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如今斷了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幹隆在天竺山上玩了天,便下山來,到靈隱寺去。一進山門,便見危峯撲人,高樹障,便讚歎道:“好一個清奇的所在!”靈隱寺原有一個高僧,名叫法華,年紀已八十八歲,另在一間密室裏告老靜養,皇帝也頗知道他是道德高深的和尚,這時靈隱寺的住持僧名叫寶相,在寺門外接駕。
幹隆定要見法華,寶相奏稱:“法華初次滅度,皇上讓他去罷!”皇帝生氣,説道:“朕要法華。他敢滅度,此是何法?”寶相道:“此不是法,此是初次滅度,皇上定要見他,他便滅度了,便不是初次,此是相的滅度。”皇帝道:“你言
相,你是什麼
相?你敢是寶相?你便敢是法華的寶相?”寶相回奏道:“和尚是無
,
即是空,空即是
。
和尚是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皇帝聽到這裏,拿一個指兒一豎,説道:“和尚敢是有寶?”寶相接着説道:“和尚是幹矢橛,和尚是金剛不壞身,所以和尚是寶。”皇帝説道:“法華不是金剛不壞身,所以滅度,便不是寶。”寶相指着山門口的飛來峯答道。
“説它也不是寶,人皆不信,他卻不是滅度,它卻是飛來,所以稱它是寶。”皇帝便問道:“他是否寶相?”答道:“是飛處飛來,也不是寶相。不是飛處飛來,也是寶相。”皇帝聽了,點頭道:“法華便是寶相,寶相便是法華!”寶相便陪着御駕進大雄寶殿去瞻禮佛像,又到羅漢堂去遊玩,見塑着五百尊羅漢,個個都現着金身寶相。
幹隆帝嘆道:“這才是金剛不壞身呢!”這句話被隨扈的太聽監得了,知道皇帝的意思,便悄悄地去告訴了浙江撫台,那撫台便連夜傳集工匠。在漢堂中間塑一個皇上的金身,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卻説幹隆皇帝見浙江撫台替他塑了一個金身在靈隱寺的羅漢堂裏,心中十分得意,笑説道:“朕從此也是龍華會上人了!”這時,大學土梁詩正隨從左右。這梁詩正是一代的詩人,皇帝帶他在身旁,隨時叫他捉刀。幹隆帝見杭州山水明秀,寺院崇宏,便喚梁詩正做詩,裏面有兩句:“有山有古寺,無寺無名僧。”幹隆帝看了,説道:“好一個‘無寺無名僧’!
朕家自有佛法,自有名僧。今朕足跡所到,便當布此真理。”管事太聽監了這個話,又悄悄地告訴浙江巡撫,那巡撫又偷偷地問太監道:“皇家有什麼佛法?有什麼名僧?”那太監笑笑説道:“大人不聽得俺宮中有雍和宮喇嘛僧嗎?”那巡撫聽了,恍然大悟,知道皇帝也要在西湖上造一座雍和宮,供養幾個喇嘛,便暗地裏託人進京去探問,知道皇上和國師無遮十分有情,便把無遮請來,請他主持一切。
那無遮到了杭州,先見過皇上,説明要在靈隱寺左近建造喇嘛廟,開一個無遮大會。皇帝十分歡喜,便吩咐內務府發銀十萬,又示意浙江官紳捐銀,共得到五十多萬兩銀子。
無遮便籌劃一切,動工建造,這時聖駕巡幸到海寧去了,先由浙江文武官員陪奉巡視海寧石塘,並看江湖。
看過了,幹隆帝把一班文武官員都留在城外,自己帶着幾個侍衞和太監進城,到陳閣老家裏去了。這陳閣老便是陳世倌,他自從兒子被鈕鈷祿妃換去以後,便告終養,帶着家眷回海寧去。
