兩人裝作主僕模樣,偷偷地出宮去,大街小巷地遊玩。

皇帝幾十年悶在宮裏,如今滿個京城亂跑,怎會不樂。有時上館子去吃喝,有時到窯子裏遊玩,游到天傍晚,便偷偷地回宮去。誰知遊了幾天,卻游出風事體來了。

有一天,皇帝帶着小如意正在驢馬大街上走着,忽然面來了一輛驢車,車中端坐一位美貌婦人。皇帝不覺看怔了,那車轅兒撞在他身上,他也不覺得。

車廂裏的婦人,水盈盈的兩道眼光原也註定在皇帝臉上,看得他呆得厲害,便不覺一笑,這一笑,都把皇帝笑得越發呆了,那驢車在前面走着,皇帝慌慌張張在後跟着,一直跟出西直門一家門口停住,把個皇帝累得滿身是汗,氣吁吁。

他便悄悄地叮囑小如意,無論如何,今夜須把這婦人進宮來,説着,自己先回宮去了,要知那美婦人進宮與否,且聽下回分解。***卻説小如意奉了皇帝的旨意,盯在這家門口候着。

打聽得那婦人的丈夫姓衞,原在驢馬大街開一爿布莊,今天這婦人回孃家來探望母親,他丈夫原是十分愛子的,叮囑當晚須回家去的。小如意便買通了那趕車的,答應派他到宮裏當一個小差官,那趕車的十分歡喜。到了時候,那婦人辭別母親出門上車,小如意也僱了一輛車,偷偷地跟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