後因雍正皇帝和他情分很厚,再三下聖旨喚他進京去做官,他實在推卻不過,又怕推卻太過了要起皇帝的疑心,便只得進京應召。
雍正皇帝十分敬重他,他一家人,陳説、陳元龍父子叔侄都做了頭晶大官,位極人臣。陳世倌做到首相,封文勤公,直到幹隆年間告老還家,皇帝賞銀五千兩,在家食祿。幹隆帝又制御詩賜他,詩裏面有兩句道:“老臣歸告能無惜,皇祖朝臣有幾人。”到這時幹隆帝下江南,陳世倌已死。幹隆帝自從知道自己是陳閣老的兒子以後,便格外優禮陳家,凡是墳上有碑碣隧道,命一律參用王禮。
陳家子孫怕觸犯忌諱,求別的御史一再奏請,始許他墓道中用王禮,外面碑碣仍用閣老常禮。幹隆帝又吩咐查明陳氏後代子孫有若干人,統統賞給大小官銜,進京去供職。
這時幹隆帝御駕忽然親監陳家,陳家的子孫一個也不在家中。一聲聽説天子駕到,嚇得家中一班婦女孩童慌了手腳。
後來還是陳老太太有主意,把族長去請了來,那族長雖也做過幾任知縣,但這接駕的事體,他一生也沒有經歷過。再加年紀已有八十歲了,耳聾眼花,嚇得他渾身索索地抖,只怕有得罪的地方。誰知幹隆帝見了那族長,卻和顏悦問他:“陳家有多少家產?陳老太太還康健嗎?”那族長謹慎小心地回對了幾句。幹隆帝便吩咐他領路,到閣老墓前去,那族長領着聖駕走到墓堂。
皇帝回過頭來一看,見身後進有幾十個王公內監跟着。看看走到碑亭前,皇帝吩咐大家在亭中站着,只帶着兩個太監直走到墳前。先在墳圈前後視察一週,忽然吩咐兩個太監,把黃幕遮起來。
外面的王公太監們被黃幕遮住了,看不見皇帝在裏面做什麼。只有那兩個扶着黃幕的太監看得清清楚楚。
後來回京去,內中有一個太監出口風來,説皇上在黃幕裏面,實在是對陳閣老的墳幕在那裏行跪拜禮。聽的人十分詫異,知道這件事關係重大,便從此不敢告訴第三個人知道。皇帝行過禮出來。
立刻下一道上諭,頒發庫銀二十萬兩,給陳老太太為養贍之費。又添買祭田十頃,添種墳樹四百株。
在墓道前蓋造御碑亭三座,亭上蓋着黃琉璃瓦。亭外面有皇帝親手種的皮鬆兩株、古柏兩株,吩咐地方官員立專祠,兼管着陳墓秋兩季祭掃的事體。諸事停當以後,皇帝還在陳墓前後徘徊不忍去。
後來經王公大臣們一再催請,才退出來,走過中門,回過頭來,吩咐陳家族長:把這中門封閉了,以後非有天子監幸,此門不得再開,那族長喏喏連聲。皇帝回到行宮,只見案上擱着京中兵部的奏報。打開來看。
那奏報上説閩浙總督報稱台灣逆賊林文舉兵反叛,圍嘉義。除派兵兜剿外,盼望京中救兵甚急。幹隆帝見了這奏章,便立刻下旨回京。到了京中,自有許多官員接駕。
第一個蒙召見的便是福康安,這時福康安已賞嘉勇巴圖魯,賜御用鞍轡,又畫像在紫光閣上,十分榮耀。第二,聖旨下來,授福康安為鎮遠將軍,會同京中各武將,帶領勇健軍奔赴台灣,剿滅賊寇。這個聖旨一下。
那班武將都要討福康安的好,人人奮勇,個個爭先,一陣斬殺,殺得那林文大敗奔逃,逃到台東深山中,終被福康安手下的牙將活捉過來,獻上大營。福康安凱旋到北京,把林
文獻上朝廷。
幹隆帝心中格外歡喜,聖旨下來,封一等嘉義公,賜寶石頂,四團龍服,金黃帶,紫繮金黃辮珊瑚朝珠。
命於台灣郡城及嘉義縣各建嘉義公生祠。再畫像在紫光閣,皇帝親制像贊,在這個時候,福康安忽然死了夫人,京中文武官員都去弔孝。福康安夫恩情很厚。
那夫人又長得十分美貌,如今斷了弦,叫他如何不悲傷。幹隆帝也特意下詔勸他,又賞治喪費三萬兩,特派大臣御祭。這種恩典,沒有第二個人比得上了,但是福康安心中總是念念不忘他夫人。